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我是董黨……我還是閹黨?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麵對廣信城內的各種故事,史璜輕蔑地說都是赤賊的謠言,同時他還將繼續親臨一線,為了朝中重臣的聲譽,接著舌戰赤賊!
史璜今天的表現確實驚豔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一群人。
誰說儒生文臣不能殺敵?
我史璜就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擋住了前右車騎將軍五萬大軍都擋不住的賊寇。
同時還示好了以董司空為首的一眾朝中重臣,簡直是大贏特贏,贏麻了。
但史璜高興不到明天早上。
交州紅軍的行動是嚴格按照信息情報來的。
宮桐等人一出雒陽城,順雒水而下進入黃河,然後在兗州地界,和早就等候於此的黃邵等人會合。
黃邵一直負責和青州、兗州的黃巾餘部聯絡,希望他們能搬去交州。這個遷徙計劃不是很成功,他們隻同意和交州進行貿易往來。
但青兗黃巾,看在黃邵這位老前輩的麵子上,幫忙提供了很多方便。
就比如利用宗族關係,為華府的商貿團隊購來一些地皮做落腳點,同時也大方地拍胸脯說,山下不比以前,現在管得嚴,下麵混不下去了,可以上泰山去投奔他們。
多虧了這個時期,還是我們的黃巾朋友遍天下,交州的商隊或是特工們,可以向北直達黃河流域。
於是乎,當東郡太守橋瑁第一個冒充三公,向天下州郡發布征討偽相國董卓的檄文時,華府特工第一時間將情報傳迴了交州。
用時比一般急報傳到始安快了差不多一個禮拜。
所以交州軍叫罵了五六天,算起來差不多就是明日,橋瑁的第一封討董檄文,大漢的第二封討董檄文,就會傳遞到廣信城。
果不其然,第二日天剛放亮,交州軍放了從始安過來的一條快船進港,船上所載的正是帶有討賊檄文的驛卒。
交州軍在早起打魚路過的百姓的圍觀之下,將檄文謄抄了一遍,然後讓驛卒帶進城去。
原本因為頭一日的“勝利”而好不容易睡了個安穩覺的史璜,一大早看見了這篇以大漢三公為名義發下來的檄文,腦袋瓜子頓時嗡嗡嗡的。
“董卓逆賊,廢立天子,夜宿龍床,穢亂宮闈……”
史璜不敢再多看,麵色鐵青地坐在位子上發呆。
一旁的士廞、區景等本地官吏則是長舒了一口氣。
一是慶幸自己沒有陪著刺史明目張膽地和華府對抗;二來,既然交州紅軍是真的響應三公去清君側的,那就意味著雙方的誤會解開了。
士廞畢竟年輕,隻覺得躲過一場無妄之災。
但已經暗中做掉過一任刺史的區景,卻是熟練地悄悄打量著史璜的腦袋。
如果史璜真成了董黨的話,他區景不介意明著來取首級,希望借此機會能得到華府的迴報。
可一紙空文又如何能嚇倒史璜呢?
作為劉宏親自點的將,如果憑借個文書就能幹倒,那也太看不起劉宏的眼光。
沉吟半晌,史璜終於開口道:“諸君無憂,興許是赤賊偽造的假公文,你我隻需固守待援。”
誠然,如果整個廣信城內的人,都覺得這封公文是假的,那它就真不了。
怕就怕除了史璜以外,大家都覺得是真的。
畢竟交州軍的飛石機就架在城外,大家都希望是真的,以此來避免和紅軍交戰。
迴頭士廞、區景等人私下一商議,決定還是再等等,至少等往荊州求援的使者迴來再說。
一年內連著死兩任刺史,終究也是個大麻煩事。
就這樣,廣信城內,眾人假裝無事發生,連史璜昨日豪言今天還要繼續的舌戰都沒停下了。
翌日,求援荊州的使者迴來了,帶來更明確的消息,雪上加霜。
後將軍袁術也在南陽郡向天下州郡發送了第三封討董檄文,長沙太守孫堅已經準備好起兵響應了,同時不忘奉勸史璜,定海那邊作為首倡義軍的功臣,使君還是早日和解為好。
還附帶有袁術的檄文,荊州刺史王睿的布告,外加孫堅的親筆信
史璜絕望了,一個人孤獨地坐在刺史府的議事堂內,隻有幾個家奴作陪,城內大小官吏,全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廣信城頭的守軍全部解散,迴歸各自豪族的莊園,城門也被默默地打開。
交州紅軍的軍紀,全交州人都是有目共睹的,都放心他們進城。尤其是家裏在城內還有生意的,那更盼著交州紅軍進來,希望他們來采買一些東西,畢竟他們公平,買賣公平。
於是在控製了東、南兩座城門後,交州軍派出一個營入城,前去抓捕交州的董賊叛黨頭目——史璜。
一路上,廣信城內出門的百姓漸漸和交州紅軍混雜到在一起。
被圍了六天,大夥都悶壞了,有出門采買用品的,也有想出門辦事的,更多的,則跟在交州軍後麵,一起去刺史府看看熱鬧。
城內的一些有識之士看了,不禁感歎道,放眼當今天下,百姓敢和軍隊同行者,唯有交州一例。
稱得上大漢的一方奇景。
浩浩蕩蕩的軍民隊伍很快來到刺史府,交州軍分出兩個曲前去包圍府院,然後一什戰士用扁擔吊著一根粗滾木,對準刺史府大門就是一撞,大門應聲而開,那鎖門的門閂啪的一下飛出好幾步遠。
門內沒有任何抵抗,門外的軍民一擁而入,轉眼間來到議事堂。
死到臨頭了,史璜也沒有什麽好畏懼的,身著全套官服,正襟危坐著,冷漠地看著湧進屋內的交州軍。
因為天氣炎熱,他們身穿短褐,外麵罩著一副皮甲,背上或是別著一張弓,或是一張弩,手裏拎著的,則是一把形製古怪的錘子,一個個全都是神采奕奕、容光煥發。
這般軍容,難怪能縱橫嶺南。史璜心裏想著,但隨即他淡然的神情橫生一絲波動。他瞧見與他相對的,在門口形成半包圍之勢的人群中,似乎還有幾個平頭百姓打扮的男女?
這些是赤賊的奸細嗎?化裝成百姓混了進來?
看這仗勢,就算沒有董黨的帽子,他們也能隨意出入廣信城,無論自己如何抵抗,都是徒勞罷了。
長歎一聲,史璜也沒了最後做舌戰的興致。
“史璜,你與董卓、閹豎狼狽為奸,可有想過有今日?還不束手就擒?”一名交州軍軍官朗聲道。
史璜本來不想再多說什麽,但聽到這裏,忍不住駁道:“說我董黨也就罷了,但我和那幫刑餘之人有什麽關聯?”
“董賊如今打擊迫害的朝臣,比如八廚,和當年十常侍所針對的是同一批,你說董賊和閹豎有沒有勾結?”
史璜啞口無言,在圍觀群眾的一致聲討下,木然地被交州軍兩位戰士架走。
史璜今天的表現確實驚豔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一群人。
誰說儒生文臣不能殺敵?
我史璜就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擋住了前右車騎將軍五萬大軍都擋不住的賊寇。
同時還示好了以董司空為首的一眾朝中重臣,簡直是大贏特贏,贏麻了。
但史璜高興不到明天早上。
交州紅軍的行動是嚴格按照信息情報來的。
宮桐等人一出雒陽城,順雒水而下進入黃河,然後在兗州地界,和早就等候於此的黃邵等人會合。
黃邵一直負責和青州、兗州的黃巾餘部聯絡,希望他們能搬去交州。這個遷徙計劃不是很成功,他們隻同意和交州進行貿易往來。
但青兗黃巾,看在黃邵這位老前輩的麵子上,幫忙提供了很多方便。
就比如利用宗族關係,為華府的商貿團隊購來一些地皮做落腳點,同時也大方地拍胸脯說,山下不比以前,現在管得嚴,下麵混不下去了,可以上泰山去投奔他們。
多虧了這個時期,還是我們的黃巾朋友遍天下,交州的商隊或是特工們,可以向北直達黃河流域。
於是乎,當東郡太守橋瑁第一個冒充三公,向天下州郡發布征討偽相國董卓的檄文時,華府特工第一時間將情報傳迴了交州。
用時比一般急報傳到始安快了差不多一個禮拜。
所以交州軍叫罵了五六天,算起來差不多就是明日,橋瑁的第一封討董檄文,大漢的第二封討董檄文,就會傳遞到廣信城。
果不其然,第二日天剛放亮,交州軍放了從始安過來的一條快船進港,船上所載的正是帶有討賊檄文的驛卒。
交州軍在早起打魚路過的百姓的圍觀之下,將檄文謄抄了一遍,然後讓驛卒帶進城去。
原本因為頭一日的“勝利”而好不容易睡了個安穩覺的史璜,一大早看見了這篇以大漢三公為名義發下來的檄文,腦袋瓜子頓時嗡嗡嗡的。
“董卓逆賊,廢立天子,夜宿龍床,穢亂宮闈……”
史璜不敢再多看,麵色鐵青地坐在位子上發呆。
一旁的士廞、區景等本地官吏則是長舒了一口氣。
一是慶幸自己沒有陪著刺史明目張膽地和華府對抗;二來,既然交州紅軍是真的響應三公去清君側的,那就意味著雙方的誤會解開了。
士廞畢竟年輕,隻覺得躲過一場無妄之災。
但已經暗中做掉過一任刺史的區景,卻是熟練地悄悄打量著史璜的腦袋。
如果史璜真成了董黨的話,他區景不介意明著來取首級,希望借此機會能得到華府的迴報。
可一紙空文又如何能嚇倒史璜呢?
作為劉宏親自點的將,如果憑借個文書就能幹倒,那也太看不起劉宏的眼光。
沉吟半晌,史璜終於開口道:“諸君無憂,興許是赤賊偽造的假公文,你我隻需固守待援。”
誠然,如果整個廣信城內的人,都覺得這封公文是假的,那它就真不了。
怕就怕除了史璜以外,大家都覺得是真的。
畢竟交州軍的飛石機就架在城外,大家都希望是真的,以此來避免和紅軍交戰。
迴頭士廞、區景等人私下一商議,決定還是再等等,至少等往荊州求援的使者迴來再說。
一年內連著死兩任刺史,終究也是個大麻煩事。
就這樣,廣信城內,眾人假裝無事發生,連史璜昨日豪言今天還要繼續的舌戰都沒停下了。
翌日,求援荊州的使者迴來了,帶來更明確的消息,雪上加霜。
後將軍袁術也在南陽郡向天下州郡發送了第三封討董檄文,長沙太守孫堅已經準備好起兵響應了,同時不忘奉勸史璜,定海那邊作為首倡義軍的功臣,使君還是早日和解為好。
還附帶有袁術的檄文,荊州刺史王睿的布告,外加孫堅的親筆信
史璜絕望了,一個人孤獨地坐在刺史府的議事堂內,隻有幾個家奴作陪,城內大小官吏,全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廣信城頭的守軍全部解散,迴歸各自豪族的莊園,城門也被默默地打開。
交州紅軍的軍紀,全交州人都是有目共睹的,都放心他們進城。尤其是家裏在城內還有生意的,那更盼著交州紅軍進來,希望他們來采買一些東西,畢竟他們公平,買賣公平。
於是在控製了東、南兩座城門後,交州軍派出一個營入城,前去抓捕交州的董賊叛黨頭目——史璜。
一路上,廣信城內出門的百姓漸漸和交州紅軍混雜到在一起。
被圍了六天,大夥都悶壞了,有出門采買用品的,也有想出門辦事的,更多的,則跟在交州軍後麵,一起去刺史府看看熱鬧。
城內的一些有識之士看了,不禁感歎道,放眼當今天下,百姓敢和軍隊同行者,唯有交州一例。
稱得上大漢的一方奇景。
浩浩蕩蕩的軍民隊伍很快來到刺史府,交州軍分出兩個曲前去包圍府院,然後一什戰士用扁擔吊著一根粗滾木,對準刺史府大門就是一撞,大門應聲而開,那鎖門的門閂啪的一下飛出好幾步遠。
門內沒有任何抵抗,門外的軍民一擁而入,轉眼間來到議事堂。
死到臨頭了,史璜也沒有什麽好畏懼的,身著全套官服,正襟危坐著,冷漠地看著湧進屋內的交州軍。
因為天氣炎熱,他們身穿短褐,外麵罩著一副皮甲,背上或是別著一張弓,或是一張弩,手裏拎著的,則是一把形製古怪的錘子,一個個全都是神采奕奕、容光煥發。
這般軍容,難怪能縱橫嶺南。史璜心裏想著,但隨即他淡然的神情橫生一絲波動。他瞧見與他相對的,在門口形成半包圍之勢的人群中,似乎還有幾個平頭百姓打扮的男女?
這些是赤賊的奸細嗎?化裝成百姓混了進來?
看這仗勢,就算沒有董黨的帽子,他們也能隨意出入廣信城,無論自己如何抵抗,都是徒勞罷了。
長歎一聲,史璜也沒了最後做舌戰的興致。
“史璜,你與董卓、閹豎狼狽為奸,可有想過有今日?還不束手就擒?”一名交州軍軍官朗聲道。
史璜本來不想再多說什麽,但聽到這裏,忍不住駁道:“說我董黨也就罷了,但我和那幫刑餘之人有什麽關聯?”
“董賊如今打擊迫害的朝臣,比如八廚,和當年十常侍所針對的是同一批,你說董賊和閹豎有沒有勾結?”
史璜啞口無言,在圍觀群眾的一致聲討下,木然地被交州軍兩位戰士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