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休煩絮,二人收拾了細軟之物,將銀子都貼身藏了,隻在袋中塞上些大錢兒,便一同上路了。古時候交通不便,有錢人可以騎馬乘轎,再不濟也能雇輛驢車代步,而像麻三兒這樣的貧苦百姓,便隻能靠兩條腿了。


    路上少不得夜宿曉行,自有著道不盡的辛苦,待二人將兩腳上的千層底兒都磨的差不多了,這才進了海城的地麵兒。此時二人早已經沒了出門時的意氣風發,都脫了相了,從遠處看活像兩個逃難的乞丐,是人見了人嫌,狗見了狗躲。


    清末,闖關東的,逃難的,攜兒帶女擁塞道路的場麵早已見怪不怪了,官麵兒上就算管也管不過來,所以沿途之上根本沒人盤詰,即便是胡子都懶得搶他們,所以兩人身上的銀子始終未損分毫。待他們進到城裏,立刻便被這裏的繁華吸引了,見大街之上,做買做賣的擁擠不動,琳琅滿目商品更讓人目不暇接,熙來攘往的人流中,不時有洋人穿過,個個鷹鼻藍眼,滿頭金發,看得外鄉之人無不訝異,如同見到了陰曹鬼魅,莫不驚唿連連。


    兩人在擁擠的大街上走了許久,才在一條不起眼兒的小胡同裏,找到一家尚未客滿的小客店兒。然而店主是個勢利眼,看兩人這幅模樣,抬起手就要往外攆;可是當他看見成瘸子如同變戲法兒一般,突然摸出一錠銀子後,臉上立刻就換了笑容,急忙叫夥計打水、沏茶,準備宴席,還緊跟在後麵追問,“兩位爺,要不要小的去‘含笑樓’叫幾個小娘們來陪酒陪歇啊?”


    兩個人便住在了這間小店之中,一連幾天,都是清早兒用得了飯,就一起上街閑逛。二人除了遍嚐當地有名的小吃之外,更多的就是去看沿街的鋪麵兒了。海城向來是以港口為中心的,最大的碼頭就設在太子河上,那裏河水寬闊,見天兒都有大批的貨船往來販運,碼頭上便聚集了一大批腳夫、苦力,靠著一把子力氣混吃飯。他們個個衣衫破舊,蓬頭垢麵,每天天不亮就在碼頭上等活兒,因為賣苦力掙不到幾個錢,所以左近的食攤子上都是些貼餅子,糙米飯配鹹菜疙瘩,板兒豆腐等普通百姓常吃的粗食,不過倒是量大管飽,所以也頗受歡迎。


    看了多日,他們卻沒有找到一處合適的鋪麵兒,不是太貴,就是太過冷清。最終二人還是相中了一塊地方,那就是太子河的碼頭,此處雖然聚集的都是窮苦百姓,卻可以想辦法薄利多銷,雖然掙不到大錢,但對付個溫飽還是不成問題的。


    兩人盤算已定,轉過天便在碼頭的東北角上支起了攤子,專賣幾樣拿手的吃食。俗話說:行有行規。碼頭既然是個能出錢的所在,當然少不得各種幫派的把持。不過話又須說迴來,關外並不像京津一帶的苦力行,都叫腳行,而是隻“幫”,且普遍冠以首領的姓氏,如張頭兒幫、李頭兒幫,也有叫菜頭幫、糧頭幫的,一聽便能讓人知道幫會的勢力範圍和包攬貨物的種類,避免相互間發生衝突;偶爾碰上不開麵兒的主兒,倘或有了麻煩,也不需像腳行一樣鬥光棍,而是打群架,在人數的多寡上見輸贏。


    成瘸子與麻三兒挑中的地兒,剛好歸本地菜頭幫管轄,頭腦就姓蔡,不過是音同字不同罷了;這類幫派一般是不為難小買賣人的,看在都是出來混的窮人份上,能互相幫襯的事兒,又何必樹敵呢?因而他們沒費多大勁兒,便在地頭上將買賣做起來了。那麽這爺倆能做什麽吃食呢?這又得好吃,又得便宜,屬實不好弄啊。說到這兒,您還真不用著急,就麻三兒靠著一點兒偷來的手藝,還真把攤子給撐起來了。這是他在王府之中學到的兩樣兒絕活兒,一樣兒是糖酥白肉,一樣兒是油梭子夾餅,且兩樣吃食,又都是在肥肉上下功夫的。


    老時年間的東北,普通百姓是不會吃肥肉的,多數都隻會熇肥油,儲存起來待日後食用,而剩下的渣子便丟棄了。昔日,麻三兒見王府裏每天都能扔出成堆的白肉,甚覺可惜,便纏著與他熟識的胖廚子學手藝。起初廚子不願意教,卻架不住麻三兒三天兩頭的小恩小惠,最後就教了他兩樣拿手兒的絕活。咱們先說糖酥白肉吧,要將十足的肥膘沾了包穀粉放入滾油中炸,待酥脆後出鍋,再用稀糖汁兒裹上一層,吃到口中外酥裏化,滿嘴油香;再說油梭子夾餅,便是把熇完油的渣子拌上鹽與辣椒末及碎蔥頭,一並填入剛出爐的麵餅中夾著吃,又是一個香辣爽口,吃而上癮,真叫人欲罷不能。


    麻三兒所用的炸油,乃是從附近的飯莊子中收來的陳油,肥肉則是到官府的衙門口兒找廚子收來的。通常官府之中是沒人吃肥肉的,這些廚子樂得掙個外快,見到了一點點兒的小錢兒,便賣給他了。待攤子支起來後,生意還真是紅火,一則碼頭左近沒有飯莊子,而腳夫們對那些貼餅子與板兒豆腐,早就吃膩了;二則是麻三兒做起買賣來童叟無欺,三個大子兒一套油梭子夾餅,吃著噴香,倘或再能加上四個大子兒,來份酥白肉又可以解饞。這些腳夫通常掙不了仨瓜倆棗,又都是沒有牽掛的窮光棍兒漢,於他們而言攢錢是沒用的;平日裏但凡有了倆錢兒,便頃刻輸在賭攤兒之上了,現在既然有了好吃的,誰不想借此飽飽口腹之欲,享受享受啊。


    二人進的貨,根本就不夠賣的,有時侯天還沒擦黑兒,就賣得盆幹碗淨。他們既掙到了錢,便經常翻翻花樣兒,做點兒紅糖燒餅,牛雜湯什麽的,一樣是量大管飽,味美鮮香,如此一來便更受窮人的歡迎了。


    然而老話兒說的好:“同行是冤家。”你這兒賣的好,其他的吃食攤子可就沒客人了,這幫苦大力,都是見天兒圍著麻三兒他們轉,就連吃份兒板兒豆腐,都得就著油梭子夾餅吃,看得其他攤主眼都藍了。大家夥兒都是窮人,為幾個大子兒能拚上性命,更何況見天兒如此。於是乎,其他幾個吃食攤主便偷偷湊了點兒錢,請來了碼頭上有名兒的地痞,為他們出頭。此人綽號“聞風倒”,自小兒也曾學過幾把刷子,卻是個“青草練”,沒有真本領,平日裏專靠欺壓窮苦百姓騙錢花,有著一身的渾賴脾氣,一般人等真就不敢惹他。


    這無賴於碼頭上混跡了幾年,頗有些名氣,今日被請來,就是專為砸攤子來的。麻三兒叔侄二人當然不明就裏,仍然是天不亮就出攤兒,成瘸子在一旁打下手,麻三兒則專門掌勺。今日兩個人剛剛支好了席棚,便有那些腳夫過來打招唿了,別看麻三兒年紀不大,卻頗為和氣,與碼頭上的各色人等相處得都很融洽。他一麵在嘴中支應,手下卻毫無停頓,一會兒功夫便將昨夜新收的肥肉切了,又下到鍋裏熇油,等鍋中的肥油齊了鍋沿,便把油傾在油桶子裏,給鍋裏的油渣拌上剛切得的碎辣椒,又加入蔥頭、蒜末、鹽,主料便做得了。一旁的成瘸子也已烙好了雜糧麵餅,用刀在餅中挑開一道縫,兩手一拍,餅就張了嘴,再往裏麵夾上拌得的油渣,一副噴兒香的油渣夾餅就上了台麵了。


    日頭剛剛升起,油渣夾餅已經賣出了三十多套,爺兩個也忙得滿頭大汗,耳聽著銅錢兒不斷落進籃子的聲音,心裏卻比蜜還甜。然而就在日上三竿的時候,攤子前忽然一陣大亂,人群左右一分,從外邊擠進來個小子。他頭上沒戴帽子,一條細巴楞登的辮子纏在脖項上,腦門子剛剛剃過,被陽光一晃泛著青光。他從頭到腳一身兒的粗布褲褂,上衣敞著懷,露出埋了巴汰的胸脯和肋巴扇,左邊挽著褲腿,踏拉著一雙片兒鞋;臉上是一雙鬥雞眼兒,一副蒜頭鼻子,薄片嘴,怎麽看都像個惡人。


    麻三兒是個初出茅廬的愣頭青,飯量淺,江湖經驗少,看了便沒在意;而成瘸子卻是個闖蕩江湖的老油條,一看便知來者不善,然而買賣已經支起來了,再想挪地方也動不了窩,隻好硬著頭皮,堆下笑臉,掇了條凳子讓來人坐下。“聞風倒”也不客氣,大馬金刀往凳子上一坐,一邊用手摳著腳丫子上的汙泥,一邊用力津著兩個鼻孔,嘴中還不幹不淨地罵道:


    “我他媽的早就聽說有個什麽破夾餅,才來了幾天,就敢在這兒抖威風,也不打聽打聽這兒誰的地頭。真是往我眼兒裏插棒槌,敢返了天了。”


    麻三兒雖然年輕,卻也能聽得懂好賴話兒,一聽這邊風頭不對,便氣不打一處來,順手將炒勺往鍋沿上用力一磕,那滾燙的油點子便飛濺到“聞風倒”的臉上了。這一下可真是捅了馬蜂窩,這無賴平日豪橫慣了,今天又圍著那麽多人,正是出風頭的時候,豈能在此栽跟頭呢?隻見他一蹦多高,嘴中破口大罵道 :


    “好小子,爺爺給你臉了是不是?今兒個沒完,走,咱們找個地方說理去。”


    說完他便伸出手來,抓麻三兒的衣領兒。麻三兒雖沒跟白七爺學到多少本事,但七爺卻也沒藏著掖著,曾告訴過他不論遇到什麽情況,皆要意守丹田,周身一氣,心中安於中道,空空洞洞最好。這意守丹田,乃是丹田的均衡自然,於不鬆不緊,不馳不僵中感悟,其實就是一個“合”字。這些道理別看麻三兒手頭兒忙著,嘴上說著,然心中卻從沒放下,此時便有了用了。因人在意守丹田之時,可以隨心而動,舉手投足間相互照應,絕不會因膽怯亂了方寸,這小子的手還未伸到,就見麻三兒將右手的大勺向外一擺,將一勺子熱油兜頭扣了過來。


    “聞風倒”也是打架的行家裏手,他見麻三兒沒被自己唬住,心下倒先有些怯了,急忙向後撤步,這才沒叫熱油扣上,否則非變了癩蛤蟆不可。誰知人群中有那恨“聞風倒”的,見他怯了,就隨口喝了聲倒彩兒。如此一來“聞風倒”更掛不住了,他借機撒瘋,彎腰抄起凳子,兜頭蓋臉向攤子砸來。此時麻三兒手中尚端著馬勺,成瘸子腿瘸又跑不快,眼見凳子就要砸在攤子之上,四周的眾人都一陣的驚唿,紛紛扭過臉去,不敢再看。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忽然從一旁的人叢裏撲出個人來,隻見他輕如狸貓,快似閃電,眨眼間已到近前,伸手隻一抄,便將揮過來的凳子牢牢抓在手中。“聞風倒”正欲撒野,尚未鬧明白是怎麽迴事兒,此人已經快步蹲身,貼近他的腰際,左肩一壓,左肘橫掃,“聞風倒”便象斷了線的風箏一般,直接軟了下去。方才的一切來的太快了,將圍觀的眾人都給看傻了,內中隻有麻三兒眼尖,他一眼便認出,來的非是旁人,正是白七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斷頭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尚雍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尚雍散人並收藏斷頭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