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唐,元和年間。
劉禹錫剛剛收到柳宗元的信。
傳信實在有些慢,看信中的意思,柳宗元寫這信時還沒收到他寫的信,若是能用這巨幕將想說的話直接傳給柳宗元就好了。
巨幕的出現給他們帶來的影響不可謂不大,但若說改變了什麽,似乎也沒有。
可每每出現,還是能讓他們心中激動。
不過幕中女子說他經常被貶謫……
【劉禹錫被貶之後,過了大約十年,他們才又奉召迴京,然而,劉禹錫看不慣那些得勢的權貴,於是寫下《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你們這些新貴有什麽了不起的?不都是「我」被貶之後才被提拔起來的嗎?劉禹錫忍是不可能忍的,想說什麽就得說,然而太嘚瑟的結果就是再次被貶。】
都不用迴京,劉禹錫便已經能想像那些得勢小人的嘴臉了。
而這樣的詩句也確實是他能寫出來的。
他說的不是事實嗎?就因為這點小事就把他貶了,生怕別人不知他們為小人矣。
劉禹錫絲毫沒覺得自己有什麽錯,他甚至在想,若是真讓他去玄都觀,他一定寫更厲害的句子,最好是能讓那些小人顏麵掃地,再也沒臉見人的詩句。
【這次被貶播州,播州在今天的貴州遵義一帶,說實話因為地形的緣故,如今的那些地方發展依舊不算是特別好的,在唐朝時科技落後,那就更不用提了,再加上氣候等原因,貶到那地方確實是比較艱難的,可能也就比蘇軾被貶海南好點。】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問身旁人,「科技何意?」
「小的才疏學淺,實在不知。」
李世民自然也沒想一個小太監能知道這些,隻是表達自己心中疑惑罷了。
聽起來似乎是一種很厲害的東西。
【因為條件太艱苦,朋友們都看不下去了,於是柳宗元等人極力幫劉禹錫周旋,然後他的貶謫地就被改到了連州,各處調任,又過了十多年,劉禹錫才又迴朝,但他一迴去就不安分,又寫了一首《再遊玄都觀絕句》。】
唐,元和年間。
柳宗元也已經收到了劉禹錫寫來的信,他和劉禹錫的許多想法總是能不謀而合。
但是,他實在不大明白劉禹錫做這些事情的用意。
也不是真不明白,劉禹錫就是那樣的人,但實在沒有必要。
可仔細一想,若不如此,他便不是他了。
思及此,柳宗元也隻能笑笑不語。
【在這首絕句的序中,他提到十多年前被貶的事情,然後說再遊玄都觀,這裏空空蕩蕩,當初的桃樹一株也沒了,「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而後他又「賤賤」地嘲諷了兩句,「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正所謂「樹倒猢猻散」,現在樹也倒了,猢猻也散了,但他劉郎還在,諷刺效果可以說是拉滿了。】
【辛棄疾借用劉禹錫的故事,表達的就是世事無常。】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這劉禹錫當真是個樂觀豁達之人。
李商隱想,若自己是他,這時候肯定說不出這番話來。
有時候或許隻能是打掉了牙就往肚子裏咽。
可現在想想一味忍著有何意義呢?自己左右受氣,最後也沒能落個好,還不如像劉禹錫至少快活一瞬出了氣。
【「翠屏幽夢,覺來水繞山圍。」就像是翠綠屏風下的一場夢,醒來後還恍惚沉浮在山水之間。「有酒重攜,小園隨意芳菲。」帶酒重遊此地,滿園春色依舊,然而物是人已非,「往日繁華,而今物是人非。」】
【還記得當年春日,初識佳人的情形歷歷在目,「春風半麵,記當年、初識崔徽。」隻可惜南方的大雁太少,想與之傳信卻沒法子。「南雲雁少,錦書無個因依。」】
唐代眾人詫異。
初識崔徽?
崔徽是他們知道的那個崔徽?
【這個崔徽是唐代的一個歌伎,元稹曾為她作《崔徽歌》,秦觀也曾作《南鄉子·妙手寫徽真》以同情崔徽。】
啊?
果然是啊,那辛棄疾肯定不可能真認識她。
當是初聞之類吧。
可他寫得還有模有樣的,倒像是真見過似的。
【然而,說到元稹和秦觀,估計很多人腦子裏都會冒出一個詞:風流。沒錯,其實我們的英雄詞人辛棄疾也是個情場上的風流人物。】
第123章
辛棄疾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風流?
風流本是一個好詞,怎的聽此女的語氣倒不像是在誇讚他?
再一聯想到元稹、秦觀,辛棄疾就大體明白了幕中女子此言是何意了。
他並不認為這有什麽,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他與她們那都是你情我願的,有何不妥?
【辛棄疾這一生中有過三個妻子,而且有許多的妾室,什麽錢錢、田田、香香、卿卿,他為他的妾室寫過不少的詞,除此之外,他在外麵有露水情緣,甚至還有夢中佳人,嘖嘖。】
唐,元和年間。
元稹發現這幕中女子對自己似乎有些看法,好似他傷害了多少女子似的,但又不是明說,讓他也無法為自己辯駁。
不過,元稹想,若說起來自己的妻妾也沒辛棄疾這般多吧,要說也當先說他才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劉禹錫剛剛收到柳宗元的信。
傳信實在有些慢,看信中的意思,柳宗元寫這信時還沒收到他寫的信,若是能用這巨幕將想說的話直接傳給柳宗元就好了。
巨幕的出現給他們帶來的影響不可謂不大,但若說改變了什麽,似乎也沒有。
可每每出現,還是能讓他們心中激動。
不過幕中女子說他經常被貶謫……
【劉禹錫被貶之後,過了大約十年,他們才又奉召迴京,然而,劉禹錫看不慣那些得勢的權貴,於是寫下《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你們這些新貴有什麽了不起的?不都是「我」被貶之後才被提拔起來的嗎?劉禹錫忍是不可能忍的,想說什麽就得說,然而太嘚瑟的結果就是再次被貶。】
都不用迴京,劉禹錫便已經能想像那些得勢小人的嘴臉了。
而這樣的詩句也確實是他能寫出來的。
他說的不是事實嗎?就因為這點小事就把他貶了,生怕別人不知他們為小人矣。
劉禹錫絲毫沒覺得自己有什麽錯,他甚至在想,若是真讓他去玄都觀,他一定寫更厲害的句子,最好是能讓那些小人顏麵掃地,再也沒臉見人的詩句。
【這次被貶播州,播州在今天的貴州遵義一帶,說實話因為地形的緣故,如今的那些地方發展依舊不算是特別好的,在唐朝時科技落後,那就更不用提了,再加上氣候等原因,貶到那地方確實是比較艱難的,可能也就比蘇軾被貶海南好點。】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問身旁人,「科技何意?」
「小的才疏學淺,實在不知。」
李世民自然也沒想一個小太監能知道這些,隻是表達自己心中疑惑罷了。
聽起來似乎是一種很厲害的東西。
【因為條件太艱苦,朋友們都看不下去了,於是柳宗元等人極力幫劉禹錫周旋,然後他的貶謫地就被改到了連州,各處調任,又過了十多年,劉禹錫才又迴朝,但他一迴去就不安分,又寫了一首《再遊玄都觀絕句》。】
唐,元和年間。
柳宗元也已經收到了劉禹錫寫來的信,他和劉禹錫的許多想法總是能不謀而合。
但是,他實在不大明白劉禹錫做這些事情的用意。
也不是真不明白,劉禹錫就是那樣的人,但實在沒有必要。
可仔細一想,若不如此,他便不是他了。
思及此,柳宗元也隻能笑笑不語。
【在這首絕句的序中,他提到十多年前被貶的事情,然後說再遊玄都觀,這裏空空蕩蕩,當初的桃樹一株也沒了,「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而後他又「賤賤」地嘲諷了兩句,「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正所謂「樹倒猢猻散」,現在樹也倒了,猢猻也散了,但他劉郎還在,諷刺效果可以說是拉滿了。】
【辛棄疾借用劉禹錫的故事,表達的就是世事無常。】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這劉禹錫當真是個樂觀豁達之人。
李商隱想,若自己是他,這時候肯定說不出這番話來。
有時候或許隻能是打掉了牙就往肚子裏咽。
可現在想想一味忍著有何意義呢?自己左右受氣,最後也沒能落個好,還不如像劉禹錫至少快活一瞬出了氣。
【「翠屏幽夢,覺來水繞山圍。」就像是翠綠屏風下的一場夢,醒來後還恍惚沉浮在山水之間。「有酒重攜,小園隨意芳菲。」帶酒重遊此地,滿園春色依舊,然而物是人已非,「往日繁華,而今物是人非。」】
【還記得當年春日,初識佳人的情形歷歷在目,「春風半麵,記當年、初識崔徽。」隻可惜南方的大雁太少,想與之傳信卻沒法子。「南雲雁少,錦書無個因依。」】
唐代眾人詫異。
初識崔徽?
崔徽是他們知道的那個崔徽?
【這個崔徽是唐代的一個歌伎,元稹曾為她作《崔徽歌》,秦觀也曾作《南鄉子·妙手寫徽真》以同情崔徽。】
啊?
果然是啊,那辛棄疾肯定不可能真認識她。
當是初聞之類吧。
可他寫得還有模有樣的,倒像是真見過似的。
【然而,說到元稹和秦觀,估計很多人腦子裏都會冒出一個詞:風流。沒錯,其實我們的英雄詞人辛棄疾也是個情場上的風流人物。】
第123章
辛棄疾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風流?
風流本是一個好詞,怎的聽此女的語氣倒不像是在誇讚他?
再一聯想到元稹、秦觀,辛棄疾就大體明白了幕中女子此言是何意了。
他並不認為這有什麽,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他與她們那都是你情我願的,有何不妥?
【辛棄疾這一生中有過三個妻子,而且有許多的妾室,什麽錢錢、田田、香香、卿卿,他為他的妾室寫過不少的詞,除此之外,他在外麵有露水情緣,甚至還有夢中佳人,嘖嘖。】
唐,元和年間。
元稹發現這幕中女子對自己似乎有些看法,好似他傷害了多少女子似的,但又不是明說,讓他也無法為自己辯駁。
不過,元稹想,若說起來自己的妻妾也沒辛棄疾這般多吧,要說也當先說他才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