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明白了境界的劃分和修行的前路,想要將實力提升上去,基本上也是千難萬難。


    若是在高武、玄幻的世界裏,隻需要一株似青靈誕、陰神花、融魂果或者地心靈髓這樣一星上品的蘊神靈草,煉製丹藥,真神境即刻瞬成。


    再加上赤練金參、血蛻枝、紫靈塑體果、太乙銀精芝這類鍛體神藥,馬上就可以突破真身境。


    但在低武、低玄的世界中,“天材地寶”是極其罕見的。


    別說天材地寶了,就連一些稍微有些靈力的靈果,流落到江湖中都會被人瘋搶。


    因此想要破境,隻能靠數十年如一日的用功法慢慢打磨了。


    而且修行之路,修為越到後麵越難。


    五年的時間裏,陳宇也隻是將修為提升到了天人上品。


    距離可以神念出竅的真神境界,還有著很長一段距離。


    至於說從係統裏換取天材地寶修煉?


    一株用來輔助修煉精神力的天材地寶,價格最低也要一萬五千玉幣之上。


    無奈的看著係統商城裏自己那隻剩下數千玉幣的“荷包”,陳宇心中鬱結,兜兜轉轉到最後,自己還是窮逼一個。


    修煉艱難,那就暫且放下。


    天人上品的實力,在這個世界裏,哪怕是算上那些隱藏起來,未出世的老怪物。


    以陳宇這樣的實力,排不了第一,最起碼排名前五,還是很輕鬆的。


    既然苦修無用,那隻能出世找找機緣了。順便做一下係統任務來著,享受享受生活。


    來到這個世界五年了,一直枯坐在這裏也不是辦法。


    休息和修煉並重,要勞逸結合才行,很久沒有做一些愛做的事情,和世界脫節就不好了。


    打理了一下亂糟糟的頭發,從儲物空間裏拿出一身幹淨的衣服換上,陳宇摸了摸依依不舍的魔龍,不再留戀。


    按照破碎虛空小說中“北勝天”給出的路線迴返。


    ……


    此時,已經更名為大興的長安城,依舊是熱鬧非凡。


    陳宇挨著窗邊,坐在大興城裏最大的楚館中,沒有點菜,也沒有叫舞者伶人來陪。


    隻是靜靜的品著那味道略苦的清茶,眼神略顯呆滯的看向外麵,不知道想些什麽。


    楚館中跑堂的小廝也不敢趕他離去,在這裏做事,最基本的眼色還是有的。


    這公子一身華貴的綾羅白衣,翩然若謫仙臨世,不用多說,必是門閥世家之人。


    這等人物,不是他們可以惹的起的。


    別說隻要了一個靠窗的位子喝茶,哪怕是包下一個包廂清飲,也隻能當做沒看到。


    至於說陳宇為什麽沒有先去小方盤城,而是出現在了大興,這事說起來就有點不可思議了。


    戰神殿是出了名的進去難,出來也難。


    想要從戰神殿出去,隻能走水路,從湖底巽位的水道暗河出去。


    但這暗河好似被無上人物施展了空間神通折疊一般,其出口竟然連接在了華夏龍脈秦嶺之末、淮河源頭的桐柏山水簾洞底。


    秦嶺是昆侖尾脈。


    而淮河,則是和黃河、長江、濟水並稱的上古四大水係之一。


    出口設在這裏,倒不知其中有何寓意。


    桐柏山地處中原,距離西北玉門關尚有一萬多裏遠的距離,自然無法做到朝辭夕至。


    反正有五年沒迴方盤城了,陳宇也不是那麽心急,便想著在這新建立的大隋到處走走看看。


    不止是看看這大隋的江湖,也看看這生機勃勃、一派欣欣向榮之景的民間。


    一路上往西北行去,旬月間走走停停,至此,來到了隋都大興。


    ……


    新朝新氣象,暫且把“篡周”的事情放下不提。


    楊堅的能力還是極強的,不說其曾經身為北周第一柱國大將軍的軍事才能。


    單隻是執政能力,就甩了那個總是被後人拉出來吹捧的“二兒子”隋煬帝楊廣十八條街那麽遠的距離了。


    立國僅僅一年,便穩住了天下局勢。


    民生政務打理的井井有條,哪怕是在上一世創造出“武聖治世”局麵的陳宇,也挑不出什麽大毛病來。


    這施政手段之強,放眼整個華夏曆史,也足以排名前五了。


    難怪楊堅武略不凡,死後卻依然諡號“文帝”。


    特別是其建國之後,一係列恢複民生的政策,僅僅用了二十年時間不到,便開創了一個“開皇盛世”,這個局麵簡直可以和後世“千禧年”最初的二十年相媲美了。


    隻可惜,“老子英雄兒狗熊”。


    隋文帝楊堅執政二十年間,囤積的天下五大糧倉、恢複起來的民生國力,全部被楊廣這個二五仔“三征高麗”給敗的一幹二淨。


    其實就三征高麗問題,陳宇曾經也對楊廣這個人做過分析。


    按照當時的政局來講,高麗到底該不該征呢?


    說實話,若是銳意進取之君,其實是該征的。


    為什麽呢?


    因為當時的高麗國地盤雖小,國力卻很強,強到了已經成為大隋東北最有潛力的威脅了。


    甚至一度上,在楊廣登基之後,這個威脅之大,可能還要超過已經被他老子楊堅用離間計分裂成東、西兩部的突厥汗國。


    若用清末民初的局勢對比一下,就猶如島國之於我天朝一般。


    但高麗比之當時的島國,有一個更有利的條件。


    那就是陸地上和大隋接壤。


    若不征高麗,這個國力漸盛的國家,勢必如一頭臥榻之側的猛虎一般,時時讓人心驚。


    國與國之間的政治,是沒有絲毫感情可言的。


    今日之友邦,明日之仇寇。


    昨日之賊子,後日之親朋。


    翻開曆史查看,兩國之間,可以拿出來說道的隻有利益而已。


    高麗應該征伐,但非不是如楊廣這般強征。


    穩紮穩打,得一城教化一城,得一鎮教化一鎮,以大隋之強,總有一天能夠真正的將高麗征服。


    ……


    征伐高麗,在隋朝也並非楊廣首例。


    早在楊廣三征高麗的十四年前,也就是大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8年,隋文帝楊堅便派遣三十萬大軍遠征高麗。


    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財力,最終卻是無功而返。


    隋文帝楊堅不忍再次勞民傷財,就息了征伐的念頭。


    但楊廣不同,好大喜功的楊廣總覺得自己文治武功皆是不弱於有點“妻管嚴”的父親。


    既然父親可做“文帝”,那自己就要做“武帝”。


    皇帝麽,富有四海八荒,除了想長生,最想要的便是萬世流芳了。


    可在縱觀整個中國曆史,“武帝”又豈是等閑之輩可以及之的。


    漢“武帝”劉徹,平定當時國力排名世界前三的匈奴。


    東漢光“武帝”劉秀,平定篡漢的王莽。


    魏“武帝”曹操,幾乎白手起家,一生征戰,打下了三分之二的天下。


    就連前朝的北周“武帝”也滅了北齊,一統了北方和中原。


    所以,想要在死後被尊稱隋“武帝”的楊廣,便有了覆滅高麗的想法。


    畢竟,這是他父親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然而很顯然,這件事情最終失敗了……


    隋朝延續了北周的府兵製度。


    楊廣連續三年,三次征伐高麗,總計抽調作戰兵馬300多萬次,加上後勤,足有千萬之眾。


    這近乎一千萬壯漢、勞力、兵丁,便是當時大隋幾乎所有的青壯年了。


    卻都因戰爭失敗,葬身於高麗之國無數。


    ……


    隋朝初建,人口不過三千多萬,哪怕有政治奇才楊堅苦心經營二十年,因為醫療水平等一係列原因,人口也才不過剛剛增長到了接近五千萬。


    但因楊廣連續三年征調近千萬之眾,使得良田沃土無人耕作,幼兒弱女無父無夫,老父老母含淚失子。


    近千萬家庭,幾乎家家素鎬。


    麵對這樣的君父,大隋的子民們唯有揭竿起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萬界:從天龍八部開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桾師祭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桾師祭酒並收藏諸天萬界:從天龍八部開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