腓尼基這個民族尤為擅長航海和海上貿易。在希臘沿海一帶,在塞浦路斯島,甚至是直布羅陀海峽,都常常可以看到他們的船隻。他們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就會停船靠岸,把他們所有的貨物都擺放在岸邊,裏麵有貴重的項鏈、寶劍、戰斧、玻璃茶杯和金質酒杯等。他們的目的是用這些東西去交換毛皮、布匹和奴隸。除了商品之外,他們還把他們的字母傳播到地中海沿岸各地,時間一長,很多跟腓尼基人做生意的民族都開始使用他們的字母了。後來,這些字母就隨腓尼基人居住地的轉移而傳到了他們在希臘的腓尼基殖民地。
然而,這已經不是從埃及傳來的字母了,因為腓尼基的商人可沒有那麽多的閑工夫去畫上各種各樣的圖形。比如說牛啊,蛇啊,人頭啊,房子啊,這些都變成了最簡單不過的符號。不過,字母的旅行還遠遠沒有抵達終點呢。腓尼基字母乘風破浪地來到希臘,在那裏為希臘字母的誕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它們在希臘停留了幾個世紀之後,又繼續前進來到了意大利,然後接著向北走,一直來到了我們俄羅斯。
在意大利,希臘字母逐漸演化成了拉丁字母。而在北方呢,它先是形成了斯拉夫字母的基礎,然後又變成了俄羅斯字母。
字母就是這樣來到我們俄羅斯的。
公元9世紀,希臘塞薩洛尼基城有兩個教士,一個叫做西裏爾,一個叫做美多德。他們兩個決定要到摩拉維亞的斯拉夫民族中去傳教。
在出發之前,他們先把希臘文的聖經譯成斯拉夫語,因為這是講經布道所必需的。然而,在那個時候,斯拉夫人還沒有字母,所以西裏爾和美多德不得不自己來創造斯拉夫字母。這些字母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從希臘字母中來的,有些字母(比如說“щ”和“ц”)是從希伯來(猶太)字母中來的,還有一些是他們兩個人自創出來的。比如說“щ”這個字母,他們將其創造出來的過程是這樣的:先寫一個“щ”,下麵寫個小“t”,結合成“щ”,“щ”就這樣被創造出來了。
斯拉夫的這種新字母在摩拉維亞和西方的其他地區還不得不經受與另外一種字母的鬥爭,那就是日耳曼教士傳來的拉丁字母。日耳曼教士反對用斯拉夫語布道。事情的結果是這樣的:在做彌撒的時候,《聖經》裏用了本地人難以讀懂的拉丁文,從而排擠了斯拉夫語。
這樣一來,斯拉夫字母便不得不退卻到南部斯拉夫去。它藏在了教士的背囊裏,被帶到了基輔羅斯。
大約在一千年之後,“西裏爾字母”才演變成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俄羅斯字母。彼得一世時期,他命令用新的“市民通用字母”來代替教會斯拉夫字母。彼得一世在看到打印出來的字母後,覺得新字母既簡單又好看,而旁邊的舊字母則是那麽複雜古怪。經過再三比照研究,彼得一世終於決定廢除所有的舊字母,保留新字母。
在那些新字母中,也有一些是現在已經不再使用的,比如說“v”、“θ”和“i”。
彼得一世在字母帖的封麵上寫道:“用這些活字印成曆史書和工藝書籍,可是,它們的黑體字還沒有在上述書籍中使用。”
從書寫的角度來講,新字母比舊字母更加簡單、美觀。但是,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立刻習慣新字母的。
學者和詩人特烈奇雅可夫斯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在俄羅斯人看來,這種字母是相當別扭的,尤其是當上了年紀的莫斯科人讀這種活字印刷的書籍時,絕大多數都會感到非常困難。”
在埃及字母經過腓尼基、希臘和保加利亞,最後來到我們俄羅斯的這段旅行過程中,四千年就這樣過去了。它們在旅行的過程中並不總是保持一種形態的。它們改變了自己的形狀,有的臉從向左轉變成向右轉了,有的臥倒了,有的倒立了。它們坐過腓尼基人的用三十支槳劃的船;它們也在紙草紙卷的圓筐裏待過,由奴隸背在身上前行;有的時候,它們還會出現在傳教士的行囊裏,跟隨著《聖經》雲遊天下。盡管它們中的一些在半路上走散了,可這一路走來也有很多新夥伴加入到它們的行列。後來,經過了漫長的旅程,這些字母終於來到了我們俄羅斯,變得幾乎已經麵目全非了。
如果想要找出它們的本來麵目,就必須要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在西奈半島哈托爾女神廟裏發現的喜克索文字,以及腓尼基、希臘、斯拉夫和俄羅斯的字母,放在一起比照研究。
通過觀察這些排列在一起的字母,你會發現:長角的牛頭已經變成了俄文字母“А”(現在這個字母也很像牛頭,隻不過那兩隻角已經倒生在下麵了)。如此一來,你便可以理解,為什麽“Г”像個角,為什麽“o”像隻眼睛,為什麽“p”像個安在長脖子上的腦袋,為什麽“m”寫成波浪形線條。另外,你還可以發現,對於所有的字母來說,以前的方向和現在的方向已經發生了改變,全都是反過來的。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古代腓尼基人書寫的時候並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從左向右的,而是從右向左的。
希臘人從腓尼基人那裏學習書寫字母的時候,最初也是從右寫到左的。在此之後他們又改成了這樣的寫法:上一行從右向左寫,下一行從左向右寫。可是,這種方法終究是不方便的。最後,他們全部改成從左向右書寫了,而我們也就從而掌握了這樣的寫法。
在希臘人那裏,發生改變的並不僅僅是書寫的方向,還有字母的方向。
書頁上的字母就像列車一樣,經過長時間的調度,最後才朝著一個最合適的方向駛去。
然而,為什麽從左向右寫要比從右向左寫更合適呢?不管是從左向右,還是從右向左,抑或是從上向下,結果不都是一樣的嗎?
從前,中國人寫字是從上向下的,而整頁的字又是從右向左排列的。他們寫著非常複雜的象形字,一個接一個地飛快地寫著,旁邊還加上句號、逗號、問號和感歎號。在中國人看來,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是的,中國人現在也已經開始使用歐洲人的寫法了。我最近看到了一部新式的中國書,是橫行印刷的,字序是從左向右的。
從前創造我們的文字的埃及人,也像中國人一樣,是從上向下寫的。
按照慣例,那個時代的抄寫員一般都是左手拿著紙草紙卷,右手寫字。如此一來,他就不得不從書頁的右邊寫起,否則的話,左手就要礙事了。然而,這樣的書寫方法並不怎麽方便。當他寫完第一行再換到第二行的時候,他的手就把還沒有幹的墨水塗抹掉了。可在中國人那裏卻絕對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他們使用的是可以幹得很快的墨水。而埃及人使用的墨水則是由煙炱和著植物膠、水製成的,所以幹得很慢。
因此,為了克服掉這個困難,他們幹脆由直寫改成了橫寫。現如今,寫字的時候右手在潔白的紙上移動,根本不會塗抹上一行剛剛寫好的字。不過,從右寫到左的老方法仍舊按照原來的習慣被保留了下來。
他們保留了這種方法,直到希臘人開始上一行從右向左寫、下一行從左向右寫的時候為止。最後,在所有的寫法之中,從左向右的寫法在歐洲占據了上風。不過,猶太人以及許多其他的民族直到現在都還在使用從右向左的寫法。
我們追隨著字母的足跡,從埃及一直來到了俄羅斯。然而,這僅僅是埃及象形文字在全世界傳播的其中一條路線而已。字母不僅從希臘向北來到了俄羅斯,而且也向西去往了意大利,在那裏變成了拉丁字母。當字母離開埃及向全世界進行傳播的時候,它們也去了印度,去了暹羅,去了亞美尼亞,去了格魯吉亞,去了中國的西藏,最後來到了朝鮮。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一種字母不是從埃及字母轉化而來的。
實際上,數字的故事要遠比字母的故事更有趣動聽。
你知道嗎?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數字也是由象形字——符號和圖畫變化而來的。
在早期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人們隻會用手指來計數。如果他們想說“一”,就伸出一個手指頭;如果他們想說“二”,就伸出兩個手指頭。一隻手表示“五”,兩隻手表示“十”。如果必須要說出一個很大的數目,就得像風車轉動那樣不停地揮動兩隻手。假如你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情形,你一定會以為他是在驅趕蚊子,然而,當你問他正在幹什麽的時候,他會告訴你他正在計數。
而這種用手指或手來計數的方法後來居然演變成了紙上計數的方法。你隻需看一看羅馬數字,就會發現羅馬數字i、2、3——這就是一根、兩根、三根指頭;v——這是一隻張開大拇指的手;x——這是兩隻張開的手。
而且,不光羅馬數字是這樣,我們現在仍然在使用的數字也同樣是“從手指頭想出來”的。開頭的幾個數字是這樣寫的:“1”,就像現在這樣,畫上一根短棒;“2”,畫上兩根短棒,但不是豎著的,而是橫著的;“3”,畫上三根短棒,也是一根橫在一根下麵的;“4”,畫上四根短棒,形成十字交叉的形狀;“5”,畫上一隻手或者一個伸開大拇指的拳頭。
可是,數字如果寫得過快就會走樣子。這是因為在書寫的時候,筆是離不開紙的,於是,這些數字就變成了下麵這個樣子:這個樣子的數字已經跟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數字——1、2、3、4、5非常接近了。
而剩下的那幾個數字就是由開頭的幾個數字結合起來而得到的。然而,這其中最有趣的就要算“0”的得來了。“0”究竟是什麽呢?“0”就是沒有,就是空缺。但是,人們當時想出“0”的時候可真是費了一番周折啊!
“0”的發明,就像輪船和電話的發明一樣,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最初的時候,“0”是根本不存在的。人們計數時就用一塊畫成方格的板子和一些上麵寫著數字的小棋子。比如說要使102和23相加,就像這樣來排列小棋子:這也就是說,人們幹脆讓“0”空著。這種用來計算的板子叫做“算板”。對於用字母作為數字進行計算的希臘人來說,算板是極為重要的。他們用字母“a”來當做1,字母“Б”當做2,以此類推。假如他們沒有算板,而是要像我們這樣來計算的話,那就非常困難了。比如說,怎樣拿“л”加“п”或者“h”加“p”呢?要知道希臘人在心裏早已把數目算好,算板隻不過是他們用來記錄答案的工具而已。
不久之後,希臘人就用普通的桌子來代替算板了。桌子上麵是沒有格子的,所以,空格子就用空白的棋子來表示,比如說102。
到了必須要用紙來計算的時候,空白棋子在紙上就成為“0”了。
幾百年來,人們一直都在使用這種利用棋子或者籌碼的計算方法。在16~17世紀,我們莫斯科人也是用這樣的方法來計算的。有一位旅行家曾說,衙門的司書就用李子核代替籌碼來計算數目,所以他們每個人的荷包裏都裝滿了李子核。
現如今,我們也在使用類似於算板的東西——算盤。實際上,算盤也是一種算板,為了方便起見,算盤上的珠子是用木棍穿起來的。它也像古老的算板一樣,“0”是不存在的,隻能用空位來代替。
然而,這已經不是從埃及傳來的字母了,因為腓尼基的商人可沒有那麽多的閑工夫去畫上各種各樣的圖形。比如說牛啊,蛇啊,人頭啊,房子啊,這些都變成了最簡單不過的符號。不過,字母的旅行還遠遠沒有抵達終點呢。腓尼基字母乘風破浪地來到希臘,在那裏為希臘字母的誕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它們在希臘停留了幾個世紀之後,又繼續前進來到了意大利,然後接著向北走,一直來到了我們俄羅斯。
在意大利,希臘字母逐漸演化成了拉丁字母。而在北方呢,它先是形成了斯拉夫字母的基礎,然後又變成了俄羅斯字母。
字母就是這樣來到我們俄羅斯的。
公元9世紀,希臘塞薩洛尼基城有兩個教士,一個叫做西裏爾,一個叫做美多德。他們兩個決定要到摩拉維亞的斯拉夫民族中去傳教。
在出發之前,他們先把希臘文的聖經譯成斯拉夫語,因為這是講經布道所必需的。然而,在那個時候,斯拉夫人還沒有字母,所以西裏爾和美多德不得不自己來創造斯拉夫字母。這些字母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從希臘字母中來的,有些字母(比如說“щ”和“ц”)是從希伯來(猶太)字母中來的,還有一些是他們兩個人自創出來的。比如說“щ”這個字母,他們將其創造出來的過程是這樣的:先寫一個“щ”,下麵寫個小“t”,結合成“щ”,“щ”就這樣被創造出來了。
斯拉夫的這種新字母在摩拉維亞和西方的其他地區還不得不經受與另外一種字母的鬥爭,那就是日耳曼教士傳來的拉丁字母。日耳曼教士反對用斯拉夫語布道。事情的結果是這樣的:在做彌撒的時候,《聖經》裏用了本地人難以讀懂的拉丁文,從而排擠了斯拉夫語。
這樣一來,斯拉夫字母便不得不退卻到南部斯拉夫去。它藏在了教士的背囊裏,被帶到了基輔羅斯。
大約在一千年之後,“西裏爾字母”才演變成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俄羅斯字母。彼得一世時期,他命令用新的“市民通用字母”來代替教會斯拉夫字母。彼得一世在看到打印出來的字母後,覺得新字母既簡單又好看,而旁邊的舊字母則是那麽複雜古怪。經過再三比照研究,彼得一世終於決定廢除所有的舊字母,保留新字母。
在那些新字母中,也有一些是現在已經不再使用的,比如說“v”、“θ”和“i”。
彼得一世在字母帖的封麵上寫道:“用這些活字印成曆史書和工藝書籍,可是,它們的黑體字還沒有在上述書籍中使用。”
從書寫的角度來講,新字母比舊字母更加簡單、美觀。但是,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立刻習慣新字母的。
學者和詩人特烈奇雅可夫斯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在俄羅斯人看來,這種字母是相當別扭的,尤其是當上了年紀的莫斯科人讀這種活字印刷的書籍時,絕大多數都會感到非常困難。”
在埃及字母經過腓尼基、希臘和保加利亞,最後來到我們俄羅斯的這段旅行過程中,四千年就這樣過去了。它們在旅行的過程中並不總是保持一種形態的。它們改變了自己的形狀,有的臉從向左轉變成向右轉了,有的臥倒了,有的倒立了。它們坐過腓尼基人的用三十支槳劃的船;它們也在紙草紙卷的圓筐裏待過,由奴隸背在身上前行;有的時候,它們還會出現在傳教士的行囊裏,跟隨著《聖經》雲遊天下。盡管它們中的一些在半路上走散了,可這一路走來也有很多新夥伴加入到它們的行列。後來,經過了漫長的旅程,這些字母終於來到了我們俄羅斯,變得幾乎已經麵目全非了。
如果想要找出它們的本來麵目,就必須要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在西奈半島哈托爾女神廟裏發現的喜克索文字,以及腓尼基、希臘、斯拉夫和俄羅斯的字母,放在一起比照研究。
通過觀察這些排列在一起的字母,你會發現:長角的牛頭已經變成了俄文字母“А”(現在這個字母也很像牛頭,隻不過那兩隻角已經倒生在下麵了)。如此一來,你便可以理解,為什麽“Г”像個角,為什麽“o”像隻眼睛,為什麽“p”像個安在長脖子上的腦袋,為什麽“m”寫成波浪形線條。另外,你還可以發現,對於所有的字母來說,以前的方向和現在的方向已經發生了改變,全都是反過來的。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古代腓尼基人書寫的時候並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從左向右的,而是從右向左的。
希臘人從腓尼基人那裏學習書寫字母的時候,最初也是從右寫到左的。在此之後他們又改成了這樣的寫法:上一行從右向左寫,下一行從左向右寫。可是,這種方法終究是不方便的。最後,他們全部改成從左向右書寫了,而我們也就從而掌握了這樣的寫法。
在希臘人那裏,發生改變的並不僅僅是書寫的方向,還有字母的方向。
書頁上的字母就像列車一樣,經過長時間的調度,最後才朝著一個最合適的方向駛去。
然而,為什麽從左向右寫要比從右向左寫更合適呢?不管是從左向右,還是從右向左,抑或是從上向下,結果不都是一樣的嗎?
從前,中國人寫字是從上向下的,而整頁的字又是從右向左排列的。他們寫著非常複雜的象形字,一個接一個地飛快地寫著,旁邊還加上句號、逗號、問號和感歎號。在中國人看來,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是的,中國人現在也已經開始使用歐洲人的寫法了。我最近看到了一部新式的中國書,是橫行印刷的,字序是從左向右的。
從前創造我們的文字的埃及人,也像中國人一樣,是從上向下寫的。
按照慣例,那個時代的抄寫員一般都是左手拿著紙草紙卷,右手寫字。如此一來,他就不得不從書頁的右邊寫起,否則的話,左手就要礙事了。然而,這樣的書寫方法並不怎麽方便。當他寫完第一行再換到第二行的時候,他的手就把還沒有幹的墨水塗抹掉了。可在中國人那裏卻絕對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他們使用的是可以幹得很快的墨水。而埃及人使用的墨水則是由煙炱和著植物膠、水製成的,所以幹得很慢。
因此,為了克服掉這個困難,他們幹脆由直寫改成了橫寫。現如今,寫字的時候右手在潔白的紙上移動,根本不會塗抹上一行剛剛寫好的字。不過,從右寫到左的老方法仍舊按照原來的習慣被保留了下來。
他們保留了這種方法,直到希臘人開始上一行從右向左寫、下一行從左向右寫的時候為止。最後,在所有的寫法之中,從左向右的寫法在歐洲占據了上風。不過,猶太人以及許多其他的民族直到現在都還在使用從右向左的寫法。
我們追隨著字母的足跡,從埃及一直來到了俄羅斯。然而,這僅僅是埃及象形文字在全世界傳播的其中一條路線而已。字母不僅從希臘向北來到了俄羅斯,而且也向西去往了意大利,在那裏變成了拉丁字母。當字母離開埃及向全世界進行傳播的時候,它們也去了印度,去了暹羅,去了亞美尼亞,去了格魯吉亞,去了中國的西藏,最後來到了朝鮮。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一種字母不是從埃及字母轉化而來的。
實際上,數字的故事要遠比字母的故事更有趣動聽。
你知道嗎?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數字也是由象形字——符號和圖畫變化而來的。
在早期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人們隻會用手指來計數。如果他們想說“一”,就伸出一個手指頭;如果他們想說“二”,就伸出兩個手指頭。一隻手表示“五”,兩隻手表示“十”。如果必須要說出一個很大的數目,就得像風車轉動那樣不停地揮動兩隻手。假如你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情形,你一定會以為他是在驅趕蚊子,然而,當你問他正在幹什麽的時候,他會告訴你他正在計數。
而這種用手指或手來計數的方法後來居然演變成了紙上計數的方法。你隻需看一看羅馬數字,就會發現羅馬數字i、2、3——這就是一根、兩根、三根指頭;v——這是一隻張開大拇指的手;x——這是兩隻張開的手。
而且,不光羅馬數字是這樣,我們現在仍然在使用的數字也同樣是“從手指頭想出來”的。開頭的幾個數字是這樣寫的:“1”,就像現在這樣,畫上一根短棒;“2”,畫上兩根短棒,但不是豎著的,而是橫著的;“3”,畫上三根短棒,也是一根橫在一根下麵的;“4”,畫上四根短棒,形成十字交叉的形狀;“5”,畫上一隻手或者一個伸開大拇指的拳頭。
可是,數字如果寫得過快就會走樣子。這是因為在書寫的時候,筆是離不開紙的,於是,這些數字就變成了下麵這個樣子:這個樣子的數字已經跟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數字——1、2、3、4、5非常接近了。
而剩下的那幾個數字就是由開頭的幾個數字結合起來而得到的。然而,這其中最有趣的就要算“0”的得來了。“0”究竟是什麽呢?“0”就是沒有,就是空缺。但是,人們當時想出“0”的時候可真是費了一番周折啊!
“0”的發明,就像輪船和電話的發明一樣,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最初的時候,“0”是根本不存在的。人們計數時就用一塊畫成方格的板子和一些上麵寫著數字的小棋子。比如說要使102和23相加,就像這樣來排列小棋子:這也就是說,人們幹脆讓“0”空著。這種用來計算的板子叫做“算板”。對於用字母作為數字進行計算的希臘人來說,算板是極為重要的。他們用字母“a”來當做1,字母“Б”當做2,以此類推。假如他們沒有算板,而是要像我們這樣來計算的話,那就非常困難了。比如說,怎樣拿“л”加“п”或者“h”加“p”呢?要知道希臘人在心裏早已把數目算好,算板隻不過是他們用來記錄答案的工具而已。
不久之後,希臘人就用普通的桌子來代替算板了。桌子上麵是沒有格子的,所以,空格子就用空白的棋子來表示,比如說102。
到了必須要用紙來計算的時候,空白棋子在紙上就成為“0”了。
幾百年來,人們一直都在使用這種利用棋子或者籌碼的計算方法。在16~17世紀,我們莫斯科人也是用這樣的方法來計算的。有一位旅行家曾說,衙門的司書就用李子核代替籌碼來計算數目,所以他們每個人的荷包裏都裝滿了李子核。
現如今,我們也在使用類似於算板的東西——算盤。實際上,算盤也是一種算板,為了方便起見,算盤上的珠子是用木棍穿起來的。它也像古老的算板一樣,“0”是不存在的,隻能用空位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