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打破桎錮,逆道而行 (5)
開啟青少年智慧的150個創意故事 作者:宿春禮 杜延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切來得這麽突然。偵察員深知,在廁所裏沒有其他人,辯解是毫無作用的了,稍一遲緩,這個女郎立即會使自己身敗名裂的。陷入困境的偵察員臨機應變,突然張著嘴巴,不停地“啊,啊”,裝成一個十足的啞巴,表示不懂女郎說些什麽。
女郎為難了,趕忙打手勢。偵察員仍然窘急地“啊啊”著。女郎失望了,真倒黴,偏偏碰上了個啞巴!她正想轉身離去。此刻,“啞巴”一把抓住女郎,抽出鋼筆遞給她,打手勢請她將剛才說的話寫在手上。女郎不禁轉憂為喜,接過鋼筆就在偵察員的手上寫道:“把你的手表和錢給我。不給,我就喊你侮辱我!”偵察員翻轉手掌,抓住女郎說話了:“我是便衣警察,你犯了搶劫罪,這就是鐵的證據!”
女郎目瞪口呆……
創意點評:
本想敲詐勒索一番,卻被機智的偵察員因勢利導,留下犯罪的把柄,女賊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偵察員的高明之處在於能夠就勢造勢,在裝聾作啞之中,讓那位女郎不打自招、自投羅網。
深潛器與氣球
創意與發明是孿生兄弟,發明是創意在科技上的應用。被譽為“上天入海”的科學家皮卡爾父子就是運用類比發明創造了世界上第一隻自由行動的深潛器的。
原先深潛器的極限是2 000米,而且不能自由行動。皮卡爾父子研製的深潛器不僅可以自由行動,而且創造了下潛到世界上最深的海底——10 9168米的世界紀錄。
皮卡爾父子設計、研製的“理雅斯特號”深潛器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就是運用類比發明創造出來的。瑞士著名科學家阿?皮爾卡,原是研究大氣平流層的專家。他設計的平流層氣球,曾飛升到15 690米高度。後來他又把興趣轉向海洋,研究海洋深潛器。盡管海洋與天空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但這不同之物有共同點:海水與空氣都是流體。於是他就利用平流氣層球的原理來改進深潛器。平流氣層球,是由比空氣輕的氣體氣球和載人艙兩部分組成。利用氣球的浮力,將載人艙升上高空。皮卡爾和他的兒子小皮卡爾設計了像氣球一樣的浮筒,在浮筒中充滿比海水輕的汽油,為深潛器提供浮力;同時又在潛水球中放入鐵砂作為壓艙物,使深潛器能沉入最深的海底。如深潛器要浮上海麵,隻需倒掉鐵砂就可借助浮筒的浮力升至海上,再配上動力,深潛器就可以在任何深度的海洋自由行動。
創意點評:
皮卡爾父子設計的創世界紀錄的“理雅斯特號”就是利用海洋與高空、海水與空氣、平流氣層球與深潛器作類比推理研製出來的。
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在某些屬性上的相同性,而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可能相同的一種推理。類比推理又稱“類比法”,或簡稱“類比”,這種思維方式能夠從某事物的時間或空間特性,引發顯性或隱性的相互關聯的設想,從而產生意義重大的新思路。
賣給赤腳人鞋子
a公司和b公司都是生產鞋的,為了尋找更多的市場,兩個公司都往世界各地派了很多銷售人員。這些銷售人員不辭辛苦,千方百計地搜集人們對鞋的需求信息,不斷地把這些信息反饋給公司。
有一天,a公司聽說在赤道附近有一個島,島上住著許多居民。a公司想在那裏開拓市場,於是派銷售人員到島上了解情況。很快,b公司也聽說了這件事情,他們惟恐a公司獨占市場,趕緊也把銷售人員派到了那裏。
兩位銷售人員幾乎同時登上海島,他們發現海島相當封閉,島上的人與大陸沒有來往,他們祖祖輩輩靠打魚為生。他們還發現島上的人衣著簡樸,幾乎全是赤腳,隻有那些在礁石上采拾海蠣子的人為了避免礁石硌腳,才在腳上綁上海草。
兩位銷售人員一上海島,立即引起了當地人的注意。他們注視著陌生的客人,議論紛紛。最讓島上人感到驚奇的就是客人腳上穿的鞋子。島上人不知道鞋子為何物,便把它們叫做腳套。他們從心裏感到納悶:把一個“腳套”套在腳上,不難受嗎?
a看到這種狀況,心裏涼了半截。他想,這裏的人沒有穿鞋的習慣,怎麽可能建立鞋市場?向不穿鞋的人銷售鞋,不等於向盲人銷售畫冊,向聾子銷售收音機嗎?他二話沒說,立即乘船離開了海島,返迴了公司。他在寫給公司的報告上說:“那裏沒有人穿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鞋市場。”
與a的態度相反,b看到這種狀況,頓時心花怒放,他覺得這裏是極好的市場,因為沒有人穿鞋,所以鞋的銷售潛力一定很大。他留在島上,與島上的人交上了朋友。
b在島上住了很多天,他挨家挨戶做宣傳,告訴島上人穿鞋的好處,並親自示範,努力改變島上人赤腳的習慣。同時,他還把帶去的樣品送給了部分居民。這些居民穿上鞋後感到鬆軟舒適,走在路上他們再也不用擔心紮腳了。這些首次穿鞋的人也向同伴們宣傳穿鞋的好處。
這位有心的銷售人員還了解到,島上居民由於長年不穿鞋的緣故,與普通人的腳型有一些區別,他還了解了他們生產和生活的特點,然後向公司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公司根據這份報告,製作了一大批適合島上人穿的鞋,這些鞋很快便銷售一空。不久,公司又製作了第二批、第三批……b公司終於在島上建立了皮鞋市場,狠狠賺了一筆。
創意點評:
同樣麵對赤腳的島民,a認為沒有市場,b認為有大市場,兩種不同的觀點表明了兩人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簡單地看問題,的確會得出第一種結論。但我們需要的是後一位銷售人員,他有發展的眼光,他能從“不穿鞋”的現實中看到潛在市場,並懂得“不穿鞋”可以轉化為“愛穿鞋”。為此他進行了努力,並獲得了成功。
麵對同一種情況,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前景,這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和獨特的思維方式,缺乏這種思維素質的人,往往隻看到了視野範圍之內的風景,從而偏離了成功的軌道。
蠔湯與蠔油
李錦記的創辦人李錦裳先生是廣東新會人,當年在家鄉開罪了當地的權勢,後避難於南水,經營茶寮小生意。他的茶寮,除了一般茶水外,還供應一些特色食品,這就是他精心炮製的蠔湯。蠔湯是用蠔煎成的湯,這都是由於李錦裳先生過去在家鄉養蠔甚有心得之故。蠔湯雖然味道可人,但並不是每天都能賣完的。把蠔湯存積起來,湯色越來越深,味道越來越濃,再經過加工之後,便成了蠔油。蠔油味道更加鮮美,用來調味,大受歡迎。於是李錦裳先生幹脆關閉茶寮,全力經營蠔油事業,寶號名為“李錦記”。李錦記的蠔油及其他醬料產品,從此成為橫跨歐美的龐大企業。
創意點評:
李錦裳先生是一個善於捕捉靈感的人,蠔湯長時間積存,色香味發生變化,啟迪了李先生,使他萌發了“蠔湯”到“蠔油”這種“微乎”、“神乎”的元素轉換的創意。所謂元素轉換,就是指構成對象的元素,諸如物品、材料、構件等,主觀、客觀條件或因素之間的替代。李錦記的發家,就靠由賣蠔湯到賣蠔油的神來之筆,用好這支筆,你就能書寫出成功的篇章。
橡膠的妙用
1493年,哥倫布在美洲的海地島發現當地兒童都喜歡把天然生橡膠捏泥丸一樣將它捏成一團,捏成彈力球。哥倫布覺得這種玩具很有趣,就帶了幾個球迴歐洲,並引種了這種樹木。但是,這種生橡膠的性能不太好,受熱易變形,發黏,受冷又易發脆。因此,它的功能受到了局限。後來美國的一個發明家在橡膠裏加入了硫磺,這使橡膠的熔點、牢固度大大增強,後來又有人在橡膠中加入了炭黑,使之更加耐磨,橡膠的用途也日益增加。
蘇格蘭有一家用橡膠生產橡皮擦的工廠,廠裏有一位像法拉第那樣夢想成為科學家的工人,名叫馬辛托斯。一天,馬辛托斯端起一大盆橡膠汁往模型裏倒,一不小心,腳被絆了一下,橡膠汁淌了出來,澆到了馬辛托斯的衣服上,下班後,馬辛托斯穿著這件被橡膠汁塗滿了一大塊的衣服迴家,正巧路上遇到了大雨。迴家換衣服時,馬辛托斯驚奇地發現,被橡膠汁澆過的地方,竟沒有滲入半點雨水。善於聯想的馬辛托斯立即想到,如果把衣服全部澆上橡膠汁,那不就變成了一件防雨衣嗎?雨衣也就應運而生。
後為蘇格蘭的一位醫生騎自行車在石子路上行駛,當時的自行車沒有充氣的輪胎,因此顛簸得很厲害,這個醫生就用橡膠管子圈在車輪上,充上氣,這樣騎車就又快又不顛簸。從此,橡膠的用途越來越廣,它既可以做輪胎,鞋,也是很好的絕緣材料,還可以做成各式各樣的體育用品。
由於天然橡膠產量有限,人們又通過對橡膠成分的研究,生產出了各種各樣的合成橡膠,這種橡膠為高分子合成,它具有耐腐耐磨、耐高溫、耐氧等特點,通過人們不斷努力,橡膠終於從孩子手中的彈力球發展成為一種具有廣泛用途的高分子材料。目前,全球橡膠製品在五萬種以上,一個國家的橡膠消耗量和生產水平,成了衡量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化工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由彈力球到雨衣,到車輪胎、鞋等,人們的聯想一環套一環,猶如步步登高,把人們引入更高的創造境界。
創意點評:
植物界存在植物鏈,動物界存在食物鏈,假如這些鏈脫節,就會造成生態不和諧,甚至造成某種損失和災害。創造者必須具有普通人所想不到的聯想才能運用聯想的“鏈條”從而取得連串的創意。
聰明的老花工
新中國建國初期,某大學的一個研究室需要弄清一台進口機器的內部結構,可是卻沒有任何有關的圖紙資料可以查閱。這台機器裏有一個由100根彎管組成的密封部分。要弄清其中每一根彎管各自的入口與出口,是一件相當困難和麻煩的事。研究室負責人找來了一些有關人員。他提出,完成這一重要任務,時間既不能拖得很久,花錢又不能太多。他希望大家廣開思路,從多方麵去想,不管是洋措施還是土法子,一定要想出一個簡便易行的有效辦法來。
參與此事者紛紛開動腦筋朝四麵八方想,先後提出了分別往每一根彎管內灌水,以及用光照射等許多辦法。有的人還聯想起了唐太宗出題考藏王鬆讚幹布的特使祿東讚的故事,提出讓螞蟻之類的小昆蟲去鑽一根一根的彎管。大家提出的辦法雖然都是可行的,但都很麻煩費事,要花的時間和要付的代價不少。後來這所學校的一個老花工提出,隻需要兩支粉筆和幾支香煙就行了。他提出的做法是:點燃香煙,大大地吸上一口,然後對著一根管子往裏噴。噴的時候在這根管子的入口處寫上“1”。這時,讓另一個人站在管子的另一頭,見煙從哪一根管子的出口冒出來,便立即也寫上“1”。其他的那些管子也都照此辦理。采用這樣的辦法,100根彎管,不到兩個小時便把它們的入口和出口全都弄清了。
創意點評:
人們碰到某個需要加以思考的問題,不管是老問題還是新問題,是簡單問題還是複雜問題,大都是采取一種態度、一種方法,滿足於解決問題而很少考慮辦法的優劣、代價的大小,其實隻要我們多動腦筋,從多個角度考慮,朝四麵八方去想,一定會找到更合適的辦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最佳路徑。
孫寶斷案
西漢時,孫寶擔任京兆尹。有一天,一個賣油炸饊子的小販,在城裏被一個農民撞了一下,饊子掉在地上,全都摔碎了。農民認賠50個饊子的錢,可賣饊子的小販堅持說,總共有300個。饊子全碎了,已不可能再數清究竟有多少個。正當二人相持不下,圍觀的人都束手無策的時候,孫寶經過這裏聽說了這件事。他叫人去買來一個饊子,稱了這個饊子的重量。同時他又叫人把掉在地上的碎饊子全都收集起來,稱出了它們的總重量。這時,他根據摔碎了的饊子的總重量,便計算出了被摔碎的饊子的個數。最後他叫農民按照計算出來的饊子的數目賠錢給小販。孫寶對這件事的處理,眾人交口稱讚,賣饊子的小販也口服心服。
創意點評:
孫寶破案的高明之處,從思維方法的角度來看,就在於他巧妙地將不可能辦到的“計算饊子個數”的問題,轉換成了可以辦到的“稱饊子重量”的問題。在解決複雜問題時,隻需要換個視角,就能柳暗花明,開辟出一條大路,將複雜困難的問題轉換為簡單容易的問題。
女郎為難了,趕忙打手勢。偵察員仍然窘急地“啊啊”著。女郎失望了,真倒黴,偏偏碰上了個啞巴!她正想轉身離去。此刻,“啞巴”一把抓住女郎,抽出鋼筆遞給她,打手勢請她將剛才說的話寫在手上。女郎不禁轉憂為喜,接過鋼筆就在偵察員的手上寫道:“把你的手表和錢給我。不給,我就喊你侮辱我!”偵察員翻轉手掌,抓住女郎說話了:“我是便衣警察,你犯了搶劫罪,這就是鐵的證據!”
女郎目瞪口呆……
創意點評:
本想敲詐勒索一番,卻被機智的偵察員因勢利導,留下犯罪的把柄,女賊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偵察員的高明之處在於能夠就勢造勢,在裝聾作啞之中,讓那位女郎不打自招、自投羅網。
深潛器與氣球
創意與發明是孿生兄弟,發明是創意在科技上的應用。被譽為“上天入海”的科學家皮卡爾父子就是運用類比發明創造了世界上第一隻自由行動的深潛器的。
原先深潛器的極限是2 000米,而且不能自由行動。皮卡爾父子研製的深潛器不僅可以自由行動,而且創造了下潛到世界上最深的海底——10 9168米的世界紀錄。
皮卡爾父子設計、研製的“理雅斯特號”深潛器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就是運用類比發明創造出來的。瑞士著名科學家阿?皮爾卡,原是研究大氣平流層的專家。他設計的平流層氣球,曾飛升到15 690米高度。後來他又把興趣轉向海洋,研究海洋深潛器。盡管海洋與天空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但這不同之物有共同點:海水與空氣都是流體。於是他就利用平流氣層球的原理來改進深潛器。平流氣層球,是由比空氣輕的氣體氣球和載人艙兩部分組成。利用氣球的浮力,將載人艙升上高空。皮卡爾和他的兒子小皮卡爾設計了像氣球一樣的浮筒,在浮筒中充滿比海水輕的汽油,為深潛器提供浮力;同時又在潛水球中放入鐵砂作為壓艙物,使深潛器能沉入最深的海底。如深潛器要浮上海麵,隻需倒掉鐵砂就可借助浮筒的浮力升至海上,再配上動力,深潛器就可以在任何深度的海洋自由行動。
創意點評:
皮卡爾父子設計的創世界紀錄的“理雅斯特號”就是利用海洋與高空、海水與空氣、平流氣層球與深潛器作類比推理研製出來的。
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在某些屬性上的相同性,而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可能相同的一種推理。類比推理又稱“類比法”,或簡稱“類比”,這種思維方式能夠從某事物的時間或空間特性,引發顯性或隱性的相互關聯的設想,從而產生意義重大的新思路。
賣給赤腳人鞋子
a公司和b公司都是生產鞋的,為了尋找更多的市場,兩個公司都往世界各地派了很多銷售人員。這些銷售人員不辭辛苦,千方百計地搜集人們對鞋的需求信息,不斷地把這些信息反饋給公司。
有一天,a公司聽說在赤道附近有一個島,島上住著許多居民。a公司想在那裏開拓市場,於是派銷售人員到島上了解情況。很快,b公司也聽說了這件事情,他們惟恐a公司獨占市場,趕緊也把銷售人員派到了那裏。
兩位銷售人員幾乎同時登上海島,他們發現海島相當封閉,島上的人與大陸沒有來往,他們祖祖輩輩靠打魚為生。他們還發現島上的人衣著簡樸,幾乎全是赤腳,隻有那些在礁石上采拾海蠣子的人為了避免礁石硌腳,才在腳上綁上海草。
兩位銷售人員一上海島,立即引起了當地人的注意。他們注視著陌生的客人,議論紛紛。最讓島上人感到驚奇的就是客人腳上穿的鞋子。島上人不知道鞋子為何物,便把它們叫做腳套。他們從心裏感到納悶:把一個“腳套”套在腳上,不難受嗎?
a看到這種狀況,心裏涼了半截。他想,這裏的人沒有穿鞋的習慣,怎麽可能建立鞋市場?向不穿鞋的人銷售鞋,不等於向盲人銷售畫冊,向聾子銷售收音機嗎?他二話沒說,立即乘船離開了海島,返迴了公司。他在寫給公司的報告上說:“那裏沒有人穿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鞋市場。”
與a的態度相反,b看到這種狀況,頓時心花怒放,他覺得這裏是極好的市場,因為沒有人穿鞋,所以鞋的銷售潛力一定很大。他留在島上,與島上的人交上了朋友。
b在島上住了很多天,他挨家挨戶做宣傳,告訴島上人穿鞋的好處,並親自示範,努力改變島上人赤腳的習慣。同時,他還把帶去的樣品送給了部分居民。這些居民穿上鞋後感到鬆軟舒適,走在路上他們再也不用擔心紮腳了。這些首次穿鞋的人也向同伴們宣傳穿鞋的好處。
這位有心的銷售人員還了解到,島上居民由於長年不穿鞋的緣故,與普通人的腳型有一些區別,他還了解了他們生產和生活的特點,然後向公司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公司根據這份報告,製作了一大批適合島上人穿的鞋,這些鞋很快便銷售一空。不久,公司又製作了第二批、第三批……b公司終於在島上建立了皮鞋市場,狠狠賺了一筆。
創意點評:
同樣麵對赤腳的島民,a認為沒有市場,b認為有大市場,兩種不同的觀點表明了兩人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簡單地看問題,的確會得出第一種結論。但我們需要的是後一位銷售人員,他有發展的眼光,他能從“不穿鞋”的現實中看到潛在市場,並懂得“不穿鞋”可以轉化為“愛穿鞋”。為此他進行了努力,並獲得了成功。
麵對同一種情況,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前景,這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和獨特的思維方式,缺乏這種思維素質的人,往往隻看到了視野範圍之內的風景,從而偏離了成功的軌道。
蠔湯與蠔油
李錦記的創辦人李錦裳先生是廣東新會人,當年在家鄉開罪了當地的權勢,後避難於南水,經營茶寮小生意。他的茶寮,除了一般茶水外,還供應一些特色食品,這就是他精心炮製的蠔湯。蠔湯是用蠔煎成的湯,這都是由於李錦裳先生過去在家鄉養蠔甚有心得之故。蠔湯雖然味道可人,但並不是每天都能賣完的。把蠔湯存積起來,湯色越來越深,味道越來越濃,再經過加工之後,便成了蠔油。蠔油味道更加鮮美,用來調味,大受歡迎。於是李錦裳先生幹脆關閉茶寮,全力經營蠔油事業,寶號名為“李錦記”。李錦記的蠔油及其他醬料產品,從此成為橫跨歐美的龐大企業。
創意點評:
李錦裳先生是一個善於捕捉靈感的人,蠔湯長時間積存,色香味發生變化,啟迪了李先生,使他萌發了“蠔湯”到“蠔油”這種“微乎”、“神乎”的元素轉換的創意。所謂元素轉換,就是指構成對象的元素,諸如物品、材料、構件等,主觀、客觀條件或因素之間的替代。李錦記的發家,就靠由賣蠔湯到賣蠔油的神來之筆,用好這支筆,你就能書寫出成功的篇章。
橡膠的妙用
1493年,哥倫布在美洲的海地島發現當地兒童都喜歡把天然生橡膠捏泥丸一樣將它捏成一團,捏成彈力球。哥倫布覺得這種玩具很有趣,就帶了幾個球迴歐洲,並引種了這種樹木。但是,這種生橡膠的性能不太好,受熱易變形,發黏,受冷又易發脆。因此,它的功能受到了局限。後來美國的一個發明家在橡膠裏加入了硫磺,這使橡膠的熔點、牢固度大大增強,後來又有人在橡膠中加入了炭黑,使之更加耐磨,橡膠的用途也日益增加。
蘇格蘭有一家用橡膠生產橡皮擦的工廠,廠裏有一位像法拉第那樣夢想成為科學家的工人,名叫馬辛托斯。一天,馬辛托斯端起一大盆橡膠汁往模型裏倒,一不小心,腳被絆了一下,橡膠汁淌了出來,澆到了馬辛托斯的衣服上,下班後,馬辛托斯穿著這件被橡膠汁塗滿了一大塊的衣服迴家,正巧路上遇到了大雨。迴家換衣服時,馬辛托斯驚奇地發現,被橡膠汁澆過的地方,竟沒有滲入半點雨水。善於聯想的馬辛托斯立即想到,如果把衣服全部澆上橡膠汁,那不就變成了一件防雨衣嗎?雨衣也就應運而生。
後為蘇格蘭的一位醫生騎自行車在石子路上行駛,當時的自行車沒有充氣的輪胎,因此顛簸得很厲害,這個醫生就用橡膠管子圈在車輪上,充上氣,這樣騎車就又快又不顛簸。從此,橡膠的用途越來越廣,它既可以做輪胎,鞋,也是很好的絕緣材料,還可以做成各式各樣的體育用品。
由於天然橡膠產量有限,人們又通過對橡膠成分的研究,生產出了各種各樣的合成橡膠,這種橡膠為高分子合成,它具有耐腐耐磨、耐高溫、耐氧等特點,通過人們不斷努力,橡膠終於從孩子手中的彈力球發展成為一種具有廣泛用途的高分子材料。目前,全球橡膠製品在五萬種以上,一個國家的橡膠消耗量和生產水平,成了衡量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化工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由彈力球到雨衣,到車輪胎、鞋等,人們的聯想一環套一環,猶如步步登高,把人們引入更高的創造境界。
創意點評:
植物界存在植物鏈,動物界存在食物鏈,假如這些鏈脫節,就會造成生態不和諧,甚至造成某種損失和災害。創造者必須具有普通人所想不到的聯想才能運用聯想的“鏈條”從而取得連串的創意。
聰明的老花工
新中國建國初期,某大學的一個研究室需要弄清一台進口機器的內部結構,可是卻沒有任何有關的圖紙資料可以查閱。這台機器裏有一個由100根彎管組成的密封部分。要弄清其中每一根彎管各自的入口與出口,是一件相當困難和麻煩的事。研究室負責人找來了一些有關人員。他提出,完成這一重要任務,時間既不能拖得很久,花錢又不能太多。他希望大家廣開思路,從多方麵去想,不管是洋措施還是土法子,一定要想出一個簡便易行的有效辦法來。
參與此事者紛紛開動腦筋朝四麵八方想,先後提出了分別往每一根彎管內灌水,以及用光照射等許多辦法。有的人還聯想起了唐太宗出題考藏王鬆讚幹布的特使祿東讚的故事,提出讓螞蟻之類的小昆蟲去鑽一根一根的彎管。大家提出的辦法雖然都是可行的,但都很麻煩費事,要花的時間和要付的代價不少。後來這所學校的一個老花工提出,隻需要兩支粉筆和幾支香煙就行了。他提出的做法是:點燃香煙,大大地吸上一口,然後對著一根管子往裏噴。噴的時候在這根管子的入口處寫上“1”。這時,讓另一個人站在管子的另一頭,見煙從哪一根管子的出口冒出來,便立即也寫上“1”。其他的那些管子也都照此辦理。采用這樣的辦法,100根彎管,不到兩個小時便把它們的入口和出口全都弄清了。
創意點評:
人們碰到某個需要加以思考的問題,不管是老問題還是新問題,是簡單問題還是複雜問題,大都是采取一種態度、一種方法,滿足於解決問題而很少考慮辦法的優劣、代價的大小,其實隻要我們多動腦筋,從多個角度考慮,朝四麵八方去想,一定會找到更合適的辦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最佳路徑。
孫寶斷案
西漢時,孫寶擔任京兆尹。有一天,一個賣油炸饊子的小販,在城裏被一個農民撞了一下,饊子掉在地上,全都摔碎了。農民認賠50個饊子的錢,可賣饊子的小販堅持說,總共有300個。饊子全碎了,已不可能再數清究竟有多少個。正當二人相持不下,圍觀的人都束手無策的時候,孫寶經過這裏聽說了這件事。他叫人去買來一個饊子,稱了這個饊子的重量。同時他又叫人把掉在地上的碎饊子全都收集起來,稱出了它們的總重量。這時,他根據摔碎了的饊子的總重量,便計算出了被摔碎的饊子的個數。最後他叫農民按照計算出來的饊子的數目賠錢給小販。孫寶對這件事的處理,眾人交口稱讚,賣饊子的小販也口服心服。
創意點評:
孫寶破案的高明之處,從思維方法的角度來看,就在於他巧妙地將不可能辦到的“計算饊子個數”的問題,轉換成了可以辦到的“稱饊子重量”的問題。在解決複雜問題時,隻需要換個視角,就能柳暗花明,開辟出一條大路,將複雜困難的問題轉換為簡單容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