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辭魯入晉,衛國齷蹉
輪迴長生,從請孔聖當家教開始 作者:好像又餓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化家為國”的解釋有很多,為國也好,私己也罷,但無論如何這句話不可輕言。一旦傳到君主們的耳中,滅族之禍就在旦夕之間。
趙鞅心中清楚的知道,眼前之人所言是何意。
化家為國!裂晉國之地,化趙氏之國。
簡直大逆不道!這湯姆的是堅決不能觸碰的滑梯!沙頭的話!
趙鞅心中驚懼,驚的是夏諭竟看出了他隱藏的心思;懼的是他表現的竟如此明顯嗎?
明明他和心腹家臣、子嗣叔伯都未提及半分,孟子才和他相處多少時日?竟已經將他看透!
趙鞅的反應,夏諭有心理準備。畢竟他這句話跟慫恿趙鞅造反沒什麽區別,他反應大一點也正常。
不過,趙鞅這老小子明顯口嫌體正,那依舊高達79點好的感度已經把他的老底漏完了。
調動動腦中思緒。
夏諭為何敢直接提出化家為國?
他明明可以隱去最後一部分建議,像丞相隆中鴿兩次劉貝貝;薑太公釣“願者”周文王一樣。欲揚先抑,麵上高傲,慢慢勾引,等舔狗深陷其中,最後露底反差給個驚喜。
表麵上是小美美釣雙麵龜,實際上內裏卻是雙向奔赴,這樣做的效果是最好的。
但夏諭並沒有這麽做,糾其因果,原因有四:
一來,趙氏曾經弑過君且被晉侯滅過族,丁壯皆斬,主宗上下隻餘一二嬰兒托庇於韓氏。在這個家認同感遠高於國家認同感的時代,如此深仇大恨可不是簡單助家族複起就能了結的。
就算晉侯有度量,趙氏上下“忠君體國”,如今趙氏複起也不過經曆兩代人而已。從晉國第一家族,到如今的舉步維艱,他就不信區區幾十年的時間能洗去趙氏心中的疙瘩。
祖宗破家先例在前,趙鞅這位趙氏宗主能不警惕晉國公室?
二來,曆史上三家分晉的主導者就是趙鞅的兒子趙無恤。
化家為國這種滅族的謀劃,就不可能是一代人臨時起意能完成的事情!
君不見田氏九世謀劃,方成代齊之局。趙氏分晉乃至代晉,趙鞅絕無可能一點想法都沒有。
退一萬步講,根在那裏。作為“逆臣”趙無恤的父親,你趙鞅tm的還能是個大晉的純臣?
這些都是趙氏本身存在的先決條件,而夏諭自己也有考量。
三來在國內:此次姬稠奔齊之事幾同導火索,季、叔孫兩家已然開始忌憚孟氏的勢力。而且兩家對他意見不小,他再久居魯國,三桓之間平衡終將告破,內鬥一起就難止了。
而且魯國於他而言,終究是太小了。南邊的孫兵聖已經磨刀霍霍向楚王,北邊晉國第二場六卿吃雞大賽時間也不遠。春秋末期的曆史大事件即將粉墨登場,他早些年做過的很多計劃已經時不我待。
四來,夏諭所求甚大,趙氏是他多方權衡之後才選擇的入晉目標。而且趙氏宗主趙鞅並未入絕境,魚餌小了,釣的魚也不會太大。
更何況他可是帶著外掛的男人,要是趙鞅的好感度不高,他自會再做斟酌。
比起遮遮掩掩的讓趙鞅存疑,開誠布公,給足誠意,更容易讓其人放心。畢竟,夏諭提這種建議,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授趙鞅以柄。
一個奔齊的魯侯,以夏諭現在擁有勢位,可犯不上如此。
趙鞅後知後覺,也明白了這個道理,心中隱隱有幾分猜測,麵色頗有些期待的問道:“孟子所求為何?”
夏諭笑答:“列國紛爭已起,天下大亂將至,汶上雖富,非是久居之地。晉北山川為固,可堪為家。”
晉北山川,可堪為家?
趙鞅是個聰明人,對國中局勢洞若觀火。六卿各樹其黨,領地交錯縱橫,注定不能相容。待太行山東西刀兵四起,趙氏諸邑哪個可稱安居之所?
他就不信孟子這個能點破他隱藏心思的聰明人看不出來。
除非,孟子有意……
一想到某種可能,趙鞅心中怦怦直跳,宛若即將牽手美羊羊的阿沸,果斷出言且誠意十足:“若孟子有意入晉,趙鞅願封晉北大邑萬戶供養。軍政民粟,內外諸事,悉以諮之。但求孟子出我趙氏!”
夏諭掃了一眼82的好感度,見時間已然成熟,又提了個要求:“國野之間,禁殉止死,崇德慈恕,上卿可敢為之。”
迴想起孟子聞傳列國的為政主張,趙鞅心中感歎,而後慨然應之:“人殉之製,古之惡政!趙鞅在此立誓,凡趙氏治下,悉廢此政!”
得到了想要的迴答,夏諭當即朝著趙鞅拱手一禮:“固所願也。”
趙鞅聞之大喜,而後麵色激動的快步上前,緊緊握住夏諭雙手,言語之間親近之意溢於言表。
二人慨歎不止,幾如知己相和之態,待心緒稍定,再次迴到那幅地圖前。
夏諭指著地圖上的太原盆地之內,這次不再賣關子:“此地東臨汾河,南瀕晉水,西依龍山,地形險要,大可從容施為。”
“若能築城於晉陽,製郡太原,兼領六縣,東通井陘,南聯韓魏,西掠河套健馬,北收代北銳兵。五年生聚,萬世之基也!”
言盡太原謀劃,夏諭手指微移東南,至上黨之地:“長治、黎邑居太行之巔,地勢巍峨,與天為黨,此兵家必爭之地,今既據之,山西無憂……”
最後是晉國的十字路口,河陽之地:“南陽之地,物產豐饒,兼有地利。西通汾絳,東臨河內,南控周室,北倚太行,韓氏經營日久,今韓趙一體……”
“此三地,趙氏興亡存續之所在……”
“五年聚勢,十年定勢,二十年可化國為家!”
“大善!先生之言,使鞅如撥雲霧而見青天!能得先生相助,實天眷我趙氏!”正如文王遇太公一般,大喜過望的趙鞅認為他也遇到自己的薑尚。
隻不過當年的太公遇文王已然八十高齡,而夏諭才堪堪十八。
… …
大澤晉營之中相談甚歡,另一邊的夏城之南,汶水之畔,三桓與範鞅也達成了共識。
經過一番扯皮與利益交換,雙方議定,魯公將被安置於晉國河北南宮邑,那裏位於中行氏控製之下。(曆史上被安置於河北乾侯,大致在邯鄲境內)
同時魯國朝晉外交事務,將由範氏全權負責。
六卿不僅瓜分了晉國的土地、軍隊,國家的政治外交同樣如此。列國使者入晉,各家皆有分工。
趙氏主宋國,範氏主鄭國,中行氏主衛國……掌控外交國家的強弱多寡,也是六卿勢力聲望的具體體現。
範鞅已經是中軍佐,距離中軍將隻差一步。範氏如今再主魯國外交,對範鞅造勢競爭中軍將,登頂執政之位大有裨益。
三桓與範氏對這結果還算滿意。至於趙氏,趙鞅嘴都笑裂了……
但晉國與魯國達成的合約卻讓列國吃瓜群眾大跌眼鏡,多有時流賢者言語非之,但無一人有實際動作匡扶正義。
晉魯兩國一個是宗周的護衛者,一個宗周的傳承者,卻一再踐踏舊製。
他們把周禮當成什麽了!
孔子聽完消息後憤怒至極:“士可忍,孰不可忍!”
隻是,在發完心中怒火後,其亦無一法可救先君。
而作為此次爆炸新聞主角的前魯侯姬稠,表現的卻很平靜。
不,應該說是麻木。
一連串的大起大落、希望失望過後,這位年近五旬的君主已經麻木。
隻是在聽聞將由孟閱率隊護送他至晉國“做牢”之時,姬稠卻有些恍惚了,思緒迴到多年前在魯宮中和某位同宗後輩的初次見麵:
“我觀君上有明君之相。”
“哈哈哈!寡人既為明君,閱兒當個賢臣輔佐我可好?”
“寡人封你個大大的卿位!”
“還是算了吧,小臣年齒尚幼。”
“那就封你一塊食邑當大夫吧。”
… …
九月,濮上之地。
衛都帝丘,衛宮之內。
空曠的宮殿中央,一位身材修長、衣裳蹁躚的宮裝美人正翩翩起舞。
美人舞姿甚美,姿色亦是不凡。臉蛋粉白不說,難得五官帶著幾分英氣。漆黑光滑的長發不合禮數的披散開也不顯得突兀,配合美人舞姿飄散靈動,頗有幾分飄逸、灑脫之感。
隻是如此佳人,如此舞姿,四周侍宴的十餘位女婢卻無人敢抬頭看上一眼。
唯有一位少年郎敢堂而皇之的坐於席上欣賞,自飲自酌、點評舞樂,百無禁忌。
他也是今日之宴唯二的與會之人。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舞姿輕靈,身輕似燕,軟如雲絮,阿元美甚!美甚!”
少年唇紅齒白,眉清目秀,身若春柳,雖為男兒,其顏色亦不遜女子。連這誇人聲音也如黃鸝般清脆勾人,幾句話便將獨舞的美人逗的“花枝亂顫”。
少年正是當今衛侯的寵臣兼麵首,為衛人所不恥的彌子瑕。
待到一舞畢,聲樂歇,獨舞的美人並未離去,而是緩步入席,來到少年身側。
彌子瑕麵露微笑,張開臂膀將宮裝美人擁入懷中,隨手將案幾上自己咬過一口的殘桃送到其嘴邊。
隻見美人絲毫不嫌棄,輕咬一口少年手中殘桃,霎那間唇齒留香。又舔了舔紅唇,不知是在迴味桃汁還是什麽,美人迴味完不忘目光火辣的盯著少年雙眸,調笑道:“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君上~”彌子瑕輕啐一聲,聲音嬌柔的耍起小性子來:“瑕與宋朝熟美?”
“美人”此刻正精蟲上腦呢,聽到這話,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朝不如君之美也!”
得到這個迴答,彌子瑕眼中閃過一絲得意,隨後麵頰染緋,微閉雙眸,俯首送上紅唇……
在下位的“美人”見此更是食指大動,口生津液,當即迫不及待的迎了上去。隻是他的迴應動作太過劇烈,麵上遮瑕的敷粉都被抖落不少,露出粉白妝容下略有些虛浮黯淡的肌膚。
周圍侍宴的女婢對此也都見怪不怪,識趣的低眉垂首,緩緩後驅退出殿中,留出二人世界供這對君臣基建尹喜。
……………………………………………
ps:現在♂同之風最盛行的地方自然是西南巴蜀之地,就連花重錦官城的花都變成菊花了。
但是究其原因,好像也不能全怪天府之地的風水養花好。因為♂同在夏國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源遠流長的一種特殊文化現象。
《商書·伊訓》中有載: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
可見早在殷商之時,就存在♂同的“亂風”,之後曆朝曆代屢見不鮮。
順勢盤點一下不同曆史時期有名的♂同:
兩周春秋:衛靈公與彌子瑕,留下過分桃之愛的典故。
戰國:龍陽君(名字就叫龍陽)與魏安厘王,這兩人也算是把“哲學”發揚光大了。龍陽之好的ip流傳了幾千年。
秦漢:大秦還好,畢竟有祖龍壓著,社會風氣整體上比較肅穆,沒什麽有名的通訊機構。
但兩漢就是通訊錄的重災區了。從給老爹編綠帽子的老流氓劉季,到宏才大略的漢武大帝,再到古今中外純愛南同第一人,留下斷袖之癖的漢哀帝……(劉邦最離譜,滿身大漢一挑五)
為啥說漢哀帝是第一純愛南通?因為其他的皇帝可能是玩玩,這哥們是真的愛到骨子裏啊。獨寵一人、傾盡國庫給錢、軍政大權全送,最後連皇位都要禪讓,最後便宜了王莽。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雙截棍。
前漢這幫姓劉的皇帝,十個中有九個都男女通吃,葷素不忌。
太多了,感興趣的同學自己搜一下。
三國:有前麵兩漢遺留的社會風氣在那,有肯定是有的,不過沒聽說過有名的南通,蜀漢一群基當然玩是笑話。作者倒是有幾個懷疑對象……
兩晉南北朝: (?_?) 給個表情自己體會,姐弟通吃、男皇後……
隋乃至後五朝:有名的不多,但很普遍,達官貴人的標配美婢+孌童。
夏國盤完了,至於國外嗎……
從愛爾蘭到小亞細亞,從卡斯蒂利亞到尼羅河畔,無論是羅馬、神羅還是綠蘿……數不完,根本數不完,太自由♂辣。
趙鞅心中清楚的知道,眼前之人所言是何意。
化家為國!裂晉國之地,化趙氏之國。
簡直大逆不道!這湯姆的是堅決不能觸碰的滑梯!沙頭的話!
趙鞅心中驚懼,驚的是夏諭竟看出了他隱藏的心思;懼的是他表現的竟如此明顯嗎?
明明他和心腹家臣、子嗣叔伯都未提及半分,孟子才和他相處多少時日?竟已經將他看透!
趙鞅的反應,夏諭有心理準備。畢竟他這句話跟慫恿趙鞅造反沒什麽區別,他反應大一點也正常。
不過,趙鞅這老小子明顯口嫌體正,那依舊高達79點好的感度已經把他的老底漏完了。
調動動腦中思緒。
夏諭為何敢直接提出化家為國?
他明明可以隱去最後一部分建議,像丞相隆中鴿兩次劉貝貝;薑太公釣“願者”周文王一樣。欲揚先抑,麵上高傲,慢慢勾引,等舔狗深陷其中,最後露底反差給個驚喜。
表麵上是小美美釣雙麵龜,實際上內裏卻是雙向奔赴,這樣做的效果是最好的。
但夏諭並沒有這麽做,糾其因果,原因有四:
一來,趙氏曾經弑過君且被晉侯滅過族,丁壯皆斬,主宗上下隻餘一二嬰兒托庇於韓氏。在這個家認同感遠高於國家認同感的時代,如此深仇大恨可不是簡單助家族複起就能了結的。
就算晉侯有度量,趙氏上下“忠君體國”,如今趙氏複起也不過經曆兩代人而已。從晉國第一家族,到如今的舉步維艱,他就不信區區幾十年的時間能洗去趙氏心中的疙瘩。
祖宗破家先例在前,趙鞅這位趙氏宗主能不警惕晉國公室?
二來,曆史上三家分晉的主導者就是趙鞅的兒子趙無恤。
化家為國這種滅族的謀劃,就不可能是一代人臨時起意能完成的事情!
君不見田氏九世謀劃,方成代齊之局。趙氏分晉乃至代晉,趙鞅絕無可能一點想法都沒有。
退一萬步講,根在那裏。作為“逆臣”趙無恤的父親,你趙鞅tm的還能是個大晉的純臣?
這些都是趙氏本身存在的先決條件,而夏諭自己也有考量。
三來在國內:此次姬稠奔齊之事幾同導火索,季、叔孫兩家已然開始忌憚孟氏的勢力。而且兩家對他意見不小,他再久居魯國,三桓之間平衡終將告破,內鬥一起就難止了。
而且魯國於他而言,終究是太小了。南邊的孫兵聖已經磨刀霍霍向楚王,北邊晉國第二場六卿吃雞大賽時間也不遠。春秋末期的曆史大事件即將粉墨登場,他早些年做過的很多計劃已經時不我待。
四來,夏諭所求甚大,趙氏是他多方權衡之後才選擇的入晉目標。而且趙氏宗主趙鞅並未入絕境,魚餌小了,釣的魚也不會太大。
更何況他可是帶著外掛的男人,要是趙鞅的好感度不高,他自會再做斟酌。
比起遮遮掩掩的讓趙鞅存疑,開誠布公,給足誠意,更容易讓其人放心。畢竟,夏諭提這種建議,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授趙鞅以柄。
一個奔齊的魯侯,以夏諭現在擁有勢位,可犯不上如此。
趙鞅後知後覺,也明白了這個道理,心中隱隱有幾分猜測,麵色頗有些期待的問道:“孟子所求為何?”
夏諭笑答:“列國紛爭已起,天下大亂將至,汶上雖富,非是久居之地。晉北山川為固,可堪為家。”
晉北山川,可堪為家?
趙鞅是個聰明人,對國中局勢洞若觀火。六卿各樹其黨,領地交錯縱橫,注定不能相容。待太行山東西刀兵四起,趙氏諸邑哪個可稱安居之所?
他就不信孟子這個能點破他隱藏心思的聰明人看不出來。
除非,孟子有意……
一想到某種可能,趙鞅心中怦怦直跳,宛若即將牽手美羊羊的阿沸,果斷出言且誠意十足:“若孟子有意入晉,趙鞅願封晉北大邑萬戶供養。軍政民粟,內外諸事,悉以諮之。但求孟子出我趙氏!”
夏諭掃了一眼82的好感度,見時間已然成熟,又提了個要求:“國野之間,禁殉止死,崇德慈恕,上卿可敢為之。”
迴想起孟子聞傳列國的為政主張,趙鞅心中感歎,而後慨然應之:“人殉之製,古之惡政!趙鞅在此立誓,凡趙氏治下,悉廢此政!”
得到了想要的迴答,夏諭當即朝著趙鞅拱手一禮:“固所願也。”
趙鞅聞之大喜,而後麵色激動的快步上前,緊緊握住夏諭雙手,言語之間親近之意溢於言表。
二人慨歎不止,幾如知己相和之態,待心緒稍定,再次迴到那幅地圖前。
夏諭指著地圖上的太原盆地之內,這次不再賣關子:“此地東臨汾河,南瀕晉水,西依龍山,地形險要,大可從容施為。”
“若能築城於晉陽,製郡太原,兼領六縣,東通井陘,南聯韓魏,西掠河套健馬,北收代北銳兵。五年生聚,萬世之基也!”
言盡太原謀劃,夏諭手指微移東南,至上黨之地:“長治、黎邑居太行之巔,地勢巍峨,與天為黨,此兵家必爭之地,今既據之,山西無憂……”
最後是晉國的十字路口,河陽之地:“南陽之地,物產豐饒,兼有地利。西通汾絳,東臨河內,南控周室,北倚太行,韓氏經營日久,今韓趙一體……”
“此三地,趙氏興亡存續之所在……”
“五年聚勢,十年定勢,二十年可化國為家!”
“大善!先生之言,使鞅如撥雲霧而見青天!能得先生相助,實天眷我趙氏!”正如文王遇太公一般,大喜過望的趙鞅認為他也遇到自己的薑尚。
隻不過當年的太公遇文王已然八十高齡,而夏諭才堪堪十八。
… …
大澤晉營之中相談甚歡,另一邊的夏城之南,汶水之畔,三桓與範鞅也達成了共識。
經過一番扯皮與利益交換,雙方議定,魯公將被安置於晉國河北南宮邑,那裏位於中行氏控製之下。(曆史上被安置於河北乾侯,大致在邯鄲境內)
同時魯國朝晉外交事務,將由範氏全權負責。
六卿不僅瓜分了晉國的土地、軍隊,國家的政治外交同樣如此。列國使者入晉,各家皆有分工。
趙氏主宋國,範氏主鄭國,中行氏主衛國……掌控外交國家的強弱多寡,也是六卿勢力聲望的具體體現。
範鞅已經是中軍佐,距離中軍將隻差一步。範氏如今再主魯國外交,對範鞅造勢競爭中軍將,登頂執政之位大有裨益。
三桓與範氏對這結果還算滿意。至於趙氏,趙鞅嘴都笑裂了……
但晉國與魯國達成的合約卻讓列國吃瓜群眾大跌眼鏡,多有時流賢者言語非之,但無一人有實際動作匡扶正義。
晉魯兩國一個是宗周的護衛者,一個宗周的傳承者,卻一再踐踏舊製。
他們把周禮當成什麽了!
孔子聽完消息後憤怒至極:“士可忍,孰不可忍!”
隻是,在發完心中怒火後,其亦無一法可救先君。
而作為此次爆炸新聞主角的前魯侯姬稠,表現的卻很平靜。
不,應該說是麻木。
一連串的大起大落、希望失望過後,這位年近五旬的君主已經麻木。
隻是在聽聞將由孟閱率隊護送他至晉國“做牢”之時,姬稠卻有些恍惚了,思緒迴到多年前在魯宮中和某位同宗後輩的初次見麵:
“我觀君上有明君之相。”
“哈哈哈!寡人既為明君,閱兒當個賢臣輔佐我可好?”
“寡人封你個大大的卿位!”
“還是算了吧,小臣年齒尚幼。”
“那就封你一塊食邑當大夫吧。”
… …
九月,濮上之地。
衛都帝丘,衛宮之內。
空曠的宮殿中央,一位身材修長、衣裳蹁躚的宮裝美人正翩翩起舞。
美人舞姿甚美,姿色亦是不凡。臉蛋粉白不說,難得五官帶著幾分英氣。漆黑光滑的長發不合禮數的披散開也不顯得突兀,配合美人舞姿飄散靈動,頗有幾分飄逸、灑脫之感。
隻是如此佳人,如此舞姿,四周侍宴的十餘位女婢卻無人敢抬頭看上一眼。
唯有一位少年郎敢堂而皇之的坐於席上欣賞,自飲自酌、點評舞樂,百無禁忌。
他也是今日之宴唯二的與會之人。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舞姿輕靈,身輕似燕,軟如雲絮,阿元美甚!美甚!”
少年唇紅齒白,眉清目秀,身若春柳,雖為男兒,其顏色亦不遜女子。連這誇人聲音也如黃鸝般清脆勾人,幾句話便將獨舞的美人逗的“花枝亂顫”。
少年正是當今衛侯的寵臣兼麵首,為衛人所不恥的彌子瑕。
待到一舞畢,聲樂歇,獨舞的美人並未離去,而是緩步入席,來到少年身側。
彌子瑕麵露微笑,張開臂膀將宮裝美人擁入懷中,隨手將案幾上自己咬過一口的殘桃送到其嘴邊。
隻見美人絲毫不嫌棄,輕咬一口少年手中殘桃,霎那間唇齒留香。又舔了舔紅唇,不知是在迴味桃汁還是什麽,美人迴味完不忘目光火辣的盯著少年雙眸,調笑道:“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君上~”彌子瑕輕啐一聲,聲音嬌柔的耍起小性子來:“瑕與宋朝熟美?”
“美人”此刻正精蟲上腦呢,聽到這話,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朝不如君之美也!”
得到這個迴答,彌子瑕眼中閃過一絲得意,隨後麵頰染緋,微閉雙眸,俯首送上紅唇……
在下位的“美人”見此更是食指大動,口生津液,當即迫不及待的迎了上去。隻是他的迴應動作太過劇烈,麵上遮瑕的敷粉都被抖落不少,露出粉白妝容下略有些虛浮黯淡的肌膚。
周圍侍宴的女婢對此也都見怪不怪,識趣的低眉垂首,緩緩後驅退出殿中,留出二人世界供這對君臣基建尹喜。
……………………………………………
ps:現在♂同之風最盛行的地方自然是西南巴蜀之地,就連花重錦官城的花都變成菊花了。
但是究其原因,好像也不能全怪天府之地的風水養花好。因為♂同在夏國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源遠流長的一種特殊文化現象。
《商書·伊訓》中有載: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
可見早在殷商之時,就存在♂同的“亂風”,之後曆朝曆代屢見不鮮。
順勢盤點一下不同曆史時期有名的♂同:
兩周春秋:衛靈公與彌子瑕,留下過分桃之愛的典故。
戰國:龍陽君(名字就叫龍陽)與魏安厘王,這兩人也算是把“哲學”發揚光大了。龍陽之好的ip流傳了幾千年。
秦漢:大秦還好,畢竟有祖龍壓著,社會風氣整體上比較肅穆,沒什麽有名的通訊機構。
但兩漢就是通訊錄的重災區了。從給老爹編綠帽子的老流氓劉季,到宏才大略的漢武大帝,再到古今中外純愛南同第一人,留下斷袖之癖的漢哀帝……(劉邦最離譜,滿身大漢一挑五)
為啥說漢哀帝是第一純愛南通?因為其他的皇帝可能是玩玩,這哥們是真的愛到骨子裏啊。獨寵一人、傾盡國庫給錢、軍政大權全送,最後連皇位都要禪讓,最後便宜了王莽。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雙截棍。
前漢這幫姓劉的皇帝,十個中有九個都男女通吃,葷素不忌。
太多了,感興趣的同學自己搜一下。
三國:有前麵兩漢遺留的社會風氣在那,有肯定是有的,不過沒聽說過有名的南通,蜀漢一群基當然玩是笑話。作者倒是有幾個懷疑對象……
兩晉南北朝: (?_?) 給個表情自己體會,姐弟通吃、男皇後……
隋乃至後五朝:有名的不多,但很普遍,達官貴人的標配美婢+孌童。
夏國盤完了,至於國外嗎……
從愛爾蘭到小亞細亞,從卡斯蒂利亞到尼羅河畔,無論是羅馬、神羅還是綠蘿……數不完,根本數不完,太自由♂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