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被董卓的親信,尚書令李儒,聯合董卓的盟友,司徒王允一起把持,總攬全部朝政,其餘朝臣說不上話。


    軍事上,自從皇甫嵩被罷免,關中的全部軍隊,都被董卓的手下掌控,其餘朝臣翻不了天。


    名義上,董卓還給自己加封太師一職,聲勢又達到了新的巔峰,其餘朝臣,皆不敢直視。


    這群失意之人,夜間還要去司徒王允府上赴宴,王允正得董太師信任,群臣需要收拾收拾心情,給王司徒留下一個好印象,憂國憂民的事,還是放到酒足飯飽之後再商談吧。


    宴席開始之前,王允專把呂布約到書房,屏退左右,單獨會麵。


    “奉先,你我都是並州人,並州人不欺並州人,今日西涼兵作亂你也看在眼裏,不知奉先作何感想?”


    王允說完,看向呂布的眼神有些炙熱。


    呂布眼神有些躲閃,說道:


    “涼州同僚約束下屬不力,布也無能為力。”


    王允又接著說:


    “如果不是董卓專權亂政,朝廷怎麽會落到連幾個將校都管控不了的地步呢?”


    呂布瞪大雙眼,脖頸微微往後一仰,厲聲道:


    “王司徒,太師乃我義父,你怎麽敢.......”


    王允一擺手,說道:


    “打住,奉先莫要同我說這些,董卓幾次朝你投射長戟,你都險些死於他手,他何曾顧及過父子之情?董卓如此害你,奉先若是忍了,那就真不配做我並州的英豪。”


    呂布不言語,隻是眼神淩厲地盯著王允。


    “我準備刺董,希望奉先助我一臂之力,事後我與奉先共掌朝政,我主文,奉先主武。”王允繼續道。


    呂布冷哼一聲,說道:“伍孚屍骨尚且未寒,司徒便急於求死乎?”


    “伍孚的武藝不及奉先萬一,隻要奉先出手,不愁董賊不除。”


    呂布再度不說話。


    王允也不急,平靜道:“李肅已經答應刺董了,他將第一個動手,如果他不成,想必奉先不會袖手旁觀吧?”


    李肅也幹了?


    呂布劍眉倒豎,急道:“李肅那個莽夫湊什麽熱鬧,誰不知道他是我呂奉先的故友,他若不成,董公必會牽連於我!”


    王允心中暗喜,說道:“所以才需要奉先的參與。董賊幾次射你不死,一來你奉先武藝高強,躲得疾,二來嘛,想必也是奉先走運的,如果下次董賊趁你不注意射你呢?再有,董賊一死,奉先不就可以順心如意地與情人長相廝守?”


    說起這個,呂布的心中又浮現起董卓侍妾貂蟬的倩影和柔情,一股熱流從尾椎骨直衝腦門,斬釘截鐵道:


    “好!”


    初平二年(191年)冬,太師董卓被呂布、李肅等義士刺殺於未央宮中,司徒王允接手朝政,誅殺董卓三族,並拜呂布為奮威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與王允同掌朝政。


    同時王允接受呂布的建議,赦免董卓的西涼部曲。


    原時空裏,這個寬容政策暫時保住了長安政局的穩定,王允的並州集團和西涼集團相安無事了很長時間。


    可經過北伐軍的一係列操縱,有個西涼人已經徹底變了——賈詡。


    賈詡這段時間研究了很久華府,自此深知大義名分的重要性,深切體驗到了什麽是以勢壓人,什麽是刀劍裏頭出政權。


    掌握關西最強武力的西涼軍,絕對不可能和非西涼集團的當權者和平共處,西涼軍擔心當權者裁撤拆分,當權者也怕西涼軍兵變奪權,這是個解不開的猜疑鏈。


    天子在王允手裏,王允有一萬種名正言順的理由來炮製西涼軍,今日割一刀,明日劃一劍,越拖西涼軍就越衰弱。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故此,賈詡當機立斷,串聯起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西涼將領,直接打著平息宮變,為董太師複仇的旗號,盡起長安附近的三萬西涼大軍,攻進長安,殺死了王允,呂布隻帶著少數親信東逃。


    這下王允沒機會專權跋扈,成了徹徹底底的忠臣義士了。


    賈詡的提前動手,確實保住了西涼集團的利益,可董卓已經死了,李儒也被捕處死,整個西涼集團,沒有一個能鎮得住各個軍頭的人。


    賈詡對此早有設想涼州並非隻有董卓一個重臣,這些人不論是涼州武人,還是士族文臣,都是認可的。


    於是乎,賈詡陪著一眾西涼將軍,帶著兵上門,然後深明大義,“請”出了幾位元老:


    敦煌郡名臣蓋勳,正值病重,掛名司徒,錄尚書事。


    安定郡名將皇甫嵩,出任司空。


    拜徐榮為鎮北將軍,接替左將軍董旻為征討河東的主帥。


    同時召董旻迴朝,拜車騎將軍,並兼任太尉。


    任命胡軫為光祿勳,執掌宮禁。


    拜牛輔舊部,董卓認過的同宗,國舅董承,為驃騎將軍,另一個國舅伏完為衛尉。


    拜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分別為前、後、左、右四將軍。


    任命賈詡為京兆尹,錄尚書事。


    任命涼州後輩才俊,李傕的弟弟,李桓為城門校尉,負責控製長安城;任命涼州後輩才俊,張濟的侄子張繡為北軍中候,負責招募關西良家子,編練新軍。


    拜韓遂為鎮西將軍,駐軍金城,馬騰為征西將軍,駐軍雍縣。


    另外,傳詔關東諸侯,拜袁紹為太傅,袁術為大將軍,曹操為衛將軍,責令諸侯各自罷兵,擇日入朝述職。


    蓋勳和皇甫嵩是海內外有名的忠臣,又是西涼人,是穩定朝政的不二之選。


    董承既是外戚,又和西涼集團相交甚密,提拔上來,名正言順。而另一個外戚,伏完,琅琊人,是個學者,很少參與具體政務,同時伏家也是世代三公九卿的顯赫家族,扶上來作為關東世家的新代言人之一,不爭不搶,也有利於團結朝廷。


    董卓舊部自不必說,各有榮華富貴,同時新首領董旻,先前就是一個審時度勢,知進退的人,隻要掌權之後不飄,想必也能坐穩太尉的位子。


    胡軫負責宮廷宿衛,再把城防交到李桓手裏直接負責,避免長安有失;派張繡選關西良家子編練新軍,到時候頂替西涼軍的老兵油子,逐步扭轉西涼軍敗壞的軍紀。


    董卓西遷後,一開始就拉攏了韓遂和馬騰,韓馬二人也覺得天下大亂,跟著涼州老鄉董太師有肉吃,所以也答應投靠董卓,可還沒等董卓安排二人,董卓就死了,這次正好給韓馬二人一個正式的官職,穩住這兩個隴右叛匪頭子。


    至於最後傳詔關東諸侯罷兵,則是向天下展示出朝廷的大義所在。


    關東混戰了兩年,死傷不計其數,這時候新換血的朝廷,於情於理都該來一句:


    你們不要再打了啦,要打就來長安裏打嘴仗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闐西奧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闐西奧德並收藏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