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當然曉得土司製度與大明的不同。


    卻沒有思考得這般透徹。


    因為這些個專有名詞,是唯物史觀提出來的……


    陸知白早有此料,迴道:


    “陛下,在奴隸製之下,奴隸主掌控著一切生殺大權,他的奴隸如同牲畜一般,隻能為主人辛苦勞作、任其隨意宰割,基本上沒有私人財產。如此一來,又何必累死累活呢?


    所以奴隸製終究會被淘汰,被封建製度取代。所謂的封建,就是封邦建國。但又不止於此,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比如周實行分封。‘故封立親戚為諸侯之君,以為蕃籬,屏蔽周室。’但周整體上卻是奴隸社會,所以是狹義的封建。


    之後的春秋時期,是二者之間的過渡。到了戰國,秦王啟用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允許土地私有。其他國家也在改革。在更多社會關係上,逐漸形成了廣義的封建社會……”


    陸知白頓了一頓,接著說:


    “封建製和奴隸製不同在於,有君主,也有臣子,權力層層分明。


    百姓雖然需要納稅服役,卻也受到律法的庇護,有機會擁有土地、經營生計。


    如此一來,便能激發生產活力,於國於民都大有裨益……”


    朱元璋目光銳利如鷹,緊緊盯著他,緊接著又問:


    “那依你之見,從奴隸製驟然過渡,西南的百姓能夠迅速適應封建的規製嗎?會不會引發騷亂?”


    陸知白拱手,不卑不亢地答道:


    “陛下聖明,此種轉變絕非易事!所以才提議先以糧食安撫民心,讓百姓切實感受到朝廷的恩澤。


    再輔之以教化,使其知曉禮儀、明白律法,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每一步都需見實效,才可實現平穩過渡……”


    陸知白心中卻在想,這算啥,還有從奴隸社會,甚至原始社會,一步跨千年,快過了好幾個階段,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呢。


    這是兔子家的特殊現象。這些特殊的少數民族,又被稱為“直過民族”。


    不過,那時候的少數民族,沒有那麽野了。


    但在古代可不是啊,深山老林的少數民族,一個個彪得不行,不然活不下來。


    在明初實行改土歸流,對君主和臣子,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朱元璋聽後,沉默良久,在心中仔細權衡其中利弊。


    朱標在一旁凝眉思索。


    方才陸知白的一番講解,如醍醐灌頂,令他靈感泉湧,諸多啟發湧上心頭。


    他臉上浮現溫和笑意,徐徐開口:


    “我亦覺駙馬此方略極為正確。‘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怎能容那些土司勢力膨脹?


    如此看來,往昔羈縻懷柔政策,怕是弄錯了招撫對象。當以民眾為重,而非土司!”


    陸知白趕忙迴應:“殿下,話也不能這般絕對。萬事萬物皆有時序,不同階段自當有不同應對之法。


    誠如古語‘擒賊先擒王’,初期策略,收服首領乃關鍵。就像在貴州對待彝族,先讓靄翠歸降便是此理。


    但局勢穩定後,就不可再放任土司坐大,應著力爭取民眾力量……”


    朱元璋聽聞,雙眼微眯,神色沉穩,緩緩說道:


    “此事,絕非短時間能成,急不得,需麵麵俱到,深思熟慮。


    隻是,若依你之法,不知西南需投入多少錢糧?若毫無成效,又當如何?”


    陸知白略作思忖,道:


    “欲得民心,必予實利,此乃千古不變之理。


    屆時官府可直將糧食發放至民眾手中,繞開土司。同時多向民眾宣揚朝廷恩澤……”


    說到這兒,他恍然想起,又道:


    “對了,具體手段應為‘打擊一批,拉攏一批,團結一批’,如此各個擊破。”


    朱元璋亦是點頭稱讚:


    “不錯。西南內部情況複雜,並非渾然一體,各地情形都有差別。


    除了總體方略,還需因地製宜,方能藥到病除。”


    陸知白連忙點頭:


    “這類事情涉及眾多人,務必要定位好,誰是朋友誰是敵人,不可混淆。


    之後分化瓦解,逐個擊破,最好是能夠化敵為友,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


    朱元璋深表讚同,卻又不禁喟然長歎:


    “此事艱難異常,不知要耗費多少時日與心力……”


    朱標神情堅毅,語氣篤定:“為江山社稷、長治久安,再難也得做下去。”


    朱元璋微微頷首,目光望向朱標:


    “咱打算先以三十年為期,讓西南徹底融入華夏!若咱未能完成,你便接續下去。”


    朱標聽聞,連忙大聲道:“父皇!切莫說這般話。”


    朱元璋擺了擺手,灑脫道:“這些都是遲早的事,不必忌諱……”


    古代的皇帝,很少有願意提前退位做太上皇的,基本都是不死不撒手。


    朱標眉頭皺起,卻知父親所言並非無端感慨,而是對大明江山未來的深遠憂慮。


    朱標心中酸澀,卻目光堅定地說道:


    “父皇放心,兒臣定當不負所托……若有一日需兒臣承此大業,必殫精竭慮,死而後已!”


    朱元璋看著眼前意氣風發的兒子,神情滿是欣慰與期許。


    他緩緩起身,望著牆上的大明輿圖,說: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創業難,守成更難,不僅需有長遠謀略,更要有堅韌不拔之毅力……”


    陸知白也在一旁表態說:


    “陛下與太子殿下心懷天下,此乃大明之幸,百姓之福。


    兒臣願竭盡所能,為西南改製出謀劃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朱元璋轉過身來,目光如炬,看著陸知白說道:


    “你既有此心,甚好。但此事現在既已想明白了,有了眉目,咱反而不著急了。


    咱先著人去西南各地詳細勘察,了解風土人情、諸土司勢力分布,以及民眾生活狀況等等,整理成詳細奏報。”


    陸知白應道:


    “此舉是應有之義。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至於具體人選,當然是朱元璋自己決定。


    朱元璋又思索了一番,摩挲著手指說:


    “方略雖然定下來,卻不宜公之於眾,免得走漏風聲,反而壞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喵帝大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喵帝大人並收藏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