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孩子遭受了暴力作業,卻不去對家長說,不去求得家長的幫助,這還是要從家長身上找原因。


    有個初一的孩子因為上課搗亂,被老師罰抄課文十篇,這個孩子真的就一晚上硬是把那十篇課文抄完了。孩子寧可接受“刑罰”,也不向家長說,這種情況應該和孩子對家長態度的預感有關。如果平時家長遇事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比較隨意地批評孩子,對學校教學充滿了盲目崇敬,那麽孩子憑直覺就會認為和家長說了也白說,不但於事無補,還可能挨訓,雪上加霜。孩子承受了暴力作業,他一晚上抄完了十篇課文,第二天還是那樣上學去了,好像什麽也沒損壞,什麽也沒缺少。這種情況甚至有的家長知道後還會竊喜,以為孩子多抄了課文就比別的孩子多學習了。他們沒看見孩子受了內傷,甚至是終身無法痊愈的內傷。


    暴力作業對兒童信心、意誌、品格等有全麵的消極影響。它的壞作用,遠不是多穿一件衣服有點熱,多吃一個饅頭有點撐那樣簡單。它能改變事情的整個狀態,讓孩子罹患一種“厭學”的慢性疾病,摧毀他們的上進心,吞噬他們的創造性,消磨他們的幸福感,其中的“暴力性”甚至能破壞他們的道德。所以它不是小事,是“教育事故”。


    令人痛心的是,這種事故天天都在全國大麵積發生著。隻要和中小學生或他們的家長聊聊,就會發現“事故”不僅多,而且方式無奇不有,令人歎為觀止。


    多年來,兒童會不會遭遇暴力作業,全仰仗運氣,看他各科遇到的是怎樣的老師。隻要不是各科老師都喜歡暴力作業,就已經是萬幸了。


    國家每年為教育科研拿出數字龐大的經費。師範院校、教育科研院所在不停地做課題,中小學現在也都在做“課題”,仿佛教育界上上下下都在專心研究問題。為什麽這麽具體這麽迫在眉睫的事沒有人去關注?擁有最多科研經費的教育專家學者們喜歡高屋建瓴地宏論,在事關兒童每一天學習生活的問題上卻總是缺席。


    我的一位中學同學是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榮獲全國特級教師稱號。她說,以她這些年來的工作經驗,孩子們寫生字,每個字寫三遍效果最好。這麽一項簡單而有效的經驗——我認為這才叫“學術成果”——如果推廣開,會讓全國多少兒童減輕作業的痛苦,甚至從此變得愛學習啊。它仿佛簡單得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實際上卻包含著一套非常完善的教育學、心理學以及認知科學的理論。比起那些和學校生活完全沒有關係的、以厚厚的書籍方式呈現出來、且總能端居廟堂之高的“教育研究成果”,這位特級教師的經驗如此樸素,卻如此有價值。可惜的是,成果得不到推廣,受益的人太少了。


    再說教育行政部門,總是用“行政思想”來自上而下地管理學校,很少考慮用“教育科學理念”來細致入微地服務於學校。這使得一些教育行政手段不僅無效,而且成為師生們新的負擔。


    2007年從報紙上看到某地教育行政部門出台了一個小學生“減負”方案,要求小學生的書包不能超過六斤。給各學校下達規定後,並派員到各學校抽查監督。這導致學生們隻好化整為零,先背個四斤的書包進去放下,再到校門口從媽媽手中接過一個五斤的書包背進去。聯想到這麽多年教育行政部門要麽不作為,要麽亂作為,隻能說這一次又是一些官僚們腦子進水了。這個“減負方案”不管它用去多長時間出台,醞釀過程都沒超越“拍腦門”的時間和水平。


    “減輕學生書包重量”其實多半是個比喻性說法,“書包”在這裏隻是學業的一個象征。書包的實際重量和學生學業負擔的輕重,有一些表層聯係,但並不對等。“減負”應該用思想和理念去做,怎麽可能用秤去做?“如果教師隻考慮怎樣迫使學生用更多的時間坐在那裏摳教科書,怎樣把他們的注意力從別的一切活動中都吸引過來,那麽負擔過重的現象就是不可避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句話,已告訴我們學生負擔過重的來源和解決方案,為什麽不從這裏去思考呢。


    杜絕不同程度的暴力作業,才是最重要的減負行為。把暴力作業上升到“事故”的高度,可以讓人看到它的破壞力,引起人們的警醒。


    國家為杜絕各行各業的生產事故,不停地製定和出台相應的管理標準和管理辦法。煤礦發生事故不允許瞞報,而且要追究相關人責任人的責任。但全國每天發生多少暴力作業事故,卻以一種常態合理地存在著。


    有誰來揭露這件事,有多少人聽到了千百萬兒童的呻吟?說得輕一些,它永久性地破壞了許多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說得重一些,它在蛀蝕和扭曲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什麽時候能為孩子們出台這樣一套科學的“辦法”,讓他們免受暴力作業之害呢?!


    用繁重的作業把孩子的肢體固定在板凳上,固定在書桌前。這樣做的後果是孩子的內心會起一種化學變化,會生成一種叫“厭學”的物質。好家長和好教師最要注意的是避免孩子遇到“厭倦”這個敵人,所以他們傾盡全力做的,就是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家長自己要對暴力作業有認識,你如果經常有意識,精心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那麽對付暴力作業的辦法自然會出來。杜絕不同程度的暴力作業,才是最重要的減負行為。


    不是電腦遊戲的錯


    一個孩子如果長期鑽在遊戲裏不肯出來,以至於成為一種病態,那是因為遊戲外的世界讓他感到枯燥、不快或自卑。一個孩子如果因為電腦遊戲耽誤了前途,那他即使生活在沒有電腦的時代,也會有別的事情把他拉下水。我堅信使人墮落的不是遊戲本身,而是心靈的空虛,或某些素質的缺失。那些在遊戲中墮落的人,即使沒有電腦遊戲,也會有另外的什麽東西使他不可自拔。圓圓10歲上初一時開始玩電腦遊戲,經常玩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每到周末,總是一玩就四五個小時,到寒暑假,能一口氣玩七八個小時。那兩年,她買的雜誌基本上都是電腦遊戲方麵的,和同學朋友們電話聊天,也經常是關於電腦遊戲的內容。


    她玩電腦遊戲是在我的慫恿下開始的。


    圓圓在煙台上小學時,同學們都還沒開始玩電腦遊戲,也可能因為當時同學家有電腦的還不多,也許是因為他們當時還太小。她知道這迴事,但並沒有真正感興趣。到北京上中學後,電腦遊戲好像一下子在中小學生中開始流行了。她一方麵從同學那裏知道電腦遊戲很有趣,另一方麵又從媒體、其他家長、學校那裏聽到太多的對電腦遊戲的批評。她可能有所顧慮,有矛盾,就一直沒主動提出要玩。到初一第二學期,我問她是不是班裏有同學在玩電腦遊戲,告訴她想玩你也可以玩。她有些意外,但馬上就非常快樂地接受了,立即就出去買了遊戲盤迴來。


    我的考慮是,既然電腦遊戲能讓孩子們那麽著迷上癮,其中一定包含著巨大的樂趣。孩子總應該玩點什麽,我要讓我的孩子快樂,在她的每個成長階段獲得那個階段應有的快樂。因為現在的孩子們缺少玩伴,在玩耍方麵太單調貧乏,如果沒有一件有趣的事讓他去做,那他多半是要在電視機前消磨時間了。我寧可讓圓圓在遊戲中浪費時間,也不願她經常呆在電視機前。適合她看的電視節目太少,電視又完全是被動接受,經常看會使人大腦遲鈍;遊戲卻是主動參與,玩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智力投入;而且遊戲可以讓她熟悉電腦。再一個考慮是,她的同齡人如果都在玩,她不玩的話,就會缺少一個重要的交流話題。


    至於她會不會上癮,我不是沒有擔心,但不想因噎廢食。總的來說我有信心,這種信心來源於我對遊戲的認識和對自己孩子的了解。


    電腦遊戲也就是個遊戲,並不是毒品,它和我們小時候玩的遊戲並沒什麽本質區別,隻是這個遊戲更有趣更複雜。想一想,兒童對哪一種遊戲不上癮呢?我們小時候一夥兒孩子玩打仗或捉迷藏,經常玩得忘了迴家吃飯,忘了睡覺,直到大人找來,強行把我們拉迴去。當時我們也總是不願意散去,甚至得挨頓揍才肯迴去。而現在的孩子沒辦法在樓下找到那麽多小夥伴,隻能在電腦上和虛擬對象玩耍。他們也會常常玩得忘記了時間,總覺得沒玩夠。這兩種“玩耍”沒什麽區別。


    對遊戲有濃厚的興趣和病態的“成癮”,這是兩種不同的狀態。我相信絕大多數隻是前者,隻有少數的孩子會發展到後一種狀態。據說姚明也喜歡玩電腦遊戲,另外還有一些事業及學業上很有建樹的年輕人也喜歡玩遊戲。所以並不是電腦遊戲本身有問題,而是孩子缺少自控力,使事情變得糟糕。這是家長首先要確立的一個觀念。


    遊戲上癮其實反映的是遊戲之外孩子的另一個問題。一個孩子如果長期鑽在遊戲裏不肯出來,以至於成為一種病態,那是因為遊戲外的世界讓他感到枯燥、不快或自卑。一個孩子如果因為電腦遊戲耽誤了前途,那他即使生活在沒有電腦的時代,也會有別的事情把他拉下水。我堅信使人墮落的不是遊戲本身,而是心靈的空虛,或某些素質的缺失。那些在遊戲中墮落的人,即使沒有電腦遊戲,也會有另外的什麽東西使他不可自拔。


    事實上,電腦遊戲已成為當代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無論家長喜不喜歡,他們最終都是要玩的,所以,在要不要讓孩子玩電腦遊戲的問題上,家長已基本上不需要決策了。大勢所趨,擋是擋不住的。所要思考的是,如何讓孩子既能玩遊戲又懂得自我約束,怎樣才能娛樂、成長兩不耽誤?


    真是“萬事開頭難”。圓圓開始玩遊戲後,也像別的孩子一樣,非常癡迷。課外書幾乎沒時間讀了,到了練二胡的時間也不想下機,硬拖著;叫她吃飯,直等到我和她爸爸吃完,飯都涼了還不過來。她這些表現讓我也著急,說過幾次,但發現沒用後,我告訴她應該安排好時間,把該做的事做了,以後就不再說了。有幾次她過來吃飯,我們已吃完,飯桌也收拾了,告訴她剩飯在廚房,想吃自己熱去吧。說這話時和顏悅色,毫無責怪的意思。


    心裏越著急越不能拉下臉來教訓她,越要和她站在一邊,絕不站到她的對立麵。我經常用愉快的口氣問她一些關於遊戲的事,真誠地分享她玩遊戲的快樂;過聖誕節還送她新的遊戲盤。我知道幹涉隻能激化她玩遊戲的無度,她需要的是自己學會控製。所以我有足夠的耐心讓她自己在各種各樣的時間分配中,體會各種各樣的感覺。


    因為她平時住校,隻是周末迴家練兩天二胡。第一天她寫完作業就玩遊戲,玩得忘乎所以,忘了練二胡,就說要第二天多練一會兒。第二天不得不關機時才想起來,二胡又忘了練了,那就隻好等下周練吧。這時她是有愧疚之情的——這其實就是一個孩子自我調整的開始。第二周果然記著練了,但時間很短,結果到老師家上課時,拉得很糟,從老師家出來她很沮喪,說看來得好好練呢。我並不責怪她,隻是附和她的話說,好好練練吧。


    再接下來,她基本上就能像以前一樣安排練琴時間了。為了保證遊戲時間,她更注意做事的效率。當然也有反複的時候,偶爾一兩天會安排得很糟,但我始終沒和她形成衝突,有時會和她心平氣和地談一下這件事,提出我的希望。


    剛開始玩電腦遊戲,對她學習成績有一些影響,但我堅信,孩子應該玩;堅信孩子自己心裏清楚學習和玩哪個輕哪個重,隻要我不胡亂幹涉,不嘮叨,她一定會慢慢調整自己。況且,又不是馬上要高考,她成績高一些低一些有什麽了不得呢。隻要不讓遊戲和學習衝突,不敗壞她學習的胃口,我相信她在該學習的時候一定懂得用心去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尹建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尹建莉並收藏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