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荊州往事
一統天下,從救關羽開始 作者:鵝卵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孫卓道:“若論當下,須得從荊州說起,若說荊州,須得從荊州起源來談。最初,孫堅殺掉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諮,後投奔了袁術,這等於是把荊州送給了袁術。天下討董之前,董卓將劉表任命為荊州刺史,一是因為董卓想給袁術上點眼藥,而是將荊州的局勢搞亂掉。”
阿鬥說道:“原來荊州的第一個主人是袁術啊,曹操當初和我父親說袁術為塚中枯骨,早晚必擒之,那袁術就是得了荊州重地也必然守不住。”
公孫卓道:“正是,當初十八鎮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劉表繞開南陽郡的袁術,單槍匹馬入了荊州當時的治所宛城。這時的劉表很尷尬,如果高舉旗幟討伐董卓,就必須依附在袁術之下,毫無根基的劉表很容易就會被袁術拿捏。如果要拿下荊州做真正的荊州牧,就要白手起家。”
阿鬥道:“看來景升伯父還是很難的,不都說他外寬內忌,好謀無決麽?他最後是怎麽拿下荊州的呢?”
公孫卓道:“外界所言未必是真,劉景升絕非凡俗之輩。就在袁術將眼光放在董卓身上之時,劉景升秘密會見了蒯越、蒯良、蔡瑁這些南郡大族,並獲得了這些大族的支持,當時的荊州,不僅僅有袁術暗中養起來的匪患,就說官員也有很多都是袁術的人,比如長沙太守孫堅離開之後的繼任者蘇代,可以說袁術雖然不在荊州卻能影響荊州。”
阿鬥端起茶壺,給公孫卓倒了一杯茶,示意公孫卓繼續說。公孫卓將竹葉泡出的茶水一飲而盡接著說道:“劉景升任用蒯越、蒯良去說服那些匪患頭目來降,等那些匪頭來了之後卻將他們一網打盡,盡數斬首,除掉了荊州的禍亂,安定了地方,取得了地方士族的支持。然後將那些盜匪盡數招安,手中有了武力。以此為根基,又派人安撫勸說各地郡守,各地郡守知曉了劉景升的手段,辭官的辭官,投降的投降,劉景升這才徹底掌控了荊州。”
阿鬥問道:“既然景升伯父已經拿下了荊州,為何還會與袁術起了齟齬最終害死了孫堅將軍呢?”
公孫卓道:“這也不怪袁術,這事是孫堅自己作死。偷摸的得了玉璽,還偏偏讓袁術知道了,袁術就斷了孫堅的糧草,讓孫堅吃了敗仗,孫堅被逼的不得不向袁術低頭。後來袁紹偷襲袁術的豫州,袁術就讓孫堅迴援,正巧這邊劉景升鬧騰的袁術不放心了,於是袁術又讓孫堅來打劉景升。劉景升讓黃祖在樊城迎戰孫堅,黃祖不敵孫堅,隻能退守。然後孫堅渡漢水包圍了襄陽,黃祖趕緊來救援,也是孫堅該亡,他自恃勇武跑到山上查看地形,被黃祖的士兵亂箭射死了。”
阿鬥這才明白,原來《三國演義》裏的孫堅之死是這麽迴事,根本沒有電視裏演的那麽簡單隨意,編劇讓領盒飯就領盒飯了。
公孫卓見阿鬥恍然大悟的表情接著說道:“孫堅死後,袁術再也無力南下,隻得把眼光看向兗州的曹操,再後來袁術稱帝之後敗亡,南陽郡也被劉景升趁機取了,到此時劉景升才算徹底的掌控了荊州,這是荊州第一次事實上被一個人掌握。之後,荊州就進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麵,再也不能完整的被一個勢力所掌控了,可見各方勢力對荊州的重視。
阿鬥忙道:“嗯,這個我知道,後來南陽張繡投降了曹操,曹操這個好人婦的,卻看上了張繡的嬸嬸,最後張繡一怒之下殺了曹操的長子曹昂和典韋,最後在謀士賈詡的勸說下又投降了曹操,南陽郡就落到了曹操手裏。孫權為了報父仇,占了江夏郡。再後來就是世子劉琮率領荊州五郡投降了曹操,曹操有了荊州六郡又想吞下東吳,這才有了赤壁之戰。”
公孫卓道:“正是,赤壁之戰之後,漢中王趁勢而起,占領了荊州南部四郡,周公瑾占領了南郡和江夏郡,曹操退守南陽。太子殿下一定要記住,南郡和江夏郡一直以來都被吳侯牢牢的掌控著。”
阿鬥聽了公孫卓的話先是詫異,這個有什麽好奇怪的,後來恍然大悟,原來呂蒙的白衣渡江,攻打的就是所謂的南郡啊。
隻聽公孫卓又道:“彼時孫權剛打贏了赤壁之戰,正在消化戰果,一心想把江東六郡握在手裏,分不出精力再掌控南郡。而南郡控製著進入益州的水、陸通道,漢中王要取益州就必須先得南郡,於是漢中王聽從孔明先生的建議向吳侯索要了南郡,吳侯此時騰不出手和漢中王打擂台,正好魯子敬為了顧全孫劉聯盟,勸說吳侯將南郡借給了漢中王,吳侯便順水推舟答應了此事。此時漢中王已經有了荊州的五郡,但是這五郡之中,長沙郡最初為吳侯之父所有,江夏郡一直為吳侯所有,南郡又是吳侯借給漢中王的。”
此刻就連阿鬥都聽出來問題了,原來吳侯孫權在荊州居然有這麽大的影響力,這在《三國演義》是看不到的,也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的。
阿鬥說道:“兄台說的對,當初我父親是向吳侯借了南郡,但是後來不是將桂陽郡、長沙郡還給吳侯了麽?而且也已經和吳侯定下了湘水之盟了!”
公孫卓聽此言搖搖頭說道:“太子殿下,最危險的地方就在於此,當初漢中王得了益州欲取漢中,吳侯見機就想拿迴荊州。曹操勢大,漢中王難以分兵對抗曹魏和東吳,這才和吳侯簽訂了湘水之盟,將桂陽郡和長沙郡歸還了吳侯。其實即便漢中王不給,吳侯認為他也能拿下這兩郡甚至更多,更別說吳侯還出兵合肥,牽製了張遼。這件事,我覺得吳侯心裏是憋屈的,尤其是漢中王真的打下了漢中。”
阿鬥說道:“當初誰也沒有料到我父親能打下漢中,他打漢中隻因為他想要匡扶漢室,對上曹操,這天下誰敢說必勝!”
公孫卓道:“是啊,劉皇叔仁義,連上天都願意幫他,讓他打下了漢中,但是吳侯就不滿了啊,本來以為能白得兩郡,結果漢中王得到的更多。要知道天下就那麽大,漢中王多得一塊,勢力增大一分,對東吳的潛在威脅就大一分。孫權絕非短視之人,豈能不慮?”
阿鬥說道:“所以說你認為不管我二叔去打樊城還是我父親欲派兵打西涼,吳侯一定會偷襲荊州?”
公孫卓說道:“然也,荊州七個郡,南陽郡為曹操所有,江夏郡、桂陽郡、長沙郡都已經被吳侯所有,而南郡本身就是吳侯借給漢中王得,誰也不知道當初周公瑾占領南郡之時在南郡埋伏了多少奸細。隻要關將軍敢出南郡,到時候東吳就能從江夏郡出發,沿江而上裏應外合拿下南郡,屆時別說關將軍拿下樊城,就是他的性命都難以保全!”
阿鬥聽到此處已經很震驚了,他沒有想到,在這個時代,這個小山村裏,居然有人能明眼萬裏將後麵的局勢分析出來了。
阿鬥還未說話,公孫卓又道:“荊州在我朝十三個州裏麵,占地較大,人口較多,從襄陽出發可北伐,順江而下可東攻。所以曹操一定要占領襄陽,孫權一定要拿下南郡,這是戰略需求,而不是意氣之爭,太子拭目以待即可,若關將軍攻打襄陽,曹操必定傾全國之力阻攔,東吳也會用盡手段拿下南郡。”
阿鬥說道:“原來荊州的第一個主人是袁術啊,曹操當初和我父親說袁術為塚中枯骨,早晚必擒之,那袁術就是得了荊州重地也必然守不住。”
公孫卓道:“正是,當初十八鎮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劉表繞開南陽郡的袁術,單槍匹馬入了荊州當時的治所宛城。這時的劉表很尷尬,如果高舉旗幟討伐董卓,就必須依附在袁術之下,毫無根基的劉表很容易就會被袁術拿捏。如果要拿下荊州做真正的荊州牧,就要白手起家。”
阿鬥道:“看來景升伯父還是很難的,不都說他外寬內忌,好謀無決麽?他最後是怎麽拿下荊州的呢?”
公孫卓道:“外界所言未必是真,劉景升絕非凡俗之輩。就在袁術將眼光放在董卓身上之時,劉景升秘密會見了蒯越、蒯良、蔡瑁這些南郡大族,並獲得了這些大族的支持,當時的荊州,不僅僅有袁術暗中養起來的匪患,就說官員也有很多都是袁術的人,比如長沙太守孫堅離開之後的繼任者蘇代,可以說袁術雖然不在荊州卻能影響荊州。”
阿鬥端起茶壺,給公孫卓倒了一杯茶,示意公孫卓繼續說。公孫卓將竹葉泡出的茶水一飲而盡接著說道:“劉景升任用蒯越、蒯良去說服那些匪患頭目來降,等那些匪頭來了之後卻將他們一網打盡,盡數斬首,除掉了荊州的禍亂,安定了地方,取得了地方士族的支持。然後將那些盜匪盡數招安,手中有了武力。以此為根基,又派人安撫勸說各地郡守,各地郡守知曉了劉景升的手段,辭官的辭官,投降的投降,劉景升這才徹底掌控了荊州。”
阿鬥問道:“既然景升伯父已經拿下了荊州,為何還會與袁術起了齟齬最終害死了孫堅將軍呢?”
公孫卓道:“這也不怪袁術,這事是孫堅自己作死。偷摸的得了玉璽,還偏偏讓袁術知道了,袁術就斷了孫堅的糧草,讓孫堅吃了敗仗,孫堅被逼的不得不向袁術低頭。後來袁紹偷襲袁術的豫州,袁術就讓孫堅迴援,正巧這邊劉景升鬧騰的袁術不放心了,於是袁術又讓孫堅來打劉景升。劉景升讓黃祖在樊城迎戰孫堅,黃祖不敵孫堅,隻能退守。然後孫堅渡漢水包圍了襄陽,黃祖趕緊來救援,也是孫堅該亡,他自恃勇武跑到山上查看地形,被黃祖的士兵亂箭射死了。”
阿鬥這才明白,原來《三國演義》裏的孫堅之死是這麽迴事,根本沒有電視裏演的那麽簡單隨意,編劇讓領盒飯就領盒飯了。
公孫卓見阿鬥恍然大悟的表情接著說道:“孫堅死後,袁術再也無力南下,隻得把眼光看向兗州的曹操,再後來袁術稱帝之後敗亡,南陽郡也被劉景升趁機取了,到此時劉景升才算徹底的掌控了荊州,這是荊州第一次事實上被一個人掌握。之後,荊州就進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麵,再也不能完整的被一個勢力所掌控了,可見各方勢力對荊州的重視。
阿鬥忙道:“嗯,這個我知道,後來南陽張繡投降了曹操,曹操這個好人婦的,卻看上了張繡的嬸嬸,最後張繡一怒之下殺了曹操的長子曹昂和典韋,最後在謀士賈詡的勸說下又投降了曹操,南陽郡就落到了曹操手裏。孫權為了報父仇,占了江夏郡。再後來就是世子劉琮率領荊州五郡投降了曹操,曹操有了荊州六郡又想吞下東吳,這才有了赤壁之戰。”
公孫卓道:“正是,赤壁之戰之後,漢中王趁勢而起,占領了荊州南部四郡,周公瑾占領了南郡和江夏郡,曹操退守南陽。太子殿下一定要記住,南郡和江夏郡一直以來都被吳侯牢牢的掌控著。”
阿鬥聽了公孫卓的話先是詫異,這個有什麽好奇怪的,後來恍然大悟,原來呂蒙的白衣渡江,攻打的就是所謂的南郡啊。
隻聽公孫卓又道:“彼時孫權剛打贏了赤壁之戰,正在消化戰果,一心想把江東六郡握在手裏,分不出精力再掌控南郡。而南郡控製著進入益州的水、陸通道,漢中王要取益州就必須先得南郡,於是漢中王聽從孔明先生的建議向吳侯索要了南郡,吳侯此時騰不出手和漢中王打擂台,正好魯子敬為了顧全孫劉聯盟,勸說吳侯將南郡借給了漢中王,吳侯便順水推舟答應了此事。此時漢中王已經有了荊州的五郡,但是這五郡之中,長沙郡最初為吳侯之父所有,江夏郡一直為吳侯所有,南郡又是吳侯借給漢中王的。”
此刻就連阿鬥都聽出來問題了,原來吳侯孫權在荊州居然有這麽大的影響力,這在《三國演義》是看不到的,也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的。
阿鬥說道:“兄台說的對,當初我父親是向吳侯借了南郡,但是後來不是將桂陽郡、長沙郡還給吳侯了麽?而且也已經和吳侯定下了湘水之盟了!”
公孫卓聽此言搖搖頭說道:“太子殿下,最危險的地方就在於此,當初漢中王得了益州欲取漢中,吳侯見機就想拿迴荊州。曹操勢大,漢中王難以分兵對抗曹魏和東吳,這才和吳侯簽訂了湘水之盟,將桂陽郡和長沙郡歸還了吳侯。其實即便漢中王不給,吳侯認為他也能拿下這兩郡甚至更多,更別說吳侯還出兵合肥,牽製了張遼。這件事,我覺得吳侯心裏是憋屈的,尤其是漢中王真的打下了漢中。”
阿鬥說道:“當初誰也沒有料到我父親能打下漢中,他打漢中隻因為他想要匡扶漢室,對上曹操,這天下誰敢說必勝!”
公孫卓道:“是啊,劉皇叔仁義,連上天都願意幫他,讓他打下了漢中,但是吳侯就不滿了啊,本來以為能白得兩郡,結果漢中王得到的更多。要知道天下就那麽大,漢中王多得一塊,勢力增大一分,對東吳的潛在威脅就大一分。孫權絕非短視之人,豈能不慮?”
阿鬥說道:“所以說你認為不管我二叔去打樊城還是我父親欲派兵打西涼,吳侯一定會偷襲荊州?”
公孫卓說道:“然也,荊州七個郡,南陽郡為曹操所有,江夏郡、桂陽郡、長沙郡都已經被吳侯所有,而南郡本身就是吳侯借給漢中王得,誰也不知道當初周公瑾占領南郡之時在南郡埋伏了多少奸細。隻要關將軍敢出南郡,到時候東吳就能從江夏郡出發,沿江而上裏應外合拿下南郡,屆時別說關將軍拿下樊城,就是他的性命都難以保全!”
阿鬥聽到此處已經很震驚了,他沒有想到,在這個時代,這個小山村裏,居然有人能明眼萬裏將後麵的局勢分析出來了。
阿鬥還未說話,公孫卓又道:“荊州在我朝十三個州裏麵,占地較大,人口較多,從襄陽出發可北伐,順江而下可東攻。所以曹操一定要占領襄陽,孫權一定要拿下南郡,這是戰略需求,而不是意氣之爭,太子拭目以待即可,若關將軍攻打襄陽,曹操必定傾全國之力阻攔,東吳也會用盡手段拿下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