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詩仙”,白居易是“詩魔”。
白居易稱號詩魔的由來,正如他詩中所說“魔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息”,反複的誦讀著自己的詩句,導致自己嘴巴裏長滿了口瘡,詩魔的稱號就是這樣來的。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的一個“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後不久,家鄉便發生了戰爭。藩鎮李正己割據河南十餘州,戰火蔓延,民不聊生。
白居兩歲時,任鞏縣令的祖父卒於長安,緊接著,他的祖母又病故了。
780年,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縣令。一年後,因白季庚與徐州刺史李洧堅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別駕。為躲避徐州戰亂,他把家眷送往宿州符離安居。
白居易在宿州符離度過了童年時光。
白居易聰穎過人,讀書十分刻苦,讀得口都生出了瘡,手都磨出了繭,年紀輕輕的,頭發全都白了。
又是一個神童故事。白居易五歲學寫詩,九歲可成誦,最早的詩篇是在符離寫成的。
白居易與符離山水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他十六歲那年,父親白季庚讓他到京城去見見世麵,結交些名士。
那時,正是朱泚發動“涇原兵變”攻陷長安不久,長安作為大唐都城,自從“安史之亂”後,連年戰亂,到處鬧糧荒,長安米價飛漲,京城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過。
白居易到京城後,打聽到京城有一位名士叫顧況,他就帶著自己的文稿向顧況拜訪求教。
顧況是有點才氣,但是脾氣高傲,他看到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少年前來拜訪自己,心裏不禁有些輕視。
顧況看到這位少年遞來的名帖上寫著“白居易”三字時,就皺著眉頭打趣地說:“長安米貴,居之不易!“
但是,當顧況翻開白居易的文稿後,看到裏麵的一首小詩《賦得古原草送別》時,不由肅然,他信口讀出聲來:“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顧況讀罷,臉上露出興奮的神色,馬上站起來熱情地對白居易說:“剛才,我對你戲言‘長安米貴,居之不易’,認為你在長安不容易長住。但是你能寫出這樣的好詩,我得改一下說法了,應該是‘長安雖然米貴,但你居之甚易!’”
白居易得到名士顧況這樣的稱讚以後,名聲隨即在京城裏一傳十、十傳百,少年的白居易開始在長安城裏聲名大震。
在長安三年,找不到什麽出路,十八歲的白居易就迴到符離家中,廢寢忘食,發憤攻書。
這一次,白居易在符離居住了三年,遇到了自己的愛情。
貞元六年(公元790年)春天,春風蕩漾,吹拂著一個少女的衣裙,當那個輕靈的身影映入少年白居易的眼簾時,少年的心也隨著蕩漾了起來。她是漆黑夜裏的一盞燭燈,照亮了他的心,也牽動了他的魂。
後來,白居易得知這個少女叫湘靈,比他小四歲。
湘靈出身完全比不上白居易,她隻是窮苦人家的女兒,自幼就下地幹活,可她卻長得清秀,聲音嬌翠欲滴,恰似風吹銀鈴鳶啼鳳鳴。
就這樣,兩人從相識開始,青馬竹梅,朝夕不離。
湘靈本姓陳,少識音律。每天早上,她都會從白居易的窗前路過。白居易每天就起得很早,念詩背書,其實湘靈不知道的是,白居易起早也是為了看她一眼。
湘靈十分敬佩白居易,經常喚他為哥哥。符離本是小地方,很少有大戶人家,白居易跟別的小夥伴都不一樣,他長得白淨,又很安靜,湘靈喜歡上了這個才華橫溢的哥哥。
熟悉後,兩人經常打鬧,湘靈有時候會裝出一副生氣的樣子,很惹人憐愛。
貞元七年,白居易十九歲,湘靈十五歲,兩人都到了情竇初開的年齡。
在符離橋下,白居易望著亭亭玉立的湘靈,為她寫下了《鄰女》: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
何處閑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這首詩晦澀難懂,湘靈不知道其中意。白居易用通俗的話講給湘靈聽,湘靈聽完後羞紅了臉。
在白居易眼中,十五歲的湘靈勝過天仙,在他心中猶如珍寶,比白日的姮娥、旱地裏的蓮花還要珍貴。這應該就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吧?
湘靈經常找機會來白家幫忙幹活,白居易也會抽空教湘靈識字,兩人猶如夫妻一般舉案齊眉。
白居易此時明白了什麽叫非她不娶,湘靈也明白了什麽叫非他不嫁,符離的每個角落都留有他們的身影。
兩人私定了終身,湘靈送給白居易一雙鞋子,深情地告訴他:“願我們就像鞋與鞋帶一樣,永不分離。”
作為迴禮,白居易送給湘靈一麵銅鏡,他對湘靈說:“願作輕羅著細腰,願為明鏡分嬌麵。”
那一夜他們相互依偎,徹夜長談,這漫漫長夜成為他們一生互相最甜美的迴憶。
貞元十年,父親白季庚去世,白居易到襄陽為父親料理後事,他將父親埋在襄陽後連忙趕迴了符離,因為他實在太想念湘靈。
守孝三年,男女不得往來,白居易隻好暗地裏與湘靈悄悄往來,白居易給她一個承諾:守孝期滿就迎娶她迴家,湘靈羞紅地點了點頭。
三年過後,白居易向母親提了結婚這件事,奈何母親讓他以學業為重,等考取功名,再談論婚嫁之事。
湘靈知道後對他說:“無論多久,我非你不嫁。”
然而,一個冬天,白居易的母親以求學為名,把兒子帶離了符離。
臨行前的晚上,白居易與湘靈在濉河旁見了最後一麵。
他長夜難眠,含淚寫下《潛別離》:
“不及哭,潛別離;不及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春斷連理枝。河水雖濁有清日,烏頭雖黑有白時。惟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
在此之後,白居易又寫了三首懷念湘靈的詩,分別是《寄湘靈》《寒閨夜》和《長相思》。
從後一別,兩人再也沒能相見。
此後,白居易選擇單身以表忠於初戀,這也使他從此放浪形骸,行走在風流叢中,但卻從未付出真心。直到三十七歲時,白居易迫於母親以死相逼,經人介紹與同僚楊汝士的妹妹結了婚。這份婚姻,他堅守了下來,白頭偕老了。當然,這並不是他要的愛情。
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二十八歲的白居易正在安徽宣城遊曆,見到了大詩人李白的舊墓。
在李白墓前,白居易想起先賢的一生,更是感慨萬千。正值李白逝世三十七年,白居易在李白的墓前寫下了經典悼亡詩《李白墓》:
“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你的墓現在就在采石江邊,無邊的野草圍繞你的墳地,就這樣遠遠地接著白雲。誰能想到這荒墳裏深埋的枯骨,主是當年寫出過驚天地、泣鬼神計句的詩仙太白?都說世上的詩人,多數命途多舛,但再落魄也沒人能比你更苦啊!
世人都說李白瀟灑了一輩子,但其實,他是將平生種種不如意都藏在了一樽樽美酒中、一首首詩作中。詩仙的苦世人或許不知,詩魔白居易雖然無緣與李白謀麵,但他全都懂。
白居易稱號詩魔的由來,正如他詩中所說“魔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息”,反複的誦讀著自己的詩句,導致自己嘴巴裏長滿了口瘡,詩魔的稱號就是這樣來的。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的一個“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後不久,家鄉便發生了戰爭。藩鎮李正己割據河南十餘州,戰火蔓延,民不聊生。
白居兩歲時,任鞏縣令的祖父卒於長安,緊接著,他的祖母又病故了。
780年,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縣令。一年後,因白季庚與徐州刺史李洧堅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別駕。為躲避徐州戰亂,他把家眷送往宿州符離安居。
白居易在宿州符離度過了童年時光。
白居易聰穎過人,讀書十分刻苦,讀得口都生出了瘡,手都磨出了繭,年紀輕輕的,頭發全都白了。
又是一個神童故事。白居易五歲學寫詩,九歲可成誦,最早的詩篇是在符離寫成的。
白居易與符離山水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他十六歲那年,父親白季庚讓他到京城去見見世麵,結交些名士。
那時,正是朱泚發動“涇原兵變”攻陷長安不久,長安作為大唐都城,自從“安史之亂”後,連年戰亂,到處鬧糧荒,長安米價飛漲,京城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過。
白居易到京城後,打聽到京城有一位名士叫顧況,他就帶著自己的文稿向顧況拜訪求教。
顧況是有點才氣,但是脾氣高傲,他看到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少年前來拜訪自己,心裏不禁有些輕視。
顧況看到這位少年遞來的名帖上寫著“白居易”三字時,就皺著眉頭打趣地說:“長安米貴,居之不易!“
但是,當顧況翻開白居易的文稿後,看到裏麵的一首小詩《賦得古原草送別》時,不由肅然,他信口讀出聲來:“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顧況讀罷,臉上露出興奮的神色,馬上站起來熱情地對白居易說:“剛才,我對你戲言‘長安米貴,居之不易’,認為你在長安不容易長住。但是你能寫出這樣的好詩,我得改一下說法了,應該是‘長安雖然米貴,但你居之甚易!’”
白居易得到名士顧況這樣的稱讚以後,名聲隨即在京城裏一傳十、十傳百,少年的白居易開始在長安城裏聲名大震。
在長安三年,找不到什麽出路,十八歲的白居易就迴到符離家中,廢寢忘食,發憤攻書。
這一次,白居易在符離居住了三年,遇到了自己的愛情。
貞元六年(公元790年)春天,春風蕩漾,吹拂著一個少女的衣裙,當那個輕靈的身影映入少年白居易的眼簾時,少年的心也隨著蕩漾了起來。她是漆黑夜裏的一盞燭燈,照亮了他的心,也牽動了他的魂。
後來,白居易得知這個少女叫湘靈,比他小四歲。
湘靈出身完全比不上白居易,她隻是窮苦人家的女兒,自幼就下地幹活,可她卻長得清秀,聲音嬌翠欲滴,恰似風吹銀鈴鳶啼鳳鳴。
就這樣,兩人從相識開始,青馬竹梅,朝夕不離。
湘靈本姓陳,少識音律。每天早上,她都會從白居易的窗前路過。白居易每天就起得很早,念詩背書,其實湘靈不知道的是,白居易起早也是為了看她一眼。
湘靈十分敬佩白居易,經常喚他為哥哥。符離本是小地方,很少有大戶人家,白居易跟別的小夥伴都不一樣,他長得白淨,又很安靜,湘靈喜歡上了這個才華橫溢的哥哥。
熟悉後,兩人經常打鬧,湘靈有時候會裝出一副生氣的樣子,很惹人憐愛。
貞元七年,白居易十九歲,湘靈十五歲,兩人都到了情竇初開的年齡。
在符離橋下,白居易望著亭亭玉立的湘靈,為她寫下了《鄰女》: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
何處閑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這首詩晦澀難懂,湘靈不知道其中意。白居易用通俗的話講給湘靈聽,湘靈聽完後羞紅了臉。
在白居易眼中,十五歲的湘靈勝過天仙,在他心中猶如珍寶,比白日的姮娥、旱地裏的蓮花還要珍貴。這應該就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吧?
湘靈經常找機會來白家幫忙幹活,白居易也會抽空教湘靈識字,兩人猶如夫妻一般舉案齊眉。
白居易此時明白了什麽叫非她不娶,湘靈也明白了什麽叫非他不嫁,符離的每個角落都留有他們的身影。
兩人私定了終身,湘靈送給白居易一雙鞋子,深情地告訴他:“願我們就像鞋與鞋帶一樣,永不分離。”
作為迴禮,白居易送給湘靈一麵銅鏡,他對湘靈說:“願作輕羅著細腰,願為明鏡分嬌麵。”
那一夜他們相互依偎,徹夜長談,這漫漫長夜成為他們一生互相最甜美的迴憶。
貞元十年,父親白季庚去世,白居易到襄陽為父親料理後事,他將父親埋在襄陽後連忙趕迴了符離,因為他實在太想念湘靈。
守孝三年,男女不得往來,白居易隻好暗地裏與湘靈悄悄往來,白居易給她一個承諾:守孝期滿就迎娶她迴家,湘靈羞紅地點了點頭。
三年過後,白居易向母親提了結婚這件事,奈何母親讓他以學業為重,等考取功名,再談論婚嫁之事。
湘靈知道後對他說:“無論多久,我非你不嫁。”
然而,一個冬天,白居易的母親以求學為名,把兒子帶離了符離。
臨行前的晚上,白居易與湘靈在濉河旁見了最後一麵。
他長夜難眠,含淚寫下《潛別離》:
“不及哭,潛別離;不及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春斷連理枝。河水雖濁有清日,烏頭雖黑有白時。惟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
在此之後,白居易又寫了三首懷念湘靈的詩,分別是《寄湘靈》《寒閨夜》和《長相思》。
從後一別,兩人再也沒能相見。
此後,白居易選擇單身以表忠於初戀,這也使他從此放浪形骸,行走在風流叢中,但卻從未付出真心。直到三十七歲時,白居易迫於母親以死相逼,經人介紹與同僚楊汝士的妹妹結了婚。這份婚姻,他堅守了下來,白頭偕老了。當然,這並不是他要的愛情。
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二十八歲的白居易正在安徽宣城遊曆,見到了大詩人李白的舊墓。
在李白墓前,白居易想起先賢的一生,更是感慨萬千。正值李白逝世三十七年,白居易在李白的墓前寫下了經典悼亡詩《李白墓》:
“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你的墓現在就在采石江邊,無邊的野草圍繞你的墳地,就這樣遠遠地接著白雲。誰能想到這荒墳裏深埋的枯骨,主是當年寫出過驚天地、泣鬼神計句的詩仙太白?都說世上的詩人,多數命途多舛,但再落魄也沒人能比你更苦啊!
世人都說李白瀟灑了一輩子,但其實,他是將平生種種不如意都藏在了一樽樽美酒中、一首首詩作中。詩仙的苦世人或許不知,詩魔白居易雖然無緣與李白謀麵,但他全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