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哭皇天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晨時分,錢塘江畔,蘆葦搖蕩,白鷺低飛。
江邊肅立著上千人,渾身素白,圍在一座棺槨周邊,離得最近的幾人還在小聲地抽泣著。
這是孫堅的葬禮,孫堅在襄陽殞命之後,就被送迴了家鄉吳郡富春縣。
作為大漢的烏程縣侯,孫堅的喪葬規格本應是行王侯之禮,可目下正值亂世,朝堂政令不通,所以沒有哪位大臣,攜帶天子的賞賜和安撫來操持葬禮,隻能交由孫家人自己來操辦。
可孫家落魄寒門一個,要人沒啥人,要錢也沒一個子,孫堅在外征戰一二十年,愣是沒給家裏添什麽浮財,根本弄不出什麽像樣的王侯葬禮,以至於孫家的主母,吳夫人,想幹脆一切從簡從快。
好在孫堅還有闖蕩出來的人脈,還有拚殺出來的聲望。
前任太尉,現任太常的馬日磾,被董卓派出,持節出使袁術勢力,袁術就正好請馬日磾帶著天子之節去吳郡當孫堅葬禮名義上的主持者。
德高望重的人有了,錢財也有人募集。
江東四大家之一的吳郡朱氏,正好有朱治這個大將跟隨著孫堅,於是朱治在率軍抵達壽春後,也請假南下,說服家族幫忙,同時烏程縣國作為孫堅的封邑,也支出了一部分錢財,由此,錢也到齊了。
於是就在今天,孫堅的葬禮得以浩大地舉行。
開路的是喪葬樂隊,腰鼓、蘆笙等樂器奏著感傷的旋律,五匹白馬拉著寬大的棺車,在眾人的夾道默哀中緩緩行至江邊,兩側人群中雪白的經幡隨風輕輕搖曳,不少白紙、白紗被拋灑至空中,如漫天飛雪。
到了錢塘江畔,孫堅的棺槨被置於半人高的台子上,吳夫人帶著子女,和孫賁、徐琨等親族一起跪在棺槨之前,馬日磾則立於一側,打開寫滿悼詞的布帛,發自內心地,用飽滿的情感地念著,悼念著這位漢室忠烈:
“初平二年夏六月,漢破虜將軍、烏程侯領豫州刺史孫,諱堅,薨於荊州襄陽……”
悼文不長但念得慷慨激昂,正如孫堅半道崩殂卻璀璨閃耀的宏圖霸業,不少人聞之落淚惋惜,吳夫人更是哭得泣不成聲,由兩名已出嫁的女兒扶著才沒有倒地。
等到開場儀式結束了,就輪到親友、鄉朋,最先來的是袁術的長子袁耀,代表袁術來祭奠,一絲不苟地行禮,給足了孫家麵子,讓吳夫人等孫家人很是感激,同時程普、韓當等孫氏舊部也很滿意袁術的態度,能讓天下仲姓以禮相待,已經是寒門的無上榮幸了。
祭奠的人排了一個上午,終於要輪完之時,人群外圍突然由遠及近地傳來一陣哀傷且高亢的樂聲,引得人們紛紛轉耳側目。
不一會,人群之間道上來了一支一眼望不見頭的白衣隊伍,打了三麵素底黑字大旗,一麵寫著“華”,一麵寫著“韋”,一麵條形的長旗寫著“建安太守趙”。
這是華府的吊唁隊伍,沒有起早貪黑趕個早,而是特意選在壓軸的位置出場。
華府吊唁隊伍足足有五百人之眾,差不多是已經進場之人的一半,顯得氣勢格外浩大。
隊伍裏奏樂之人格外多,幾乎所有人手裏都有家夥。
真正會樂器的人,有的敲著幾張聲音洪亮的大鼓,和幾副大鑼,控製著整體的節奏,有的吹著華府改進自製的嗩呐、蘆笙等各種管樂,有的則拉著二胡,剩下不會樂器的人,則手持小鑼,跟著大夥一起敲。
這些人共同演奏著一首《哭皇天》,聲調雖然哀傷,整體卻異常高昂,正合孫堅忠烈的一生。
在場的所有人全部沒有料到會有這麽一出,大部分人都還在猜,建安太守趙是誰,和孫堅生前是什麽關係,怎麽弄出了這麽大的排場。
而負責總理葬禮雜務的孫堅妻弟,吳景,已經快步來到跪在地上的孫家人那頭,他先看到了迴頭疑惑地張望的孫賁,於是俯身上前說道:
“伯陽,華府來人了,估計有五百,你去叫上伯符一起去迎一迎。”
“唯。”孫賁答道,然後雙手撐在地上爬起,來不及活動一下僵直麻痹的雙腿,就俯身小步到了前排,先同吳夫人說了一聲,才把孫策喊走。
孫策一邊調整悲戚的心情,一邊疑惑道:
“華府來即來也,何以如此興師動眾?他們搞這麽大的陣仗意欲何如?”
孫賁說道:
“伯符,你與交州人打交道不多,依我的經驗,無需在意他們做什麽,隻需管他們要什麽,又能給我們什麽。”
“怎麽聽起來像是商賈?”
“呃,確實如此,伯符大可以拿他們當成商賈,但又不能真拿他們當低賤的商賈,尤其是這個建安太守趙伯達,遊走於江北各個諸侯之間,人送外號趙財神,執掌華府的對外貿易事務,他個頭不高,待人也很和善,伯符莫要因此輕慢他。”
“盡管放心,他來了就是有求於我,我又何嚐不是有求於他呢?”
孫策二人見到趙伯達時,趙伯達先是代表華府表達哀悼,然後領著一隊人上孫堅的棺槨前行禮,等流程走完,趙伯達才和二人說起了正事:
“兩位少將軍,斯人已逝,還請節哀,世值亂世,我們得著眼於未來,賊寇不會給我們傷心的時間。”
孫賁看向孫策,示意孫策做主,於是孫策說道:
“可是在下一無地盤,二無錢糧,先父的部將都不得不去壽春依賴於袁公才得以生存,策何曾不想平定亂世,可論及天下大事所需的實力,策尚且欠缺,實在是無能為力。”
孫賁暗自點點頭,想著沒錯,就這樣,可惜伯符要麵子,不然裝得再可憐些,像乞丐要飯那樣才是最好不過的。
“哈哈,咱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趙大我從不空手而來,到這就是為少將軍排憂解難。”
趙伯達笑得很有感染力,長期練就一副平億近人的神態,讓人著實討厭不起來:
“破虜將軍先前的部曲,如果長期居於公路公麾下,恐怕以後就不會再聽命於少將軍了,不如送至交州安置,交州正在對南中,對南洋用兵,一切待遇都可以等同於我們的紅軍。”
孫策愣在當場說不出話,隻有華府樂隊的二胡、嗩呐還在賣命地奏著《哭皇天》,陣陣哀樂填塞著談話的間隙,弄得孫策竟有些悲憤。
好家夥,合著部隊不給袁術占,得給你們華府占了才好?
這還隻是口頭上沾親帶故,就準備拿孫家的財產往自己家劃拉,真沾親帶故了還得了?
江邊肅立著上千人,渾身素白,圍在一座棺槨周邊,離得最近的幾人還在小聲地抽泣著。
這是孫堅的葬禮,孫堅在襄陽殞命之後,就被送迴了家鄉吳郡富春縣。
作為大漢的烏程縣侯,孫堅的喪葬規格本應是行王侯之禮,可目下正值亂世,朝堂政令不通,所以沒有哪位大臣,攜帶天子的賞賜和安撫來操持葬禮,隻能交由孫家人自己來操辦。
可孫家落魄寒門一個,要人沒啥人,要錢也沒一個子,孫堅在外征戰一二十年,愣是沒給家裏添什麽浮財,根本弄不出什麽像樣的王侯葬禮,以至於孫家的主母,吳夫人,想幹脆一切從簡從快。
好在孫堅還有闖蕩出來的人脈,還有拚殺出來的聲望。
前任太尉,現任太常的馬日磾,被董卓派出,持節出使袁術勢力,袁術就正好請馬日磾帶著天子之節去吳郡當孫堅葬禮名義上的主持者。
德高望重的人有了,錢財也有人募集。
江東四大家之一的吳郡朱氏,正好有朱治這個大將跟隨著孫堅,於是朱治在率軍抵達壽春後,也請假南下,說服家族幫忙,同時烏程縣國作為孫堅的封邑,也支出了一部分錢財,由此,錢也到齊了。
於是就在今天,孫堅的葬禮得以浩大地舉行。
開路的是喪葬樂隊,腰鼓、蘆笙等樂器奏著感傷的旋律,五匹白馬拉著寬大的棺車,在眾人的夾道默哀中緩緩行至江邊,兩側人群中雪白的經幡隨風輕輕搖曳,不少白紙、白紗被拋灑至空中,如漫天飛雪。
到了錢塘江畔,孫堅的棺槨被置於半人高的台子上,吳夫人帶著子女,和孫賁、徐琨等親族一起跪在棺槨之前,馬日磾則立於一側,打開寫滿悼詞的布帛,發自內心地,用飽滿的情感地念著,悼念著這位漢室忠烈:
“初平二年夏六月,漢破虜將軍、烏程侯領豫州刺史孫,諱堅,薨於荊州襄陽……”
悼文不長但念得慷慨激昂,正如孫堅半道崩殂卻璀璨閃耀的宏圖霸業,不少人聞之落淚惋惜,吳夫人更是哭得泣不成聲,由兩名已出嫁的女兒扶著才沒有倒地。
等到開場儀式結束了,就輪到親友、鄉朋,最先來的是袁術的長子袁耀,代表袁術來祭奠,一絲不苟地行禮,給足了孫家麵子,讓吳夫人等孫家人很是感激,同時程普、韓當等孫氏舊部也很滿意袁術的態度,能讓天下仲姓以禮相待,已經是寒門的無上榮幸了。
祭奠的人排了一個上午,終於要輪完之時,人群外圍突然由遠及近地傳來一陣哀傷且高亢的樂聲,引得人們紛紛轉耳側目。
不一會,人群之間道上來了一支一眼望不見頭的白衣隊伍,打了三麵素底黑字大旗,一麵寫著“華”,一麵寫著“韋”,一麵條形的長旗寫著“建安太守趙”。
這是華府的吊唁隊伍,沒有起早貪黑趕個早,而是特意選在壓軸的位置出場。
華府吊唁隊伍足足有五百人之眾,差不多是已經進場之人的一半,顯得氣勢格外浩大。
隊伍裏奏樂之人格外多,幾乎所有人手裏都有家夥。
真正會樂器的人,有的敲著幾張聲音洪亮的大鼓,和幾副大鑼,控製著整體的節奏,有的吹著華府改進自製的嗩呐、蘆笙等各種管樂,有的則拉著二胡,剩下不會樂器的人,則手持小鑼,跟著大夥一起敲。
這些人共同演奏著一首《哭皇天》,聲調雖然哀傷,整體卻異常高昂,正合孫堅忠烈的一生。
在場的所有人全部沒有料到會有這麽一出,大部分人都還在猜,建安太守趙是誰,和孫堅生前是什麽關係,怎麽弄出了這麽大的排場。
而負責總理葬禮雜務的孫堅妻弟,吳景,已經快步來到跪在地上的孫家人那頭,他先看到了迴頭疑惑地張望的孫賁,於是俯身上前說道:
“伯陽,華府來人了,估計有五百,你去叫上伯符一起去迎一迎。”
“唯。”孫賁答道,然後雙手撐在地上爬起,來不及活動一下僵直麻痹的雙腿,就俯身小步到了前排,先同吳夫人說了一聲,才把孫策喊走。
孫策一邊調整悲戚的心情,一邊疑惑道:
“華府來即來也,何以如此興師動眾?他們搞這麽大的陣仗意欲何如?”
孫賁說道:
“伯符,你與交州人打交道不多,依我的經驗,無需在意他們做什麽,隻需管他們要什麽,又能給我們什麽。”
“怎麽聽起來像是商賈?”
“呃,確實如此,伯符大可以拿他們當成商賈,但又不能真拿他們當低賤的商賈,尤其是這個建安太守趙伯達,遊走於江北各個諸侯之間,人送外號趙財神,執掌華府的對外貿易事務,他個頭不高,待人也很和善,伯符莫要因此輕慢他。”
“盡管放心,他來了就是有求於我,我又何嚐不是有求於他呢?”
孫策二人見到趙伯達時,趙伯達先是代表華府表達哀悼,然後領著一隊人上孫堅的棺槨前行禮,等流程走完,趙伯達才和二人說起了正事:
“兩位少將軍,斯人已逝,還請節哀,世值亂世,我們得著眼於未來,賊寇不會給我們傷心的時間。”
孫賁看向孫策,示意孫策做主,於是孫策說道:
“可是在下一無地盤,二無錢糧,先父的部將都不得不去壽春依賴於袁公才得以生存,策何曾不想平定亂世,可論及天下大事所需的實力,策尚且欠缺,實在是無能為力。”
孫賁暗自點點頭,想著沒錯,就這樣,可惜伯符要麵子,不然裝得再可憐些,像乞丐要飯那樣才是最好不過的。
“哈哈,咱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趙大我從不空手而來,到這就是為少將軍排憂解難。”
趙伯達笑得很有感染力,長期練就一副平億近人的神態,讓人著實討厭不起來:
“破虜將軍先前的部曲,如果長期居於公路公麾下,恐怕以後就不會再聽命於少將軍了,不如送至交州安置,交州正在對南中,對南洋用兵,一切待遇都可以等同於我們的紅軍。”
孫策愣在當場說不出話,隻有華府樂隊的二胡、嗩呐還在賣命地奏著《哭皇天》,陣陣哀樂填塞著談話的間隙,弄得孫策竟有些悲憤。
好家夥,合著部隊不給袁術占,得給你們華府占了才好?
這還隻是口頭上沾親帶故,就準備拿孫家的財產往自己家劃拉,真沾親帶故了還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