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高產新糧種帶來希望
“嗯,有勞了,那這裏就交給田主簿吧,那些葉莖不要浪費了,可以收集曬幹保存到冬季給羊吃,記住交代大家土豆葉莖,不要給馬和人吃有可能會中毒。”李恪隨即囑咐田主簿。
“殿下放心,下官記住了,下官會提醒告誡大家的。”田主簿點頭應下。
“這裏交給你了,我們現在前往紅薯田看看。”李恪微笑迴禮,說著轉身迴到馬邊翻身上馬。
“走了,看看紅薯長勢如何。”
“是。”眾文武緊隨其後馭馬跟上。
繞過土豆田,來到南城門外紅薯試種田邊停下,這裏同樣早就圍著很多人等待收獲時刻。
隨著北王李恪一聲令下,田中幾個農民馬上揮著鋤頭,小心開挖起來。
很快從土中挖出眾多紅黃皮根塊,一畝地下的紅薯全部刨出,裝筐一 一過秤,從這畝地收獲兩千一百一十七斤紅薯。
隨後另外兩畝不同地質試種田,分別收獲一千六百多斤和將近兩千斤。
平均每畝收獲一千八百斤左右,三百畝紅薯田估計能收獲五十四萬斤左右。
同樣煮了一筐紅薯給大家嚐嚐鮮。
“嗯~,這紅薯比土豆還好吃,綿軟香甜可口,大唐百姓從此有福了,這兩種食物不但產量高,還容易種,耐幹旱,不挑地,真是天佑大唐。”元信品嚐後很是高興。
“哈哈哈~,元知府說的沒錯,有了這些高產食物,大唐離興盛不遠了。”有官員笑著讚同。
“紅薯同樣適合各種做法,還可洗幹淨直接生吃,你們可以洗幾個試吃品嚐,也可以蒸熟後切片曬幹,成為更易保存的紅薯幹,有興趣可以做些嚐嚐。”李恪微笑介紹紅薯吃法。
“哦,還可以生吃嗎,那我得嚐嚐看,嘿嘿。”蘇定方眼神一亮,快步走到田邊。
讓農戶遞兩個紅薯給他,用清水搓洗幹淨。
“殿下,就這樣直接吃嗎?”蘇定方舉著洗好的紅薯問。
“生吃一次不要吃太多,可能會腹瀉,掰半個直接吃就行。”李恪微笑提醒。
“喔,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這個給你們吃。”蘇定方說著將其中一個紅薯,拋給兩位突厥將領。
“多謝蘇將軍,啪,這塊給你。”執失思力伸手接住紅薯,隨即掰成兩半,一半遞給身邊的阿史那社爾。
“多謝兄弟,哢嚓,嗯,好吃,香甜多汁,感覺像是田瓜。”阿史那社爾接過紅薯,馬上咬下一塊,哢哢嚼碎吞下笑著點讚,隨即三兩口就吃完,看著執失思力細嚼慢咽很是眼饞。
阿史那社爾看了看四周,跟在其他人去拿紅薯的官員身後,又拿了一個清洗了下,就地哢哢大口啃了起來。
周邊第一次生吃紅薯的官員,也都吃的很開心。
“收割完,紅薯葉莖同樣不要浪費,可以當飼料喂馬和牛羊等動物長膘快,也可當菜食用,是一種不錯的食物,等下收集一些迴府炒製,晚上本王在府中舉杯豐收宴,食材主料就是土豆和紅薯,今晚大家一起慶祝這次大豐收。”李恪微笑囑咐眾人。
“好~,多謝殿下賜宴。”眾文武開心拜謝。
“哈哈哈~,無需多禮,這裏就交給元知府負責了。”李恪笑著吩咐。
“這裏有臣在,殿下隻管放心。”元信微笑叉手一拜。
“咱們去看看玉米長勢,估計再過二十多天,應該也能采摘入庫了。”李恪微笑揮手,隨即上馬在眾官民簇擁下,向著城東方向走去。
來到東城外下馬,領著眾文武緩步田間小道,不時停下腳步看看玉米苞穀情況。
“嗯,這些玉米長勢不錯,再有二十天左右應該就可以收割了。”李恪仔細觀察後微笑點頭。
“殿下,這種米還真奇特,顆顆潔白如玉,個頭比稻米還大幾倍,難怪稱為玉米。”跟在身後的蘇定方微笑讚美。
“這是還沒完全成熟,等成熟了就會呈現金黃色,吃起來軟糯甘甜,營養也好,這玉米須還能入藥,能治消渴症。”李恪微笑迴應。
“殿下知道的真多,末將等有幸跟在您身邊,隨時都能學到些知識。”蘇定方笑著拍了個小馬屁。
在玉米田間巡視一圈,眾人這才滿心歡喜的從東門進城迴府。
一天很快過去,夕陽西下傍晚時分,在城外田間忙碌一天的人群,在知府元信和田主簿率領下,用牛馬車源源不斷將今天收獲的土豆和紅薯,從西南兩門運進城內,送到外城西城區和南城區,眾多新建糧倉和地窖中保存。
夜色降臨華燈初上,城內各種大小燈籠被點亮,整座定北城燈火輝煌如在白晝,今天的驚人收獲,讓這座城池格外熱鬧。
定北城內文武官員在洗漱後換上新裝,帶上家眷乘坐馬車來到北王府外下車,被迎賓太監宮女迎進北王府前殿大堂。
北庭都護府文武官員齊聚一堂,相互行禮後各自入座說笑閑聊著。
“北王殿下到。”
“參見北王殿下千歲。”隨著侍衛一聲大喊,大堂內眾人趕緊起身參拜。
“諸位大人及夫人,免禮平身,歡迎大家來參加豐收宴,今天是我們定北城豐收的大喜日子,是個必定會銘記史冊的日子,而在座各位大人,也必將因為今天的豐收被載入史冊,我想應該沒有什麽事,比這次豐收更值得慶祝了吧?!”李恪笑著說出讓人激動的開場白。
“對呀,我們怎麽沒想到這些,哈哈哈~,這麽說我們都會因為這次豐收,幸運的被載入史冊。”蘇定方激動的雙眼冒光。
“還真是,等三種高產糧食在大唐全境耕種,那麽定北城今天的豐收日,以及這次豐收的參與者,都必將載入史冊,哈哈哈~。”
“沒錯沒錯,哈哈哈~,沒想到下官也有這種幸運,這一切都是殿下的恩賜,我們應該感謝殿下,給我們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
.......
前殿大堂內反應過來的官員,全部都激動不已,忍不住大聲交談起來。
“嗯,有勞了,那這裏就交給田主簿吧,那些葉莖不要浪費了,可以收集曬幹保存到冬季給羊吃,記住交代大家土豆葉莖,不要給馬和人吃有可能會中毒。”李恪隨即囑咐田主簿。
“殿下放心,下官記住了,下官會提醒告誡大家的。”田主簿點頭應下。
“這裏交給你了,我們現在前往紅薯田看看。”李恪微笑迴禮,說著轉身迴到馬邊翻身上馬。
“走了,看看紅薯長勢如何。”
“是。”眾文武緊隨其後馭馬跟上。
繞過土豆田,來到南城門外紅薯試種田邊停下,這裏同樣早就圍著很多人等待收獲時刻。
隨著北王李恪一聲令下,田中幾個農民馬上揮著鋤頭,小心開挖起來。
很快從土中挖出眾多紅黃皮根塊,一畝地下的紅薯全部刨出,裝筐一 一過秤,從這畝地收獲兩千一百一十七斤紅薯。
隨後另外兩畝不同地質試種田,分別收獲一千六百多斤和將近兩千斤。
平均每畝收獲一千八百斤左右,三百畝紅薯田估計能收獲五十四萬斤左右。
同樣煮了一筐紅薯給大家嚐嚐鮮。
“嗯~,這紅薯比土豆還好吃,綿軟香甜可口,大唐百姓從此有福了,這兩種食物不但產量高,還容易種,耐幹旱,不挑地,真是天佑大唐。”元信品嚐後很是高興。
“哈哈哈~,元知府說的沒錯,有了這些高產食物,大唐離興盛不遠了。”有官員笑著讚同。
“紅薯同樣適合各種做法,還可洗幹淨直接生吃,你們可以洗幾個試吃品嚐,也可以蒸熟後切片曬幹,成為更易保存的紅薯幹,有興趣可以做些嚐嚐。”李恪微笑介紹紅薯吃法。
“哦,還可以生吃嗎,那我得嚐嚐看,嘿嘿。”蘇定方眼神一亮,快步走到田邊。
讓農戶遞兩個紅薯給他,用清水搓洗幹淨。
“殿下,就這樣直接吃嗎?”蘇定方舉著洗好的紅薯問。
“生吃一次不要吃太多,可能會腹瀉,掰半個直接吃就行。”李恪微笑提醒。
“喔,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這個給你們吃。”蘇定方說著將其中一個紅薯,拋給兩位突厥將領。
“多謝蘇將軍,啪,這塊給你。”執失思力伸手接住紅薯,隨即掰成兩半,一半遞給身邊的阿史那社爾。
“多謝兄弟,哢嚓,嗯,好吃,香甜多汁,感覺像是田瓜。”阿史那社爾接過紅薯,馬上咬下一塊,哢哢嚼碎吞下笑著點讚,隨即三兩口就吃完,看著執失思力細嚼慢咽很是眼饞。
阿史那社爾看了看四周,跟在其他人去拿紅薯的官員身後,又拿了一個清洗了下,就地哢哢大口啃了起來。
周邊第一次生吃紅薯的官員,也都吃的很開心。
“收割完,紅薯葉莖同樣不要浪費,可以當飼料喂馬和牛羊等動物長膘快,也可當菜食用,是一種不錯的食物,等下收集一些迴府炒製,晚上本王在府中舉杯豐收宴,食材主料就是土豆和紅薯,今晚大家一起慶祝這次大豐收。”李恪微笑囑咐眾人。
“好~,多謝殿下賜宴。”眾文武開心拜謝。
“哈哈哈~,無需多禮,這裏就交給元知府負責了。”李恪笑著吩咐。
“這裏有臣在,殿下隻管放心。”元信微笑叉手一拜。
“咱們去看看玉米長勢,估計再過二十多天,應該也能采摘入庫了。”李恪微笑揮手,隨即上馬在眾官民簇擁下,向著城東方向走去。
來到東城外下馬,領著眾文武緩步田間小道,不時停下腳步看看玉米苞穀情況。
“嗯,這些玉米長勢不錯,再有二十天左右應該就可以收割了。”李恪仔細觀察後微笑點頭。
“殿下,這種米還真奇特,顆顆潔白如玉,個頭比稻米還大幾倍,難怪稱為玉米。”跟在身後的蘇定方微笑讚美。
“這是還沒完全成熟,等成熟了就會呈現金黃色,吃起來軟糯甘甜,營養也好,這玉米須還能入藥,能治消渴症。”李恪微笑迴應。
“殿下知道的真多,末將等有幸跟在您身邊,隨時都能學到些知識。”蘇定方笑著拍了個小馬屁。
在玉米田間巡視一圈,眾人這才滿心歡喜的從東門進城迴府。
一天很快過去,夕陽西下傍晚時分,在城外田間忙碌一天的人群,在知府元信和田主簿率領下,用牛馬車源源不斷將今天收獲的土豆和紅薯,從西南兩門運進城內,送到外城西城區和南城區,眾多新建糧倉和地窖中保存。
夜色降臨華燈初上,城內各種大小燈籠被點亮,整座定北城燈火輝煌如在白晝,今天的驚人收獲,讓這座城池格外熱鬧。
定北城內文武官員在洗漱後換上新裝,帶上家眷乘坐馬車來到北王府外下車,被迎賓太監宮女迎進北王府前殿大堂。
北庭都護府文武官員齊聚一堂,相互行禮後各自入座說笑閑聊著。
“北王殿下到。”
“參見北王殿下千歲。”隨著侍衛一聲大喊,大堂內眾人趕緊起身參拜。
“諸位大人及夫人,免禮平身,歡迎大家來參加豐收宴,今天是我們定北城豐收的大喜日子,是個必定會銘記史冊的日子,而在座各位大人,也必將因為今天的豐收被載入史冊,我想應該沒有什麽事,比這次豐收更值得慶祝了吧?!”李恪笑著說出讓人激動的開場白。
“對呀,我們怎麽沒想到這些,哈哈哈~,這麽說我們都會因為這次豐收,幸運的被載入史冊。”蘇定方激動的雙眼冒光。
“還真是,等三種高產糧食在大唐全境耕種,那麽定北城今天的豐收日,以及這次豐收的參與者,都必將載入史冊,哈哈哈~。”
“沒錯沒錯,哈哈哈~,沒想到下官也有這種幸運,這一切都是殿下的恩賜,我們應該感謝殿下,給我們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
.......
前殿大堂內反應過來的官員,全部都激動不已,忍不住大聲交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