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之初將事情告知給太子,並提議往外散播消息。
幾乎隻有小半天的功夫,大理寺少卿沈淮序便急奔而來。
自從上次在大理寺對峙,二人就沒再見過麵,有什麽消息都是沈淮序派人去通傳。
這迴親自上門,又來得急切,實在是探查到的消息太重要,太匪夷所思。
“皇上有廢太子之意!”沈淮序山峰般陡峭削瘦的側臉一截眉尾上揚,顯然是失了以往的冷靜。
晏之初卻沉穩得像一座山,“所以呢?”
他這種不緊不慢的態度,令沈淮序深深擔憂,“為今之計,當然是想法子進宮麵聖!”
“皇上一直昏睡,去了也無用。”
“聖躬有恙,應是太子侍奉在側,何時輪得到長公主來操這個心?”
他們之間的情誼,超越了君臣、兄弟、朋友,所以沈淮序才敢如此直言不諱地訴說皇家秘事。
然而小殿下坐在交椅上悠閑喝著一盞茶,沒有要搭話的意思。
沈淮序激將道:“你上迴帶親兵圍攻大理寺的膽量呢?”
他心裏清楚,小殿下還在為當日慕念白受刑一事心存芥蒂,但若事情再來一次,他還是會這麽選擇。
在他看來,沒什麽事比小殿下的安危更重要。
便是自己的性命,也可以為了他托付出去。
晏家一脈安穩得太久了,半百年的時間,已經足夠生出許多的變數。
人常說居安思危,不是沒有道理。
“你現在進宮,倘若還見不到皇上,就讓太子帶著薑少傅、華蓋殿大學士等人到承德殿門口跪守,若有突發情況,還可及時調度禁衛軍。”
他言語堅定,“若有需要,大理寺也會助你一臂之力。”
“淮序。”麵對這個相伴多年的好友,晏之初終於對他坦言相告,“廢太子的消息,就是從我這兒散出去的。”
這是先下手為強,變被動為主動。
“太子爺可知道此事?”
晏之初點了點頭。
沈淮序鬱結的眉頭忽然舒展開,“那你們下一步準備怎麽辦?”
“等。”
等長公主下一步的動作。
沈淮序想起一件事,“有個事我得提醒你,昔日兵部職方司的宋硯,或許是受人蠱惑才寄含有輿圖的書信,這下蠱之人雖未找出來,但你需得防著有人將這手段用在宮裏。”
“多謝提醒。”
一連數日,棲遲的郭管事都找了不同的由頭入宮。
郭神醫跟隨皇帝多年,早已修成了大智若愚的境界,自然也知道小殿下對皇上濃濃的關切之意,他對弟弟道:“迴去吧,告訴小殿下,皇上是知天曉命的聖人,沒什麽能逃得過他的法眼。”
“你早跟我說不就得了麽,害小殿下這樣擔憂!”郭管事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卻也一通埋怨。
“聖命難違啊。”郭神醫掀開弟弟的長袍,“你這膝蓋還行嗎?”
“好著呢,小殿下秋冬賞了好些皮子,縫在褲子裏也暖和,且在府裏也用不著跪,這膝蓋比往年還結實不少。”
“那就好。”
郭家兩兄弟,一個沒成婚打了一輩子光棍,一個淨了身,都沒有後代。
他們在小時候過怕了窮日子,所以對沒有後代這事也十分看得開。
兄弟二人在世上相依為命,感情格外深厚。
郭管事本名叫郭磊,但在宮裏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石堅,所以極少有人知道他和郭淼郭神醫的關係。
宮裏規矩多,逢人就要跪,也不管你腳下是台階還是沙石,都得穩當當地跪著。
郭管事膝蓋不好,後來有個機會,他哥哥就求著皇帝把他送出去了。
出了宮,遇到小殿下,再往後過的都是舒心日子。
所以郭神醫也十分念小殿下的好,這迴更是冒著違抗聖命的風險,給了小殿下一顆個定心丸。
郭管事迴府沒多久,就聽說皇上已經蘇醒,還搬迴了乾元殿養傷。
期間太子受召進了一迴宮,皇帝隻問了今夏兩江地區的降雨情況,就再無他話。
太子明白,皇上傳這一趟,是為了安他的心。
皇帝一醒,就叫停了六部改革,朝局也漸漸穩定下來。
半月之後,晏之初也接到了入宮的聖旨。
與他同時受召的,還有大理寺卿宋忠。
承德殿外,宋忠早早守候,廊下一道身姿筆挺堅硬,僅在小殿下入殿時頷首行了個禮。
不多時,李福全走出來,“宋大人,皇上與小殿下還有些體己話兒要說,請您到偏殿等候。”
“有勞公公。”
宋忠蓄著長須,臉上大半的神情都被遮蓋,正殿到偏殿的幾步路,他不著痕跡地閑談上一兩句:“長公主侍疾良久,勞苦功高啊。”
李福全並未接話,隻將人送進偏殿,手執拂塵揚長而去。
宋忠心中卻已有了計較,倘若長公主真的勞苦功高,這位承德殿總管太監自然會隨口奉承兩句。
可他沒有,那便說明了問題。
晏之初肅著身子進了承德殿,禦案前並沒有皇帝的身影,他照樣行禮問安:“臣叩請皇帝陛下聖安!”
禦案之後,隔了兩丈遠是個巨大的落地屏風,屏風後是皇帝日常歇午覺的龍榻,裏頭傳來一聲輕微的咳嗽。
晏之初繞到屏風後,發現兩麵窗的簾子都被拉得嚴嚴實實,他略微適應了一會兒,才看見腳榻上坐了個人。
便是在這一刻,有個可怕的、令人悲傷的念頭忽然闖進他的心房——皇帝老了。
這位政績卓越、殺伐果決的帝王,從小牽著他的手走過皇宮無數角落的太爺爺,終究沒擋過歲月的侵襲。
晏之初心中覺得難過,皇帝是他心中無可替代的信仰,是神一般的人物。
沒想到,有一天就連神也會被“老”字冠名。
皇帝指了指不遠處的一個墩椅,“坐吧。”
晏之初並未依言,轉而坐在皇帝腳下的金磚之上。
他半仰著頭,神色間盡是擔憂,“太爺爺,您還好嗎?”
“朕極好。”皇帝兩隻手擱在膝蓋上,神情比方才更專注了些,“告訴朕,這一課你學會了什麽?”
幾乎隻有小半天的功夫,大理寺少卿沈淮序便急奔而來。
自從上次在大理寺對峙,二人就沒再見過麵,有什麽消息都是沈淮序派人去通傳。
這迴親自上門,又來得急切,實在是探查到的消息太重要,太匪夷所思。
“皇上有廢太子之意!”沈淮序山峰般陡峭削瘦的側臉一截眉尾上揚,顯然是失了以往的冷靜。
晏之初卻沉穩得像一座山,“所以呢?”
他這種不緊不慢的態度,令沈淮序深深擔憂,“為今之計,當然是想法子進宮麵聖!”
“皇上一直昏睡,去了也無用。”
“聖躬有恙,應是太子侍奉在側,何時輪得到長公主來操這個心?”
他們之間的情誼,超越了君臣、兄弟、朋友,所以沈淮序才敢如此直言不諱地訴說皇家秘事。
然而小殿下坐在交椅上悠閑喝著一盞茶,沒有要搭話的意思。
沈淮序激將道:“你上迴帶親兵圍攻大理寺的膽量呢?”
他心裏清楚,小殿下還在為當日慕念白受刑一事心存芥蒂,但若事情再來一次,他還是會這麽選擇。
在他看來,沒什麽事比小殿下的安危更重要。
便是自己的性命,也可以為了他托付出去。
晏家一脈安穩得太久了,半百年的時間,已經足夠生出許多的變數。
人常說居安思危,不是沒有道理。
“你現在進宮,倘若還見不到皇上,就讓太子帶著薑少傅、華蓋殿大學士等人到承德殿門口跪守,若有突發情況,還可及時調度禁衛軍。”
他言語堅定,“若有需要,大理寺也會助你一臂之力。”
“淮序。”麵對這個相伴多年的好友,晏之初終於對他坦言相告,“廢太子的消息,就是從我這兒散出去的。”
這是先下手為強,變被動為主動。
“太子爺可知道此事?”
晏之初點了點頭。
沈淮序鬱結的眉頭忽然舒展開,“那你們下一步準備怎麽辦?”
“等。”
等長公主下一步的動作。
沈淮序想起一件事,“有個事我得提醒你,昔日兵部職方司的宋硯,或許是受人蠱惑才寄含有輿圖的書信,這下蠱之人雖未找出來,但你需得防著有人將這手段用在宮裏。”
“多謝提醒。”
一連數日,棲遲的郭管事都找了不同的由頭入宮。
郭神醫跟隨皇帝多年,早已修成了大智若愚的境界,自然也知道小殿下對皇上濃濃的關切之意,他對弟弟道:“迴去吧,告訴小殿下,皇上是知天曉命的聖人,沒什麽能逃得過他的法眼。”
“你早跟我說不就得了麽,害小殿下這樣擔憂!”郭管事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卻也一通埋怨。
“聖命難違啊。”郭神醫掀開弟弟的長袍,“你這膝蓋還行嗎?”
“好著呢,小殿下秋冬賞了好些皮子,縫在褲子裏也暖和,且在府裏也用不著跪,這膝蓋比往年還結實不少。”
“那就好。”
郭家兩兄弟,一個沒成婚打了一輩子光棍,一個淨了身,都沒有後代。
他們在小時候過怕了窮日子,所以對沒有後代這事也十分看得開。
兄弟二人在世上相依為命,感情格外深厚。
郭管事本名叫郭磊,但在宮裏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石堅,所以極少有人知道他和郭淼郭神醫的關係。
宮裏規矩多,逢人就要跪,也不管你腳下是台階還是沙石,都得穩當當地跪著。
郭管事膝蓋不好,後來有個機會,他哥哥就求著皇帝把他送出去了。
出了宮,遇到小殿下,再往後過的都是舒心日子。
所以郭神醫也十分念小殿下的好,這迴更是冒著違抗聖命的風險,給了小殿下一顆個定心丸。
郭管事迴府沒多久,就聽說皇上已經蘇醒,還搬迴了乾元殿養傷。
期間太子受召進了一迴宮,皇帝隻問了今夏兩江地區的降雨情況,就再無他話。
太子明白,皇上傳這一趟,是為了安他的心。
皇帝一醒,就叫停了六部改革,朝局也漸漸穩定下來。
半月之後,晏之初也接到了入宮的聖旨。
與他同時受召的,還有大理寺卿宋忠。
承德殿外,宋忠早早守候,廊下一道身姿筆挺堅硬,僅在小殿下入殿時頷首行了個禮。
不多時,李福全走出來,“宋大人,皇上與小殿下還有些體己話兒要說,請您到偏殿等候。”
“有勞公公。”
宋忠蓄著長須,臉上大半的神情都被遮蓋,正殿到偏殿的幾步路,他不著痕跡地閑談上一兩句:“長公主侍疾良久,勞苦功高啊。”
李福全並未接話,隻將人送進偏殿,手執拂塵揚長而去。
宋忠心中卻已有了計較,倘若長公主真的勞苦功高,這位承德殿總管太監自然會隨口奉承兩句。
可他沒有,那便說明了問題。
晏之初肅著身子進了承德殿,禦案前並沒有皇帝的身影,他照樣行禮問安:“臣叩請皇帝陛下聖安!”
禦案之後,隔了兩丈遠是個巨大的落地屏風,屏風後是皇帝日常歇午覺的龍榻,裏頭傳來一聲輕微的咳嗽。
晏之初繞到屏風後,發現兩麵窗的簾子都被拉得嚴嚴實實,他略微適應了一會兒,才看見腳榻上坐了個人。
便是在這一刻,有個可怕的、令人悲傷的念頭忽然闖進他的心房——皇帝老了。
這位政績卓越、殺伐果決的帝王,從小牽著他的手走過皇宮無數角落的太爺爺,終究沒擋過歲月的侵襲。
晏之初心中覺得難過,皇帝是他心中無可替代的信仰,是神一般的人物。
沒想到,有一天就連神也會被“老”字冠名。
皇帝指了指不遠處的一個墩椅,“坐吧。”
晏之初並未依言,轉而坐在皇帝腳下的金磚之上。
他半仰著頭,神色間盡是擔憂,“太爺爺,您還好嗎?”
“朕極好。”皇帝兩隻手擱在膝蓋上,神情比方才更專注了些,“告訴朕,這一課你學會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