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近地區的各個王朝大多是遊牧人所建立的,他們共有的特征是以遊牧經濟為主和十分重視商業貿易,而作為以牧業文明為核心的象雄王國同樣如此,其與外界保持商業貿易,溝通有無,促進自身發展是必由之路,也是發展和繁榮之關鍵所在。象雄地區自身也生產黃金和珍貴的畜產品,不僅擔負貿易中介者和溝通者的角色,其特色產品也直接參與到與周邊地區四通八達的貿易中去,繁榮商業貿易並獲得豐厚利益。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發展,象雄以苯教文明豐富了青藏高原地區文化的內涵,經貿文化與宗教文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看似貧瘠的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區造就了一度輝煌的象雄文明。
文化交流局勢的變化,絲綢之路的改道影響到位於今阿裏地區的象雄王國及其文明走向衰落。一方麵這些影響較大的文明古國走向衰落或者進入一個轉型期,對包括象雄王國在內的地區的輻射力減弱了。公元553—558年突厥與波斯夾攻並滅亡中亞大國嚈噠;薩珊波斯帝國也在公元7世紀初走向衰落,並在651年被阿拉伯帝國滅亡。這些雖然與象雄王朝沒有直接的關係,卻惡化了它存在和發展的外部環境,影響到其對外貿易的開展。另一方麵是隨著隋唐王朝的統一,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主幹道的暢通,影響到穿越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區的絲綢之路的發展。此前吐穀渾占據今甘肅西部南部地區及青海地區、新疆天山南部地區,控製絲綢之路,並使絲綢之路“青海道”繁榮起來,象雄王國所在的阿裏地區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益處。隋煬帝和唐太宗先後用兵吐穀渾,在解除吐穀渾對西部地區的威脅和控製的同時,也使絲綢之路主幹道得以暢通,對今阿裏地區的支係交通而言利弊兼有,在其周邊形勢惡化的條件下則弊大於利,有被邊緣化的可能。那麽依靠絲綢之路貿易得以發展繁榮的象雄文明,也在某種意義上失去了有力的支撐,失去往日的輝煌。此外,當雅隆悉補野部崛起並建立吐蕃王朝,打通與內地的直接貿易交通,並逐漸強大起來之後,青藏高原地區的交通和貿易格局相應地發生變化,重心向西藏地區腹心地區(即衛藏)轉移,位於今天阿裏地區的象雄王國的地位與作用相對下降了。加之隨後在中亞西亞地區崛起的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的隨之傳播,也使象雄地區外部文化生態環境發生變化,對外交往的空間進一步收縮,這些也或多或少地影響到該地區的發展和繁榮。當然,象雄王國直接麵臨的厄運則是吐蕃王朝向周邊地區的強勢擴張,鬆讚幹布采取裏應外合的軍事打擊策略,最終結束了象雄王國輝煌的曆史,象雄成為吐蕃王朝的一個組成部分。
[1]有論述稱“它是不是象雄故都瓊隆銀城呢?相信隻要身處此地,便不會有人再問這個多餘的問題了。這是一種很難形容的直覺,一種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崇拜、敬仰、神秘的強烈感覺,比所有的考古數據更有說服力。”盡管是充滿情感的文學語言描述,但是我在2014年12月實地考察了瓊隆銀城和卡爾東遺址之後,也有同樣的感覺。曲龍村當地一位老者很激動地說,這裏才是真正的瓊隆銀城,是大鵬鳥的城堡,特別是站在曲龍溝的另一麵看城堡,就是一個大鵬鳥展翅飛翔的形象。次仁加布研究員也認為,瓊隆銀城位於今劄達縣曲龍地方,
[2] a·麥克唐納著,耿昇譯,王堯校:《敦煌吐蕃曆史文書考釋》[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8頁。
[3]黃布凡、馬德:《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獻譯注》[z],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26—227頁,第230—231頁。
[4]中國地名委員會、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合編:《西藏自治區地名誌》(下卷),第756—757頁。
[5]王堯、陳踐譯注:《敦煌本吐蕃曆史文書》(增訂本)[z],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57—58頁,第167—168頁。黃布凡、馬德:《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獻譯注》,甘肅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26—227頁,第230—231頁。
[6]王堯、陳踐譯注:《敦煌本吐蕃曆史文書》(增訂本),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67頁,第173頁。黃布凡、馬德:《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獻譯注》,甘肅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24頁,第127頁。
[7]王堯、陳踐譯注:《敦煌本吐蕃曆史文書》(增訂本),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12頁,第145頁。
[8]a·麥克唐納著,耿昇譯,王堯校:《敦煌吐蕃曆史文書考釋》,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7頁。
[9]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等:《西藏阿裏地區噶爾縣故如甲木墓地2012年發掘報告》[j],《考古學報》2014年第4期;仝濤:《西藏阿裏象雄都城“穹窿銀城”附近發現漢晉絲綢》[n],《中國文物報》2011年9月23日第4版。
[10]金書波:《從象雄走來》,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4頁。
[11]同上,第78頁。我們2014年12月對卡爾東的實地考察,也有同樣的感受。
[12]王欽若、楊億編纂:《冊府元龜》[z],卷961外臣部土風三。
[13]宋祁、歐陽修等:《新唐書》[z],卷135,高仙芝。
[14]王欽若、楊億編纂:《冊府元龜》,卷961外臣部土風三。
[15]達倉宗巴·班覺桑布著:《漢藏史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139頁;達倉宗巴·班覺桑布著,陳慶英譯:《漢藏史集》,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7頁。
文化交流局勢的變化,絲綢之路的改道影響到位於今阿裏地區的象雄王國及其文明走向衰落。一方麵這些影響較大的文明古國走向衰落或者進入一個轉型期,對包括象雄王國在內的地區的輻射力減弱了。公元553—558年突厥與波斯夾攻並滅亡中亞大國嚈噠;薩珊波斯帝國也在公元7世紀初走向衰落,並在651年被阿拉伯帝國滅亡。這些雖然與象雄王朝沒有直接的關係,卻惡化了它存在和發展的外部環境,影響到其對外貿易的開展。另一方麵是隨著隋唐王朝的統一,貫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主幹道的暢通,影響到穿越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區的絲綢之路的發展。此前吐穀渾占據今甘肅西部南部地區及青海地區、新疆天山南部地區,控製絲綢之路,並使絲綢之路“青海道”繁榮起來,象雄王國所在的阿裏地區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益處。隋煬帝和唐太宗先後用兵吐穀渾,在解除吐穀渾對西部地區的威脅和控製的同時,也使絲綢之路主幹道得以暢通,對今阿裏地區的支係交通而言利弊兼有,在其周邊形勢惡化的條件下則弊大於利,有被邊緣化的可能。那麽依靠絲綢之路貿易得以發展繁榮的象雄文明,也在某種意義上失去了有力的支撐,失去往日的輝煌。此外,當雅隆悉補野部崛起並建立吐蕃王朝,打通與內地的直接貿易交通,並逐漸強大起來之後,青藏高原地區的交通和貿易格局相應地發生變化,重心向西藏地區腹心地區(即衛藏)轉移,位於今天阿裏地區的象雄王國的地位與作用相對下降了。加之隨後在中亞西亞地區崛起的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的隨之傳播,也使象雄地區外部文化生態環境發生變化,對外交往的空間進一步收縮,這些也或多或少地影響到該地區的發展和繁榮。當然,象雄王國直接麵臨的厄運則是吐蕃王朝向周邊地區的強勢擴張,鬆讚幹布采取裏應外合的軍事打擊策略,最終結束了象雄王國輝煌的曆史,象雄成為吐蕃王朝的一個組成部分。
[1]有論述稱“它是不是象雄故都瓊隆銀城呢?相信隻要身處此地,便不會有人再問這個多餘的問題了。這是一種很難形容的直覺,一種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崇拜、敬仰、神秘的強烈感覺,比所有的考古數據更有說服力。”盡管是充滿情感的文學語言描述,但是我在2014年12月實地考察了瓊隆銀城和卡爾東遺址之後,也有同樣的感覺。曲龍村當地一位老者很激動地說,這裏才是真正的瓊隆銀城,是大鵬鳥的城堡,特別是站在曲龍溝的另一麵看城堡,就是一個大鵬鳥展翅飛翔的形象。次仁加布研究員也認為,瓊隆銀城位於今劄達縣曲龍地方,
[2] a·麥克唐納著,耿昇譯,王堯校:《敦煌吐蕃曆史文書考釋》[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8頁。
[3]黃布凡、馬德:《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獻譯注》[z],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26—227頁,第230—231頁。
[4]中國地名委員會、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合編:《西藏自治區地名誌》(下卷),第756—757頁。
[5]王堯、陳踐譯注:《敦煌本吐蕃曆史文書》(增訂本)[z],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57—58頁,第167—168頁。黃布凡、馬德:《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獻譯注》,甘肅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26—227頁,第230—231頁。
[6]王堯、陳踐譯注:《敦煌本吐蕃曆史文書》(增訂本),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67頁,第173頁。黃布凡、馬德:《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獻譯注》,甘肅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24頁,第127頁。
[7]王堯、陳踐譯注:《敦煌本吐蕃曆史文書》(增訂本),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12頁,第145頁。
[8]a·麥克唐納著,耿昇譯,王堯校:《敦煌吐蕃曆史文書考釋》,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7頁。
[9]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等:《西藏阿裏地區噶爾縣故如甲木墓地2012年發掘報告》[j],《考古學報》2014年第4期;仝濤:《西藏阿裏象雄都城“穹窿銀城”附近發現漢晉絲綢》[n],《中國文物報》2011年9月23日第4版。
[10]金書波:《從象雄走來》,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4頁。
[11]同上,第78頁。我們2014年12月對卡爾東的實地考察,也有同樣的感受。
[12]王欽若、楊億編纂:《冊府元龜》[z],卷961外臣部土風三。
[13]宋祁、歐陽修等:《新唐書》[z],卷135,高仙芝。
[14]王欽若、楊億編纂:《冊府元龜》,卷961外臣部土風三。
[15]達倉宗巴·班覺桑布著:《漢藏史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139頁;達倉宗巴·班覺桑布著,陳慶英譯:《漢藏史集》,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