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孩子現在不愛學習,寫作業不認真,這不是因為沒上學前班,而是你從他上一年級開始,就過分重視寫作業、考試這些事。你在這方麵太緊張,總是那樣嚴厲地批評他,弄得孩子精神負擔特別重,產生逆反心理了。這一點你要改一改。


    這位親戚還是充滿怨言地說,我覺得他就是沒打好基礎,對學習不上心,一天到晚光是喜歡看閑書,隨手抓張報紙也能看半天。你原來給我講過,愛看書的孩子作文寫得好;可他不愛寫作文,也不愛寫日記,反正就是什麽字都不愛寫。


    我說,孩子有這樣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基礎,本來應該喜歡寫作文,會寫作文,現在隻是被你經常性的指責嚇住了。而且你不理解閱讀的價值,你說到孩子酷愛閱讀時,口氣裏流露的居然是厭煩和無可奈何。事實上,孩子愛閱讀,比上三個學前班都強,你真的應該為此慶幸。


    親戚說,他成績不如人家上過學前班的孩子,這是個明擺的事實啊。


    我問親戚,你調查過嗎,孩子班裏有多少人上過學前班,有多少人沒上;是否上過的一定比沒上的學習成績好?上過學前班而成績落後的孩子是因為什麽,沒上學前班而學習優秀的孩子又是因為什麽?


    親戚迴答不上來了。


    我說,成績好壞是件比較複雜的事,不可能由於某個單一因素就導致結果怎樣。孩子現在已三年級,我可以肯定,如果你的孩子上過學前班,而圍繞著他的其它教育因素不變的話,他的情況也是現在的樣子。所幸他現在還喜歡閱讀,有這樣的閱讀基礎,隻要家長和教師不傷害他的自信,不阻撓他的閱讀,他的優勢會慢慢表現出來。


    我進一步幫這位親戚分析說,孩子現在的問題顯然就是缺少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問題。所以改變他的狀態隻能從提高興趣和自信心入手,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家長不要整天批評、嘮叨和幹涉孩子,而要欣賞和鼓勵他。


    這位親戚聽我這樣說,終於說以後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再那樣簡單粗暴了。但我能微微地聽出她對自己和孩子的不自信。考慮到家長教育方式的改善全部是從具體事情和細節處做起,我一再叮囑這位親戚說,遇到具體問題如果不知道該怎麽辦,就及時給我打電話商量。我想這是能幫助她的最直接的辦法了。


    我是很願意給別的家長一些建議,不過,很多東西,那是必須家長自己去悟的。比如這要不要上學前班的事。課桌限製了兒童的自由,封閉性的學習內容束縛了兒童的想象,教學方式違反了兒童天性,無聊的作業消磨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它是一種功利性的、奴役性的學習,它使兒童遠離智慧訓練,走到“智慧訓練”的反麵,是反智慧教育的行為。它充其量可以叫做“提前學習”,不能稱為“啟蒙教育”。


    認為學前班“好歹能學點東西”。這種想法包含著當前教育中非常典型的一個理念性的錯誤,就是蔑視兒童的玩耍權。把玩耍當作無價值的,認為玩耍可多可少,可有可無的,認為“學


    知識”是有價值的,學總比不學好。持這種思想的家長不知道,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智力成長不是在書桌前進行,而是在遊戲中進行。


    3%啟蒙教育可以讓孩子成為人才,而不合適的“提前學習”隻能讓孩子變得平庸無才。反對“學前班”,實質上是反對不科學的、急功近利的學前教育。不讓孩子上學前班,目的是想把良好的學前教育還給孩子。


    暴力作業就是“教育事故”


    暴力作業對兒童信心、意誌、品格等有全麵的消極影響。它的壞作用,遠不是多穿一件衣服有點熱,多吃一個饅頭有點撐那樣簡單。它能改變事情的整個狀態,讓孩子罹患一種“厭學”的慢性疾病,摧毀他們的上進心,吞噬他們的創造性,消磨他們的幸福感,其中的“暴力性”甚至能破壞他們的道德。人們總認為,老師布置的作業都是正確的,都是對學習有用的,孩子都應該認真完成。事實是,現在孩子們寫了太多的無效作業。豈止是無效,簡直是負效果。這些作業如此無聊,從它對兒童學習興趣的破壞,對兒童智力發育的阻礙來看,已走到了學習的對立麵,成為反學習的東西。我把這種作業稱為“暴力作業”。


    暴力作業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數量大。


    請看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很普通的一次語文作業。5個生字加拚音,每個字寫20遍,a、b本各寫一遍,合計下來,共寫200個拚音、200個漢字。此外還有三個造句。如果頭一天生字本上有一個錯別字,還要把那個錯別字再寫三行,也就是錯一個字就再加30個拚音、30個漢字,前一天錯兩個,就要多寫60個拚音、60個漢字——這僅僅是語文作業。數學、英語作業也不會少,數量上絕不遜色。想想孩子一晚上要寫多長時間吧,他剛上一年級啊。


    第二種是懲罰性。


    我看過一個初二學生的語文達標考試卷,上麵有一些錯,當天的語文作業是把卷麵上所有的錯誤都改正,每個改正答案都寫20遍。比如一個字沒寫對,把這個字重寫20遍,這還好,如果一條成語解釋錯了,就要把這條成語抄20遍。假如一段默寫有兩句以上的話沒完全寫對,或有五個以上錯別字,就算全錯,就要把這段文字寫20遍。


    成績好的同學和成績差的同學的作業量,其差異是巨大的。顯然,老師的用意主要在於讓學生知道,考不好,沒有好果子吃。


    第三是惡意評價。


    圓圓初中時,她的一位英語老師,每次單詞測驗時,隻要學生寫錯一個單詞,就給打“零”分。圓圓也沒少得零分。老師可能是想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孩子們知道,不想得零分就隻能爭取得100分。可這難道不是一個偏執狂的思維方式嗎?它更像一個心術不正的人耍的小聰明。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隻有當教師和兒童之間的關係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懷有好意的基礎上時,評分才能成為促進學生進行積極的腦力勞動的刺激物。”這種惡意評價,隻能導致學生們在測驗中更不認真。學生們發現,這樣的測試,寫錯一個單詞和隻寫對一個單詞得的分數一樣,大家也就不在乎對了幾個或錯了幾個了。


    暴力作業這三方麵往往是相隨的,猶如貪婪、自私和嫉妒往往相隨一樣。它不僅給孩子當下的生活帶來痛苦,它更破壞著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意誌力,對他們一生的學習情感、學習態度形成消極影響。


    每個孩子在剛入學時都對學校生活充滿向往,對學習充滿好奇與渴望,你看他們剛入學最初接觸到“作業”這個東西時,是那樣興奮和自豪,大人想不讓他們寫都不可能。可是,很快,他們就厭倦了——有些字早就會寫了,還要一遍又一遍地寫,既沒有時間玩耍,也不能早早上床睡覺。寫得再認真,也總是會有寫錯的地方,一錯了就被老師罰寫更多,一個字甚至要寫上100遍……“學習”這個東西,好像處處和自己作對。他小小的心開始對學習產生怨恨了,他開始討厭學習了。


    厭倦是學習中遇到的最兇惡可怕的敵人,暴力作業則是把這樣的敵人運送到孩子心中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一個令人痛心的教育事實是,有多少教師嫻熟地運用著這樣的“交通工具”,他們以為把知識運進了孩子心中,不知道車上裝的,已變成了“敵人”。而這時更有不少家長在旁邊幫忙,強迫孩子接受這些暴力作業,加速著孩子對學習的厭倦。


    有兩個直接原因,使一些教師和家長偏愛暴力作業。


    一是他們頭腦中有一套邏輯,在這裏我不客氣地稱之為“笨蛋邏輯”——認為多寫多記就能多學到知識。他們認為一個字寫20遍就比寫2遍好,一道題做5次就比做1次好。這真是把學習這件複雜的智力活動,完全等同於老婆婆的鐵棒磨針了。他們不知道,大腦認知是個奇妙的過程,有它自身的規律,其中感情的參與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寫作業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合適才好。我們一定有過那樣的體驗,一個字寫3遍還認識,寫到30遍時可能感覺越寫越不像,寫到100遍就幾乎不認識了。


    那些懷揣著一套笨蛋邏輯的老師和家長,都是把功力用在那些可量化的、表皮化的方麵。他們不懂得用種種方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隻是用繁重的作業把孩子的肢體固定在板凳上,固定在書桌前;他們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孩子的內心會起一種化學變化,會生成一種叫“厭學”的物質。


    第二個原因是教師的急功近利。


    我在北京某小學隨機接觸了幾位語文教師。一位老師,她給學生布置寫生字的作業時,總是讓學生把一個完整的字先拆開了幾部分寫,比如語文的“語”字,先寫一行“訁”,再寫一行“五”,然後再寫一行“口”,最後再合成一個“語”字,寫兩行。拚音也是拆成聲母、韻母、調號三部分寫,然後合起來寫——就這一個字,總共寫了9行。她這樣做,確實在短時期內可以讓學生記住了所寫的那幾個字,單元測驗總能得不錯的成績,哄得家長們很高興。而另一位老師,她在班裏搞閱讀活動,每天留很少的作業,讓孩子們迴家讀課外書,學生在閱讀中既提高了語文水平,又感到快樂。她的做法,無論對孩子們學習興趣的保護,還是學習能力的提高,都有良好而久遠的影響。


    但因為學校統一出的考試卷都是隻考課本上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死記硬背的東西,“閱讀老師”班裏的孩子考試成績就往往不如“拆字老師”的。除了學校排名帶來的壓力,還有來自家長的壓力。


    一些家長給“閱讀老師”提的意見就是作業布置得太少,以及讓學生迴家看課外書浪費了時間。這位老師一直頂著壓力這樣做。她的學生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看不出什麽,到了小學高年級,尤其是小升初的一些知識測試中,就明顯超過了那些死學課本的學生。她說她自己對學生進行了一些跟蹤調查,她所教的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狀態都比較好,幾乎沒有所謂的“問題學生”。而那“拆字老師”的學生的成績事實上很虛幻,後續問題非常多,不少學生在小學高年級時就表現出厭學傾向,進入中學後,在學習成績、學習品格乃至心理健康等方麵都有不少問題。調查結果堅定了她這樣做的信念。不過她也感歎,進入中學後,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學習興趣的有無,誰能把它和小學老師掛上鉤呢?人們隻會說某個孩子越來越懂事了,或越來越不懂事了。人們隻能想到,孩子上中學遇到好老師了,或遇到差老師了。


    我也和那位“拆字老師”聊過,並非這位老師不知道她那樣做的壞處。她說,反正我隻教他們這幾年,這兩年他們成績比別的班好就行,以後怎樣,那不是我的事了。這位在教學上讓學生飲鴆止渴的老師,她是學校的“名師”,家長們總是趨之若鶩地想盡各種辦法,把孩子送進她的班裏。大家看到的是,在她任教的時間裏,班裏語文考100分的人動不動就超過一半。


    暴力作業產生的兩個原因,反映的是我國當前教育上的兩個宏觀問題,一是教學評價的導向問題;二是教師的素質問題。我認為這兩個問題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關鍵,是解決一係列教育問題的切入點。可現在種種責難卻都把板子打在“高考”上,高考成了一切教育問題的罪魁禍首;而種種所謂“教改”,都隻是剜新肉補舊瘡,或者是頭痛醫腳——這是個很大的話題,在這裏無法展開評說。


    如果孩子遭遇到暴力作業,我們該如何做?這一點我在另外兩篇文章《替孩子寫作業》和《不寫“暴力作業”》中談了一些想法和做法。我想,最重要的是家長自己要對暴力作業有認識,你如果經常有意識,精心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那麽對付暴力作業的辦法自然會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尹建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尹建莉並收藏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