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人們都說,外觀是懸崖峭壁,內看是黃金珍寶。我在懸崖之前的,住地還不美妙嗎?——這疏落的灰白色![3]這裏譯文雖略有差異,但都點出了象雄王都瓊隆銀城的地貌特征,指出其處在懸崖峭壁,溝壑縱橫,外觀灰白土色,內藏黃金珍寶。這些文字同樣是曲龍瓊隆銀城古跡地貌的逼真描寫。
第四,從自然資源和交通環境來看,對於古代青藏高原地區的城堡選址而言,良好的自然條件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所在地水資源條件和農牧業經濟資源條件。瓊隆銀城則兩個兼備,地處喜馬拉雅山西段北坡,地勢南高北低,最高點鄉境南段喜馬拉雅山西段無名雪山,海拔6123.6米,最低點鄉境北部,索崗絨曲注入朗欽藏布河口處,海拔4376.7米。炯隆鄉駐地炯隆村4300米左右。南部邊緣為雪山,冰雪融化成河北流,匯流成那佐(nag tsog)、索崗絨曲北流入朗欽藏布,水資源相對充足,可以滿足王城的生活需求。今曲龍鄉地區以牧業為主,有耕地22公頃,主要農作物有青稞、小麥、油菜籽等,牧業主要飼養犛牛、馬、綿羊、山羊。[4]資源較為豐富,至今該鄉依然以牧業資源保持較為富裕的生活水平。該城堡遺址處在古代交通相對較好的位置,既不當孔道,又靠近交通要地。從今劄達縣曲龍即瓊隆銀城地方,往西北沿著不遠可以抵達古象雄的另一座城堡達巴城堡(mdav vbab),以及與之臨近古格王國城堡,或者沿著朗欽藏布(ng chen gtsang po,象泉河,印度河最大支流薩特累季河的上源)往北往西方向抵達印度。往北到今阿裏地區噶爾縣境內,可以沿著森格藏布(seng ge gtsang po,獅泉河,由瑪旁雍錯流出,在中國境內行進300餘公裏後進入克什米爾地區,改稱印度河)一直往北,既可以進入西域地區,也可以繼續沿著河流進入印度。從曲龍往東可以抵達神山岡底斯山(gangs rin po che,岡仁波齊),而往南則可以抵達普蘭,再往南則可進入尼泊爾境內。區位優勢明顯,又免去交通要道的襲擾之憂,保持相對的安全平靜,從而得以發展繁榮。
第五,從戰略位置和古城規模來看,瓊隆銀城遺址,背靠聳立的高山,城堡依山而建,靠山一側毫無安全之憂,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冬季有陽光照射之溫暖,而無狂風掃蕩之隱憂,具備西藏地方古代城堡的一切主要特征和優勢。城堡區房屋均依山開山鑿洞形成,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層第展開,規模宏大,契合王城,房內冬暖夏涼,宛如世外玉宇瓊樓。
象雄王的名字在藏文文獻中有兩種寫法,即李迷夏(lig myi rhya)和李聶秀(lig snya shur)。學術界對此尚無統一看法,一種觀點認為兩者是一人,另一種觀點認為兩者並非一人,或者是不是一人尚未確定。從敦煌吐蕃曆史文書資料記載來看,象雄王李迷夏和李聶秀應該是同一個人,都是指被鬆讚幹布滅亡的最後一位象雄王。p.t.1287號讚普傳記部分使用的是李迷夏(lig myi rhya),史料提到:讚普鬆讚幹布之時,對如象雄之小邦,一麵聯姻結好,一麵又攻打征戰。讚蒙賽瑪爾嘎爾(btsan mo sad mar kar)為了國家大政嫁給象雄王李彌夏(李迷夏,lig myi rhya),李因原有秀格妃載婷夏(shud ke za rtsal thing shags),不與讚蒙同寢。讚蒙遂讓位秀格妃載婷夏,也不為李彌夏料理內務,不生兒育女,獨居一處。鬆讚幹布知道後,覺得這樣下去不利於他征服象雄的戰略,遂派遣布吉木讚芒宗(spug gyim brtsan mang cung)前往瓊隆城(mkhar khyung long)勸慰。結果沒有遇到,讚蒙去到瑪旁雍錯湖(ma pang)去遊山玩水賞魚去了。芒宗(rmang cung)遂前往瑪旁雍錯湖見到了讚蒙,完成了勸慰的任務,讚蒙也以30顆鬆耳石相送,暗示兄長,“如敢打李彌夏就拿鬆耳石,如不敢打,就像女人一樣披上犛牛尾巴。”用激將法堅定兄長鬆讚幹布滅亡象雄的決心。最後,吐蕃讚普君臣商議後,出兵滅李彌夏之國。這裏提到的象雄王名字是李迷夏(李彌夏),其王城所在是瓊隆城。[5]如上文所引,這裏的瓊隆城就是瓊隆銀城。但是,敦煌吐蕃文書p.t.1286號小邦邦主邦臣名錄(rgyal phran rim byung gi ming)記載,“象雄達爾巴之王為李聶秀,論布為瓊布·熱桑傑和東羅木瑪孜”(zhang zhung dar pa vi rje bo lig snya shur,blon po khung po ra sangs rje dang stong lom ma tse gnyis)[6]這裏的象雄王為李聶秀,王城為達爾巴。
以上兩者看起來王和王城的名稱均不相同,卻在敦煌文書p.t.1288號大事記年的記載中將兩者關聯起來。該文書記載文成公主入藏之後三年(公元644年),“墀鬆讚讚普(btsan po khri srong rtsan,即鬆讚幹布)之世,滅李聶秀(lig snya shur),將一切象雄部落均收於治下,列為編氓。此後六年(公元650年),墀鬆讚讚普升暇,與讚蒙文成公主同居三年耳。”
第四,從自然資源和交通環境來看,對於古代青藏高原地區的城堡選址而言,良好的自然條件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所在地水資源條件和農牧業經濟資源條件。瓊隆銀城則兩個兼備,地處喜馬拉雅山西段北坡,地勢南高北低,最高點鄉境南段喜馬拉雅山西段無名雪山,海拔6123.6米,最低點鄉境北部,索崗絨曲注入朗欽藏布河口處,海拔4376.7米。炯隆鄉駐地炯隆村4300米左右。南部邊緣為雪山,冰雪融化成河北流,匯流成那佐(nag tsog)、索崗絨曲北流入朗欽藏布,水資源相對充足,可以滿足王城的生活需求。今曲龍鄉地區以牧業為主,有耕地22公頃,主要農作物有青稞、小麥、油菜籽等,牧業主要飼養犛牛、馬、綿羊、山羊。[4]資源較為豐富,至今該鄉依然以牧業資源保持較為富裕的生活水平。該城堡遺址處在古代交通相對較好的位置,既不當孔道,又靠近交通要地。從今劄達縣曲龍即瓊隆銀城地方,往西北沿著不遠可以抵達古象雄的另一座城堡達巴城堡(mdav vbab),以及與之臨近古格王國城堡,或者沿著朗欽藏布(ng chen gtsang po,象泉河,印度河最大支流薩特累季河的上源)往北往西方向抵達印度。往北到今阿裏地區噶爾縣境內,可以沿著森格藏布(seng ge gtsang po,獅泉河,由瑪旁雍錯流出,在中國境內行進300餘公裏後進入克什米爾地區,改稱印度河)一直往北,既可以進入西域地區,也可以繼續沿著河流進入印度。從曲龍往東可以抵達神山岡底斯山(gangs rin po che,岡仁波齊),而往南則可以抵達普蘭,再往南則可進入尼泊爾境內。區位優勢明顯,又免去交通要道的襲擾之憂,保持相對的安全平靜,從而得以發展繁榮。
第五,從戰略位置和古城規模來看,瓊隆銀城遺址,背靠聳立的高山,城堡依山而建,靠山一側毫無安全之憂,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冬季有陽光照射之溫暖,而無狂風掃蕩之隱憂,具備西藏地方古代城堡的一切主要特征和優勢。城堡區房屋均依山開山鑿洞形成,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層第展開,規模宏大,契合王城,房內冬暖夏涼,宛如世外玉宇瓊樓。
象雄王的名字在藏文文獻中有兩種寫法,即李迷夏(lig myi rhya)和李聶秀(lig snya shur)。學術界對此尚無統一看法,一種觀點認為兩者是一人,另一種觀點認為兩者並非一人,或者是不是一人尚未確定。從敦煌吐蕃曆史文書資料記載來看,象雄王李迷夏和李聶秀應該是同一個人,都是指被鬆讚幹布滅亡的最後一位象雄王。p.t.1287號讚普傳記部分使用的是李迷夏(lig myi rhya),史料提到:讚普鬆讚幹布之時,對如象雄之小邦,一麵聯姻結好,一麵又攻打征戰。讚蒙賽瑪爾嘎爾(btsan mo sad mar kar)為了國家大政嫁給象雄王李彌夏(李迷夏,lig myi rhya),李因原有秀格妃載婷夏(shud ke za rtsal thing shags),不與讚蒙同寢。讚蒙遂讓位秀格妃載婷夏,也不為李彌夏料理內務,不生兒育女,獨居一處。鬆讚幹布知道後,覺得這樣下去不利於他征服象雄的戰略,遂派遣布吉木讚芒宗(spug gyim brtsan mang cung)前往瓊隆城(mkhar khyung long)勸慰。結果沒有遇到,讚蒙去到瑪旁雍錯湖(ma pang)去遊山玩水賞魚去了。芒宗(rmang cung)遂前往瑪旁雍錯湖見到了讚蒙,完成了勸慰的任務,讚蒙也以30顆鬆耳石相送,暗示兄長,“如敢打李彌夏就拿鬆耳石,如不敢打,就像女人一樣披上犛牛尾巴。”用激將法堅定兄長鬆讚幹布滅亡象雄的決心。最後,吐蕃讚普君臣商議後,出兵滅李彌夏之國。這裏提到的象雄王名字是李迷夏(李彌夏),其王城所在是瓊隆城。[5]如上文所引,這裏的瓊隆城就是瓊隆銀城。但是,敦煌吐蕃文書p.t.1286號小邦邦主邦臣名錄(rgyal phran rim byung gi ming)記載,“象雄達爾巴之王為李聶秀,論布為瓊布·熱桑傑和東羅木瑪孜”(zhang zhung dar pa vi rje bo lig snya shur,blon po khung po ra sangs rje dang stong lom ma tse gnyis)[6]這裏的象雄王為李聶秀,王城為達爾巴。
以上兩者看起來王和王城的名稱均不相同,卻在敦煌文書p.t.1288號大事記年的記載中將兩者關聯起來。該文書記載文成公主入藏之後三年(公元644年),“墀鬆讚讚普(btsan po khri srong rtsan,即鬆讚幹布)之世,滅李聶秀(lig snya shur),將一切象雄部落均收於治下,列為編氓。此後六年(公元650年),墀鬆讚讚普升暇,與讚蒙文成公主同居三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