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特別重視皇子`們的教育,尤其是漢文化的學習教育,每個皇子都有好幾個漢族子弟侍讀。
上書房負責招覽那些出類拔萃的漢家子弟入上書房,琴棋書畫劍拳馬等各方麵人才都有。
四皇子弘曆,自幼聰穎,過目成誦,深受康熙爺喜愛,自幼養在宮中,親自教育,弘曆的侍讀,也是上書房精挑細選的拔尖人物。
本故事中的這四位爺,都是弘曆的侍讀,也算是他的心腹。
弘曆多次下江南,到了浙江,一般都住在童家在海寧的老宅子——酣夢居。
這個老宅子,是童家老祖宗、宋代大學者童伯羽迴鄉建的,後人在此基礎上不停擴建,到了童一山這裏,占地已經超過15畝,在海寧數一不二。
一行人到了江南,弘曆在當地官員陪同下視察災情,其餘三人四處遊玩,其實是替弘曆暗訪。
第二日,童鈺在市場上閑逛,看到一幅小絹畫,標價五文錢,就買了下來。
畫的是雨中蘭,筆意卻是粗放簡約,了了幾筆,傳神達意,像是友人小聚時興手拈來。好的東西,大約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產生,無需雕琢,比如《寒食貼》。
這幅絹畫題款“風雨故人來”,滿滿的故事和畫麵感。落款“文濤”。
“文濤?”童鈺像是在哪裏聽說過此人。
“文濤,叫袁江,是江浙一帶的畫家,他擅長山水、亭台、樓宇,早年拜師仇英,畫風工整,深受當今聖上喜愛。這幅畫與他的風格大相徑庭,所以你根本沒想到是他畫的,一時沒想起來也正常。”身後來了一位青衣小帽的少年。
他接過童鈺手中的絹畫,看了看,“這幅絹畫,是有故事的,公子要聽嗎?”
童鈺這才想起,原來這文濤就是如今宮裏那位禦用畫師袁江,這畫風裏的小情小調,與排場宏大的宮庭畫,風格的確迥異。
“當然想聽。請這位小哥茶樓一敘吧!”
兩人在瞰雲樓挑了靠窗的位置坐下來,上了店裏最好的普洱和海寧當地的小吃食。
童鈺這才仔細打量對麵的少年。
這少年生得相當俊俏,朗目星眉,膚如脂玉,風姿潤朗,童鈺看得錯不開眼睛。
童鈺的老祖母,動不動就捏著童鈺的臉蛋,說,咱鈺兒長大可是一等一的美男子,可著這北京城,哪裏去找這麽美貌的孩子?
“慚愧了,老祖母!您要是瞧了這貨,怕是要把孫兒踩到泥裏去了!”
這貨,簡直、簡直是天上的星月一樣的人物,童鈺這肉身顯得有些濁。
“咱們是不是哪裏見過?”童鈺問完,無端地想起賈寶玉見到林黛玉時的話:“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麵善,心裏就算是舊相識,今日隻作遠別重逢,也未為不可。”
幹嘛問這些?他有些臉紅。
少年隻用一雙星眸看著童鈺,笑而不語。
童鈺的心髒忽然停跳了半拍。
“對麵的酒樓,以前叫花月樓。樓裏有個頭牌叫美蘭,才貌雙全。袁江入宮前,跟這位美蘭姑娘相好。後來這花月樓被查抄,才改成了現在的酒樓。你手裏的這幅畫,是美蘭姑娘作畫,袁江題款。當時美蘭姑娘的爹病重,需要大筆銀子。但美蘭姑娘的畫,遠沒有袁江的有名氣,為了幫助美蘭,兩人就合作了很多畫,多數都是娟畫、扇麵。”
“那美蘭姑娘現在去了哪裏?”
童鈺對袁江多了一份了解。
他印象裏的袁江,不苟言笑,呆板拘謹。沒想到,也是個重情重義的人。
少年說:“應該是被袁江贖身了。”
“敢問閣下尊姓大名?”童鈺看著花兒一般的少年,問。
“在下姓梅,”頓了片刻,少年才又道,“名亦東。祖藉江浙,這次是迴鄉省親。但叔伯一家遷到了關外做生意去了。無處可去,隻好四處轉悠。”
“梅公子若是沒有去處,不嫌棄可隨我到家裏小住。”童鈺說。
少年看著童鈺,笑起來,“那就多謝公子了。”
簡直就是萬人殺啊!笑起來也這麽動人。
童鈺悄悄地吞了兩口口水。難怪漢哀帝會有“斷袖之癖”的傳聞了。世上原來真有一種美,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要心動並忍不住想嗬護的。
“那咱們走吧。我有幾位朋友介紹給你認識。他們一定會喜歡你的。”
童鈺站起身,拉起梅亦東的手往外走。
童鈺能猜到,沈又希和劉鳳岡見了這位少年,該是多麽吃驚,大約要以為潘安重生,宋玉再世。
梅亦東卻忽然紅了臉。
美男子有些小女子情態,也屬正常的吧?
童鈺挑了挑眉,把他的臉紅看在了眼裏。
情況正如童鈺所料。
沈又希和劉鳳岡圍著梅亦東上下左右打量,像看一個稀罕物件一樣。
打量完畢,齊聲對童鈺說:“小鈺兒,你要失寵了!”
童鈺沒理二位,隻把濃眉挑了兩下。
當得知少年姓梅後,劉鳳岡立即問:“梅嬉是你什麽人?”
“那是在下的孿生妹妹。”
“令妹可有許配給誰家?”沈又希問。
拜托!不要這麽直接好不好?童鈺都要替兩人害臊起來。
梅亦東看了童鈺一眼,說,“已經許配了人家。”
兩人又是不約而同地歎了一口氣。
“是童家嗎?”又是不約而同的問題。
梅亦東笑而不答。童鈺又一次挑了挑眉毛。
“有你們這樣麵目可憎又無趣的朋友,簡直太悲哀了!”童鈺作悲哀狀。
好吧!打住,打住!
普天之下,這樣驚世駭俗的美貌,也隻有小鈺兒能配得上吧?他們高興。
四個人一起,是要找些項目玩才好,不然,隻顧著看人,會把人看化了。
“帶你去看看童家的園子,這可是江浙的一景。晚上,帶你去聽戲。”劉鳳岡說。
四個人在園子裏轉悠著。
“你不知道吧?這園子裏養著海寧最好吃的蟹,在那邊的湖裏,咱們去撈幾隻怎樣?”
沈又希走到哪裏,最熱衷的就是吃。
這吃貨倒也奇怪,胃口巨大,但怎麽吃都不胖,一心想練一身和哥哥一樣的疙瘩肉,吃下去的都變成了汗流出來了。
正是吃蟹的季節,童家早就命人撈了送到京城去了。所剩也無幾了。
四個人坐上小劃子,手拿長竿網兜,下了湖。
“今天各人撈了各人吃啊!”身手最好的沈又希邊撈邊說。
“知道你身手好,弓馬騎射樣樣精通,還跟著你父親學會了沈家家傳劍法飛葉劍。可是撈螃蟹這種事,不見得你就比我們強。”劉鳳岡說。
這不,第一個撈上螃蟹來的,是梅亦東。
三個人暗中就更較著勁了。
隻顧撅腚彎腰在水裏翻騰,根本沒注意,這載人的小船快要翻了。
說翻就翻!
四個人撲通撲通全進了湖,跟螃蟹做朋友去啦!
誰也沒想到,第一個上岸的竟然還是梅亦東。
等三個落湯雞爬上來的時候,這少年正雙手抱胸,氣定神閑地看著他們。
他身上竟然一絲水花也沒有。
大家都不可置信地看著他:“明明看見你落水了。怎麽上來的?”
他挑了一挑不算濃的眉毛,說:“自然是自己把自己拎上來的啊!”
“這是什麽絕招?能不能教教我?”沈又希說。
梅亦東也不做聲,伸出兩根手指,指了指湖麵上的小船。
大家一齊轉頭看過去。
翻了的小劃子忽然又慢慢地翻迴來了!
他勾了勾手指,小劃子慢慢地迴到了湖邊。
大家張大了嘴,啥也說不出來。
劉鳳岡到底也是見過世麵的,他強按住沒讓自己大叫一聲“鬼呀”,撒腿而去。
“又希,還記得夢花館主的《九尾狐》嗎?他會不會跟我們異類?”隻聽劉鳳岡牙齒打著顫,悄聲問。
“這不是什麽妖法。你們若有心,也能學會。這是意念控物法。”童鈺說。
“我在一本《奇譚錄》裏看到過,裏麵講印度來的一個傳教士,就會這種隔空移物的功法。”童鈺問,“你會的這個功法,和書裏講的可是同一流派?”
“是不是同一流派我不清楚。我隻想告訴大家,人的意念可以做很多事情。你們以為人是靠肉身活著,其實人是靠意念活著的。”梅亦東說。
“你的這個意念控物法,一般人能學習嗎?”童鈺問。
“當然。心性夠純粹才好。”梅亦東說。
“我要學!我要學!能拜你為師嗎?”劉鳳岡搶著道,“學會這個,迴去嚇嚇那幫老先生去。”
因為這項特殊技能,即使梅亦東明明跌進了水裏,衣服依然幹著,他們也覺得合情合理了。
總之,三個落湯雞不再糾結吃螃蟹的事情,急火火地跑迴去換衣服,學意念控物法去了。
三個人齊刷刷硬挺挺地躺在地上,閉著眼睛,先從關注自己的唿吸開始,讓注意力集中,集中在自己的一根手指上。
最先泄氣的是劉鳳岡,他第一個放棄了。
最先找到感覺的是沈又希,因為跟著父親學過氣功,會用丹田之氣,所以找起感覺來比較容易。
童鈺一直沒言語。慢慢的,脊背在發熱,有潮汐一樣的氣流,往指尖湧去。
梅亦東看著地上橫著的三個人,忽然忍不住笑起來,“算了。看著你們的樣子,實在好笑。你們自己慢慢找感覺吧。我可餓了,要吃飯去了。”
劉鳳岡立即爬起來,“吃飯,吃飯!人是鐵,飯是鋼,是吧?咱們吃了飯再練不遲。”
幾個人去吃飯途中,劉鳳岡悄悄地問童鈺,“你確定那家夥不是在捉弄咱們?”
童鈺搖搖頭,沒說話。
是夜,童鈺一直在琢磨著這個意念控物法。
半夜,他手持燭台,拿著一張紙,敲開梅亦東的門,直接鑽進了他的被窩,驚得梅亦東張大嘴巴看著他。
“外麵冷,快到被窩裏來,看我給你表演。”童鈺把他拉進被子,抖著手中的紙對梅亦東說。
隨著童鈺的手指,紙從被子上慢慢飄起來,飄到半空,在空中打著旋兒。
“怎樣?明天找個茶杯試試。”童鈺興奮得眼睛冒星子。
梅亦東卻不以為然,“你以前見過梅嬉啊?那你,覺得我這個妹妹怎麽樣?”
“嗯?”童鈺沒反應過來,“梅嬉?”哦,他的那個孿生妹妹。
“梅嬉,挺神秘的。畫功不錯。”
童鈺的思維頻道還在那張紙上,他看著慢慢落下來的紙。
“你說,我什麽時候能像你一樣?”他指的是拉船這樣的重物。
“你已經入門了。慢慢習練就行了。不是每個人都能控製自己的意念,隻有那些異常專注、心無雜念的人,才能做到。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梅亦東看著童鈺近在咫尺的臉,有些不自然。
“嗯!那好。睡吧!”童鈺說著,拍了拍梅亦東的手,側身睡去。
“他不是應該迴自己的房間睡嗎?”梅亦東心裏嘀咕,“這是他家,他想睡哪兒好像都是理所當然的哦!”
“你洗澡用的什麽東西?味道這麽好聞?”童鈺猛地翻過身,在他身上嗅了嗅。
梅亦東嚇得趕緊拉緊了被頭,“和你用的一樣。趕緊睡吧,我困死了。”用手指熄了蠟燭。
上書房負責招覽那些出類拔萃的漢家子弟入上書房,琴棋書畫劍拳馬等各方麵人才都有。
四皇子弘曆,自幼聰穎,過目成誦,深受康熙爺喜愛,自幼養在宮中,親自教育,弘曆的侍讀,也是上書房精挑細選的拔尖人物。
本故事中的這四位爺,都是弘曆的侍讀,也算是他的心腹。
弘曆多次下江南,到了浙江,一般都住在童家在海寧的老宅子——酣夢居。
這個老宅子,是童家老祖宗、宋代大學者童伯羽迴鄉建的,後人在此基礎上不停擴建,到了童一山這裏,占地已經超過15畝,在海寧數一不二。
一行人到了江南,弘曆在當地官員陪同下視察災情,其餘三人四處遊玩,其實是替弘曆暗訪。
第二日,童鈺在市場上閑逛,看到一幅小絹畫,標價五文錢,就買了下來。
畫的是雨中蘭,筆意卻是粗放簡約,了了幾筆,傳神達意,像是友人小聚時興手拈來。好的東西,大約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產生,無需雕琢,比如《寒食貼》。
這幅絹畫題款“風雨故人來”,滿滿的故事和畫麵感。落款“文濤”。
“文濤?”童鈺像是在哪裏聽說過此人。
“文濤,叫袁江,是江浙一帶的畫家,他擅長山水、亭台、樓宇,早年拜師仇英,畫風工整,深受當今聖上喜愛。這幅畫與他的風格大相徑庭,所以你根本沒想到是他畫的,一時沒想起來也正常。”身後來了一位青衣小帽的少年。
他接過童鈺手中的絹畫,看了看,“這幅絹畫,是有故事的,公子要聽嗎?”
童鈺這才想起,原來這文濤就是如今宮裏那位禦用畫師袁江,這畫風裏的小情小調,與排場宏大的宮庭畫,風格的確迥異。
“當然想聽。請這位小哥茶樓一敘吧!”
兩人在瞰雲樓挑了靠窗的位置坐下來,上了店裏最好的普洱和海寧當地的小吃食。
童鈺這才仔細打量對麵的少年。
這少年生得相當俊俏,朗目星眉,膚如脂玉,風姿潤朗,童鈺看得錯不開眼睛。
童鈺的老祖母,動不動就捏著童鈺的臉蛋,說,咱鈺兒長大可是一等一的美男子,可著這北京城,哪裏去找這麽美貌的孩子?
“慚愧了,老祖母!您要是瞧了這貨,怕是要把孫兒踩到泥裏去了!”
這貨,簡直、簡直是天上的星月一樣的人物,童鈺這肉身顯得有些濁。
“咱們是不是哪裏見過?”童鈺問完,無端地想起賈寶玉見到林黛玉時的話:“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麵善,心裏就算是舊相識,今日隻作遠別重逢,也未為不可。”
幹嘛問這些?他有些臉紅。
少年隻用一雙星眸看著童鈺,笑而不語。
童鈺的心髒忽然停跳了半拍。
“對麵的酒樓,以前叫花月樓。樓裏有個頭牌叫美蘭,才貌雙全。袁江入宮前,跟這位美蘭姑娘相好。後來這花月樓被查抄,才改成了現在的酒樓。你手裏的這幅畫,是美蘭姑娘作畫,袁江題款。當時美蘭姑娘的爹病重,需要大筆銀子。但美蘭姑娘的畫,遠沒有袁江的有名氣,為了幫助美蘭,兩人就合作了很多畫,多數都是娟畫、扇麵。”
“那美蘭姑娘現在去了哪裏?”
童鈺對袁江多了一份了解。
他印象裏的袁江,不苟言笑,呆板拘謹。沒想到,也是個重情重義的人。
少年說:“應該是被袁江贖身了。”
“敢問閣下尊姓大名?”童鈺看著花兒一般的少年,問。
“在下姓梅,”頓了片刻,少年才又道,“名亦東。祖藉江浙,這次是迴鄉省親。但叔伯一家遷到了關外做生意去了。無處可去,隻好四處轉悠。”
“梅公子若是沒有去處,不嫌棄可隨我到家裏小住。”童鈺說。
少年看著童鈺,笑起來,“那就多謝公子了。”
簡直就是萬人殺啊!笑起來也這麽動人。
童鈺悄悄地吞了兩口口水。難怪漢哀帝會有“斷袖之癖”的傳聞了。世上原來真有一種美,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要心動並忍不住想嗬護的。
“那咱們走吧。我有幾位朋友介紹給你認識。他們一定會喜歡你的。”
童鈺站起身,拉起梅亦東的手往外走。
童鈺能猜到,沈又希和劉鳳岡見了這位少年,該是多麽吃驚,大約要以為潘安重生,宋玉再世。
梅亦東卻忽然紅了臉。
美男子有些小女子情態,也屬正常的吧?
童鈺挑了挑眉,把他的臉紅看在了眼裏。
情況正如童鈺所料。
沈又希和劉鳳岡圍著梅亦東上下左右打量,像看一個稀罕物件一樣。
打量完畢,齊聲對童鈺說:“小鈺兒,你要失寵了!”
童鈺沒理二位,隻把濃眉挑了兩下。
當得知少年姓梅後,劉鳳岡立即問:“梅嬉是你什麽人?”
“那是在下的孿生妹妹。”
“令妹可有許配給誰家?”沈又希問。
拜托!不要這麽直接好不好?童鈺都要替兩人害臊起來。
梅亦東看了童鈺一眼,說,“已經許配了人家。”
兩人又是不約而同地歎了一口氣。
“是童家嗎?”又是不約而同的問題。
梅亦東笑而不答。童鈺又一次挑了挑眉毛。
“有你們這樣麵目可憎又無趣的朋友,簡直太悲哀了!”童鈺作悲哀狀。
好吧!打住,打住!
普天之下,這樣驚世駭俗的美貌,也隻有小鈺兒能配得上吧?他們高興。
四個人一起,是要找些項目玩才好,不然,隻顧著看人,會把人看化了。
“帶你去看看童家的園子,這可是江浙的一景。晚上,帶你去聽戲。”劉鳳岡說。
四個人在園子裏轉悠著。
“你不知道吧?這園子裏養著海寧最好吃的蟹,在那邊的湖裏,咱們去撈幾隻怎樣?”
沈又希走到哪裏,最熱衷的就是吃。
這吃貨倒也奇怪,胃口巨大,但怎麽吃都不胖,一心想練一身和哥哥一樣的疙瘩肉,吃下去的都變成了汗流出來了。
正是吃蟹的季節,童家早就命人撈了送到京城去了。所剩也無幾了。
四個人坐上小劃子,手拿長竿網兜,下了湖。
“今天各人撈了各人吃啊!”身手最好的沈又希邊撈邊說。
“知道你身手好,弓馬騎射樣樣精通,還跟著你父親學會了沈家家傳劍法飛葉劍。可是撈螃蟹這種事,不見得你就比我們強。”劉鳳岡說。
這不,第一個撈上螃蟹來的,是梅亦東。
三個人暗中就更較著勁了。
隻顧撅腚彎腰在水裏翻騰,根本沒注意,這載人的小船快要翻了。
說翻就翻!
四個人撲通撲通全進了湖,跟螃蟹做朋友去啦!
誰也沒想到,第一個上岸的竟然還是梅亦東。
等三個落湯雞爬上來的時候,這少年正雙手抱胸,氣定神閑地看著他們。
他身上竟然一絲水花也沒有。
大家都不可置信地看著他:“明明看見你落水了。怎麽上來的?”
他挑了一挑不算濃的眉毛,說:“自然是自己把自己拎上來的啊!”
“這是什麽絕招?能不能教教我?”沈又希說。
梅亦東也不做聲,伸出兩根手指,指了指湖麵上的小船。
大家一齊轉頭看過去。
翻了的小劃子忽然又慢慢地翻迴來了!
他勾了勾手指,小劃子慢慢地迴到了湖邊。
大家張大了嘴,啥也說不出來。
劉鳳岡到底也是見過世麵的,他強按住沒讓自己大叫一聲“鬼呀”,撒腿而去。
“又希,還記得夢花館主的《九尾狐》嗎?他會不會跟我們異類?”隻聽劉鳳岡牙齒打著顫,悄聲問。
“這不是什麽妖法。你們若有心,也能學會。這是意念控物法。”童鈺說。
“我在一本《奇譚錄》裏看到過,裏麵講印度來的一個傳教士,就會這種隔空移物的功法。”童鈺問,“你會的這個功法,和書裏講的可是同一流派?”
“是不是同一流派我不清楚。我隻想告訴大家,人的意念可以做很多事情。你們以為人是靠肉身活著,其實人是靠意念活著的。”梅亦東說。
“你的這個意念控物法,一般人能學習嗎?”童鈺問。
“當然。心性夠純粹才好。”梅亦東說。
“我要學!我要學!能拜你為師嗎?”劉鳳岡搶著道,“學會這個,迴去嚇嚇那幫老先生去。”
因為這項特殊技能,即使梅亦東明明跌進了水裏,衣服依然幹著,他們也覺得合情合理了。
總之,三個落湯雞不再糾結吃螃蟹的事情,急火火地跑迴去換衣服,學意念控物法去了。
三個人齊刷刷硬挺挺地躺在地上,閉著眼睛,先從關注自己的唿吸開始,讓注意力集中,集中在自己的一根手指上。
最先泄氣的是劉鳳岡,他第一個放棄了。
最先找到感覺的是沈又希,因為跟著父親學過氣功,會用丹田之氣,所以找起感覺來比較容易。
童鈺一直沒言語。慢慢的,脊背在發熱,有潮汐一樣的氣流,往指尖湧去。
梅亦東看著地上橫著的三個人,忽然忍不住笑起來,“算了。看著你們的樣子,實在好笑。你們自己慢慢找感覺吧。我可餓了,要吃飯去了。”
劉鳳岡立即爬起來,“吃飯,吃飯!人是鐵,飯是鋼,是吧?咱們吃了飯再練不遲。”
幾個人去吃飯途中,劉鳳岡悄悄地問童鈺,“你確定那家夥不是在捉弄咱們?”
童鈺搖搖頭,沒說話。
是夜,童鈺一直在琢磨著這個意念控物法。
半夜,他手持燭台,拿著一張紙,敲開梅亦東的門,直接鑽進了他的被窩,驚得梅亦東張大嘴巴看著他。
“外麵冷,快到被窩裏來,看我給你表演。”童鈺把他拉進被子,抖著手中的紙對梅亦東說。
隨著童鈺的手指,紙從被子上慢慢飄起來,飄到半空,在空中打著旋兒。
“怎樣?明天找個茶杯試試。”童鈺興奮得眼睛冒星子。
梅亦東卻不以為然,“你以前見過梅嬉啊?那你,覺得我這個妹妹怎麽樣?”
“嗯?”童鈺沒反應過來,“梅嬉?”哦,他的那個孿生妹妹。
“梅嬉,挺神秘的。畫功不錯。”
童鈺的思維頻道還在那張紙上,他看著慢慢落下來的紙。
“你說,我什麽時候能像你一樣?”他指的是拉船這樣的重物。
“你已經入門了。慢慢習練就行了。不是每個人都能控製自己的意念,隻有那些異常專注、心無雜念的人,才能做到。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梅亦東看著童鈺近在咫尺的臉,有些不自然。
“嗯!那好。睡吧!”童鈺說著,拍了拍梅亦東的手,側身睡去。
“他不是應該迴自己的房間睡嗎?”梅亦東心裏嘀咕,“這是他家,他想睡哪兒好像都是理所當然的哦!”
“你洗澡用的什麽東西?味道這麽好聞?”童鈺猛地翻過身,在他身上嗅了嗅。
梅亦東嚇得趕緊拉緊了被頭,“和你用的一樣。趕緊睡吧,我困死了。”用手指熄了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