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超凡境妖物融合的人類,如果能成功活下來便是化妖。
跟超凡境人類意識融合的人類,如果能成功保留意識便是化靈。
跟超凡境規則融合的人類,如果能成功活下來並保留自我意識便是化神。
發現區別了吧。
化妖這個過程,隻要活下來,無論留下來的是誰的意識,都算是化妖成功。
化靈這個過程,隻要保留雙方意識,無論軀體歸屬權是誰都算是化靈成功。
而化神這個過程,卻隻有活下來並且保持自我意識的人才算是成功。
因為化神失敗的人,要麽意識歸虛,身體死亡;要麽意識被大道同化,變成天道怪物。
所以化妖、化靈這種變態過程要比化神這種變態過程安全很多。
但也隻是對旁觀者來說,是化妖、化靈更安全。
對於事件的親身參與者來說,這三者都不安全。
這個妖聖說祂不是天生妖物。那就證明在祂化妖過程中,人類意識占據了主導,甚至可能是人類意識獨活。
可是祂的心境又傳達了一個信息,祂沒有人類的超凡心境。
結合這些線索,王遙可以很清楚地得到一個人物畫像。
一個心三境都沒到的凡人跟某個超凡妖物融合,妖物或主動或被動地消除了自己的意識,隻留下了凡人的意識。
“是我凡人樣貌衰老後的臉。”
麵對王遙的疑問,妖聖大方承認道。
“那麽,你付出的代價是什麽?”
凡人化妖,保留自主意識,沒有因為妖身與人身的反差而在漫長的歲月中自殺,始終保持著離群索居的狀態,沒有強烈的想要跟人交流的欲望。
這些都隻能證明一件事,在祂還是凡人的時候,祂大概率付出了什麽代價,才換來了這具祂渴求的妖身。
可能有人會好奇,為什麽王遙不懷疑祂說謊呢?
如果是妖吞噬了人的意識,獲得了人的記憶不就很容易說得通了嗎?
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立場】。
如果沒有四象世界的聖人,或者四象世界的聖人不在乎人類文明。
這兩種情況才可能會沒有把客觀惡意立場的妖清理幹淨。
也隻有客觀惡意立場的妖才會編織謊言,為自己最終的目標做鋪墊。
客觀善意的妖倒是也會編織謊言,但祂編織謊言的對象隻會是無法理解祂善意的凡人,而不是全知全能的聖人。
所以王遙完全不會思考妖聖在騙他這種情況,“妖聖欺騙”這種情況“在四象世界”麵對“他這個先天聖人”時是不存在的。
“我沒有付出任何代價,是這妖付出了代價。”
“嗯?”
王遙雖然有些疑惑,但還是繼續聽了下去,想聽聽看妖聖會怎麽說。
“這要從那場世界範圍內的洪水開始說起了。”
“在經曆過一場惡戰之後,四象世界的天象發生了變化,降雨量在短期內大幅增加。”
“這時候整個四象世界的聖人都消失了,隻有仙人能夠幫助凡人抵抗暴雨和洪水。但是仙人在之前那場惡戰中也死傷慘重,遠遠無法顧及到全部凡人。”
“在這時,餘下少量仙人的地位無限被拔高了,也使人們第一次認識到了仙人的危害。仙人們作為凡人‘護道者’的名號也是在這時被玷汙,後世不再使用。”
“他們做的那些以權謀私的小事我就不說了,他們做的最過分的一件事,就是驅逐‘四兇’。”
“既然你是從逍遙城來,那麽混沌你大概率已經見過了吧,你覺得他怎麽樣?”
“嗯...普普通通。”
王遙實話實說,因為混沌真的沒有給他留下什麽有特點的印象。
“他就是當年被仙人們驅逐出去的‘四兇’之一,被驅逐出去的理由是‘他們四人法境、體境達到了聖人境,心境沒有達到聖人境,很容易成為天道怪物’。”
“可是他們四人是為了保護凡人才選擇犧牲自己與大道碎片結合,成為了承載大道碎片的容器。”
王遙聽到這裏,撇了撇嘴。
“這完全是信息不足導致的誤判,承載大道碎片的仙人在化神時沒有喪失意誌的話,之後就永遠不會變成天道怪物了。因為他們的境界、視角都被大道碎片固化了,相當於永久持有聖人級別的假心境。”
“你居然也知道化神?”
“化為先天神靈嘛,這種縮略說法就算我知道也不會很奇怪吧。”
妖聖特意沒有用化神這種需要展開解釋的詞來敘述,因為祂的講述重點根本不在這裏,不想讓王遙一直打岔。
但是祂沒想到王遙這個異界聖人居然也知道化神這個詞,早知道就不迴避化神這個詞了,現在再說會顯得祂很不專業的樣子。
“對了,混沌他們承載的大道碎片是哪裏來的?穩定的世界應該不會出現這種東西才對。”
王遙突然問道。
“主世界被撕裂成主六界之後,部分世界碎片散落在虛空之中。能被夢境世界消化掉的碎片都被夢境世界吸收了,剩餘的都是一些包含了負麵大道規則的世界碎片,這些碎片會隨著夢境世界的收縮、擠壓被隨機彈迴主六界。”
“你知道主世界是什麽時候被分成主六界的嗎?”
“不知道,但是應該不會超過五千年吧。”
王遙本來沒有對妖聖的迴答抱太大希望,沒想到祂居然真的說出來了一個具體的時間,還是非常近的一個節點。
“為什麽不超過五千年?”
“因為第一次道路之爭的時間差不多就是五千年前,而那時主世界還沒有分裂成主六界。”
王遙得到了這些線索,便已經心滿意足了。
這個妖聖對於第一次道路之爭也隻是道聽途說,繼續追問的話,參考價值也不大。
但是隻要再找到一個五千年前經曆過第一次道路之爭的聖人或者妖聖,王遙大概率就能夠知道主世界分裂成主六界的秘密了。
然後妖聖繼續說道。
“在那時還是有真正擔得起‘護道人’這個名號的仙人,聖皇的父親鯀便是其中之一。鯀想要治理水患,從根源上解決煩人的居住問題,讓凡人不再依賴‘護道人’的庇護。”
“嘖,這種事情就算是放在現在的地球也是行不通的。嗜欲深者天機淺,一旦被人發現‘通過控製凡人的欲望就能操控凡人的思想’,除了聖人以外的人都有可能會因此墮落。”
別說仙人,就是凡人也能通過很多事情總結發現人類這種高等智慧生命的共性與規律。
隻要利用各種各樣的權力,誇大凡人追求的種種普通欲望的價值,宣揚這種欲望的正當性、崇高性,這些被賦予昂貴價值的欲望就會成為操控人思想的韁繩。
這也就是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由來。
王遙說地球的主流價值觀已經爛透了,四象世界的主流價值觀反而比地球還文明,就是因為掌握權力的人在宣傳上起到的引導作用完全不同。
掌握商品議價權的渠道商、大主播,掌握發聲權的媒體、記者,掌握法條解釋權的司法、執法部門......
林林總總的各種權力都有一定差距,合起來造成的社會風氣影響就是無法被隱藏的爛。
舉個例子。
在地球有一種酒,它因為種種原因,逐漸成為了帶有濃重金融屬性的商品,而無法迴歸作為酒精飲料的本質。
因為無數經銷商在這個酒廠危難關頭幫扶過它,幫酒廠穩定酒價渡過難關,酒廠也因此投桃報李,任由經銷商炒高酒價。
炒到什麽程度?
在這款商品毛利90%以上的情況下,所有經銷商一年的總利潤,能達到這個酒廠一年全部利潤的50%以上。
相當於酒廠拿兩份,經銷商合起來拿一份。
有人會覺得,這比例好像看起來也不太高啊,一支幾分錢造價的眉筆都能炒到幾十塊,千倍利潤不是倍殺十幾倍利潤酒廠嗎?
所以關鍵問題是,一個商品的市場有多大,收益有多高。
其實按營銷炒作的方式來看一款被金融屬性捆綁嚴重的商品,都不太需要關注市場有多大。
因為不確定性太多了,隻需要看預期和實際收益。
而這一家酒廠,它每年創造的收益比普通的地級市都要高,達到了年創收千億的級別。
要知道,很多城市中,總估值能達到億這個單位的公司都不會超過二十個。
而就是這種億級別的小公司,都可以得到地方最大程度上的“寬容”和“優待”。
這種炒價格、強行捆綁金融屬性,可不僅僅局限於酒上。
與強烈欲望相關的一切行業基本都在炒價格,住房、醫療、後代培養等等。
尤其是住房,負責維穩的可遠遠不是“經銷商”那麽一夥隻能提供資金支持的“普通人”。
在這四百萬億以上的大蛋糕中,負責資金周轉的銀行、承建的建築工程公司、具有政府職能的城市投資公司、專門處置不良資產的金融公司等等,都會在麵對危機時共同維護自身利益。
跟超凡境人類意識融合的人類,如果能成功保留意識便是化靈。
跟超凡境規則融合的人類,如果能成功活下來並保留自我意識便是化神。
發現區別了吧。
化妖這個過程,隻要活下來,無論留下來的是誰的意識,都算是化妖成功。
化靈這個過程,隻要保留雙方意識,無論軀體歸屬權是誰都算是化靈成功。
而化神這個過程,卻隻有活下來並且保持自我意識的人才算是成功。
因為化神失敗的人,要麽意識歸虛,身體死亡;要麽意識被大道同化,變成天道怪物。
所以化妖、化靈這種變態過程要比化神這種變態過程安全很多。
但也隻是對旁觀者來說,是化妖、化靈更安全。
對於事件的親身參與者來說,這三者都不安全。
這個妖聖說祂不是天生妖物。那就證明在祂化妖過程中,人類意識占據了主導,甚至可能是人類意識獨活。
可是祂的心境又傳達了一個信息,祂沒有人類的超凡心境。
結合這些線索,王遙可以很清楚地得到一個人物畫像。
一個心三境都沒到的凡人跟某個超凡妖物融合,妖物或主動或被動地消除了自己的意識,隻留下了凡人的意識。
“是我凡人樣貌衰老後的臉。”
麵對王遙的疑問,妖聖大方承認道。
“那麽,你付出的代價是什麽?”
凡人化妖,保留自主意識,沒有因為妖身與人身的反差而在漫長的歲月中自殺,始終保持著離群索居的狀態,沒有強烈的想要跟人交流的欲望。
這些都隻能證明一件事,在祂還是凡人的時候,祂大概率付出了什麽代價,才換來了這具祂渴求的妖身。
可能有人會好奇,為什麽王遙不懷疑祂說謊呢?
如果是妖吞噬了人的意識,獲得了人的記憶不就很容易說得通了嗎?
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立場】。
如果沒有四象世界的聖人,或者四象世界的聖人不在乎人類文明。
這兩種情況才可能會沒有把客觀惡意立場的妖清理幹淨。
也隻有客觀惡意立場的妖才會編織謊言,為自己最終的目標做鋪墊。
客觀善意的妖倒是也會編織謊言,但祂編織謊言的對象隻會是無法理解祂善意的凡人,而不是全知全能的聖人。
所以王遙完全不會思考妖聖在騙他這種情況,“妖聖欺騙”這種情況“在四象世界”麵對“他這個先天聖人”時是不存在的。
“我沒有付出任何代價,是這妖付出了代價。”
“嗯?”
王遙雖然有些疑惑,但還是繼續聽了下去,想聽聽看妖聖會怎麽說。
“這要從那場世界範圍內的洪水開始說起了。”
“在經曆過一場惡戰之後,四象世界的天象發生了變化,降雨量在短期內大幅增加。”
“這時候整個四象世界的聖人都消失了,隻有仙人能夠幫助凡人抵抗暴雨和洪水。但是仙人在之前那場惡戰中也死傷慘重,遠遠無法顧及到全部凡人。”
“在這時,餘下少量仙人的地位無限被拔高了,也使人們第一次認識到了仙人的危害。仙人們作為凡人‘護道者’的名號也是在這時被玷汙,後世不再使用。”
“他們做的那些以權謀私的小事我就不說了,他們做的最過分的一件事,就是驅逐‘四兇’。”
“既然你是從逍遙城來,那麽混沌你大概率已經見過了吧,你覺得他怎麽樣?”
“嗯...普普通通。”
王遙實話實說,因為混沌真的沒有給他留下什麽有特點的印象。
“他就是當年被仙人們驅逐出去的‘四兇’之一,被驅逐出去的理由是‘他們四人法境、體境達到了聖人境,心境沒有達到聖人境,很容易成為天道怪物’。”
“可是他們四人是為了保護凡人才選擇犧牲自己與大道碎片結合,成為了承載大道碎片的容器。”
王遙聽到這裏,撇了撇嘴。
“這完全是信息不足導致的誤判,承載大道碎片的仙人在化神時沒有喪失意誌的話,之後就永遠不會變成天道怪物了。因為他們的境界、視角都被大道碎片固化了,相當於永久持有聖人級別的假心境。”
“你居然也知道化神?”
“化為先天神靈嘛,這種縮略說法就算我知道也不會很奇怪吧。”
妖聖特意沒有用化神這種需要展開解釋的詞來敘述,因為祂的講述重點根本不在這裏,不想讓王遙一直打岔。
但是祂沒想到王遙這個異界聖人居然也知道化神這個詞,早知道就不迴避化神這個詞了,現在再說會顯得祂很不專業的樣子。
“對了,混沌他們承載的大道碎片是哪裏來的?穩定的世界應該不會出現這種東西才對。”
王遙突然問道。
“主世界被撕裂成主六界之後,部分世界碎片散落在虛空之中。能被夢境世界消化掉的碎片都被夢境世界吸收了,剩餘的都是一些包含了負麵大道規則的世界碎片,這些碎片會隨著夢境世界的收縮、擠壓被隨機彈迴主六界。”
“你知道主世界是什麽時候被分成主六界的嗎?”
“不知道,但是應該不會超過五千年吧。”
王遙本來沒有對妖聖的迴答抱太大希望,沒想到祂居然真的說出來了一個具體的時間,還是非常近的一個節點。
“為什麽不超過五千年?”
“因為第一次道路之爭的時間差不多就是五千年前,而那時主世界還沒有分裂成主六界。”
王遙得到了這些線索,便已經心滿意足了。
這個妖聖對於第一次道路之爭也隻是道聽途說,繼續追問的話,參考價值也不大。
但是隻要再找到一個五千年前經曆過第一次道路之爭的聖人或者妖聖,王遙大概率就能夠知道主世界分裂成主六界的秘密了。
然後妖聖繼續說道。
“在那時還是有真正擔得起‘護道人’這個名號的仙人,聖皇的父親鯀便是其中之一。鯀想要治理水患,從根源上解決煩人的居住問題,讓凡人不再依賴‘護道人’的庇護。”
“嘖,這種事情就算是放在現在的地球也是行不通的。嗜欲深者天機淺,一旦被人發現‘通過控製凡人的欲望就能操控凡人的思想’,除了聖人以外的人都有可能會因此墮落。”
別說仙人,就是凡人也能通過很多事情總結發現人類這種高等智慧生命的共性與規律。
隻要利用各種各樣的權力,誇大凡人追求的種種普通欲望的價值,宣揚這種欲望的正當性、崇高性,這些被賦予昂貴價值的欲望就會成為操控人思想的韁繩。
這也就是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由來。
王遙說地球的主流價值觀已經爛透了,四象世界的主流價值觀反而比地球還文明,就是因為掌握權力的人在宣傳上起到的引導作用完全不同。
掌握商品議價權的渠道商、大主播,掌握發聲權的媒體、記者,掌握法條解釋權的司法、執法部門......
林林總總的各種權力都有一定差距,合起來造成的社會風氣影響就是無法被隱藏的爛。
舉個例子。
在地球有一種酒,它因為種種原因,逐漸成為了帶有濃重金融屬性的商品,而無法迴歸作為酒精飲料的本質。
因為無數經銷商在這個酒廠危難關頭幫扶過它,幫酒廠穩定酒價渡過難關,酒廠也因此投桃報李,任由經銷商炒高酒價。
炒到什麽程度?
在這款商品毛利90%以上的情況下,所有經銷商一年的總利潤,能達到這個酒廠一年全部利潤的50%以上。
相當於酒廠拿兩份,經銷商合起來拿一份。
有人會覺得,這比例好像看起來也不太高啊,一支幾分錢造價的眉筆都能炒到幾十塊,千倍利潤不是倍殺十幾倍利潤酒廠嗎?
所以關鍵問題是,一個商品的市場有多大,收益有多高。
其實按營銷炒作的方式來看一款被金融屬性捆綁嚴重的商品,都不太需要關注市場有多大。
因為不確定性太多了,隻需要看預期和實際收益。
而這一家酒廠,它每年創造的收益比普通的地級市都要高,達到了年創收千億的級別。
要知道,很多城市中,總估值能達到億這個單位的公司都不會超過二十個。
而就是這種億級別的小公司,都可以得到地方最大程度上的“寬容”和“優待”。
這種炒價格、強行捆綁金融屬性,可不僅僅局限於酒上。
與強烈欲望相關的一切行業基本都在炒價格,住房、醫療、後代培養等等。
尤其是住房,負責維穩的可遠遠不是“經銷商”那麽一夥隻能提供資金支持的“普通人”。
在這四百萬億以上的大蛋糕中,負責資金周轉的銀行、承建的建築工程公司、具有政府職能的城市投資公司、專門處置不良資產的金融公司等等,都會在麵對危機時共同維護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