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哭董卓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是孫賁更加成熟,代替孫策婉拒道:
“趙府君,嶺南過於遙遠,恐怕士卒們去了思念故鄉,軍心不穩,所以寄養士卒之事還是免了吧。”
趙伯達點點頭,看孫策也頷首讚同,於是退一步說道:
“伯陽公子言之有理,不過華府也從來沒有白給別人好處的慣例,如果是孫家用度有缺,看在我家主公的份上,趙大我會肯定會援助一二,如果兩位少將軍希望得到華府的幫助,來重新掌軍和打下地盤,總要付出些什麽的。”
華府為什麽要幫孫家?
孫策狐疑地問道:
“敢問趙府君,何以認定孫氏還會去參與天下紛爭,家中頂梁柱已折,退避鄉野才是常有之事吧。”
趙伯達哈哈大笑道:
“文台將軍何等英雄,他的後輩怎甘退隱?再者,當年文台將軍有言,說我家主公韋子萊少年英雄,頗類他家大公子孫伯符,故此約為翁婿。如今我家主公已是交州州牧,南洋大都護,都督嶺南諸軍事,大公子也應當奮起直追,怎可輕言隱退?”
聽趙伯達這樣一說,孫賁心想完了,孫策怎麽受得了這種激將,可別把軍隊送到嶺南去寄養啊,華府的招納手段可比袁盟主強多了,當年士鋆的交趾軍不就給他們拐走了?
“策確實有雄心,隻是苦於無處下手,不知趙府君有何策略?倘若趙府君說的可行,交予萬餘部曲給妹夫也未嚐不可。”
孫策看似上頭,實則能屈能伸,在他看來,孫堅原來的部曲多多少少會有些留不住,給誰不是給?
趙伯達一擺手,說道:
“大公子莫要如此,我家主公絕沒有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之意,既然大公子覺得為難,那趙大我也不強人所難,不要部曲,改要民夫如何?隨軍民夫待遇不如戰兵,彼輩離開荊州老家數年,恐怕已是歸心似箭。”
民夫,這才是趙伯達的真正目標,孫堅手下素質過硬的工匠隊伍和施工隊伍,那才是華府眼裏的寶貝。
孫堅的兵再強有什麽用,和泰山軍一樣充斥著舊軍閥習氣,變革意誌不堅定,如果整軍篩選一遍,不知道能不能留下一半人,損耗在50%往上,這種買賣,讓趙伯達如何能接受?
孫策同意道:“民夫倒是可以……”
“民夫可以,可那些老工匠不行,餘者可行,不知趙府君可還滿意?”
孫賁搶話道,他不能再沉默了,別等到對自家軍隊一無所知的孫策,把最寶貴的東西賣了就追悔莫及。
就這樣,雙方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孫策暫時到袁術帳下效力,和孫家舊將維持交情,然後把大部分非核心工匠的隨軍民夫,都交給華府安置,同時負責幫助華府招攬淮南移民,價格是同徐州一樣四十石一戶的富庶地區價格,華府則負責供給孫策五千人的糧餉和裝備,直到孫策打下了自己的地盤。
和趙伯達談完,孫策和孫賁二人腳下都有點飄,首先是感歎要飯好像還挺不錯的,怪不得青州刺史臧霸混得那麽好。
其次,趙伯達給了他們一份攜帶的地圖,上麵劃分好了雙方的勢力範圍,長江以北的廬江郡、九江郡歸孫氏,南邊的豫章郡、會稽郡歸韋氏,丹陽郡和吳郡先到先得。
孫策二人怎麽也沒想到,趙伯達看似如同商賈般精明,卻白白將兩個郡劃給孫氏,同時還有兩個郡可以商量。
自己如今可是真的幾乎什麽也沒有啊,難道真像趙伯達所說的那樣,出於雙方長期以來,經受過戰火考驗的友誼,華府願意幫助故人之子?
不然還有什麽理由呢?
孫策不隻不清楚華府的謀劃和難處,也不知道自己的驚人天賦,畢竟是騾子是馬,還沒拉出來遛遛,誰心裏都沒底。
……
長安城,東市。
不似往昔的摩肩接踵,自從漢帝東歸之後,包括東市在內的整座長安城,居民都是非必要不出門。
因為來的不隻有大漢的天子和朝廷,還有相國董卓和他手下嗜殺成性的西涼兵。
東市還在開的鋪子,無一不在門前插上各家的旗幟,如“司隸校尉趙”、“司徒王”等等,隻有這種朝廷重臣的家產,西涼兵才不會去搶掠。
前幾日還有一個掛“衛尉張”旗幟的糧店,販賣從武關道運來的荊州大米,可現如今,因為張溫曾經與董卓不和,並且張溫的老家南陽,在北伐時期出過兵,打敗過董卓,董卓為了立威維穩,下令將張溫在東市鞭打而死。
靠山張溫一死,糧店這棵搖錢樹自然也保不住,西涼兵手腳十分麻利,隻用了半天時間,就讓原本蕭條的東市再少了一家商號。
日益蕭條的東市裏,長安百姓行色匆匆,都急著采買完東西趕緊歸家,緊閉大門。
可禍到臨頭了,他們自己又如何能躲掉?
就見一群西涼兵駕著馬車,狂笑著從東市內的狹窄街巷中碾過,來不及躲閃的百姓就被撞倒在地,被一隻隻馬蹄踩踏,被一對對車輪碾壓。
馬車上的西涼兵感受著車輪上傳來的顛簸,隻覺得愈發興奮,手中的馬鞭揮得更勤。
僥幸躲開的百姓,還沒等慶幸,就看到了讓人不住嘔吐的情景:這些馬車之後,用繩子綁著不少人拖在地上,沿途都是血肉模糊。那些被拖著的屍體與土地磨得露出了白骨,有些白骨擦在地上,甚至打出了火花。
呂布恰巧路過,目送這群鬧市飆車的西涼兵,帶著無數條人命揚長而去。
呂布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麵對西涼兵打砸搶之時,義無反顧地以殺止殺的青年中層軍官,如今麵對西涼兵惡劣更甚的暴行,呂布隻是冷眼旁觀。
而這一切,同樣也被下朝的群臣們看在眼裏,有激憤的,有隱忍的,更多的是麻木的。
他們也為大漢哭過,可日哭夜哭,也不能哭死董卓。
他們也為大漢罵過,可今罵明罵,沒罵死董卓,倒是不少正直的大臣被董卓變著花樣給處死了。
何顒、荀攸、鄭泰、伍孚等朝臣也策劃過刺殺董卓,伍孚已經對著董卓捅出了一刀,奈何董卓雖然胖似肉山,可靈敏度猶在,一個閃身就躲了過去,伍孚隨即被董卓的衛兵殺死,其餘同謀,部分逃走,部分被抓,正關在牢裏等候。
等候著哪天董太師心情好,想著法子來炮製這些逆賊。
“趙府君,嶺南過於遙遠,恐怕士卒們去了思念故鄉,軍心不穩,所以寄養士卒之事還是免了吧。”
趙伯達點點頭,看孫策也頷首讚同,於是退一步說道:
“伯陽公子言之有理,不過華府也從來沒有白給別人好處的慣例,如果是孫家用度有缺,看在我家主公的份上,趙大我會肯定會援助一二,如果兩位少將軍希望得到華府的幫助,來重新掌軍和打下地盤,總要付出些什麽的。”
華府為什麽要幫孫家?
孫策狐疑地問道:
“敢問趙府君,何以認定孫氏還會去參與天下紛爭,家中頂梁柱已折,退避鄉野才是常有之事吧。”
趙伯達哈哈大笑道:
“文台將軍何等英雄,他的後輩怎甘退隱?再者,當年文台將軍有言,說我家主公韋子萊少年英雄,頗類他家大公子孫伯符,故此約為翁婿。如今我家主公已是交州州牧,南洋大都護,都督嶺南諸軍事,大公子也應當奮起直追,怎可輕言隱退?”
聽趙伯達這樣一說,孫賁心想完了,孫策怎麽受得了這種激將,可別把軍隊送到嶺南去寄養啊,華府的招納手段可比袁盟主強多了,當年士鋆的交趾軍不就給他們拐走了?
“策確實有雄心,隻是苦於無處下手,不知趙府君有何策略?倘若趙府君說的可行,交予萬餘部曲給妹夫也未嚐不可。”
孫策看似上頭,實則能屈能伸,在他看來,孫堅原來的部曲多多少少會有些留不住,給誰不是給?
趙伯達一擺手,說道:
“大公子莫要如此,我家主公絕沒有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之意,既然大公子覺得為難,那趙大我也不強人所難,不要部曲,改要民夫如何?隨軍民夫待遇不如戰兵,彼輩離開荊州老家數年,恐怕已是歸心似箭。”
民夫,這才是趙伯達的真正目標,孫堅手下素質過硬的工匠隊伍和施工隊伍,那才是華府眼裏的寶貝。
孫堅的兵再強有什麽用,和泰山軍一樣充斥著舊軍閥習氣,變革意誌不堅定,如果整軍篩選一遍,不知道能不能留下一半人,損耗在50%往上,這種買賣,讓趙伯達如何能接受?
孫策同意道:“民夫倒是可以……”
“民夫可以,可那些老工匠不行,餘者可行,不知趙府君可還滿意?”
孫賁搶話道,他不能再沉默了,別等到對自家軍隊一無所知的孫策,把最寶貴的東西賣了就追悔莫及。
就這樣,雙方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孫策暫時到袁術帳下效力,和孫家舊將維持交情,然後把大部分非核心工匠的隨軍民夫,都交給華府安置,同時負責幫助華府招攬淮南移民,價格是同徐州一樣四十石一戶的富庶地區價格,華府則負責供給孫策五千人的糧餉和裝備,直到孫策打下了自己的地盤。
和趙伯達談完,孫策和孫賁二人腳下都有點飄,首先是感歎要飯好像還挺不錯的,怪不得青州刺史臧霸混得那麽好。
其次,趙伯達給了他們一份攜帶的地圖,上麵劃分好了雙方的勢力範圍,長江以北的廬江郡、九江郡歸孫氏,南邊的豫章郡、會稽郡歸韋氏,丹陽郡和吳郡先到先得。
孫策二人怎麽也沒想到,趙伯達看似如同商賈般精明,卻白白將兩個郡劃給孫氏,同時還有兩個郡可以商量。
自己如今可是真的幾乎什麽也沒有啊,難道真像趙伯達所說的那樣,出於雙方長期以來,經受過戰火考驗的友誼,華府願意幫助故人之子?
不然還有什麽理由呢?
孫策不隻不清楚華府的謀劃和難處,也不知道自己的驚人天賦,畢竟是騾子是馬,還沒拉出來遛遛,誰心裏都沒底。
……
長安城,東市。
不似往昔的摩肩接踵,自從漢帝東歸之後,包括東市在內的整座長安城,居民都是非必要不出門。
因為來的不隻有大漢的天子和朝廷,還有相國董卓和他手下嗜殺成性的西涼兵。
東市還在開的鋪子,無一不在門前插上各家的旗幟,如“司隸校尉趙”、“司徒王”等等,隻有這種朝廷重臣的家產,西涼兵才不會去搶掠。
前幾日還有一個掛“衛尉張”旗幟的糧店,販賣從武關道運來的荊州大米,可現如今,因為張溫曾經與董卓不和,並且張溫的老家南陽,在北伐時期出過兵,打敗過董卓,董卓為了立威維穩,下令將張溫在東市鞭打而死。
靠山張溫一死,糧店這棵搖錢樹自然也保不住,西涼兵手腳十分麻利,隻用了半天時間,就讓原本蕭條的東市再少了一家商號。
日益蕭條的東市裏,長安百姓行色匆匆,都急著采買完東西趕緊歸家,緊閉大門。
可禍到臨頭了,他們自己又如何能躲掉?
就見一群西涼兵駕著馬車,狂笑著從東市內的狹窄街巷中碾過,來不及躲閃的百姓就被撞倒在地,被一隻隻馬蹄踩踏,被一對對車輪碾壓。
馬車上的西涼兵感受著車輪上傳來的顛簸,隻覺得愈發興奮,手中的馬鞭揮得更勤。
僥幸躲開的百姓,還沒等慶幸,就看到了讓人不住嘔吐的情景:這些馬車之後,用繩子綁著不少人拖在地上,沿途都是血肉模糊。那些被拖著的屍體與土地磨得露出了白骨,有些白骨擦在地上,甚至打出了火花。
呂布恰巧路過,目送這群鬧市飆車的西涼兵,帶著無數條人命揚長而去。
呂布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麵對西涼兵打砸搶之時,義無反顧地以殺止殺的青年中層軍官,如今麵對西涼兵惡劣更甚的暴行,呂布隻是冷眼旁觀。
而這一切,同樣也被下朝的群臣們看在眼裏,有激憤的,有隱忍的,更多的是麻木的。
他們也為大漢哭過,可日哭夜哭,也不能哭死董卓。
他們也為大漢罵過,可今罵明罵,沒罵死董卓,倒是不少正直的大臣被董卓變著花樣給處死了。
何顒、荀攸、鄭泰、伍孚等朝臣也策劃過刺殺董卓,伍孚已經對著董卓捅出了一刀,奈何董卓雖然胖似肉山,可靈敏度猶在,一個閃身就躲了過去,伍孚隨即被董卓的衛兵殺死,其餘同謀,部分逃走,部分被抓,正關在牢裏等候。
等候著哪天董太師心情好,想著法子來炮製這些逆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