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史冊留名的難得機會


    有人說人死要留名,可是實際上想要在曆史長河中留下自己的名字,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在人類文明的曆史長河中,能夠留下名字的隻有一小撮人,隻占古今人類總人口的鳳毛麟角。


    從古至今華夏人心中最大的野望,其實不是當皇帝,而是想要載入史冊,成為名垂千古的人物。


    成為那種人雖已死,卻能夠永遠活在史冊中,活在後人記憶中的不死人。


    亦如晉朝大司馬桓溫所歎:“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


    不管好名惡名,隻要能夠被載入史冊,成為華夏曆史長河中銘記的人物,才是人生最大價值體現。


    人類之所以對權力和財富巔峰那麽渴望,就是因為隻要登上這兩座巔峰,是必定會被載入史冊的捷徑。


    一部人類發展史,被記載最多的就是權力巔峰人物,各國君王,不管是明君,昏君,暴君,無恥君,短命君,還是荒唐君等等,隻要是一國君王就必定會被曆史銘記。


    之後就是傳播各種思想的文學巨人,數學家,科學家,後宮美妃,忠臣良將,奸臣佞臣,清官貪官,豪俠名妓,各種失敗的反賊,惡名昭著的兇犯,富可敵國的富商,各種怪癖奇葩等等。


    不管是好是壞,是惡是善,是奸是忠,是清是貪,是美是醜,是俠是賊,有德無德,隻要你能將任何一件做到極致,也有可能被永載史冊。


    而恰恰就是很少有人,能夠將其中一件做到極致,所以能被成功載入史冊的人很少很少。


    最後一種就是機緣巧合,無意中正好參與了某件,足以載入史冊的事件中。


    或正好與某位必定被載入史冊的人物,產生某種交集聯係,從而幸運的被載入史冊中。


    而這天晚上在北王府大堂的文武官員,即將成為最後這種幸運兒,有很大機會被載入史冊中,有幸成為名垂千古的人物之一。


    這種幸福感來的太快太突然,讓他們心中湧出不知所措,患得患失,欣喜若狂,激動欲哭的複雜情緒,還有一些不太真實的幻夢感。


    “臣等多謝殿下恩賜。”眾文武在激動過後,平複心緒起身鞠躬拜謝。


    “無需多禮,都起身坐吧,今晚本王讓人以新食物作為晚宴主料,做了幾道美味佳肴,希望大家都能盡興而歸。”李恪說著向身邊的成太監點頭示意。


    成公公轉身快步走到側門邊,向門外太監吩咐幾句,那小太監領命離開,成公公轉身返迴原處站好。


    很快一群宮女太監捧著大盤,先後進入殿堂內,將以土豆和紅薯為主料製作的菜肴,擺放在各位文武官員麵前桌上,最後進來的擺上美酒退出。


    “這幾個月諸位大人辛苦了,為定北城和北庭都護府平穩做出很大貢獻,本王在此敬各位一杯。”李恪舉杯微笑敬酒。


    “全賴殿下恩德,臣等不敢居功。”在座眾人趕緊舉杯迴敬。


    “哈哈哈~,北庭都護府能這麽快平穩下來,還多虧各位大人輔佐協助,靠本王一個人可忙不過來,各位大人請滿飲此杯。”李恪說著舉杯再敬。


    “多謝北王殿下千歲,這是臣等本該做的。”眾人再次迴敬後,同時仰頭飲下美酒。


    “哈哈哈~,今晚無需拘束大家隨意進盡情享用,奏樂起舞為各位大人助興。”李恪笑著揮手吩咐。


    很快殿堂內響起雅樂,一群美豔宮女從殿門外緩步進入,隨著音樂聲翩翩起舞。


    文武官員吃著用土豆和紅薯為主料,製作出的各種之前沒吃過的美味佳肴,喝著蜀地美酒劍南春,看著翩翩起舞搖曳生姿的美豔宮女,心情暢快很是開心滿意。


    以北王李恪為首的北庭都護府中,除早已臣服的東突厥眾人,那些從長安來的文武官員,在今晚過後才逐漸歸心成為北王係一員。


    次日,從定北城知府衙門,督察院分部,各有一人雙馬出城南下。


    三日後,一路換馬不換人的信使,先後駕馭快馬持令牌從長安東城門進城。


    進入皇城後,一人持內閣通行令牌進入宮門,直接前往內閣,將定北城知府元信的奏折遞交給內閣。


    另外一人為錦衣衛總旗官,持督察院令牌進入皇城後,先是去了督察院遞交定北城督察分院奏折,隨後持錦衣衛令牌進皇宮,進入錦衣衛北衙公所,將一份密折呈給錦衣衛北衙指揮使李孟嚐。


    隨後督察院和錦衣衛的折子,先一步被呈送到皇帝龍案上。


    “陛下,這兩份是定北城督察院和錦衣衛的折子,說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稟報。”齊公公微笑呈上兩份奏折。


    “哦,定北城怎麽了?難道是突厥人鬧事了?”皇帝皺眉接過奏折問。


    “折子是督察院溫大人和錦衣衛李孟嚐大人,親自送來的看他們的表情應該是喜事,兩位大人都在外麵等著呢,陛下要不召見他們進來問問。”齊公公微笑叉手拜問。


    “嗯,那就請他們一起進殿吧。”皇帝說著翻看折子。


    “是。”齊公公領命退了幾步轉身走出大殿。


    “溫大人,李大人,陛下宣二位大人入殿。”


    “多謝齊公公。”魏征和李孟嚐叉手拜謝,隨即邁步進入大殿內。


    “臣溫彥博,李孟嚐見過陛下。”魏征和李孟嚐大步來到龍案前站定,叉手鞠躬高聲拜見。


    “兩位愛卿平身,這兩份奏折你們應該都看了吧?你們覺得折子中所說三種天賜高產糧食可信嗎?這什麽土豆和紅薯,一畝產量高達兩千斤左右,種植還不挑地,耐寒耐幹旱,真會有這種神奇的食物嗎?”皇帝不太相信的皺眉問。


    “陛下,這三種食物是北王在山野間狩獵時,在一處隱蔽山穀中無意間找到的,年初北方積雪開始融化時,在定北城外開墾了九百畝試種田。


    種下三個月成熟,四天前收割時,整個定北城的官員和百姓都圍攏在田邊觀看,現場挖收稱重,北王還特意帶去鍋爐,現場煮了些給眾人品嚐,此事應該不可能作假。”溫彥博微笑迴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來的重生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命運之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命運之魔並收藏大唐來的重生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