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招攬
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 作者:一隻洪荒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小山出獄了。
這是他這些天以來一直盼望的事。
可這一天真來了,他的心裏又空落落的。
他和蔣重珍幾人乃萍水相逢,若沒有這次變故,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交集。
可這半個月以來,他們一起經曆了生死,可以說是彼此的精神支柱。
若沒有他們,趙小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得過去。
現在他們終獲自由,可蔣重珍他們卻必須馬上離京,以後都不能再參加科考。
何其殘酷!
明明是皇子之間相互傾軋鬥爭,卻讓這些可憐的學子們買單,成了他們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即便如此,他們也要跪著磕頭說皇恩浩蕩。
一想到這,趙小山的臉上不免露出一絲憤恨。
蔣重珍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山,你不用為我們可惜,咱往好了想,雖說以後不能再科考,但我們的命至少保住了不是?”
之前重病垂死的盧亞生剛恢複一點,虛弱的迴應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經此一事我算看開了,什麽功名利祿都沒有好身體來的重要。”
張孝傑也附和道:“是啊,隻是不能科考而已,我之前還以為咱們會被革去功名貶為庶人呢。這不好多了,舉人功名在京城這地界不值錢,如小山說的,在地方可是和縣太爺一般的存在。”
幾人坐在李伯玉派來的馬車上,極力說著勉勵安慰的話,卻是止不住的憂心忡忡。
皇帝的聖旨上要求他們十日內必須離京,哪怕盧亞生身體虛弱不能長途跋涉,也必須盡快離開。
趙小山知道他們是在安慰自己,心下更難過。
這些赤城樂觀單純的學子,若是能進入朝堂,將會給大景朝注入怎樣的新氣象。
然而,在他們人生剛啟航時卻被止住,如何不讓人惋惜。
想到這,趙小山突然計上心頭。
“諸位大哥,既然以後都不能科考,你們現在有何打算?”
蔣重珍等人搖了搖頭。
今天早晨他們剛接到聖旨,這麽短的時間裏,能有什麽打算。
不過是走一步看一步罷了。
“諸位大哥,我這倒是有個後路可為你們選擇。”
張孝傑幾人目光疑惑,難道還邀請他們去趙家村做教書先生?
他們畢竟還有舉人的功名,若是做教書先生,在哪都可以的。
完全沒有必要去那麽遠的青州府。
畢竟皇帝隻是不允許他們科考了,也沒說他們身上有罪,根本不用遠走他鄉。
趙小山知道他們的想法,連忙解釋道:
“不瞞諸位大哥,我趙小山本是一介普通農民,能在村裏開作坊辦私塾掙下這麽大的家業,全都得益於淳郡公的庇護。”
淳郡公?幾個舉子麵麵相覷。
他們都是外地的舉子,前段時間才到京城,對去年皇家祭祖之事雖有了解,但不多。
除了對當朝炙手可熱的幾個皇子偶有議論外,對宗室著實了解不多。
誰都知道,皇帝一慣打壓宗室。
通過明王這事就能看出來,明王是皇帝的親弟弟,現在都四十多歲了一直在京城皇帝的眼皮子底下,除了一個明王的名號響亮外,一點權勢沒有。
這麽多年都沒就藩,就是因為皇帝不放心放他走。
如若不是這次救駕有功,皇帝絕對不會放他去蜀州。
即便如此,還是將他的嫡長子留在了京城,說是為國效力,明眼人都知道,其實就是人質。
趙小山知道他們對宗室不太了解,便耐著性子將周徹的情況說了一遍。
“如今我家主公在梁州正是用人之際,若諸位前去,憑你們的學識,定能被重用。”
不論是成為周徹的幕僚還是在梁州教書,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幾人都是出自江南,那裏文峰鼎盛,舉人並不是珍稀物種。
但到了梁州,那可絕對是香餑餑,受重視程度也定然很高。
趙小山能想到這點,蔣重珍幾人隻會想的更多。
他們身上的舉人功名雖然在,但畢竟留有案底,還是被當今陛下申斥過的。
迴鄉之後除了去私塾教書,根本沒有其他路可選。
什麽縣衙裏的師爺典史什麽的是想都不能想了。
可他們寒窗苦讀多年,若不是這次會試出了問題,金榜題名不成問題。經了這一遭,卻隻能做個教書先生,他們怎能甘心!
若去了梁州,雖地處偏僻,卻是在淳郡公微末之時投奔的。
皇帝老了,他的幾個兒子又這樣不成器,焉知這天下沒有淳郡公的一席之地?
畢竟,他能年紀輕輕就從縣侯升到郡公,從一個小小的密水走到梁州那等軍事重地,未來不可限量!
即便淳郡公一輩子都是郡公,那一個郡公身邊的幕僚也絕對比一個私塾的教書先生有地位的多。
趙小山的這個提議不啻於給他們提供了一條生路。
想到這,幾人對視了一下眼神,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心動。
蔣重珍是幾人裏和趙小山關係最好的,於是代眾人開口問道:
“小山,若是我等真的去了梁州,如何能取信於淳郡公?”
“這好說,我迴去便寫一封信給淳郡公,你們去了梁州直接報我的名號便好。淳郡公求賢若渴,若諸位大哥真的能去,定然比迴鄉更好。”
他不敢把話說的太滿,畢竟這人去了,用不用,怎麽用,還是要看周徹本人的。
他隻負責把人給引薦過去。
蔣重珍等人得了這話,沉思了一會,迴道:“謝老弟你為我等籌謀,我們迴去商量一下再迴複你。”
陛下要求他們十日內離京,還有幾天呢。
這麽重要的事當然不可能當場做決定,趙小山也點頭表示理解。
等把幾人送到客棧後,趙小山留下了自己現在的地址便迴去了。
李伯玉一直在另外一輛車上,現在才得以過來看看趙小山。
看到他比上次見麵時麵色好了很多,李伯玉這顆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人好好的跟著出來了,若是有了什麽閃失,他都沒法和趙家村的村民們交代。
沒臉!
剛迴府就見朱豐收顫顫巍巍的站在門口等著,一見他就撲了過來,痛哭流涕道:
“主子,您可迴來了,是豐收沒保護好您,害您受委屈了。”
趙小山拍了拍他,“我沒事,就是坐了幾天牢而已,倒是你,受了這麽重的傷,可有好好吃藥養傷?”
朱豐收聽罷很是感動,主子就是心善,都這個時候了還不忘關心他。
“豐收命賤,養幾天就能好了。倒是主子您看著瘦了很多,可見在牢裏吃了很多苦吧。”
趙小山當然知道自己瘦了很多,原本他就不胖,這半個多月就吃了一頓葷腥,不瘦才怪。
“瘦點好,就當減肥了,過幾天吃點就能重新養迴來了。聽說這次是牛二救了你?牛二人呢?”
善因能結善果,但也要牛二本就是個知恩圖報的人。
“京城解了封禁,牛二哥便先迴柳州了。”
牛二這段時間一直在京城,不是負責打探消息,就是照顧朱豐收。現在京城的城門開了,他便第一時間迴了柳州。
隻不過走之前也表示,過幾天他再迴來。
趙小山了然,轉頭對李伯玉道:
“伯玉哥,雖說我們之前幫過牛大,但牛二也救了豐收的命,算是扯平了。如此知恩圖報之人不多,問問他們願不願跟著你吧。”
牛二之前在碼頭拉纖,一身的力氣,人又機靈仁義,能打探消息,是個可用的人才,放在李伯玉身邊剛剛好。
陛下雖然懲治了蔣重珍等鬧事的考生,但對那些沒鬧事的考生多有優撫。這次若沒考中還準其參加恩科。
正常考試李伯玉應該沒戲,但恩科本來就是補考,是朝廷給的第二次機會,這次參考人數又少很多,李伯玉大概率能上榜。
考上了他就是進士了。
堂堂進士老爺,身邊沒有兩個得用的人怎麽能行。這個牛二就可以。
趙小山一說李伯玉便秒懂,“行,我問問他,還有他大哥也不錯。”
把話說完,趙小山沒去和杜子塵他們會麵,而是先迴房好好的洗漱一番。
那洗澡水渾的,連換了三次才算完。
頭發打綹的地方洗了好幾遍都沒衝開,無奈最後還是剪掉了才算。
洗過澡後,趙小山又美美的飽餐了一頓,吃飽喝足後抱著大被睡了一下午。
到了傍晚醒來,才感覺自己又活了過來,神清氣爽。
李伯玉讓家中下人準備了一桌子好飯菜,又將前院的杜子塵等人叫了過來作陪,算是給趙小山接風洗塵。
這幾天趙小山失蹤,李伯玉都快瘋了。
杜子塵他們還納悶,不過一個管事,至於這麽重要麽。
李伯玉這才將趙小山的身份說了出來。又說了趙小山開辦私塾促進就業等義舉。
杜子塵沒想到他們一直瞧不起的管事竟是這般少年英雄,頓時對前段時間的傲慢無禮十分懊惱。
慨歎英雄出少年,人不可貌相雲雲。
因此,杜子塵幾人這次再看到趙小山,態度便熱絡很多。
趙小山和他們本來就交情不深,也不甚喜歡幾人的作風,若不是中間隔著李伯玉,他甚至不想和他們一起吃飯。
隻不過和李伯玉的情況一樣,這幾人雖然才學不顯,運氣卻極好,這次恩科後很有可能得中進士。
進士科出身以後最低也是個縣令。
這種人,還是不要得罪的好。
因此,盡管趙小山心裏不耐煩,還是陪著笑臉和杜子塵他們幾個推杯換盞,分享了自己的牢獄生活。
幾人聽的頻頻驚唿,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
聽到蔣重珍幾人以後都不能參加科考,雖然嘴裏說著遺憾可惜,眼底的幸災樂禍卻是怎麽都掩蓋不了的。
趙小山將這一幕看在眼裏,心裏覺得膈應極了。
說實話,李伯玉交友的眼光實在有待提高。
不說別人,就說那個梁寅城,之前還對李伯玉冷嘲熱諷的,得知他住在侯府的時候立馬換了臉色貼上來,然後巴巴的跟著眾人一起住了進來。
李伯玉竟也同意了!
杜子塵他們幾個的人品完全趕不上蔣重珍他們。
虛與委蛇一番後,趙小山借口身體疲累便離了席。
睡了一下午,到了現在還真沒什麽睡意。
不過,能躺在軒軟的大床上,倒也很是舒服。
想著這段時間的遭遇,趙小山直覺京城不是久留之地。
老皇帝這次雖然緩了過來,但誰知道他的身體能支撐到什麽時候。
大皇子和太子雖然被廢黜了,可還有三皇子呢,還有五皇子六皇子呢,還有那個明王呢。
這些都不是省油的燈。
若老皇帝再犯一次病,京城是否還會上演一次九龍奪嫡?
他的小命隻有一條,真經不起這麽玩的。
隻希望李伯玉的恩科快快考完,他們好早點迴家。
他是真的想家了。
這是他這些天以來一直盼望的事。
可這一天真來了,他的心裏又空落落的。
他和蔣重珍幾人乃萍水相逢,若沒有這次變故,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交集。
可這半個月以來,他們一起經曆了生死,可以說是彼此的精神支柱。
若沒有他們,趙小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得過去。
現在他們終獲自由,可蔣重珍他們卻必須馬上離京,以後都不能再參加科考。
何其殘酷!
明明是皇子之間相互傾軋鬥爭,卻讓這些可憐的學子們買單,成了他們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即便如此,他們也要跪著磕頭說皇恩浩蕩。
一想到這,趙小山的臉上不免露出一絲憤恨。
蔣重珍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山,你不用為我們可惜,咱往好了想,雖說以後不能再科考,但我們的命至少保住了不是?”
之前重病垂死的盧亞生剛恢複一點,虛弱的迴應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經此一事我算看開了,什麽功名利祿都沒有好身體來的重要。”
張孝傑也附和道:“是啊,隻是不能科考而已,我之前還以為咱們會被革去功名貶為庶人呢。這不好多了,舉人功名在京城這地界不值錢,如小山說的,在地方可是和縣太爺一般的存在。”
幾人坐在李伯玉派來的馬車上,極力說著勉勵安慰的話,卻是止不住的憂心忡忡。
皇帝的聖旨上要求他們十日內必須離京,哪怕盧亞生身體虛弱不能長途跋涉,也必須盡快離開。
趙小山知道他們是在安慰自己,心下更難過。
這些赤城樂觀單純的學子,若是能進入朝堂,將會給大景朝注入怎樣的新氣象。
然而,在他們人生剛啟航時卻被止住,如何不讓人惋惜。
想到這,趙小山突然計上心頭。
“諸位大哥,既然以後都不能科考,你們現在有何打算?”
蔣重珍等人搖了搖頭。
今天早晨他們剛接到聖旨,這麽短的時間裏,能有什麽打算。
不過是走一步看一步罷了。
“諸位大哥,我這倒是有個後路可為你們選擇。”
張孝傑幾人目光疑惑,難道還邀請他們去趙家村做教書先生?
他們畢竟還有舉人的功名,若是做教書先生,在哪都可以的。
完全沒有必要去那麽遠的青州府。
畢竟皇帝隻是不允許他們科考了,也沒說他們身上有罪,根本不用遠走他鄉。
趙小山知道他們的想法,連忙解釋道:
“不瞞諸位大哥,我趙小山本是一介普通農民,能在村裏開作坊辦私塾掙下這麽大的家業,全都得益於淳郡公的庇護。”
淳郡公?幾個舉子麵麵相覷。
他們都是外地的舉子,前段時間才到京城,對去年皇家祭祖之事雖有了解,但不多。
除了對當朝炙手可熱的幾個皇子偶有議論外,對宗室著實了解不多。
誰都知道,皇帝一慣打壓宗室。
通過明王這事就能看出來,明王是皇帝的親弟弟,現在都四十多歲了一直在京城皇帝的眼皮子底下,除了一個明王的名號響亮外,一點權勢沒有。
這麽多年都沒就藩,就是因為皇帝不放心放他走。
如若不是這次救駕有功,皇帝絕對不會放他去蜀州。
即便如此,還是將他的嫡長子留在了京城,說是為國效力,明眼人都知道,其實就是人質。
趙小山知道他們對宗室不太了解,便耐著性子將周徹的情況說了一遍。
“如今我家主公在梁州正是用人之際,若諸位前去,憑你們的學識,定能被重用。”
不論是成為周徹的幕僚還是在梁州教書,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幾人都是出自江南,那裏文峰鼎盛,舉人並不是珍稀物種。
但到了梁州,那可絕對是香餑餑,受重視程度也定然很高。
趙小山能想到這點,蔣重珍幾人隻會想的更多。
他們身上的舉人功名雖然在,但畢竟留有案底,還是被當今陛下申斥過的。
迴鄉之後除了去私塾教書,根本沒有其他路可選。
什麽縣衙裏的師爺典史什麽的是想都不能想了。
可他們寒窗苦讀多年,若不是這次會試出了問題,金榜題名不成問題。經了這一遭,卻隻能做個教書先生,他們怎能甘心!
若去了梁州,雖地處偏僻,卻是在淳郡公微末之時投奔的。
皇帝老了,他的幾個兒子又這樣不成器,焉知這天下沒有淳郡公的一席之地?
畢竟,他能年紀輕輕就從縣侯升到郡公,從一個小小的密水走到梁州那等軍事重地,未來不可限量!
即便淳郡公一輩子都是郡公,那一個郡公身邊的幕僚也絕對比一個私塾的教書先生有地位的多。
趙小山的這個提議不啻於給他們提供了一條生路。
想到這,幾人對視了一下眼神,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心動。
蔣重珍是幾人裏和趙小山關係最好的,於是代眾人開口問道:
“小山,若是我等真的去了梁州,如何能取信於淳郡公?”
“這好說,我迴去便寫一封信給淳郡公,你們去了梁州直接報我的名號便好。淳郡公求賢若渴,若諸位大哥真的能去,定然比迴鄉更好。”
他不敢把話說的太滿,畢竟這人去了,用不用,怎麽用,還是要看周徹本人的。
他隻負責把人給引薦過去。
蔣重珍等人得了這話,沉思了一會,迴道:“謝老弟你為我等籌謀,我們迴去商量一下再迴複你。”
陛下要求他們十日內離京,還有幾天呢。
這麽重要的事當然不可能當場做決定,趙小山也點頭表示理解。
等把幾人送到客棧後,趙小山留下了自己現在的地址便迴去了。
李伯玉一直在另外一輛車上,現在才得以過來看看趙小山。
看到他比上次見麵時麵色好了很多,李伯玉這顆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人好好的跟著出來了,若是有了什麽閃失,他都沒法和趙家村的村民們交代。
沒臉!
剛迴府就見朱豐收顫顫巍巍的站在門口等著,一見他就撲了過來,痛哭流涕道:
“主子,您可迴來了,是豐收沒保護好您,害您受委屈了。”
趙小山拍了拍他,“我沒事,就是坐了幾天牢而已,倒是你,受了這麽重的傷,可有好好吃藥養傷?”
朱豐收聽罷很是感動,主子就是心善,都這個時候了還不忘關心他。
“豐收命賤,養幾天就能好了。倒是主子您看著瘦了很多,可見在牢裏吃了很多苦吧。”
趙小山當然知道自己瘦了很多,原本他就不胖,這半個多月就吃了一頓葷腥,不瘦才怪。
“瘦點好,就當減肥了,過幾天吃點就能重新養迴來了。聽說這次是牛二救了你?牛二人呢?”
善因能結善果,但也要牛二本就是個知恩圖報的人。
“京城解了封禁,牛二哥便先迴柳州了。”
牛二這段時間一直在京城,不是負責打探消息,就是照顧朱豐收。現在京城的城門開了,他便第一時間迴了柳州。
隻不過走之前也表示,過幾天他再迴來。
趙小山了然,轉頭對李伯玉道:
“伯玉哥,雖說我們之前幫過牛大,但牛二也救了豐收的命,算是扯平了。如此知恩圖報之人不多,問問他們願不願跟著你吧。”
牛二之前在碼頭拉纖,一身的力氣,人又機靈仁義,能打探消息,是個可用的人才,放在李伯玉身邊剛剛好。
陛下雖然懲治了蔣重珍等鬧事的考生,但對那些沒鬧事的考生多有優撫。這次若沒考中還準其參加恩科。
正常考試李伯玉應該沒戲,但恩科本來就是補考,是朝廷給的第二次機會,這次參考人數又少很多,李伯玉大概率能上榜。
考上了他就是進士了。
堂堂進士老爺,身邊沒有兩個得用的人怎麽能行。這個牛二就可以。
趙小山一說李伯玉便秒懂,“行,我問問他,還有他大哥也不錯。”
把話說完,趙小山沒去和杜子塵他們會麵,而是先迴房好好的洗漱一番。
那洗澡水渾的,連換了三次才算完。
頭發打綹的地方洗了好幾遍都沒衝開,無奈最後還是剪掉了才算。
洗過澡後,趙小山又美美的飽餐了一頓,吃飽喝足後抱著大被睡了一下午。
到了傍晚醒來,才感覺自己又活了過來,神清氣爽。
李伯玉讓家中下人準備了一桌子好飯菜,又將前院的杜子塵等人叫了過來作陪,算是給趙小山接風洗塵。
這幾天趙小山失蹤,李伯玉都快瘋了。
杜子塵他們還納悶,不過一個管事,至於這麽重要麽。
李伯玉這才將趙小山的身份說了出來。又說了趙小山開辦私塾促進就業等義舉。
杜子塵沒想到他們一直瞧不起的管事竟是這般少年英雄,頓時對前段時間的傲慢無禮十分懊惱。
慨歎英雄出少年,人不可貌相雲雲。
因此,杜子塵幾人這次再看到趙小山,態度便熱絡很多。
趙小山和他們本來就交情不深,也不甚喜歡幾人的作風,若不是中間隔著李伯玉,他甚至不想和他們一起吃飯。
隻不過和李伯玉的情況一樣,這幾人雖然才學不顯,運氣卻極好,這次恩科後很有可能得中進士。
進士科出身以後最低也是個縣令。
這種人,還是不要得罪的好。
因此,盡管趙小山心裏不耐煩,還是陪著笑臉和杜子塵他們幾個推杯換盞,分享了自己的牢獄生活。
幾人聽的頻頻驚唿,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
聽到蔣重珍幾人以後都不能參加科考,雖然嘴裏說著遺憾可惜,眼底的幸災樂禍卻是怎麽都掩蓋不了的。
趙小山將這一幕看在眼裏,心裏覺得膈應極了。
說實話,李伯玉交友的眼光實在有待提高。
不說別人,就說那個梁寅城,之前還對李伯玉冷嘲熱諷的,得知他住在侯府的時候立馬換了臉色貼上來,然後巴巴的跟著眾人一起住了進來。
李伯玉竟也同意了!
杜子塵他們幾個的人品完全趕不上蔣重珍他們。
虛與委蛇一番後,趙小山借口身體疲累便離了席。
睡了一下午,到了現在還真沒什麽睡意。
不過,能躺在軒軟的大床上,倒也很是舒服。
想著這段時間的遭遇,趙小山直覺京城不是久留之地。
老皇帝這次雖然緩了過來,但誰知道他的身體能支撐到什麽時候。
大皇子和太子雖然被廢黜了,可還有三皇子呢,還有五皇子六皇子呢,還有那個明王呢。
這些都不是省油的燈。
若老皇帝再犯一次病,京城是否還會上演一次九龍奪嫡?
他的小命隻有一條,真經不起這麽玩的。
隻希望李伯玉的恩科快快考完,他們好早點迴家。
他是真的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