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的日頭高高懸掛,姐妹倆繞過梨樹,穿過田間小徑,沿著潺潺溪流迴了家。
正是吃筍的時節,李家的櫸木方桌上,出現了一道春筍燉雞。春筍鮮嫩,融合了細滑的雞肉,一股鮮香之氣彌漫在屋中。再加上一碟清炒的碧色時蔬,以及一盤煎得金黃油亮的菌菇,很能勾起食欲。
女孩嘴裏塞得鼓鼓的,李桃手裏的筷子也沒停過。饒是沈茹兮素體虛弱,平日少食,也不禁多用了小半碗米飯。
午後,菱姑彎腰從箱籠中翻找出幾塊上好的衣料,要給姐妹倆做春衫。
“抽條了許多。”她用木尺給李桃量了量,迴頭看去,“荷兒也來。”
床榻上,女孩斜斜倚在母親懷裏,感覺泛起了一絲困倦,嗓音也軟糯著:“菱姑,不用做我的衣裳了,把姐姐穿著小的挑揀幾件給我就行。”
沈茹兮聽了,略微心疼的說:“還是做兩身吧。”
“娘親,讀書很累的,我這會兒想睡覺。”
沈茹兮捏捏她細嫩的臉蛋:“那你今日都學了些什麽?說來聽聽。”
女孩眸光微微閃爍,索性闔了眼睛,裝睡。
沈茹兮幾人霎時哭笑不得。
酉末,李昀山披星戴月迴到家,迎接他的是一大桶熱氣騰騰的洗澡水。沐浴後,他換了皂色衵衣,由著沈茹兮幫他絞幹頭發。
待她拿了巾帕去淨房清洗,女孩偷溜進來,繞到他身後,伸手為他捏肩捶背。
“爹爹,您一人做活很辛苦,我幫您種田好不好?”她撇了撇小嘴,“我真的不太喜歡讀書。桂花、小蘭都與我一般年紀,她們也沒去私塾......”
李昀山啞然失笑。
“荷兒,讀書可以明事理。你爹就是書念得少,大字不識幾個,除了種地,別的不懂。”
“那得學到什麽時候啊?”
“唔,能讀信、寫字。若是像你姐姐那樣會作畫,就更好了。”
女孩撅唇,神情裏滿滿的不樂意:“爹爹討厭!”說完,抬手重重地給他捶了幾下,溜煙兒跑了。
李昀山:“......”
一連兩日,女孩的臉鼓作包子狀,不同她爹說話。
晚間,一燈如豆。淡淡的光在半鉤起的薄布帳子上鋪勻,裏邊的人兒微闔著眼。
李昀山在床沿靜坐許久,用試探的語氣道:“她若實在不愛讀書習字,便不去私塾了吧?”
“自打她出生起,你就一直這麽慣著她,沒有半分父親的威嚴。”帳內聲音輕柔溫軟,似嗔似怨。
李昀山身體慢慢傾過去,撫了撫她素白的麵頰,“你生她倆時,遭了不少的罪。那時我就發願,倘使你們娘仨都能好好的,別說一直寵著你們,如需折壽幾年,我也心甘。”
沈茹兮美眸微睜,神情裏漾出一絲動容。
“桃兒像你,嫻雅端淑。荷兒年歲漸長,若也能知書識禮,往後尋夫家時,定然讓人高看一眼。”他說著,臉上浮出暖暖笑意,“如今瞧來,卻不該束縛著她。這世間女子不易,難得活出了真性情......”
堂屋很暗,一線光亮從內室門框處的縫隙裏漏出,照在女孩微垂著的濃密睫羽上,投落下兩道小扇子狀的影兒。
瑤城城外四五裏處,有山名曰紱雲山,百川書院便是傍山而築。山長裴哲學識淵博,通儒達士,其兄裴鴻為當朝太傅,深受聖人倚重。
書院占地不小,裝飾古樸雅致。彼時春風拂檻,草木漸次生出新葉,蓊蓊鬱鬱。
韓紹清穿了月白色細布襴衫,握著一根青竹笤帚,不疾不徐的清掃著地麵。
幾名同樣身著月白細布襴衫的少年沿著迴廊談笑走過。為首一人濃眉炯目,黑發束冠,腰間係著金線流雲紋的腰帶,行走舉止間,流露出一股渾然自成的貴氣。
到了迴廊轉角處,他腳步忽地一頓,偏頭看向庭院中那個挺秀身影,唇邊掛了笑:“韓兄,城裏的怡瑞軒最是適合吟詩作賦,與我們同去如何?”
話音方落,其餘幾人佇足,神色各異地望了過去。
他手中的笤帚停住,眸色平靜迴望過來:“多謝,今日不便。”
少年笑意不變:“那麽,待下次吧。”說罷,悠然邁步往前。另幾人或挑眉,或嗤鼻,短暫交流了一下眼神,繼而跟上。
兩刻鍾後,灑掃完畢。韓紹清通過月洞門,沿著青石小徑往前行去,穿過一片茂盛的枇杷樹林,一座結實的木屋映入了眼簾。他將笤帚與撮箕歸置好,在木屋麵前站定,輕聲問道:“荀伯,在家嗎?”
沉緩的腳步聲漸近,一道佝僂的身影從陰暗裏走出,停在稍稍明亮的門檻邊。
老人抬了眼皮,眸中古井無波:“今兒是晦日吧?”
他頷首:“有勞荀伯了。”
老人未作應答,緩緩轉了身。屋內一陣輕微聲響後,便有一隻枯槁如樹皮的手伸出,朝他遞過去一把銅板。韓邵清接過,道了聲謝,迴身踏著青石離去。
兩旁或種植,或野生的花木隨風搖曳身姿。一條綴著心形小葉子的細長藤蔓不知從哪裏穿出,妖嬈而緩慢地探向他的月白色衣擺。
忽地,一道凝聚了壓迫感的寒涼眼神刺過來,藤蔓仿佛被施了定身咒,僵住不動,片刻後,瑟瑟地縮迴了叢中。
入夜,暗色的天空中,飄著一彎弦月,月兒周圍散落了淡色的浮雲。
靜心軒東南角的一間寢屋內,韓邵清在燭光下書寫家信。
“據聞那蕭容是從京城來的,出身高門,家世顯赫,一人就占了西麵的半個院落,山長還破例準許他帶了仆從。”範莨覷著他好半晌,仍是沒能把得住嘴閥,“他數次相邀,想必有意結交於你,這等好事,為何拒而不應?”
他筆下動作未停,燭光照著他俊秀的側顏,奕奕生華,而那眸中依舊無波無瀾:“曲意逢迎,實難為之。”
範莨翕了翕嘴,又道:“有人眼巴巴盼著這般的機遇,卻求而不得。你倒好,直接棄之如敝屣……”
“若想誠心與人交好,亦無不可。”他將狼毫筆搭在豆綠砂的澄泥硯上,目光略作停留,“反之,依我拙見,與其分出心力去鑽營取巧,不如專於學,足履實地,充盈自身,方能在仕途上長久。”
範莨不知聽進去多少,返身上榻了。
百川書院每月逢十八日有考核,俗稱堂課。號完卷後,蔡夫子笑嗬嗬地把首名嘉獎遞到韓邵清手中。
範莨雙目圓瞠,霎時失語。
其餘學子看向這名從偏僻山村來求學的同窗時,不由暗自收起了輕蔑與不屑,從而添上幾分正視。
正是吃筍的時節,李家的櫸木方桌上,出現了一道春筍燉雞。春筍鮮嫩,融合了細滑的雞肉,一股鮮香之氣彌漫在屋中。再加上一碟清炒的碧色時蔬,以及一盤煎得金黃油亮的菌菇,很能勾起食欲。
女孩嘴裏塞得鼓鼓的,李桃手裏的筷子也沒停過。饒是沈茹兮素體虛弱,平日少食,也不禁多用了小半碗米飯。
午後,菱姑彎腰從箱籠中翻找出幾塊上好的衣料,要給姐妹倆做春衫。
“抽條了許多。”她用木尺給李桃量了量,迴頭看去,“荷兒也來。”
床榻上,女孩斜斜倚在母親懷裏,感覺泛起了一絲困倦,嗓音也軟糯著:“菱姑,不用做我的衣裳了,把姐姐穿著小的挑揀幾件給我就行。”
沈茹兮聽了,略微心疼的說:“還是做兩身吧。”
“娘親,讀書很累的,我這會兒想睡覺。”
沈茹兮捏捏她細嫩的臉蛋:“那你今日都學了些什麽?說來聽聽。”
女孩眸光微微閃爍,索性闔了眼睛,裝睡。
沈茹兮幾人霎時哭笑不得。
酉末,李昀山披星戴月迴到家,迎接他的是一大桶熱氣騰騰的洗澡水。沐浴後,他換了皂色衵衣,由著沈茹兮幫他絞幹頭發。
待她拿了巾帕去淨房清洗,女孩偷溜進來,繞到他身後,伸手為他捏肩捶背。
“爹爹,您一人做活很辛苦,我幫您種田好不好?”她撇了撇小嘴,“我真的不太喜歡讀書。桂花、小蘭都與我一般年紀,她們也沒去私塾......”
李昀山啞然失笑。
“荷兒,讀書可以明事理。你爹就是書念得少,大字不識幾個,除了種地,別的不懂。”
“那得學到什麽時候啊?”
“唔,能讀信、寫字。若是像你姐姐那樣會作畫,就更好了。”
女孩撅唇,神情裏滿滿的不樂意:“爹爹討厭!”說完,抬手重重地給他捶了幾下,溜煙兒跑了。
李昀山:“......”
一連兩日,女孩的臉鼓作包子狀,不同她爹說話。
晚間,一燈如豆。淡淡的光在半鉤起的薄布帳子上鋪勻,裏邊的人兒微闔著眼。
李昀山在床沿靜坐許久,用試探的語氣道:“她若實在不愛讀書習字,便不去私塾了吧?”
“自打她出生起,你就一直這麽慣著她,沒有半分父親的威嚴。”帳內聲音輕柔溫軟,似嗔似怨。
李昀山身體慢慢傾過去,撫了撫她素白的麵頰,“你生她倆時,遭了不少的罪。那時我就發願,倘使你們娘仨都能好好的,別說一直寵著你們,如需折壽幾年,我也心甘。”
沈茹兮美眸微睜,神情裏漾出一絲動容。
“桃兒像你,嫻雅端淑。荷兒年歲漸長,若也能知書識禮,往後尋夫家時,定然讓人高看一眼。”他說著,臉上浮出暖暖笑意,“如今瞧來,卻不該束縛著她。這世間女子不易,難得活出了真性情......”
堂屋很暗,一線光亮從內室門框處的縫隙裏漏出,照在女孩微垂著的濃密睫羽上,投落下兩道小扇子狀的影兒。
瑤城城外四五裏處,有山名曰紱雲山,百川書院便是傍山而築。山長裴哲學識淵博,通儒達士,其兄裴鴻為當朝太傅,深受聖人倚重。
書院占地不小,裝飾古樸雅致。彼時春風拂檻,草木漸次生出新葉,蓊蓊鬱鬱。
韓紹清穿了月白色細布襴衫,握著一根青竹笤帚,不疾不徐的清掃著地麵。
幾名同樣身著月白細布襴衫的少年沿著迴廊談笑走過。為首一人濃眉炯目,黑發束冠,腰間係著金線流雲紋的腰帶,行走舉止間,流露出一股渾然自成的貴氣。
到了迴廊轉角處,他腳步忽地一頓,偏頭看向庭院中那個挺秀身影,唇邊掛了笑:“韓兄,城裏的怡瑞軒最是適合吟詩作賦,與我們同去如何?”
話音方落,其餘幾人佇足,神色各異地望了過去。
他手中的笤帚停住,眸色平靜迴望過來:“多謝,今日不便。”
少年笑意不變:“那麽,待下次吧。”說罷,悠然邁步往前。另幾人或挑眉,或嗤鼻,短暫交流了一下眼神,繼而跟上。
兩刻鍾後,灑掃完畢。韓紹清通過月洞門,沿著青石小徑往前行去,穿過一片茂盛的枇杷樹林,一座結實的木屋映入了眼簾。他將笤帚與撮箕歸置好,在木屋麵前站定,輕聲問道:“荀伯,在家嗎?”
沉緩的腳步聲漸近,一道佝僂的身影從陰暗裏走出,停在稍稍明亮的門檻邊。
老人抬了眼皮,眸中古井無波:“今兒是晦日吧?”
他頷首:“有勞荀伯了。”
老人未作應答,緩緩轉了身。屋內一陣輕微聲響後,便有一隻枯槁如樹皮的手伸出,朝他遞過去一把銅板。韓邵清接過,道了聲謝,迴身踏著青石離去。
兩旁或種植,或野生的花木隨風搖曳身姿。一條綴著心形小葉子的細長藤蔓不知從哪裏穿出,妖嬈而緩慢地探向他的月白色衣擺。
忽地,一道凝聚了壓迫感的寒涼眼神刺過來,藤蔓仿佛被施了定身咒,僵住不動,片刻後,瑟瑟地縮迴了叢中。
入夜,暗色的天空中,飄著一彎弦月,月兒周圍散落了淡色的浮雲。
靜心軒東南角的一間寢屋內,韓邵清在燭光下書寫家信。
“據聞那蕭容是從京城來的,出身高門,家世顯赫,一人就占了西麵的半個院落,山長還破例準許他帶了仆從。”範莨覷著他好半晌,仍是沒能把得住嘴閥,“他數次相邀,想必有意結交於你,這等好事,為何拒而不應?”
他筆下動作未停,燭光照著他俊秀的側顏,奕奕生華,而那眸中依舊無波無瀾:“曲意逢迎,實難為之。”
範莨翕了翕嘴,又道:“有人眼巴巴盼著這般的機遇,卻求而不得。你倒好,直接棄之如敝屣……”
“若想誠心與人交好,亦無不可。”他將狼毫筆搭在豆綠砂的澄泥硯上,目光略作停留,“反之,依我拙見,與其分出心力去鑽營取巧,不如專於學,足履實地,充盈自身,方能在仕途上長久。”
範莨不知聽進去多少,返身上榻了。
百川書院每月逢十八日有考核,俗稱堂課。號完卷後,蔡夫子笑嗬嗬地把首名嘉獎遞到韓邵清手中。
範莨雙目圓瞠,霎時失語。
其餘學子看向這名從偏僻山村來求學的同窗時,不由暗自收起了輕蔑與不屑,從而添上幾分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