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象雄的裏中外是從西到東的線性排序,為啥會是這種排列方式,到現在也沒個準確的說法。不過有的學者認為,這意味著象雄的本教是從波斯傳過來的。
在本教的文獻裏,反複提到一個叫魏摩隆仁的地方,雍仲本教的祖師辛饒米沃出生於此,而後經過一條名叫“劍道”的峽穀來到了象雄。
“劍道”在有的文獻裏寫成射箭的箭,有的寫成寶劍的劍,但不管怎麽翻譯,這條溝通吐蕃與中亞的道路都是兩地之間重要的紐帶。
張雲先生在《上古西藏與波斯文明》一書裏認為,劍道可能就是唐蕃之間反複爭奪的勃律道。
另外在本教的文獻裏,魏摩隆仁還不光是辛饒出生地這麽簡單,它還是教法的發源地和集成地。據說在有6位翻譯家匯聚在魏摩隆仁,將本教的教義“從永恆的神的語言,譯成不同的文字”,而後傳到了大食、象雄、蘇毗、印度和漢地。[4]
那麽這個神聖的地方究竟在哪呢?
目前關於魏摩隆仁的位置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位於伊朗的祆教聖地——古爾城。
這座建於波斯薩珊王朝時期的古城,已經被考古學者找到了,據說他圓形的城市結構與本教徒心中的魏摩隆仁幾乎一模一樣。[5]
但有一點要注意,古爾城的宗教可能不是本教,因為當時波斯的國教是祆教,也就是拜火教。就算城市建得和魏摩隆仁一模一樣,也是為了拜火教。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魏摩隆仁就是今天阿裏地區最有名的神山岡仁波齊。
本教文獻對魏摩隆仁的描述為,“它占據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呈現八瓣蓮花形的形狀,九迭雍仲山聳峙在它的中央,山腳下有四條河流向四個方向流淌,東邊的從獅形岩口流出、北邊的從馬形岩口流出、西邊的從孔崔形的岩口流出、南邊的從象形岩口流出。”
去過阿裏的朋友會覺得這段描述很熟悉,這不就是岡仁波齊嘛!
神山腳下湧出的四條河流就是獅泉河、象泉河、孔雀河、馬泉河。
但實際上,我們不能用這個方法來判定岡仁波齊所在的神山聖湖區域就是魏摩隆仁,因為我們不知道,究竟是先有魏摩隆仁的記載,還是在發現了岡仁波齊後,補充了魏摩隆仁的描述。
而且我們也沒辦法從魏摩隆仁的名字上分析出它應該在什麽位置,因為按照本教的傳統說法,魏摩隆仁的“魏”代表“沒有輪迴”、“摩”代表“永不衰敗”,“隆”代表“辛饒的教誨”,“仁”代表“永恆慈悲”。[6]
也就是說,這個地名被完全精神化了,不能告訴我們任何有用的地理信息。理論上說,任何一個地方隻要辛饒米沃覺得重要,並經過他的授記,都可以被稱為“魏摩隆仁”。
既然都講到了魏摩隆仁,咱就把順便把辛饒米沃也嘮了吧。
隻要提到象雄,不可能繞開本教,尤其是雍仲本教,在很多時候雍仲本教與象雄本教是一個概念,經常混用。而提到了雍仲本教,就不可能不提到辛饒米沃。
他在雍仲本教中的地位,相當於佛教裏的釋迦牟尼。所以我們可以把兩位大神放在一起對比一下:
從名字上說,辛饒米沃和釋迦牟尼都不是人名,而是尊號。
釋迦牟尼的意思是“釋迦族裏的聖人”
辛饒彌沃的意思是“辛氏家族裏的賢者”。
其次是兩位都被認定為一個宗教的創始人,但在他們之前並不是沒有其他的宗教係統。
釋迦牟尼出現前,天竺已經有了婆羅門和六師外道,佛教不過是各種新興思潮之一。同樣的,在辛饒米沃之前象雄也有了各種各樣的本。這些本被打包在一起稱為“原始本教”,所以辛饒米沃創立的是雍仲本教,而不是創立了本教,很多人在這方麵的概念是混淆的。
另外,辛饒米沃和佛陀還有一點很類似,就是都沒有任何一部親筆撰寫的經典存世。
本教學者卡爾梅在談到這問題時,說了這麽一句話:“如果你問辛饒曾經寫過什麽,就等於在問佛陀寫過什麽一樣”。
所有存世的經典,不管是佛教的,還是本教的,都是後世弟子結集的產物。在這點上“如是我聞”和“子曰”是一模一樣的意思。
最後,佛陀所在的年代存在大範圍漂移,而辛饒米沃漂移得更嚴重。
從最早的公元前1917年,到公元後的11世紀,偏移量高達三千多年。甚至有民間的說法,辛饒米沃是一萬八千年前的人物,很顯然這種說法混淆了原始本教與雍仲本教。一萬八千年前人類還處於石器時代,根本不可能出現高等級宗教。
教法史料裏還有辛饒米沃就是道教始祖老子的說法[7],看起來老子在函穀關前,被人逼著寫了《道德經》以後,騎著青牛一路上坡,直接去了阿裏。
這當然是開玩笑,但教法史料裏還有辛饒米沃曾經和孔子坐一起嘮過嗑,是不是可以這麽理解,寫教法史料的高僧認為,這幾位大拿是同時代的人。
我們再來看看本教典籍裏是咋記載的,據說聶赤讚普的兒子木赤讚普曾邀請辛饒米沃的七代孫到雅隆傳教,也就是說聶赤比辛饒差不多晚六代。再經過一係列複雜的加權平均計算,學者們推算出辛饒可能是公元前六世紀的人。[8]
我們都知道,老子生於公元前571年、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
這麽一算,三位大哥坐一塊喝點,還真差不多。
當然了,這種算法相當不準確,前後差個百八十年都是少的。但比起差上千年來說,咋也靠譜了很多。
另外,在不同時代的記載裏,經常能看到辛饒現身。
比如說,止貢讚普的葬禮上,那個搞不定葬禮儀軌的本教法師被寫成辛饒;記載吐蕃王朝曆史的敦煌文獻裏,辛饒也出現了11次;2006年西藏措美縣出土一批本教文獻,年代判定與敦煌文獻時間相近,這批文獻裏也8次提到辛饒米沃。
在本教的文獻裏,反複提到一個叫魏摩隆仁的地方,雍仲本教的祖師辛饒米沃出生於此,而後經過一條名叫“劍道”的峽穀來到了象雄。
“劍道”在有的文獻裏寫成射箭的箭,有的寫成寶劍的劍,但不管怎麽翻譯,這條溝通吐蕃與中亞的道路都是兩地之間重要的紐帶。
張雲先生在《上古西藏與波斯文明》一書裏認為,劍道可能就是唐蕃之間反複爭奪的勃律道。
另外在本教的文獻裏,魏摩隆仁還不光是辛饒出生地這麽簡單,它還是教法的發源地和集成地。據說在有6位翻譯家匯聚在魏摩隆仁,將本教的教義“從永恆的神的語言,譯成不同的文字”,而後傳到了大食、象雄、蘇毗、印度和漢地。[4]
那麽這個神聖的地方究竟在哪呢?
目前關於魏摩隆仁的位置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位於伊朗的祆教聖地——古爾城。
這座建於波斯薩珊王朝時期的古城,已經被考古學者找到了,據說他圓形的城市結構與本教徒心中的魏摩隆仁幾乎一模一樣。[5]
但有一點要注意,古爾城的宗教可能不是本教,因為當時波斯的國教是祆教,也就是拜火教。就算城市建得和魏摩隆仁一模一樣,也是為了拜火教。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魏摩隆仁就是今天阿裏地區最有名的神山岡仁波齊。
本教文獻對魏摩隆仁的描述為,“它占據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呈現八瓣蓮花形的形狀,九迭雍仲山聳峙在它的中央,山腳下有四條河流向四個方向流淌,東邊的從獅形岩口流出、北邊的從馬形岩口流出、西邊的從孔崔形的岩口流出、南邊的從象形岩口流出。”
去過阿裏的朋友會覺得這段描述很熟悉,這不就是岡仁波齊嘛!
神山腳下湧出的四條河流就是獅泉河、象泉河、孔雀河、馬泉河。
但實際上,我們不能用這個方法來判定岡仁波齊所在的神山聖湖區域就是魏摩隆仁,因為我們不知道,究竟是先有魏摩隆仁的記載,還是在發現了岡仁波齊後,補充了魏摩隆仁的描述。
而且我們也沒辦法從魏摩隆仁的名字上分析出它應該在什麽位置,因為按照本教的傳統說法,魏摩隆仁的“魏”代表“沒有輪迴”、“摩”代表“永不衰敗”,“隆”代表“辛饒的教誨”,“仁”代表“永恆慈悲”。[6]
也就是說,這個地名被完全精神化了,不能告訴我們任何有用的地理信息。理論上說,任何一個地方隻要辛饒米沃覺得重要,並經過他的授記,都可以被稱為“魏摩隆仁”。
既然都講到了魏摩隆仁,咱就把順便把辛饒米沃也嘮了吧。
隻要提到象雄,不可能繞開本教,尤其是雍仲本教,在很多時候雍仲本教與象雄本教是一個概念,經常混用。而提到了雍仲本教,就不可能不提到辛饒米沃。
他在雍仲本教中的地位,相當於佛教裏的釋迦牟尼。所以我們可以把兩位大神放在一起對比一下:
從名字上說,辛饒米沃和釋迦牟尼都不是人名,而是尊號。
釋迦牟尼的意思是“釋迦族裏的聖人”
辛饒彌沃的意思是“辛氏家族裏的賢者”。
其次是兩位都被認定為一個宗教的創始人,但在他們之前並不是沒有其他的宗教係統。
釋迦牟尼出現前,天竺已經有了婆羅門和六師外道,佛教不過是各種新興思潮之一。同樣的,在辛饒米沃之前象雄也有了各種各樣的本。這些本被打包在一起稱為“原始本教”,所以辛饒米沃創立的是雍仲本教,而不是創立了本教,很多人在這方麵的概念是混淆的。
另外,辛饒米沃和佛陀還有一點很類似,就是都沒有任何一部親筆撰寫的經典存世。
本教學者卡爾梅在談到這問題時,說了這麽一句話:“如果你問辛饒曾經寫過什麽,就等於在問佛陀寫過什麽一樣”。
所有存世的經典,不管是佛教的,還是本教的,都是後世弟子結集的產物。在這點上“如是我聞”和“子曰”是一模一樣的意思。
最後,佛陀所在的年代存在大範圍漂移,而辛饒米沃漂移得更嚴重。
從最早的公元前1917年,到公元後的11世紀,偏移量高達三千多年。甚至有民間的說法,辛饒米沃是一萬八千年前的人物,很顯然這種說法混淆了原始本教與雍仲本教。一萬八千年前人類還處於石器時代,根本不可能出現高等級宗教。
教法史料裏還有辛饒米沃就是道教始祖老子的說法[7],看起來老子在函穀關前,被人逼著寫了《道德經》以後,騎著青牛一路上坡,直接去了阿裏。
這當然是開玩笑,但教法史料裏還有辛饒米沃曾經和孔子坐一起嘮過嗑,是不是可以這麽理解,寫教法史料的高僧認為,這幾位大拿是同時代的人。
我們再來看看本教典籍裏是咋記載的,據說聶赤讚普的兒子木赤讚普曾邀請辛饒米沃的七代孫到雅隆傳教,也就是說聶赤比辛饒差不多晚六代。再經過一係列複雜的加權平均計算,學者們推算出辛饒可能是公元前六世紀的人。[8]
我們都知道,老子生於公元前571年、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
這麽一算,三位大哥坐一塊喝點,還真差不多。
當然了,這種算法相當不準確,前後差個百八十年都是少的。但比起差上千年來說,咋也靠譜了很多。
另外,在不同時代的記載裏,經常能看到辛饒現身。
比如說,止貢讚普的葬禮上,那個搞不定葬禮儀軌的本教法師被寫成辛饒;記載吐蕃王朝曆史的敦煌文獻裏,辛饒也出現了11次;2006年西藏措美縣出土一批本教文獻,年代判定與敦煌文獻時間相近,這批文獻裏也8次提到辛饒米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