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輩狂妄囂張,日後豈成氣候?”沈關怒氣未消,向樂新何歎道:“賢侄,日後你得多多提點他才對。”
樂新何急忙道:“莫揚兄如有所需,侄兒定會幫忙,隻是我武藝低微,還要時常向他學習才好。”
“賢侄過謙了,”沈關微微一笑,將神乾劍遞入樂新何懷中,道:“這神乾劍的來曆可大不簡單啊。莫揚方才所說雖然不假,但大有誇張之辭。依貧道推想,伏雲帆應生於南唐升元年中的荊江西地域,此人生性桀驁,向以冷眼泛觀人世,以致半生事無所成,卻怎知其後來專研道玄之術,在失意後六年當中以河洛之精要融入自然天理,於廬山龍首崖頭領悟三諸心法道義,更難得的是,此人日觀天象,夜察星文,竟諳通星孛運裂之理,發覺天道之逆亂所在,並窮十年功力作成盡天地日月所不能的‘七星亂陣’,世人雲傳當作此圖之時廬山崩震,五嶽為驚,天作雷裂,九霄隨坼,更有四條異獸居臨山崖之間,光雲彩帶普照廬山峰頭,天光獸鳴,方圓百裏或可見聽。”
“竟有如此之事?”樂新何感覺十分驚奇。
沈關頷首道:“正是,世上異世奇人大抵如此,得道則名晃九州為天下尊,不得道則身份毀於世間不容。出世入世,上人下人,何其深慎。”
樂新何問道:“那伏前輩與這神乾劍有何關聯呢?”
“關聯就在於他不能明白‘持而盈之,不若其已’的道理。”
樂新何少時有讀《老子》,是以清楚話中意思,問道:“伏前輩後來得罪月影教麽?”
沈關點頭道:“伏雲帆此人雖有天人之智,但太過張揚,少了點大家之氣。上善若水,水善於利萬物而有靜不爭,也唯有不爭,方能無尤。功遂身退,盈而自虧,萬事適可才是天道。賢侄,這些話日後你得時刻謹記在心,順便也多帶貧道給莫揚那孩子講講,他性格歧異,貧道年齒又與他相去太多,說了他也未必入的了耳。”
樂新何應是。
沈關道:“伏雲帆達道後揚言天下,說他已悟得四道天心大作,並預言七日後泰山頂峰將有異象。七日之後,果然有人於泰山上見雲海中幻現一座怪山,預術靈驗,一時天下盡服,遂有貪婪好事之人垂涎天作,日上廬山者絡繹不絕,紛錯如織。所謂‘雷在天上,君子以非禮勿履’,人事已盡,本更當兼濟蒼澤,善守窮困,可惜伏雲帆卻與之反是。縱上山之人有意圖染指神作之嫌,但人性本貪,伏雲帆功名成就之人,理當不應和此等宵小一般見識……”
樂新何聽罷眉折,似已明白話下意思,插口道:“伏雲帆前輩對他們怎麽了?”
沈關道:“伏雲帆冷眼觀世,視人為草芥,凡上廬山者,或尋教,或拜師,其隱陣法為秘,盡皆不應,更為甚者,其惡語中傷於人,言人短處,損人德操,中間若有忿忿不服之人,伏雲帆便將之打為殘廢。”
樂新何驚道:“什麽?這伏雲帆前輩的做法叫人好難理解。”
沈關微微一笑,道:“是啊,世人因此稱之‘狂人’。江湖中對其更為不齒,隻是一來愛惜伏雲帆曠世之才,二來可恥那些貪婪宵小輩,是以未加過問其刻意傷人之罪。如此一來,伏雲帆害人愈多,可名聲由此愈大,‘七星亂陣’遂入魔教之耳,月影教乃命人暗中上山,邀伏雲帆攜書往教中一遊。賢侄應該知道,伏雲帆性剛之人,豈甘與小人同流?那數名教眾被他打的或傷或殘,狼狽逃下山去,此番梁子一結,才有了後來月影教揮師重來,夜襲廬山一事。”
“那結果如何?”
“魔教人多勢眾,自然得利。結果是伏雲帆力竭身亡,魔教以十餘條性命換得‘七星亂陣’及那三本心法道義,大喜而迴。”
樂新何聽魔教得勝,甚覺不喜,但想那伏雲帆不可一世,落此下場,或有報應可言,當即問道:“伏雲帆前輩既死,那‘神乾劍’又與他作何關係?”
“賢侄不急,聽我慢慢道來,”沈關笑道:“伏雲帆臨終之時臥地長笑,放言‘七星亂陣’雖運應星辰變數,但畢竟先天地生,悖於天道運作,究有破陣之法。並說他至創陣以來,便已察覺其中不足,日思夜想,欲補缺漏,怎知天道無更無極,補缺之術難成,反思得破陣之計,其知近日有大兇之相,故於數日前將破陣之計書成手卷,藏於廬山雲霧之中,但藏處封有上古神石,不能進入,欲求開路之法,需待數年後天耀大星之時,朔北有莽劍驚世,持此劍之人將斷神石,開山道,取破陣之計為他複仇。”
樂新何臉麵驚疑,道:“伏雲帆死時身旁除魔教教眾外便無旁人,更況此事荒誕離奇,道長欲說此劍便是伏雲帆所言的‘莽劍’,恐怕並靠不住。”
沈關點頭微笑:“賢侄話雖不錯,此事當初也隻是傳說,真正聽到這幾句話的,江湖中確無幾人,奇怪的是伏雲帆死後不過兩月,江湖上卻是人盡皆知,至於此事何處來風,想也無人知道,但確實有人在廬山深處尋得一塊奇石,且石後隱有青光,似有異物在內。江湖中因此生波,日上廬山之人由此更盛,然那怪石石質甚是特別,刀斧水火竟不能傷之毫厘。”
樂新何大吃一驚,道:“怎會有如此奇事?”
沈關續道:“江湖中人折騰了好一陣子,依舊無可奈那怪石何,過了一兩年,這事也漸漸平息下去,直到八年前,貧道沒記錯的話,那是景德三年的四月戊寅,氐宿之南驚現大星,此星有芒,狀如半月,光可鑒物,八月方隨天輪入濁。其間的三個半月,每當得見這顆異星時,難以不讓人想到伏雲帆臨死時所說之話。預術應驗,江湖局麵因此生亂,河北之地更是動蕩,時有因兵器之爭而生殺人之事。這其中誤人最多的恐怕就是這把‘神乾’了。”
樂新何神色詫異,道:“難不成這‘神乾’真如伏雲帆前輩所說,能開廬山之路不成?”
沈關閉目深思,道:“是不是伏雲帆預言的‘莽劍’我不敢說,能不能斷石取道也未曾有人試過,但在異星驚現的三個半月裏,河北諸劍中資曆最不能考的卻必它無疑。”
樂新何道:“道長的意思是這把‘神乾’來曆頗為不明?”
沈關點頭道:“正是。伏雲帆遺言之劍乃上天創作之物,既是如此,自然無人證可察。當時河朔群雄奪劍,其中不乏神兵,可溯其來源,或早有名氣,非應怪星所生,或出生凡俗之間,非天公造作之物,獨此劍不同,於何時何地經何人之手煆就,竟無據可查。有人說此劍采於名山,亦有人雲此劍出自深穀,反正眾說紛紜,無可衷一是。”
樂新何越聽越奇,想世間怪事如斯,實不敢妄自臆斷。
沈關道:“此劍既有如此身世,河北由此紛爭不休。然福禍相倚相伏,得劍之人固然欣喜,不意間卻成為眾矢之的,反無從進退,因這把劍死傷之人,實難以千百計算,其間魔教雖未以真身示人,但暗中必定有其黑手,陽泉鄭家偶得寶劍,是夜全家五十三口並街鄰二十五人遭襲慘死,恐怕就是魔教所為。紛爭三載,此劍轉入江南,從此就沒了消息,莫揚那孩子早年下山時江湖中尚有此劍餘下之爭,到如今想必已無當初那等癡人了。但卻時常有人行走於廬山之上,觀望那隔世神石依在與否,如今此番風波漸下,那塊神石想也一如往前吧。”說完側首樂新何,見他神情呆滯,恍似依舊神遊其中,當即輕咳一聲,道:“對了,賢侄獲此至寶,其間可有什麽由來?”
樂新何搖頭輕笑,道:“幾日前小侄宿於數裏外一處村落,見此劍幽野不凡,說來道長不要笑話,小侄眼拙,初見時可未嚐認為這是寶貝,隻是喜歡而已。適逢那家主人與祖上有舊,便贈給了小侄。”
沈關聽罷大笑,道:“原來如此,賢侄此言,可為貧道上了一次大課。”
樂新何奇道:“哦?小侄可不明白。”
沈關笑道:“這神乾劍投於江湖之中,那些身懷絕技的人得之難免一死,而流落於阡陌之地,得劍之人縱然無縛雞之力,卻可無事。常聞‘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故事,雖曉此理,卻不明其義,今得賢侄一言,盡已釋然,豈不是受教於我?”
樂新何急忙道:“莫揚兄如有所需,侄兒定會幫忙,隻是我武藝低微,還要時常向他學習才好。”
“賢侄過謙了,”沈關微微一笑,將神乾劍遞入樂新何懷中,道:“這神乾劍的來曆可大不簡單啊。莫揚方才所說雖然不假,但大有誇張之辭。依貧道推想,伏雲帆應生於南唐升元年中的荊江西地域,此人生性桀驁,向以冷眼泛觀人世,以致半生事無所成,卻怎知其後來專研道玄之術,在失意後六年當中以河洛之精要融入自然天理,於廬山龍首崖頭領悟三諸心法道義,更難得的是,此人日觀天象,夜察星文,竟諳通星孛運裂之理,發覺天道之逆亂所在,並窮十年功力作成盡天地日月所不能的‘七星亂陣’,世人雲傳當作此圖之時廬山崩震,五嶽為驚,天作雷裂,九霄隨坼,更有四條異獸居臨山崖之間,光雲彩帶普照廬山峰頭,天光獸鳴,方圓百裏或可見聽。”
“竟有如此之事?”樂新何感覺十分驚奇。
沈關頷首道:“正是,世上異世奇人大抵如此,得道則名晃九州為天下尊,不得道則身份毀於世間不容。出世入世,上人下人,何其深慎。”
樂新何問道:“那伏前輩與這神乾劍有何關聯呢?”
“關聯就在於他不能明白‘持而盈之,不若其已’的道理。”
樂新何少時有讀《老子》,是以清楚話中意思,問道:“伏前輩後來得罪月影教麽?”
沈關點頭道:“伏雲帆此人雖有天人之智,但太過張揚,少了點大家之氣。上善若水,水善於利萬物而有靜不爭,也唯有不爭,方能無尤。功遂身退,盈而自虧,萬事適可才是天道。賢侄,這些話日後你得時刻謹記在心,順便也多帶貧道給莫揚那孩子講講,他性格歧異,貧道年齒又與他相去太多,說了他也未必入的了耳。”
樂新何應是。
沈關道:“伏雲帆達道後揚言天下,說他已悟得四道天心大作,並預言七日後泰山頂峰將有異象。七日之後,果然有人於泰山上見雲海中幻現一座怪山,預術靈驗,一時天下盡服,遂有貪婪好事之人垂涎天作,日上廬山者絡繹不絕,紛錯如織。所謂‘雷在天上,君子以非禮勿履’,人事已盡,本更當兼濟蒼澤,善守窮困,可惜伏雲帆卻與之反是。縱上山之人有意圖染指神作之嫌,但人性本貪,伏雲帆功名成就之人,理當不應和此等宵小一般見識……”
樂新何聽罷眉折,似已明白話下意思,插口道:“伏雲帆前輩對他們怎麽了?”
沈關道:“伏雲帆冷眼觀世,視人為草芥,凡上廬山者,或尋教,或拜師,其隱陣法為秘,盡皆不應,更為甚者,其惡語中傷於人,言人短處,損人德操,中間若有忿忿不服之人,伏雲帆便將之打為殘廢。”
樂新何驚道:“什麽?這伏雲帆前輩的做法叫人好難理解。”
沈關微微一笑,道:“是啊,世人因此稱之‘狂人’。江湖中對其更為不齒,隻是一來愛惜伏雲帆曠世之才,二來可恥那些貪婪宵小輩,是以未加過問其刻意傷人之罪。如此一來,伏雲帆害人愈多,可名聲由此愈大,‘七星亂陣’遂入魔教之耳,月影教乃命人暗中上山,邀伏雲帆攜書往教中一遊。賢侄應該知道,伏雲帆性剛之人,豈甘與小人同流?那數名教眾被他打的或傷或殘,狼狽逃下山去,此番梁子一結,才有了後來月影教揮師重來,夜襲廬山一事。”
“那結果如何?”
“魔教人多勢眾,自然得利。結果是伏雲帆力竭身亡,魔教以十餘條性命換得‘七星亂陣’及那三本心法道義,大喜而迴。”
樂新何聽魔教得勝,甚覺不喜,但想那伏雲帆不可一世,落此下場,或有報應可言,當即問道:“伏雲帆前輩既死,那‘神乾劍’又與他作何關係?”
“賢侄不急,聽我慢慢道來,”沈關笑道:“伏雲帆臨終之時臥地長笑,放言‘七星亂陣’雖運應星辰變數,但畢竟先天地生,悖於天道運作,究有破陣之法。並說他至創陣以來,便已察覺其中不足,日思夜想,欲補缺漏,怎知天道無更無極,補缺之術難成,反思得破陣之計,其知近日有大兇之相,故於數日前將破陣之計書成手卷,藏於廬山雲霧之中,但藏處封有上古神石,不能進入,欲求開路之法,需待數年後天耀大星之時,朔北有莽劍驚世,持此劍之人將斷神石,開山道,取破陣之計為他複仇。”
樂新何臉麵驚疑,道:“伏雲帆死時身旁除魔教教眾外便無旁人,更況此事荒誕離奇,道長欲說此劍便是伏雲帆所言的‘莽劍’,恐怕並靠不住。”
沈關點頭微笑:“賢侄話雖不錯,此事當初也隻是傳說,真正聽到這幾句話的,江湖中確無幾人,奇怪的是伏雲帆死後不過兩月,江湖上卻是人盡皆知,至於此事何處來風,想也無人知道,但確實有人在廬山深處尋得一塊奇石,且石後隱有青光,似有異物在內。江湖中因此生波,日上廬山之人由此更盛,然那怪石石質甚是特別,刀斧水火竟不能傷之毫厘。”
樂新何大吃一驚,道:“怎會有如此奇事?”
沈關續道:“江湖中人折騰了好一陣子,依舊無可奈那怪石何,過了一兩年,這事也漸漸平息下去,直到八年前,貧道沒記錯的話,那是景德三年的四月戊寅,氐宿之南驚現大星,此星有芒,狀如半月,光可鑒物,八月方隨天輪入濁。其間的三個半月,每當得見這顆異星時,難以不讓人想到伏雲帆臨死時所說之話。預術應驗,江湖局麵因此生亂,河北之地更是動蕩,時有因兵器之爭而生殺人之事。這其中誤人最多的恐怕就是這把‘神乾’了。”
樂新何神色詫異,道:“難不成這‘神乾’真如伏雲帆前輩所說,能開廬山之路不成?”
沈關閉目深思,道:“是不是伏雲帆預言的‘莽劍’我不敢說,能不能斷石取道也未曾有人試過,但在異星驚現的三個半月裏,河北諸劍中資曆最不能考的卻必它無疑。”
樂新何道:“道長的意思是這把‘神乾’來曆頗為不明?”
沈關點頭道:“正是。伏雲帆遺言之劍乃上天創作之物,既是如此,自然無人證可察。當時河朔群雄奪劍,其中不乏神兵,可溯其來源,或早有名氣,非應怪星所生,或出生凡俗之間,非天公造作之物,獨此劍不同,於何時何地經何人之手煆就,竟無據可查。有人說此劍采於名山,亦有人雲此劍出自深穀,反正眾說紛紜,無可衷一是。”
樂新何越聽越奇,想世間怪事如斯,實不敢妄自臆斷。
沈關道:“此劍既有如此身世,河北由此紛爭不休。然福禍相倚相伏,得劍之人固然欣喜,不意間卻成為眾矢之的,反無從進退,因這把劍死傷之人,實難以千百計算,其間魔教雖未以真身示人,但暗中必定有其黑手,陽泉鄭家偶得寶劍,是夜全家五十三口並街鄰二十五人遭襲慘死,恐怕就是魔教所為。紛爭三載,此劍轉入江南,從此就沒了消息,莫揚那孩子早年下山時江湖中尚有此劍餘下之爭,到如今想必已無當初那等癡人了。但卻時常有人行走於廬山之上,觀望那隔世神石依在與否,如今此番風波漸下,那塊神石想也一如往前吧。”說完側首樂新何,見他神情呆滯,恍似依舊神遊其中,當即輕咳一聲,道:“對了,賢侄獲此至寶,其間可有什麽由來?”
樂新何搖頭輕笑,道:“幾日前小侄宿於數裏外一處村落,見此劍幽野不凡,說來道長不要笑話,小侄眼拙,初見時可未嚐認為這是寶貝,隻是喜歡而已。適逢那家主人與祖上有舊,便贈給了小侄。”
沈關聽罷大笑,道:“原來如此,賢侄此言,可為貧道上了一次大課。”
樂新何奇道:“哦?小侄可不明白。”
沈關笑道:“這神乾劍投於江湖之中,那些身懷絕技的人得之難免一死,而流落於阡陌之地,得劍之人縱然無縛雞之力,卻可無事。常聞‘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故事,雖曉此理,卻不明其義,今得賢侄一言,盡已釋然,豈不是受教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