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遐和桓石虔二人帶領3萬大軍五月份從長安城出發,至七月份時才來到金城(今甘肅省蘭州市)。
鄧遐和桓石虔二人行軍速度之所以這麽慢,有三方麵的原因:
一是在鄧遐大軍之中,有1萬重裝部隊,這些重裝部隊裝備高大沉重,極大地延緩了大軍的行軍速度。
二是鄧遐3萬大軍,並沒有百姓負責後勤保障,所以鄧遐將所有的戰馬改為普通馬匹,拉運糧草、輜重以及重型攻城裝備。
三是夏季到來,祁連山上冰雪融化,汛期到來,河流漲水,不利於大軍行軍。
所以,鄧遐也不著急,慢慢行軍,待到八月份天氣漸涼,河水枯竭之後,再對涼國發起全麵進攻。
駐守金城(今甘肅省蘭州市)的涼國龍驤將軍馬建人稱“謝艾再世”,其實是個草包。
馬建帶領大軍拒守金城,想借黃河之險拒鄧遐於黃河南岸。
鄧遐審時度勢,於是派桓石虔在清石津(今甘肅永靖縣北)渡過黃河,抵達河會城(黃河與湟水會合處),乘夜偷襲馬建的前鋒驍烈將軍梁濟。
桓石虔如神兵天降,梁濟大軍一時不防,全線戰敗,四處逃散。
桓石虔指揮大軍乘勝追擊,殺敵1萬餘人,並斬殺了梁濟。
龍驤將軍馬建見冉閔大軍來到,心中恐懼,於是連忙帶領大軍後退至纏縮城(今甘肅省永登縣)。
張天賜聽聞前軍大敗,心中大驚,於是又派遣征東將軍常據率3萬部眾到洪池嶺(今甘肅省武威市東南),張天錫親自率餘眾5萬,屯軍於金昌城(今甘肅永昌縣北)。
鄧遐帶領大軍從石城津(今甘肅蘭州市)渡過黃河,與桓石虔大軍匯合,然後猛攻纏縮城(今甘肅省永登縣)。
100架霹靂車和100架諸葛床弩同時發射,百石齊飛,萬箭齊發,很快纏縮城的東城牆便被砸了個稀巴爛,數千名將士身中箭矢,倒於城牆之上,鮮血如同瀑布般從城牆上流下。
龍驤將軍馬建見對方攻勢實在太猛,心中害怕,於是連夜放棄城池,迅速向姑臧(今甘肅省武威市)後退。
鄧遐派廣武將軍王濟率領3000名輕騎兵追擊,眾將士個個手持弓箭,朝著敗逃的涼國軍隊一頓追射。
箭矢如蝗,將士如草,所過之處,草木皆倒,寸草未留。
從纏縮城(今甘肅省永登縣)至烏鞘嶺300裏地,盡是涼國軍隊將士的屍體。
至八月中旬時,鄧遐和桓石虔大軍已經翻越烏鞘嶺,來到姑臧(今甘肅省武威市)地界。
兩軍交戰於洪池嶺(今甘肅省武威市東南),鄧遐和桓石虔二人各帶1000名人馬俱裝的重裝鐵騎,分左右兩路對涼國大軍發起進攻。
鄧遐和桓石虔二人,一人手持三尖兩刃刀,一人手持月牙斧,如同兩隻利箭,所過之處,人馬皆飛。
而2000名人馬俱裝的重裝鐵騎猶如2000台推土機,所過之處,皆為平地。
涼國大將常據何時見過如此厲害且威猛的軍隊,心中害怕,於是急忙帶軍後撤。
5000名輕騎兵則乘勝追擊,手執弓箭,箭矢如雨,所過之處,涼國大軍紛紛中箭倒地。
至天黑時分,戰鬥已經結束,涼國3萬大軍僅有數百名騎兵逃跑之外,其餘大軍全部被斬殺。
而後,鄧遐和桓石虔整頓大軍,待到後方的1萬名重裝攻城部隊到達之後,再次出發。
九月中旬,重裝攻城部隊到達姑臧(今甘肅省武威市),張天錫派遣大司馬趙充哲率領5萬大軍迎戰。
兩軍對壘,戰鬥一觸即發。
“放——”
100架諸葛床弩一箭十發,箭矢猶如漫天的雨點一樣,鋪天蓋地,將午日的陽光都全部遮蔽,天色一時都暗了下來。
一時之間,涼國大軍紛紛中箭倒地,隊形一時大亂。
“殺啊——”
趁著諸葛床弩發射時機,鄧遐和桓石虔各帶5000名騎兵從左右兩側發起進攻。
2000名人馬俱裝的重裝鐵騎在前,8000名輕騎兵在後,2000名重裝鐵騎很快就鑿開了涼國大軍的防線,撕裂出兩個大大的缺口來。
而後8000名輕騎兵手持長矛,奮勇向前,再次將缺口撕大。
涼國大軍根本無力抵抗,紛紛後撤,鄧遐和桓石虔二人帶領大軍乘勝追擊,俘虜、殺斬3.8萬人。
涼國大司馬趙充哲在混戰中戰死。
涼王張天錫聽說之後,心中大怒,準備親自帶領大軍出城迎戰,卻不想此時呂光帶領將士在城中發生叛亂,將整個姑臧城洗劫一空,而後帶領4000名騎兵駛出城門,繼續朝北逃竄而去。
張天錫無奈,於是隻好帶領大軍返迴姑臧城中。
鄧遐、桓石虔和王濟三路大軍會師姑臧城下,將姑臧城圍得水泄不通。
“放——”
100架霹靂車同時發射,100塊人頭般大小的石塊砸在城牆之上,頓時城牆倒塌,塵土飛揚,將士慘叫,腦漿四濺。
“上——”
3000名重裝步兵推著雲梯,迅速向姑臧城靠近,而後飛板搭於城牆之上。
3000名重裝步兵踏過飛板,登上城牆,與涼國守軍展開近身作戰,短兵相撞,肉身相搏。
可是,涼國軍隊盡皆身穿輕甲,而3000名重裝步兵全部穿戴玄鐵鎧甲。
涼國將士的刀矛砍在重裝步兵的鎧甲之上,濺起一團團的火星;而3000名重裝步兵手中一人高的斬馬刀砍在涼國將士的身體之上,要麽身斷兩截,要麽頭顱飛落。
涼國將士根本不堪一擊,紛紛敗逃,3000名重裝步兵攻克姑臧城,而後打開南城門。
2000名人馬俱裝的重裝鐵騎如同洪流一般湧進姑臧城,而後沿著大街小巷推進,所過之處,涼國將士盡被戰馬的鐵騎踏為肉泥。
張天錫心中害怕,於是隻好匆忙投降。
鄧遐代表魏國接受了張天賜的投降。
在張天賜的安排下,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等各地的駐軍紛紛繳械投降。
不過此時,已是十月時分,冬季到來,大雪紛飛,河西之地氣溫驟然下降。
鄧遐無奈,於是隻好放棄繼續追擊呂光的計劃。
於是命令桓石虔鎮守酒泉郡,而自己則鎮守姑臧城,同時派人將張天錫送往晉陽城中。
冉閔見後,心中高興,於是在晉陽城中給張天錫修建府宅,任命為尚書,封歸義侯。
冉閔沒有斬殺張天錫,畢竟張天錫是晉人,而非胡人。
至此,前涼政權滅亡。
鄧遐和桓石虔二人行軍速度之所以這麽慢,有三方麵的原因:
一是在鄧遐大軍之中,有1萬重裝部隊,這些重裝部隊裝備高大沉重,極大地延緩了大軍的行軍速度。
二是鄧遐3萬大軍,並沒有百姓負責後勤保障,所以鄧遐將所有的戰馬改為普通馬匹,拉運糧草、輜重以及重型攻城裝備。
三是夏季到來,祁連山上冰雪融化,汛期到來,河流漲水,不利於大軍行軍。
所以,鄧遐也不著急,慢慢行軍,待到八月份天氣漸涼,河水枯竭之後,再對涼國發起全麵進攻。
駐守金城(今甘肅省蘭州市)的涼國龍驤將軍馬建人稱“謝艾再世”,其實是個草包。
馬建帶領大軍拒守金城,想借黃河之險拒鄧遐於黃河南岸。
鄧遐審時度勢,於是派桓石虔在清石津(今甘肅永靖縣北)渡過黃河,抵達河會城(黃河與湟水會合處),乘夜偷襲馬建的前鋒驍烈將軍梁濟。
桓石虔如神兵天降,梁濟大軍一時不防,全線戰敗,四處逃散。
桓石虔指揮大軍乘勝追擊,殺敵1萬餘人,並斬殺了梁濟。
龍驤將軍馬建見冉閔大軍來到,心中恐懼,於是連忙帶領大軍後退至纏縮城(今甘肅省永登縣)。
張天賜聽聞前軍大敗,心中大驚,於是又派遣征東將軍常據率3萬部眾到洪池嶺(今甘肅省武威市東南),張天錫親自率餘眾5萬,屯軍於金昌城(今甘肅永昌縣北)。
鄧遐帶領大軍從石城津(今甘肅蘭州市)渡過黃河,與桓石虔大軍匯合,然後猛攻纏縮城(今甘肅省永登縣)。
100架霹靂車和100架諸葛床弩同時發射,百石齊飛,萬箭齊發,很快纏縮城的東城牆便被砸了個稀巴爛,數千名將士身中箭矢,倒於城牆之上,鮮血如同瀑布般從城牆上流下。
龍驤將軍馬建見對方攻勢實在太猛,心中害怕,於是連夜放棄城池,迅速向姑臧(今甘肅省武威市)後退。
鄧遐派廣武將軍王濟率領3000名輕騎兵追擊,眾將士個個手持弓箭,朝著敗逃的涼國軍隊一頓追射。
箭矢如蝗,將士如草,所過之處,草木皆倒,寸草未留。
從纏縮城(今甘肅省永登縣)至烏鞘嶺300裏地,盡是涼國軍隊將士的屍體。
至八月中旬時,鄧遐和桓石虔大軍已經翻越烏鞘嶺,來到姑臧(今甘肅省武威市)地界。
兩軍交戰於洪池嶺(今甘肅省武威市東南),鄧遐和桓石虔二人各帶1000名人馬俱裝的重裝鐵騎,分左右兩路對涼國大軍發起進攻。
鄧遐和桓石虔二人,一人手持三尖兩刃刀,一人手持月牙斧,如同兩隻利箭,所過之處,人馬皆飛。
而2000名人馬俱裝的重裝鐵騎猶如2000台推土機,所過之處,皆為平地。
涼國大將常據何時見過如此厲害且威猛的軍隊,心中害怕,於是急忙帶軍後撤。
5000名輕騎兵則乘勝追擊,手執弓箭,箭矢如雨,所過之處,涼國大軍紛紛中箭倒地。
至天黑時分,戰鬥已經結束,涼國3萬大軍僅有數百名騎兵逃跑之外,其餘大軍全部被斬殺。
而後,鄧遐和桓石虔整頓大軍,待到後方的1萬名重裝攻城部隊到達之後,再次出發。
九月中旬,重裝攻城部隊到達姑臧(今甘肅省武威市),張天錫派遣大司馬趙充哲率領5萬大軍迎戰。
兩軍對壘,戰鬥一觸即發。
“放——”
100架諸葛床弩一箭十發,箭矢猶如漫天的雨點一樣,鋪天蓋地,將午日的陽光都全部遮蔽,天色一時都暗了下來。
一時之間,涼國大軍紛紛中箭倒地,隊形一時大亂。
“殺啊——”
趁著諸葛床弩發射時機,鄧遐和桓石虔各帶5000名騎兵從左右兩側發起進攻。
2000名人馬俱裝的重裝鐵騎在前,8000名輕騎兵在後,2000名重裝鐵騎很快就鑿開了涼國大軍的防線,撕裂出兩個大大的缺口來。
而後8000名輕騎兵手持長矛,奮勇向前,再次將缺口撕大。
涼國大軍根本無力抵抗,紛紛後撤,鄧遐和桓石虔二人帶領大軍乘勝追擊,俘虜、殺斬3.8萬人。
涼國大司馬趙充哲在混戰中戰死。
涼王張天錫聽說之後,心中大怒,準備親自帶領大軍出城迎戰,卻不想此時呂光帶領將士在城中發生叛亂,將整個姑臧城洗劫一空,而後帶領4000名騎兵駛出城門,繼續朝北逃竄而去。
張天錫無奈,於是隻好帶領大軍返迴姑臧城中。
鄧遐、桓石虔和王濟三路大軍會師姑臧城下,將姑臧城圍得水泄不通。
“放——”
100架霹靂車同時發射,100塊人頭般大小的石塊砸在城牆之上,頓時城牆倒塌,塵土飛揚,將士慘叫,腦漿四濺。
“上——”
3000名重裝步兵推著雲梯,迅速向姑臧城靠近,而後飛板搭於城牆之上。
3000名重裝步兵踏過飛板,登上城牆,與涼國守軍展開近身作戰,短兵相撞,肉身相搏。
可是,涼國軍隊盡皆身穿輕甲,而3000名重裝步兵全部穿戴玄鐵鎧甲。
涼國將士的刀矛砍在重裝步兵的鎧甲之上,濺起一團團的火星;而3000名重裝步兵手中一人高的斬馬刀砍在涼國將士的身體之上,要麽身斷兩截,要麽頭顱飛落。
涼國將士根本不堪一擊,紛紛敗逃,3000名重裝步兵攻克姑臧城,而後打開南城門。
2000名人馬俱裝的重裝鐵騎如同洪流一般湧進姑臧城,而後沿著大街小巷推進,所過之處,涼國將士盡被戰馬的鐵騎踏為肉泥。
張天錫心中害怕,於是隻好匆忙投降。
鄧遐代表魏國接受了張天賜的投降。
在張天賜的安排下,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等各地的駐軍紛紛繳械投降。
不過此時,已是十月時分,冬季到來,大雪紛飛,河西之地氣溫驟然下降。
鄧遐無奈,於是隻好放棄繼續追擊呂光的計劃。
於是命令桓石虔鎮守酒泉郡,而自己則鎮守姑臧城,同時派人將張天錫送往晉陽城中。
冉閔見後,心中高興,於是在晉陽城中給張天錫修建府宅,任命為尚書,封歸義侯。
冉閔沒有斬殺張天錫,畢竟張天錫是晉人,而非胡人。
至此,前涼政權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