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水者善遊能寒,食土者無心而慧,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葉者有絲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穀者智慧而夭,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
修道之初,要潔淨髒腑,真氣清純,遠聲色,薄滋味,才返先天。
第一必須絕食腥葷香辣之物。
蓋因腥葷之物,乃血肉有情之品,味主沉濁,經脾胃消化吸收後,所化之精氣皆後天渾垢,不堪采用,食之必至後天之氣粗,而難以降伏。香辣之物,性主輕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氣散而不聚。
其二多食則生痰動火,蒙蔽清竅,使人好生貪欲之心,爭鬥之念,故真心修道者,要多遠之。
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葷香辣,專持清齋素食淡飯,以除原味。不食過飽,過飽則傷神。不食過饑,過饑則傷氣。飲食要調合得中,饑則加餐,食可則止。
隨著修行漸深,一點點擺脫人間五穀的依賴,轉而辟穀食氣,饕霞飲露,這也是為什麽神話傳說中神仙真人不食人間煙火的緣故。
當然,修到一定層次後,要不要服食五穀雜糧,全憑個人喜好。
築基有成,吳夢雅也不再行功,見終南山風景優美,如錦繡畫屏,萌發與太一攜手同遊的心思,太一自然是無一不允。
乘虛禦風,遍覽山色,好不快樂。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於四海之外。
若是世人見得夢雅,必然以為姑射仙子當麵。
樓觀台、上善池、仰天池、驪山、翠華山、圭峰山、南夢溪等終南七景,兩人統統遊覽了一遍,領略道教起源聖地的秀麗風光。
時將中午,太一和夢雅兩人又返迴樓觀台,這次並不是隻有他們兩人出來,那裏還有林夏薇、陳長青、李玲、楊菲、陳靜怡和淩雪等六人呢。
暑假兩個月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就算呆在家裏也是無所事事,還不如出去旅遊,飽攬祖國壯麗山河,換一下心情。
吳夢雅和林夏薇六女一合計,就定下了旅遊路線,直奔終南山而來,她們平時就很喜歡道教文化,做出此決定再正常不過。
作為護花使者,太一和陳長青自然也少不了。
兩人迴到古樓觀的時候,他們已經點好菜,兩人也不客氣,直接落座,和眾人一起用餐。
而眾人對他倆的事也沒多說什麽,早已是見怪不怪。
論外貌,他們是金童玉女,風華絕代,天生絕配;論才華,自是日月同輝,珠聯璧合,無可挑剔,論家世,也是門當戶對。
如此相配的兩人走不到一起那才叫人可惜呢。
午餐過後,眾人分別迴房間休息。
夢雅迴到房間,第一件事就是將窗戶打開,然後上床對窗而坐,抱元守一,正身寂定,漸進入了澄心味象的清靜,仿佛與大道同遊。
修道,以炁為根,以靜為本,以悟為宗,以勤為徑。
非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
世人中不乏向道之士,但每每總是第一步的坐忘入定便將他們難住了,不防可以試試下列幾種方法進入入靜狀態:
(1)數息法,就是在練功中默數自己的唿吸次數,從一數到十或百,周而複始,可以很快入靜。
(2)聽息法,就是在練功中聽自己的唿吸,使精神集中,協助入靜。
(3)意守丹田法,就是把意念活動寄托在身體丹田部位上,以利排除雜念,順利入靜。
(4)意守外景法,因某些原因不能意守丹田時,可以守體外景物,加意守大海、鬆樹、鮮花等。把意念寄托在體外某一景物上,也可以達到入靜狀態。
(5)意守髒器法,由於某髒有病,在練功中可以直接意守某個髒器,如意守肝髒、腎髒等,不僅有利於入靜,而且可以使氣至病所(元氣疏通該髒)。
(6)聲音誘導法,在練功中可以輕聲誦讀字句或咒語,也可以聽鍾擺之聲,都是入靜手段。
上述入靜方法,可任選其中的一種或幾種同時進行,同時進行一般不宜超過三個內容,否則會人為地增加了雜念而不利於入靜。
無論何種靜功,思想核心十分簡單,老君《道德經》上早有記載: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如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隻是《道德經》中所記載的大道總綱,就像是質能方程一樣,世人皆可知,卻沒法製造出核彈。
有人靜坐一會後,覺得腰酸背疼,就會疑問是不是出了偏差?
其實這是正常現象,不用擔心。
人身中許多病症往往有一個潛伏期,過了潛伏期再發作,常常很厲害。若能在潛伏期就把它診斷出來,則比較容易治療。
靜坐時真氣在身體內運行,就具有檢查潛在疾病的作用。因為真氣遇到病灶,便會受阻,使人產生疼痛感,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靜坐時間久了,積聚的能量不斷增加,真氣就能衝過病灶使潛在的疾病消除。
在入靜過程中,隨著體內氣機的變化,可能會出現山河湖海、花草樹木乃至仙神鬼怪等種種幻景。
幻景出現時,應不予以分辨,不生欣厭之念,以免激惹起更多的意念活動。要緊緊守住原先意守對象,這樣做,幻景自然消失,從而恢複寧靜之態。
所謂:心死不動,萬邪自退。
混混明明之中,夢雅意識通透,明白四達,無知無意,融入無邊無盡虛空中去,物我兩忘,內不覺其一身,外不識有天地,超越一切束縛,與大道混溶。
形神坐忘,神儀內照。
杳杳冥冥之中,女孩體內那縷玄之又玄的氣機悄然升起,遊走於周身穴竅,引起全身肌肉、骨骼和髒器,乃至每一個細胞的震動。
這可不是一般的震動,而是雷震。
蘊含時空宇宙最幽深的奧秘。
既主生,也主死。
開天辟地是它,毀滅世界也是它。
修道之士借此打磨淬煉肉身,去蕪存菁,調和神氣,漸漸向仙家道胎轉化,超凡入聖,萬劫永住,神通無量。
此時最忌外力侵擾,一旦施加上去,便著了痕跡,落入了下乘,無意變有意,無為變有為,先天變後天。
夢雅深深知道這一點,因此並不去管它,而是把注意力在放在正午陽光上,一點點萃取太陽真氣。
食氣者,神明不朽。
修真煉道,以氣為宗,故而修道者又被稱為煉氣士。
內煉先天一氣,外采宇宙六氣。
六氣者,為朝霞、正陽、飛泉、沆瀣,以及天地玄黃之氣。正所謂“餐六氣而飲沆瀣,漱正陽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入而粗穢除。”
春食朝霞,即日出之赤黃氣。夏食正陽,即南方日中之氣。秋食飛泉,即日落之赤黃氣。冬食沆瀣,即北方夜半之氣。
所謂的春夏秋冬,是指於相應的時節修煉相應的氣最有益處,並非是說隻能在該時節修煉相應的氣,不能修煉其他別的氣。
現在,夢雅正是在服食南方日中正陽之氣,隻見一道淡金色的虹光橫貫在她與太陽之間,將二者相連,那是女孩以神念牽引下來的日光精華大量聚集在一起,因此形成了肉眼可見的光橋,亙連天地。
太陽精華落在夢雅身上,氳開層層光暈,仿佛神聖。
她打開全身毛孔,小心控製著太陽之精,一點一點進入體內,沿奇經八脈不停地運轉,待行至三百六十五周天,終凝為金液一滴,落入天闕神池。
形為液體,實為火氣。
如此反複用功,勤修不止,於某一時刻,女孩終於煉化了三十六顆太陽真火,正上合天罡之數。
女孩以意念催發,三十六枚太陽真火立即糾縈在一起,纏作一團,像是生死大敵狹路相逢一般,彼此攻交伐戰,輸者被贏家吞噬。
隨著時間的推移,真火的數量越來越少,最後全部融為一體,金光閃耀中且見無數神秘銘文遊走,淵深莫測。
女孩身體忽地一震,櫻唇開啟。
無任何聲音,卻飛出一線淡薄飄渺的金氣。
隻見那金氣在虛空中翻滾,久而不散,竟似活物一般,緊跟著女孩一張嘴,金氣又被吞了迴去。
周而反複,女孩氣血機能逐漸充實,旺盛如火,遠超常人百千倍數,就像一顆小太陽一般,神識也漸漸強大,籠罩方圓千丈之地。
大至整個古樓觀,小到螞蟻蠅蟲,一切都暴露在女孩的神念洞測之下,就連光波、電磁波等各種宇宙資訊也無所遁形。
洞若觀火,纖毫畢現。
嘿,如此光明正大、毫無隱藏的神識之力,還真就菜鳥做得出來。
林夏薇心中微微感歎,很有些子幸災樂禍的念頭。
誰知一時收不住,竟不自覺發出聲來,讓夢雅感應到了,女孩一驚,隨即慌慌張張收迴了神念,手忙腳亂,猶如驚弓之鳥似的。
夏薇同學見此,更是樂不可支。
修道之初,要潔淨髒腑,真氣清純,遠聲色,薄滋味,才返先天。
第一必須絕食腥葷香辣之物。
蓋因腥葷之物,乃血肉有情之品,味主沉濁,經脾胃消化吸收後,所化之精氣皆後天渾垢,不堪采用,食之必至後天之氣粗,而難以降伏。香辣之物,性主輕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氣散而不聚。
其二多食則生痰動火,蒙蔽清竅,使人好生貪欲之心,爭鬥之念,故真心修道者,要多遠之。
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葷香辣,專持清齋素食淡飯,以除原味。不食過飽,過飽則傷神。不食過饑,過饑則傷氣。飲食要調合得中,饑則加餐,食可則止。
隨著修行漸深,一點點擺脫人間五穀的依賴,轉而辟穀食氣,饕霞飲露,這也是為什麽神話傳說中神仙真人不食人間煙火的緣故。
當然,修到一定層次後,要不要服食五穀雜糧,全憑個人喜好。
築基有成,吳夢雅也不再行功,見終南山風景優美,如錦繡畫屏,萌發與太一攜手同遊的心思,太一自然是無一不允。
乘虛禦風,遍覽山色,好不快樂。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於四海之外。
若是世人見得夢雅,必然以為姑射仙子當麵。
樓觀台、上善池、仰天池、驪山、翠華山、圭峰山、南夢溪等終南七景,兩人統統遊覽了一遍,領略道教起源聖地的秀麗風光。
時將中午,太一和夢雅兩人又返迴樓觀台,這次並不是隻有他們兩人出來,那裏還有林夏薇、陳長青、李玲、楊菲、陳靜怡和淩雪等六人呢。
暑假兩個月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就算呆在家裏也是無所事事,還不如出去旅遊,飽攬祖國壯麗山河,換一下心情。
吳夢雅和林夏薇六女一合計,就定下了旅遊路線,直奔終南山而來,她們平時就很喜歡道教文化,做出此決定再正常不過。
作為護花使者,太一和陳長青自然也少不了。
兩人迴到古樓觀的時候,他們已經點好菜,兩人也不客氣,直接落座,和眾人一起用餐。
而眾人對他倆的事也沒多說什麽,早已是見怪不怪。
論外貌,他們是金童玉女,風華絕代,天生絕配;論才華,自是日月同輝,珠聯璧合,無可挑剔,論家世,也是門當戶對。
如此相配的兩人走不到一起那才叫人可惜呢。
午餐過後,眾人分別迴房間休息。
夢雅迴到房間,第一件事就是將窗戶打開,然後上床對窗而坐,抱元守一,正身寂定,漸進入了澄心味象的清靜,仿佛與大道同遊。
修道,以炁為根,以靜為本,以悟為宗,以勤為徑。
非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
世人中不乏向道之士,但每每總是第一步的坐忘入定便將他們難住了,不防可以試試下列幾種方法進入入靜狀態:
(1)數息法,就是在練功中默數自己的唿吸次數,從一數到十或百,周而複始,可以很快入靜。
(2)聽息法,就是在練功中聽自己的唿吸,使精神集中,協助入靜。
(3)意守丹田法,就是把意念活動寄托在身體丹田部位上,以利排除雜念,順利入靜。
(4)意守外景法,因某些原因不能意守丹田時,可以守體外景物,加意守大海、鬆樹、鮮花等。把意念寄托在體外某一景物上,也可以達到入靜狀態。
(5)意守髒器法,由於某髒有病,在練功中可以直接意守某個髒器,如意守肝髒、腎髒等,不僅有利於入靜,而且可以使氣至病所(元氣疏通該髒)。
(6)聲音誘導法,在練功中可以輕聲誦讀字句或咒語,也可以聽鍾擺之聲,都是入靜手段。
上述入靜方法,可任選其中的一種或幾種同時進行,同時進行一般不宜超過三個內容,否則會人為地增加了雜念而不利於入靜。
無論何種靜功,思想核心十分簡單,老君《道德經》上早有記載: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如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隻是《道德經》中所記載的大道總綱,就像是質能方程一樣,世人皆可知,卻沒法製造出核彈。
有人靜坐一會後,覺得腰酸背疼,就會疑問是不是出了偏差?
其實這是正常現象,不用擔心。
人身中許多病症往往有一個潛伏期,過了潛伏期再發作,常常很厲害。若能在潛伏期就把它診斷出來,則比較容易治療。
靜坐時真氣在身體內運行,就具有檢查潛在疾病的作用。因為真氣遇到病灶,便會受阻,使人產生疼痛感,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靜坐時間久了,積聚的能量不斷增加,真氣就能衝過病灶使潛在的疾病消除。
在入靜過程中,隨著體內氣機的變化,可能會出現山河湖海、花草樹木乃至仙神鬼怪等種種幻景。
幻景出現時,應不予以分辨,不生欣厭之念,以免激惹起更多的意念活動。要緊緊守住原先意守對象,這樣做,幻景自然消失,從而恢複寧靜之態。
所謂:心死不動,萬邪自退。
混混明明之中,夢雅意識通透,明白四達,無知無意,融入無邊無盡虛空中去,物我兩忘,內不覺其一身,外不識有天地,超越一切束縛,與大道混溶。
形神坐忘,神儀內照。
杳杳冥冥之中,女孩體內那縷玄之又玄的氣機悄然升起,遊走於周身穴竅,引起全身肌肉、骨骼和髒器,乃至每一個細胞的震動。
這可不是一般的震動,而是雷震。
蘊含時空宇宙最幽深的奧秘。
既主生,也主死。
開天辟地是它,毀滅世界也是它。
修道之士借此打磨淬煉肉身,去蕪存菁,調和神氣,漸漸向仙家道胎轉化,超凡入聖,萬劫永住,神通無量。
此時最忌外力侵擾,一旦施加上去,便著了痕跡,落入了下乘,無意變有意,無為變有為,先天變後天。
夢雅深深知道這一點,因此並不去管它,而是把注意力在放在正午陽光上,一點點萃取太陽真氣。
食氣者,神明不朽。
修真煉道,以氣為宗,故而修道者又被稱為煉氣士。
內煉先天一氣,外采宇宙六氣。
六氣者,為朝霞、正陽、飛泉、沆瀣,以及天地玄黃之氣。正所謂“餐六氣而飲沆瀣,漱正陽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入而粗穢除。”
春食朝霞,即日出之赤黃氣。夏食正陽,即南方日中之氣。秋食飛泉,即日落之赤黃氣。冬食沆瀣,即北方夜半之氣。
所謂的春夏秋冬,是指於相應的時節修煉相應的氣最有益處,並非是說隻能在該時節修煉相應的氣,不能修煉其他別的氣。
現在,夢雅正是在服食南方日中正陽之氣,隻見一道淡金色的虹光橫貫在她與太陽之間,將二者相連,那是女孩以神念牽引下來的日光精華大量聚集在一起,因此形成了肉眼可見的光橋,亙連天地。
太陽精華落在夢雅身上,氳開層層光暈,仿佛神聖。
她打開全身毛孔,小心控製著太陽之精,一點一點進入體內,沿奇經八脈不停地運轉,待行至三百六十五周天,終凝為金液一滴,落入天闕神池。
形為液體,實為火氣。
如此反複用功,勤修不止,於某一時刻,女孩終於煉化了三十六顆太陽真火,正上合天罡之數。
女孩以意念催發,三十六枚太陽真火立即糾縈在一起,纏作一團,像是生死大敵狹路相逢一般,彼此攻交伐戰,輸者被贏家吞噬。
隨著時間的推移,真火的數量越來越少,最後全部融為一體,金光閃耀中且見無數神秘銘文遊走,淵深莫測。
女孩身體忽地一震,櫻唇開啟。
無任何聲音,卻飛出一線淡薄飄渺的金氣。
隻見那金氣在虛空中翻滾,久而不散,竟似活物一般,緊跟著女孩一張嘴,金氣又被吞了迴去。
周而反複,女孩氣血機能逐漸充實,旺盛如火,遠超常人百千倍數,就像一顆小太陽一般,神識也漸漸強大,籠罩方圓千丈之地。
大至整個古樓觀,小到螞蟻蠅蟲,一切都暴露在女孩的神念洞測之下,就連光波、電磁波等各種宇宙資訊也無所遁形。
洞若觀火,纖毫畢現。
嘿,如此光明正大、毫無隱藏的神識之力,還真就菜鳥做得出來。
林夏薇心中微微感歎,很有些子幸災樂禍的念頭。
誰知一時收不住,竟不自覺發出聲來,讓夢雅感應到了,女孩一驚,隨即慌慌張張收迴了神念,手忙腳亂,猶如驚弓之鳥似的。
夏薇同學見此,更是樂不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