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岡抱著算盤,帶著疑問睡去。
半夜,算盤發出金色光芒,開始為劉鳳岡答疑解惑。這隻算盤裏,住著一個老靈魂,還原了當年的真相。
當年,範蠡和文種是兩親家。範蠡有四個孩子,老大範如山,老二範如川,老三女兒範如湖,老四範如海。範如山娶了文種的女兒。範如湖嫁了文種的兒子。
“三千越甲”吞吳後,輔佐勾踐的文種和範蠡自然成了越國的有功之臣。勾踐一方麵對他二人是高官厚?封賞,一方麵又時時處處提防監視。越王是個疑心很重的人,範、文兩家是姻親,且手握權柄,倘若兩家聯合起來,要推翻他這個孤家寡人,可以說是易如反掌。
國家太平了,這兩個人看上去也沒什麽用處了。勾踐漸漸對二人起了殺心,派人24小時監視兩家人。範蠡和文種是何等人,對勾踐的心思是一目了然,狡兔死,走狗烹。大禍就要來臨,不得不走。於是範蠡和文種悄悄地計劃著逃跑。
一切安排妥當。兩家人要趁著春節迴鄉祭祖的時候,一去不返。
勾踐春節到文種家串門,看似隨意地問了一句:“仔仔要去哪裏呀?”
文種的小孫子說了地方,勾踐一聽,麵色頓時變了。這不是範蠡的老家嗎?你文種去幹什麽?莫非傳聞是真的?他的肱骨之臣要背叛他逃到別的國家去?
眼看著計劃要泡湯,為了打消勾踐的疑心,文種立即說,家母最近身體有恙,迴鄉祭祖的事情,可能要往後推一推了。勾踐的臉色這才稍稍緩和了。
文種最終留下來了。範蠡一家得以順利離開。
後來越王得知文種掩護範蠡逃跑,惱羞成怒,逼文種自殺。
文種死後,範蠡悄悄把他的家人接走了。
幾十口人經過幾次遷徙,最終在騰衝,一個極邊之地定居下來,改姓封,做珠寶、絲綢、木材生意,很快發家。
發家的封家,保持一貫的低調。
當時的騰衝,有董、劉、鄧、李、寸、尹、王等八大家族,封家是外來戶,與八大家族無任何瓜葛。範蠡自稱“淘銖公”,意思是掙些小錢。因為賺錢對範家來說太容易了,為了不引人注目,常常會把賺來的錢捐到私塾、廟宇,或者賑災,救濟等,漸漸的,淘銖公的名聲不脛而走,人們因敬重他而稱其為“陶朱公”。
陶朱公在騰衝反而是名不見經傳的。
陶朱公的小兒子封如海,生得眉目如畫,風流倜儻,加上生性豪爽,喜交朋友,花錢大手大腳,不懂得藏鋒掩芒,人稱“封小四”,真正的紈絝兒。
陶朱公對這個小兒子管教甚嚴,時常家教侍候,倒是兩個哥哥對這個弟弟非常袒護。在外麵惹了禍,都是兩個哥哥幫著善後,不讓老父親知曉。
都知道封小四豪爽,經常就有酒店打著封小四的名義,說封小四在此請客,於是知道的人都去吃席喝酒,酒店就拿著賬單去找封小四結賬,他明知酒店耍詐,也笑哈哈地把銀子付了。所以,在騰衝人緣非常好。
這“封小四”雖說紈絝吧,就是喜歡吃喝玩樂,沒做過什麽傷天害理的事兒。就是喜歡跟幾大家族炫富,爭個風吃個醋。所以,兩個哥哥也就縱容他了。家裏有的是錢,總得有人花,是吧?
轉眼到了要成親的年紀,東邊的尹氏和西邊的劉氏都想把自己家的女兒嫁與封小四。
這可為難了陶朱公。
尹家和劉家是世仇,娶了哪一家,勢必都會得罪另一家,不是無端端給自己樹敵麽?所以封家既未娶尹家女,也未娶劉家女,而是娶了綺羅李家的女兒。陶朱公也知道自己的小兒子不如兩個哥哥沉穩,就帶著他去山裏種茶,以其磨一磨他的性子。
本來是為了不得罪兩個大家族,沒想到這一來,反倒把尹家和劉家都給得罪了。
人心這東西吧,實在是難以平衡的,即便智慧如陶朱公,也未必樣樣都能平衡好。
長子範如山主要在中緬邊境線上做采購和銷售,二子則負責管理封家在國內的分號,一時間倒也未平安無事。而陶朱公種的茶,也漸漸有了名氣。外地采購商來騰衝,不再向最大的茶商,也就是尹可善訂購茶葉,而是點名要封家的茶。
先是拒絕了尹家的親事,後又斷尹家財路,這仇可算是結大了。
人心難測就在這裏,你得罪了誰,你自己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時候,還拿人當兄弟朋友。封小四就是如此。
這日正月十五,封小四在百花樓設宴50桌,請騰衝城的朋友們來賞燈喝酒。混圈子的,都喜歡封小四組的局,好吃,好喝,好玩。尹家大公子和劉家小公子都來了。
席間,尹家大公子向劉家小公子找茬,兩人起了爭執,劉家小公子抽出了劍,封小四趕忙上前勸架。自己組的局,出了問題可不好。
封小四好聲安撫劉家小公子放下劍,並順手拿走了劉家小公子的劍,不料這時,尹家大公子上前,在封小四背後一推,劍刺進了劉家小公子的腹腔。所有人隻看到封小四握著劍,而劍身在劉家小公子的腹部。
“殺人啦!殺人啦!封小四殺人啦!”人群裏有人大喊。
“不是!我沒有殺人!”封小四自己也傻了,不知道怎麽會出現這樣的場麵。
但誰也聽沒他說話,有人嚇得往外跑,有人趁機進來瞧熱鬧,亂作一團。
而尹家大公子,趁機離開了現場。
劉家的人報了官。現場所有人都說封小四殺了人,為了尹家大公子,把劉家小公子殺了。
以封小四這樣紈絝弟子作派,有什麽事情做不出來呢?
封小四這才知道什麽叫百口莫辯。他被官府帶到衙門。
封家隻有二哥封如川在家,大哥封如還在邊境未歸。而此時陶朱公還在深山茶園裏。
二哥使了很多銀子。無奈劉家也使了銀子。而且劉家在當地人多勢眾,這劉家小公子又是家裏的寶貝疙瘩,就參加了一個聚會,白白送了命,怎麽可能息事寧人?誓要以命抵命。
大哥封如山從邊境迴來,去牢裏看四弟。封小四哭訴自己沒有殺人,是有人從後麵推了他,才讓劍刺中了劉家小公子。封如山深知自己的弟弟,雖貪玩了些,但絕不至於沒有分寸到要殺人的地步。定是別有隱情。
然而找遍了那天所有在場的人,沒有人願意站出來為封小四作證。一是都忌憚劉家的勢力。二是封家是外來戶,劉家是本地人,本地人自然是幫本地人。
陶朱公聽說家裏發生了大事,聽完來龍去脈,長歎一聲:“罷了!殺人償命,天經地義。準備後事吧!”
兩個哥哥上門請劉家私了此事,願以一半家產贈予。然劉家不同意,必要封小四的命。
殺人償命,天經地義。無奈,大哥到府衙,願代替弟弟償命。二哥聽說了,也到府衙,說是自己指使弟弟殺了劉家小公子,自己才是罪魁禍首。二哥不僅找到人證,還有物證。人證是自己家的賬房,因為錢是從賬房出去的。物證是在現場找到一把匕首。
這把匕首的確是在現場找到的,但並非是封如川的。縣衙收了封家銀子,也收了劉家銀子,隻想快快了結此案,息事寧人,至於人證物證是真是假,他才懶得細究。於是收押了封如川,悄悄地放了封小四。
封如川的理由是,大哥從小跟著父親,吃了很多苦,待自己和弟弟妹妹如兄如父。而且大哥走南闖北,經商經驗多,人生閱曆多,定能讓封家起死迴生,定能為自己和弟弟找出那真兇,報仇雪恨。
封小四出來才知道,是二哥替他償了命。他抱著大哥痛哭一場,從此不再吊兒郎當,一心一意做生意。
封家兄弟情深意重的故事,感染了騰衝人。大家都對封家豎起了大拇指,稱讚封家子如何能幹,如何仁義。然而劉家不願意了,於是找人編排了一個混淆黑白的故事,四處散播。
陶朱公不願與人爭短長,於是舉家遷出騰衝城,遠離是非,一心一意種茶、販茶,製作各種茶,尤其是發酵的團茶,磚茶,深受喜歡,遠銷內蒙、歐州等國家,成為名震一時的茶王。
劉鳳岡從故事中醒來,不禁感慨萬千。
原來,這封小四就是劉鳳岡。而封如山就是海青,封如川就是童鈺。
命運無論如何輪轉,他們總是在一起。
劉鳳岡有了這個寶貝算盤,對賺錢這件事情,自然是信心滿滿的。
半夜,算盤發出金色光芒,開始為劉鳳岡答疑解惑。這隻算盤裏,住著一個老靈魂,還原了當年的真相。
當年,範蠡和文種是兩親家。範蠡有四個孩子,老大範如山,老二範如川,老三女兒範如湖,老四範如海。範如山娶了文種的女兒。範如湖嫁了文種的兒子。
“三千越甲”吞吳後,輔佐勾踐的文種和範蠡自然成了越國的有功之臣。勾踐一方麵對他二人是高官厚?封賞,一方麵又時時處處提防監視。越王是個疑心很重的人,範、文兩家是姻親,且手握權柄,倘若兩家聯合起來,要推翻他這個孤家寡人,可以說是易如反掌。
國家太平了,這兩個人看上去也沒什麽用處了。勾踐漸漸對二人起了殺心,派人24小時監視兩家人。範蠡和文種是何等人,對勾踐的心思是一目了然,狡兔死,走狗烹。大禍就要來臨,不得不走。於是範蠡和文種悄悄地計劃著逃跑。
一切安排妥當。兩家人要趁著春節迴鄉祭祖的時候,一去不返。
勾踐春節到文種家串門,看似隨意地問了一句:“仔仔要去哪裏呀?”
文種的小孫子說了地方,勾踐一聽,麵色頓時變了。這不是範蠡的老家嗎?你文種去幹什麽?莫非傳聞是真的?他的肱骨之臣要背叛他逃到別的國家去?
眼看著計劃要泡湯,為了打消勾踐的疑心,文種立即說,家母最近身體有恙,迴鄉祭祖的事情,可能要往後推一推了。勾踐的臉色這才稍稍緩和了。
文種最終留下來了。範蠡一家得以順利離開。
後來越王得知文種掩護範蠡逃跑,惱羞成怒,逼文種自殺。
文種死後,範蠡悄悄把他的家人接走了。
幾十口人經過幾次遷徙,最終在騰衝,一個極邊之地定居下來,改姓封,做珠寶、絲綢、木材生意,很快發家。
發家的封家,保持一貫的低調。
當時的騰衝,有董、劉、鄧、李、寸、尹、王等八大家族,封家是外來戶,與八大家族無任何瓜葛。範蠡自稱“淘銖公”,意思是掙些小錢。因為賺錢對範家來說太容易了,為了不引人注目,常常會把賺來的錢捐到私塾、廟宇,或者賑災,救濟等,漸漸的,淘銖公的名聲不脛而走,人們因敬重他而稱其為“陶朱公”。
陶朱公在騰衝反而是名不見經傳的。
陶朱公的小兒子封如海,生得眉目如畫,風流倜儻,加上生性豪爽,喜交朋友,花錢大手大腳,不懂得藏鋒掩芒,人稱“封小四”,真正的紈絝兒。
陶朱公對這個小兒子管教甚嚴,時常家教侍候,倒是兩個哥哥對這個弟弟非常袒護。在外麵惹了禍,都是兩個哥哥幫著善後,不讓老父親知曉。
都知道封小四豪爽,經常就有酒店打著封小四的名義,說封小四在此請客,於是知道的人都去吃席喝酒,酒店就拿著賬單去找封小四結賬,他明知酒店耍詐,也笑哈哈地把銀子付了。所以,在騰衝人緣非常好。
這“封小四”雖說紈絝吧,就是喜歡吃喝玩樂,沒做過什麽傷天害理的事兒。就是喜歡跟幾大家族炫富,爭個風吃個醋。所以,兩個哥哥也就縱容他了。家裏有的是錢,總得有人花,是吧?
轉眼到了要成親的年紀,東邊的尹氏和西邊的劉氏都想把自己家的女兒嫁與封小四。
這可為難了陶朱公。
尹家和劉家是世仇,娶了哪一家,勢必都會得罪另一家,不是無端端給自己樹敵麽?所以封家既未娶尹家女,也未娶劉家女,而是娶了綺羅李家的女兒。陶朱公也知道自己的小兒子不如兩個哥哥沉穩,就帶著他去山裏種茶,以其磨一磨他的性子。
本來是為了不得罪兩個大家族,沒想到這一來,反倒把尹家和劉家都給得罪了。
人心這東西吧,實在是難以平衡的,即便智慧如陶朱公,也未必樣樣都能平衡好。
長子範如山主要在中緬邊境線上做采購和銷售,二子則負責管理封家在國內的分號,一時間倒也未平安無事。而陶朱公種的茶,也漸漸有了名氣。外地采購商來騰衝,不再向最大的茶商,也就是尹可善訂購茶葉,而是點名要封家的茶。
先是拒絕了尹家的親事,後又斷尹家財路,這仇可算是結大了。
人心難測就在這裏,你得罪了誰,你自己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時候,還拿人當兄弟朋友。封小四就是如此。
這日正月十五,封小四在百花樓設宴50桌,請騰衝城的朋友們來賞燈喝酒。混圈子的,都喜歡封小四組的局,好吃,好喝,好玩。尹家大公子和劉家小公子都來了。
席間,尹家大公子向劉家小公子找茬,兩人起了爭執,劉家小公子抽出了劍,封小四趕忙上前勸架。自己組的局,出了問題可不好。
封小四好聲安撫劉家小公子放下劍,並順手拿走了劉家小公子的劍,不料這時,尹家大公子上前,在封小四背後一推,劍刺進了劉家小公子的腹腔。所有人隻看到封小四握著劍,而劍身在劉家小公子的腹部。
“殺人啦!殺人啦!封小四殺人啦!”人群裏有人大喊。
“不是!我沒有殺人!”封小四自己也傻了,不知道怎麽會出現這樣的場麵。
但誰也聽沒他說話,有人嚇得往外跑,有人趁機進來瞧熱鬧,亂作一團。
而尹家大公子,趁機離開了現場。
劉家的人報了官。現場所有人都說封小四殺了人,為了尹家大公子,把劉家小公子殺了。
以封小四這樣紈絝弟子作派,有什麽事情做不出來呢?
封小四這才知道什麽叫百口莫辯。他被官府帶到衙門。
封家隻有二哥封如川在家,大哥封如還在邊境未歸。而此時陶朱公還在深山茶園裏。
二哥使了很多銀子。無奈劉家也使了銀子。而且劉家在當地人多勢眾,這劉家小公子又是家裏的寶貝疙瘩,就參加了一個聚會,白白送了命,怎麽可能息事寧人?誓要以命抵命。
大哥封如山從邊境迴來,去牢裏看四弟。封小四哭訴自己沒有殺人,是有人從後麵推了他,才讓劍刺中了劉家小公子。封如山深知自己的弟弟,雖貪玩了些,但絕不至於沒有分寸到要殺人的地步。定是別有隱情。
然而找遍了那天所有在場的人,沒有人願意站出來為封小四作證。一是都忌憚劉家的勢力。二是封家是外來戶,劉家是本地人,本地人自然是幫本地人。
陶朱公聽說家裏發生了大事,聽完來龍去脈,長歎一聲:“罷了!殺人償命,天經地義。準備後事吧!”
兩個哥哥上門請劉家私了此事,願以一半家產贈予。然劉家不同意,必要封小四的命。
殺人償命,天經地義。無奈,大哥到府衙,願代替弟弟償命。二哥聽說了,也到府衙,說是自己指使弟弟殺了劉家小公子,自己才是罪魁禍首。二哥不僅找到人證,還有物證。人證是自己家的賬房,因為錢是從賬房出去的。物證是在現場找到一把匕首。
這把匕首的確是在現場找到的,但並非是封如川的。縣衙收了封家銀子,也收了劉家銀子,隻想快快了結此案,息事寧人,至於人證物證是真是假,他才懶得細究。於是收押了封如川,悄悄地放了封小四。
封如川的理由是,大哥從小跟著父親,吃了很多苦,待自己和弟弟妹妹如兄如父。而且大哥走南闖北,經商經驗多,人生閱曆多,定能讓封家起死迴生,定能為自己和弟弟找出那真兇,報仇雪恨。
封小四出來才知道,是二哥替他償了命。他抱著大哥痛哭一場,從此不再吊兒郎當,一心一意做生意。
封家兄弟情深意重的故事,感染了騰衝人。大家都對封家豎起了大拇指,稱讚封家子如何能幹,如何仁義。然而劉家不願意了,於是找人編排了一個混淆黑白的故事,四處散播。
陶朱公不願與人爭短長,於是舉家遷出騰衝城,遠離是非,一心一意種茶、販茶,製作各種茶,尤其是發酵的團茶,磚茶,深受喜歡,遠銷內蒙、歐州等國家,成為名震一時的茶王。
劉鳳岡從故事中醒來,不禁感慨萬千。
原來,這封小四就是劉鳳岡。而封如山就是海青,封如川就是童鈺。
命運無論如何輪轉,他們總是在一起。
劉鳳岡有了這個寶貝算盤,對賺錢這件事情,自然是信心滿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