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叫周長寧。其父周枚生是遠近聞名的教書先生。
夢裏的這個白衣男子,他是周家父親的得意門生,叫陸青風。
在大家眼中,周先生家的這個小師妹,就像一朵潔白的蓮花,長在水中央,大家隻敢遠遠地看著。
陸青風父親是本縣縣令,陸家家教很嚴,對他也寄予厚望。陸青風本人也非常聰明上進,深得周枚生的青睞,認為所有學生中,他的出息會最大。
周家就一個女兒,周父希望將來能招個女婿養老。但是好人家的男兒,是恥於入贅的。所以,周長寧16歲了,還未有人來提親。
情竇初開的小女兒,時常偷偷去講堂,看父親的那些門生。陸青風倜儻的外貌,伶俐的口才,得體的舉止,也讓周長寧對他青睞有加。陸青風何等聰明的人,怎麽會不知道小師妹對自己的情意?但他也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入贅周家的。
為什麽那麽多小說和故事都發生在秋千架下?不知道。沒研究過。建議小說家們認真研究一下。一定是一個很好的心理學課題。
“牆裏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總被無情惱。”這首詩歌把故事情節描寫得惟妙惟肖,活生生的就在眼前。
陸青風和周長寧,他們的故事,當然也莫能例外,是從秋千架開始的。
小師妹在秋千上歡快地蕩來蕩去,笑聲遠遠地傳出去,聲浪一波一波地撞擊著牆外人的心,由好奇到心動再到愛慕。陸青風和所有學子一樣,忍不住爬上牆偷偷看她。架不住背地裏妒忌他的人,偷偷推了他一把,他從牆上摔了下去。牆不高,他並沒有摔著哪裏,但這一摔,徹底打破了兩個人之間隔閡,從此熟稔起來。
這算不算因禍得福?誰知道呢?福禍雖是兩件事,本質上卻是一件事兒。單看經曆的人用什麽心態看待。當下來看,於這兩個少男少女,是幸福。
陸青風是拿捏人心的高手。盡管日常會找機會跟小師妹接觸,但總是忽冷忽熱,時近時遠,這更讓周長寧對他上了心。陸青風順水推舟,一來二去,兩個人就找到了私下碰麵的機會。從此二人是花開同賞,花落同悲,草結同心,互為知音。花園裏,綠樹下,常常看見一雙人影在嬉戲。
周父自然是知道女兒和陸青風來往,隻是假裝不知。他心知陸家不可能讓這個兒子入贅,但他想,陸家門楣高貴,若是能聯姻,女兒能幸福,入不入贅,都不打緊。
就這樣,周長寧對陸青風是情根深種,不能自拔。
轉眼又到科舉考試,陸青風果然不負所望,高中皇榜。
周家聽到喜訊,自然是一同歡喜。周枚生甚至吩咐夫人,好好給女兒準備嫁妝。
其實吧,打從女兒生下來,家裏人就開始為她的出嫁做準備了。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沒有哪個父母敢不重視。每一份嫁妝裏,都飽含著父母的殷殷期待。
周長寧看到母親為自己的準備的嫁衣,甜蜜溢滿了心田。日日期待著陸青風來提親,她等不及要把自己嫁出去。
周家全家人都在等著這個準女婿上門報喜和提親。一等不來,二等不來,三等還是不來。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周父坐不住了,以恭喜門生高中皇榜為由,親自上門探問。發現陸家披紅掛綠,張燈結彩,是一個正在準備結婚的場麵。周枚生心下歡喜,卻也犯了嘀咕,這陸家,還未到我周家下聘呢,怎麽就忙著娶呢?也太心急了吧?不禁掩嘴笑一場。
喜滋滋地到了內廳,卻見陸青風的父親正在送客,一邊走一邊說:“親家走好,親家走好!”
周枚生聽得一頭霧水,拉了一個小廝問,“方才你們老爺所稱的親家,是何人?”
小廝手拿大紅燈籠,一邊掛一邊說:“他呀,是知府大人。咱公子的嶽丈。這不正在準備婚禮嗎?咱公子呀,不日就要把知府家的千金娶進門了!”
“陸青風跟知府家千金成親?”周枚生再次問。
“是啊!方才你不是看見了嗎?知府就是過來看看,確定婚期的。”小廝說。
他如遭霹靂,強撐著迴到了家。都怪自己啊,貪慕虛榮,親手把女兒推上了這種絕境,毀了她的清白,斷送了她的幸福。
以周枚生的驕傲,斷不會去質問陸青風什麽的。迴到家,一口心頭血噴湧而出,自此血淤氣滯,病到膏肓,不日撒手人間。
失了父親,周長寧才從母親口中得知陸青風要娶別人做妻子了。
好比晴天霹靂,打得她暈頭轉向。這不可能,不可能!他親口對她說,科考結束,就來提親。
但夢總是要醒來的。她要去質問陸青風,為什麽要騙她?可是她始終不敢踏出家門一步,她沒有這樣的勇氣。
誰叫她隻是一個私塾先生的女兒呢,誰叫他父親不是知府大人呢?人往高處走,水才往低處流。難道自己與他好,隻是單純的喜歡?難道不是看上了他的容貌家世才學?
越是這樣想,越是覺得自己不配。越是覺得自己不配,越是沒有與他見麵對質的勇氣。
懦弱的人,總是把過錯往自己身上攬,還美其名曰,善良體貼,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越是這樣想,越是覺得錯都是自己的,陸青風簡直不要太完美了。他玩弄她的感情,棄她於不顧,都是應該的。
就當與他的過往是一場大夢吧!她這樣安慰自己。
可這樣的安慰相當於自欺欺人。
大夢醒來,她隻覺生不如死。隻想視死如歸。
陸青風大婚那日,周長寧服下劇毒,抱石跳進了池塘。
這世間,情為何物?有人為之生死相許,有人視之如草如履。
知了在池塘裏將她撈了起來。
將濕淋淋的她放在岸邊,他小心地撥開頭發,一張臉映入眼簾。
那張臉和他夢裏千百迴想念的是一模一樣,美的叫人心碎。
他終於看到她的臉了!可是這張如花美顏,在他眼裏漸漸如雨打的花朵般失去了顏色,她的體溫正在他的手裏一點一點消失。
他的心碎掉了。他不願意看著她就這樣死掉,縱然她從未正眼看過他。
他恨不能代她去死。
“看到她了,你可以迴去了吧?”釋空不知何時,立在他麵前。
他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磕頭如搗蒜般哀求師父救她。
釋空搖頭,“癡子啊,癡子啊!”
“師父,用我畢身修為,換她一命吧!”他長跪不起,涕淚長流。
“你想清楚了?從此你就是一隻普通的木魚了。不後悔?”釋空說。
“弟子不後悔!”他斬釘截鐵。
釋空歎口氣。抬手按向他的眉心。
他的肉身一點一點消失,所有記憶也也跟著一起消散。
周長寧那花兒一般的臉漸漸恢複了顏色。
再見!唯願你此生安寧,喜悅長在!
他忽然想起,他夢裏要跟她說的那句話,隻有三個字:“姑娘好!”
他張開口,歡喜而又清晰地對她說:“姑娘好!”
他千轉百迴的心意,居然隻有三個字:“姑娘好!”
“姑娘好!”這三個字,多麽美,如春水梨花初相逢,帶著羞怯、心動和愛慕。是最真的表達,最純的情意,不帶雜質,不染塵埃,纖毫可見。
周長寧醒過來了。她忘記了所有的事情。
她的桌上不知哪裏來的一隻木魚,刻著“知了”二字。
她拿起來,左看右看,是上好木頭所做,雕工很好,油光可鑒,她整日裏拿在手心裏把玩。
她時常對著木魚說:“我好象忘了什麽重要的事情。你能提醒我嗎?”
你看,他以另一種方式,完成了他的夙願,日日與她相對。相對無言,卻勝過萬語千言。
她變了,變得安靜,喜歡種花,喜歡到寺院裏進香。
一日她上山進香,路遇釋空。
釋空看了看她手裏的木魚,問:“女施主,你這隻木魚與我很是有眼緣。可否借我一看?”
周長寧不假思索地把木魚交給了釋空,說:“大師,我也不知道這隻木魚從哪兒來的,又是怎麽到了我的手裏。看這木魚,該不是凡物。不如贈予大師,也算是物歸其所了。”
他和她,終於還是分開了。
他又迴到師父身邊,在佛前聽佛。
輾轉又是幾百年過去,他化身為人,能夠開口講話。
楊之換從大夢裏醒來。
“師父,我本一愚木,若非遇到師父,哪有今世這肉身?請師父莫要怪徒兒貪念紅塵,不思精進,繼續收我為徒。”他跪下。
釋空不應,隻是閉眼,高聲唱誦六字大明咒。
“師父,弟子明白了。”他匍匐在地。
釋空還是不應。半晌,方聽他說:“一塊愚木,怎有這樣的神奇造化?”
“請師父明示。”楊之渙說。
“你本是王母後院的一株降龍木。被魯班截取一塊,順手雕成了木魚,帶下凡間。”釋空說,“你本非凡品,宇宙才會安排這百萬年難有的遭劫來渡你。”
“你用一身修為救了這周姑娘,才能開口講話。周姑娘報恩,這一世是來渡你的。”釋空說,“你可有醒轉?”
“弟子明白。”楊之渙說。
釋空搖了搖頭,“唉,哪有這麽容易‘知了’啊!”
夢裏的這個白衣男子,他是周家父親的得意門生,叫陸青風。
在大家眼中,周先生家的這個小師妹,就像一朵潔白的蓮花,長在水中央,大家隻敢遠遠地看著。
陸青風父親是本縣縣令,陸家家教很嚴,對他也寄予厚望。陸青風本人也非常聰明上進,深得周枚生的青睞,認為所有學生中,他的出息會最大。
周家就一個女兒,周父希望將來能招個女婿養老。但是好人家的男兒,是恥於入贅的。所以,周長寧16歲了,還未有人來提親。
情竇初開的小女兒,時常偷偷去講堂,看父親的那些門生。陸青風倜儻的外貌,伶俐的口才,得體的舉止,也讓周長寧對他青睞有加。陸青風何等聰明的人,怎麽會不知道小師妹對自己的情意?但他也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入贅周家的。
為什麽那麽多小說和故事都發生在秋千架下?不知道。沒研究過。建議小說家們認真研究一下。一定是一個很好的心理學課題。
“牆裏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總被無情惱。”這首詩歌把故事情節描寫得惟妙惟肖,活生生的就在眼前。
陸青風和周長寧,他們的故事,當然也莫能例外,是從秋千架開始的。
小師妹在秋千上歡快地蕩來蕩去,笑聲遠遠地傳出去,聲浪一波一波地撞擊著牆外人的心,由好奇到心動再到愛慕。陸青風和所有學子一樣,忍不住爬上牆偷偷看她。架不住背地裏妒忌他的人,偷偷推了他一把,他從牆上摔了下去。牆不高,他並沒有摔著哪裏,但這一摔,徹底打破了兩個人之間隔閡,從此熟稔起來。
這算不算因禍得福?誰知道呢?福禍雖是兩件事,本質上卻是一件事兒。單看經曆的人用什麽心態看待。當下來看,於這兩個少男少女,是幸福。
陸青風是拿捏人心的高手。盡管日常會找機會跟小師妹接觸,但總是忽冷忽熱,時近時遠,這更讓周長寧對他上了心。陸青風順水推舟,一來二去,兩個人就找到了私下碰麵的機會。從此二人是花開同賞,花落同悲,草結同心,互為知音。花園裏,綠樹下,常常看見一雙人影在嬉戲。
周父自然是知道女兒和陸青風來往,隻是假裝不知。他心知陸家不可能讓這個兒子入贅,但他想,陸家門楣高貴,若是能聯姻,女兒能幸福,入不入贅,都不打緊。
就這樣,周長寧對陸青風是情根深種,不能自拔。
轉眼又到科舉考試,陸青風果然不負所望,高中皇榜。
周家聽到喜訊,自然是一同歡喜。周枚生甚至吩咐夫人,好好給女兒準備嫁妝。
其實吧,打從女兒生下來,家裏人就開始為她的出嫁做準備了。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沒有哪個父母敢不重視。每一份嫁妝裏,都飽含著父母的殷殷期待。
周長寧看到母親為自己的準備的嫁衣,甜蜜溢滿了心田。日日期待著陸青風來提親,她等不及要把自己嫁出去。
周家全家人都在等著這個準女婿上門報喜和提親。一等不來,二等不來,三等還是不來。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周父坐不住了,以恭喜門生高中皇榜為由,親自上門探問。發現陸家披紅掛綠,張燈結彩,是一個正在準備結婚的場麵。周枚生心下歡喜,卻也犯了嘀咕,這陸家,還未到我周家下聘呢,怎麽就忙著娶呢?也太心急了吧?不禁掩嘴笑一場。
喜滋滋地到了內廳,卻見陸青風的父親正在送客,一邊走一邊說:“親家走好,親家走好!”
周枚生聽得一頭霧水,拉了一個小廝問,“方才你們老爺所稱的親家,是何人?”
小廝手拿大紅燈籠,一邊掛一邊說:“他呀,是知府大人。咱公子的嶽丈。這不正在準備婚禮嗎?咱公子呀,不日就要把知府家的千金娶進門了!”
“陸青風跟知府家千金成親?”周枚生再次問。
“是啊!方才你不是看見了嗎?知府就是過來看看,確定婚期的。”小廝說。
他如遭霹靂,強撐著迴到了家。都怪自己啊,貪慕虛榮,親手把女兒推上了這種絕境,毀了她的清白,斷送了她的幸福。
以周枚生的驕傲,斷不會去質問陸青風什麽的。迴到家,一口心頭血噴湧而出,自此血淤氣滯,病到膏肓,不日撒手人間。
失了父親,周長寧才從母親口中得知陸青風要娶別人做妻子了。
好比晴天霹靂,打得她暈頭轉向。這不可能,不可能!他親口對她說,科考結束,就來提親。
但夢總是要醒來的。她要去質問陸青風,為什麽要騙她?可是她始終不敢踏出家門一步,她沒有這樣的勇氣。
誰叫她隻是一個私塾先生的女兒呢,誰叫他父親不是知府大人呢?人往高處走,水才往低處流。難道自己與他好,隻是單純的喜歡?難道不是看上了他的容貌家世才學?
越是這樣想,越是覺得自己不配。越是覺得自己不配,越是沒有與他見麵對質的勇氣。
懦弱的人,總是把過錯往自己身上攬,還美其名曰,善良體貼,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越是這樣想,越是覺得錯都是自己的,陸青風簡直不要太完美了。他玩弄她的感情,棄她於不顧,都是應該的。
就當與他的過往是一場大夢吧!她這樣安慰自己。
可這樣的安慰相當於自欺欺人。
大夢醒來,她隻覺生不如死。隻想視死如歸。
陸青風大婚那日,周長寧服下劇毒,抱石跳進了池塘。
這世間,情為何物?有人為之生死相許,有人視之如草如履。
知了在池塘裏將她撈了起來。
將濕淋淋的她放在岸邊,他小心地撥開頭發,一張臉映入眼簾。
那張臉和他夢裏千百迴想念的是一模一樣,美的叫人心碎。
他終於看到她的臉了!可是這張如花美顏,在他眼裏漸漸如雨打的花朵般失去了顏色,她的體溫正在他的手裏一點一點消失。
他的心碎掉了。他不願意看著她就這樣死掉,縱然她從未正眼看過他。
他恨不能代她去死。
“看到她了,你可以迴去了吧?”釋空不知何時,立在他麵前。
他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磕頭如搗蒜般哀求師父救她。
釋空搖頭,“癡子啊,癡子啊!”
“師父,用我畢身修為,換她一命吧!”他長跪不起,涕淚長流。
“你想清楚了?從此你就是一隻普通的木魚了。不後悔?”釋空說。
“弟子不後悔!”他斬釘截鐵。
釋空歎口氣。抬手按向他的眉心。
他的肉身一點一點消失,所有記憶也也跟著一起消散。
周長寧那花兒一般的臉漸漸恢複了顏色。
再見!唯願你此生安寧,喜悅長在!
他忽然想起,他夢裏要跟她說的那句話,隻有三個字:“姑娘好!”
他張開口,歡喜而又清晰地對她說:“姑娘好!”
他千轉百迴的心意,居然隻有三個字:“姑娘好!”
“姑娘好!”這三個字,多麽美,如春水梨花初相逢,帶著羞怯、心動和愛慕。是最真的表達,最純的情意,不帶雜質,不染塵埃,纖毫可見。
周長寧醒過來了。她忘記了所有的事情。
她的桌上不知哪裏來的一隻木魚,刻著“知了”二字。
她拿起來,左看右看,是上好木頭所做,雕工很好,油光可鑒,她整日裏拿在手心裏把玩。
她時常對著木魚說:“我好象忘了什麽重要的事情。你能提醒我嗎?”
你看,他以另一種方式,完成了他的夙願,日日與她相對。相對無言,卻勝過萬語千言。
她變了,變得安靜,喜歡種花,喜歡到寺院裏進香。
一日她上山進香,路遇釋空。
釋空看了看她手裏的木魚,問:“女施主,你這隻木魚與我很是有眼緣。可否借我一看?”
周長寧不假思索地把木魚交給了釋空,說:“大師,我也不知道這隻木魚從哪兒來的,又是怎麽到了我的手裏。看這木魚,該不是凡物。不如贈予大師,也算是物歸其所了。”
他和她,終於還是分開了。
他又迴到師父身邊,在佛前聽佛。
輾轉又是幾百年過去,他化身為人,能夠開口講話。
楊之換從大夢裏醒來。
“師父,我本一愚木,若非遇到師父,哪有今世這肉身?請師父莫要怪徒兒貪念紅塵,不思精進,繼續收我為徒。”他跪下。
釋空不應,隻是閉眼,高聲唱誦六字大明咒。
“師父,弟子明白了。”他匍匐在地。
釋空還是不應。半晌,方聽他說:“一塊愚木,怎有這樣的神奇造化?”
“請師父明示。”楊之渙說。
“你本是王母後院的一株降龍木。被魯班截取一塊,順手雕成了木魚,帶下凡間。”釋空說,“你本非凡品,宇宙才會安排這百萬年難有的遭劫來渡你。”
“你用一身修為救了這周姑娘,才能開口講話。周姑娘報恩,這一世是來渡你的。”釋空說,“你可有醒轉?”
“弟子明白。”楊之渙說。
釋空搖了搖頭,“唉,哪有這麽容易‘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