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納糧交稅
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 作者:一隻洪荒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趙小山將自製簡易版烤栗子拿出來時,家裏的態度又變了。
“這真的是那毛刺刺的東西烤出來的?這裏麵竟然還有果子,嗚,甜!”
“山子,你咋知道裏麵的東西能吃的?行啊,有點狗屎運!”
“小叔,真好吃,明天我也和你一起上山,咱倆撿一堆迴來,冬天咱在家天天吃。”
趙小山這栗子雖然不是糖炒出來的,但栗子自帶的甜味,已經完全征服了在場所有人,白菜蘿卜雜糧饃饃也不吃了,一人一個栗子“嘶嘶哈哈”的扒著吃。
趙大壯好久沒吃到這麽好吃的零嘴,親自蹲在灶坑前拿著個棍子翻烤栗子:“山子,這東西這麽好吃,你說咱拿鎮上去賣咋樣?”
趙小山搖了搖頭,今天他在山上轉了那麽久,就發現這兩棵,說明這栗子樹數量不多。
這麽點栗子,他們自家吃還不夠,哪能拿出去賣。
“大哥,以後咱賣東西的機會多著呢,不用急於一時。”
吃過晚飯,趙小山撚了撚早晨泡好的雜糧,發現大米和高粱米都泡發了。
趁著月光明亮,趙小山決定開始磨雜糧。
不過,別看他架勢足,但對於雜糧米粉,他並沒有十分的把握。
在現代,因為公共事件影響,他們家曾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出門,他媽那時候都快憋瘋了,每天無事可做,就刷視頻學做飯,什麽包子餅麵皮麻花的,家裏的白麵讓她霍霍個遍。
有時候趙小山躺無聊了,也會出來幫幫手,這才接觸到了一些做法。
要是有機器,米粉還是很容易的,但他們這裏什麽都沒有,隻能用原始的方法,蒸!
趙小山按照記憶中的步驟,將磨好的米漿倒入托盤裏,下麵加水,蓋上蓋子開始蒸。感覺差不多了,將凝成膜的米皮撈出來,到這裏,米粉就完成大半了。
因為加入了雜糧,米皮的顏色發汙,吃一口,口感也和純米粉差了不少,但勝在挺有嚼勁。
將米皮攤在竹架子上,要在白天,經過日頭一天的烘曬,也就差不多幹了。
但現在是晚上,又快入冬了,溫度不高,米皮便幹的慢。
一旁幫忙的趙大壯和趙嬌娘本來對趙小山的折騰沒抱太大希望,誰知道還真讓他做成了。
這薄薄的東西,就是山子口中說的米粉?
趙大壯偷偷嚐了幾口,也沒覺得哪裏好吃,他嚴重懷疑這東西能不能賣錢!要是賣不出去,可不就是糟蹋糧食了?
剩下的米漿,趙小山一鼓作氣,花了半宿的時間都蒸了。
看著竹架子上滿滿的米皮,趙小山想到了一句話:天無絕人之路。
你以前那些躺平耍手機的日子,總有一天會迴報給你一個大大的驚喜!
第二天, 趙家起了個大早,天還沒亮呢,趙嬌娘就把飯做好了,趙老娘趙老爹和趙大壯整裝待發,將一袋袋的糧食堆在板車上,帶上白天要吃的幹糧和水,準備前往縣城納糧。
每年度的交糧納稅都是大事,因為整個縣城都是集中這段時間交糧,所以他們必須要快點到,不然光排隊就要排好久。
趙小山昨晚半宿沒睡,本來困的不行,但想著自己還沒見過納糧的場景,說什麽也要跟著,趙老娘拗不過兒子,罵罵咧咧的算是答應了。
他在縣裏呆了半個多月,除了出獄那天走了一會,還真沒好好在縣城逛過,也不知道王用極處斬了沒,他的獄友何言昌還在不在,要不是手頭拮據,說實在的,他還真有點想去大牢探望探望。
不管咋說,他獄友對他一直不錯,看他小,始終挺照顧他的。還有那些牢頭大哥們,後期對他態度都挺好。
迎著晨曦,一家人踏上了去縣裏納糧的路。
按大景律,一家裏隻有成年人丁需要交稅,趙小山和鐵牛都未及冠,雖為男性卻是不需要交稅的,因此他們家需要交稅的有六人,每人一石糧食,一共要交六石。
這稅額,不可謂不高!
迴頭看看他們家院子,昨天還滿滿當當一院子的糧食,等他們走後,也沒剩啥了。
這封建王朝確實挺坑,就連剝削都削的這麽精準,既保證你餓不死,又讓你不至於吃的太飽,隻能老老實實的守著田地過活,沒有心力去想著造反。
一路上趙老娘和趙大壯輪流推車,腳程倒也不慢,等到密水時,不過辰時。
隻不過走到縣衙才發現它們來的還是晚了,交稅的隊伍已經排了老長。
趙小山看看前麵的長龍,覺得要輪到他們,至少要中午了。這古代,連交稅的效率都這麽低。
他是個坐不住的性子,晃晃悠悠的就去了前麵,仔細觀察半天才知道為啥慢了。
本來每家每戶交的稅糧就多,但現場一共就七八個胥吏在忙活,剩下的其他人咱也不知道幹啥的,穿的板板的,隻顧著站在那看著,不時吆喝兩嗓子算完事。
這他娘的,哪個時代都有擺架子的官老爺。
再有,那裏明明有稱,結果好多老百姓都不用,非要用大鬥。這一鬥一鬥的稱重,可不就慢了。
等啊等,等的花兒都謝了,終於輪到趙小山一家。
趙老爹將戶籍文書拿出來,那胥吏仔細看了一眼,就對旁邊的說:“趙九明家,成丁六人,糧六石。”
接著,那胥吏用手撚了一把糧食,皺眉道:“趙家的,你家這糧食不行啊,這麽濕就敢交上上來?”
趙來福腆著笑兩步上前,舀了一鬥糧遞了過去,“差爺,誤會誤會,這上麵一層是孩子今早喝水不小心淋上去的,你再看看下麵,絕對幹幹的,俺家曬了好幾天的。”說著,一把銅板不留痕跡的落在了那胥吏手心裏。
那胥吏捏了捏手裏的銅板,又裝模做樣的向下探了探,點點頭道:“嗯,下麵確實還行,這是稅糧,下次讓你家孩子注意點!”
“是是,差爺,都聽您的!”
趙小山整個人都呆住了,沒看出來,一向老實巴交的趙老爹,竟也有如此市儈的一麵。
一石等於十鬥,一會的功夫,他們家的六石糧食就量好了。
算了算數目,那胥吏揮了揮手,“下一家。”趙家今年的秋糧算是交完了。
就在趙小山暗唿自己開了眼界時,後麵竟傳來了陣陣爭吵聲,仔細一聽,原來是剛才的胥吏指責一個老頭推來的糧食太濕,不讓交。
那老頭哭著喊著說他們家糧都是幹的,自己天沒亮推了老半天車才到了縣裏,求求差爺行行好雲雲。
但那胥吏不為所動,執意認定他的糧食不符合標準,一發狠,竟朝那老頭心窩子踹了一腳。
這下好了,不僅後麵的人群湧動,就連附近維持秩序的胥吏都到了,幾個大漢合夥將哭天喊地的老頭架起來扔到一邊。
那老頭捂著胸口躺在地上哼哼哈哈的喊痛,他的糧食也灑了一地。
趙小山看著老頭不比自家爺爺差多少,不懂他家怎麽就他自己過來,聖母心剛要泛濫,就被趙老娘一把拉住了胳膊。
“別管了,這種事,年年都有。時間不早了,咱走吧。”
趙小山再轉頭看看老爹,發現他也一副見怪不怪的表情,也隻能訕訕的閉嘴跟著迴走了。
子曰:苛政猛於虎也。
這縣衙門口這些胥吏就敢如此囂張,真真是沒得救了。
糧交完了,大家都鬆了口氣,迴程的腳步都慢了,趙小山這才有空得以好好看看密水縣的大街小巷。
密水縣是榮河郡下轄的第一大縣,榮河郡一共就兩個縣,密水的轄地占了一大半,離密水不過百裏便是榮河郡城所在,可以說到了密水就相當於到了榮河郡城。
轄區大,再加淳縣侯這個皇室也在,密水的城區便不小,比樂平大了不是一星半點。
密水和榮河的名字裏都有水,也意味著榮河郡內水係很多,榮河全名瀏榮河,是大景朝最大的河——鏡河的支流,密水是瀏榮河更小的支流,地處下遊,水量也頗豐。
因著水係多,郡內的碼頭便多,密水縣就有一個碼頭,叫挑腳碼頭,平日裏船來船往的好不熱鬧,據說沿街有很多店鋪,很多商賈來往,十分繁榮。
趙小山早就聽說了這個地方,一直想去逛逛開開眼界,但趙老娘怕他再闖禍,說什麽也不允許他單獨行動,恨不得拿根繩子將他栓在身邊。
但這孩子說的也有道理,馬上入冬了,家裏人的棉衣棉被還沒著落,他們幾個大的無所謂,孩子老人卻是不能將就的。
趙老娘想著糧食交完了,家裏裝錢的壇子裏還有趙小山前幾天剛上交的十五兩銀子,一咬牙一跺腳,帶著男人孩子拐進布莊,挑挑揀揀一頓砍價,買了十斤棉花,一共花了四百文錢。
這錢花的,趙老娘好一頓心疼,出門時嘴裏還嘟囔著怎麽比以前貴了雲雲。
這時已是下午三點多,趙小山摸了摸幹癟的肚子,強烈提議一家人來都來了,怎麽也要一起下頓館子吃碗餛飩。
毫不意外,又遭到了趙老娘的一口否認:“吃吃吃,就知道吃,花錢的地方多著呢,哪能都吃了,你大哥那有幹糧,剛才讓你啃兩口你不啃。”
“娘,我也不是自己吃,上次我入大獄,伯玉哥跟著跑前跑後的張羅,這麽長時間,咱也沒說對他表示表示,我去他們書院把他叫出來,咱就當請他吃飯,你看成不?”
他這麽一說,趙老娘倒是沒法反對了。
不管如何,李伯玉上次確實出了不少力,請恩人吃頓飯,花點錢好像也無可厚非。
於是乎,趙老娘委派趙小山去學堂問問李伯玉有沒有空,有空她就請客下館子吃餛飩。
趙小山忙不迭的答應,馬不停蹄的朝李伯玉的學堂奔去。
要感謝上次幫忙是真的,但他還有別的私事沒說,就是想向李伯玉征求點意見——一個月後康員外家的婚禮上,自己到底該怎麽做,才能獲得淳縣侯的青睞。
“這真的是那毛刺刺的東西烤出來的?這裏麵竟然還有果子,嗚,甜!”
“山子,你咋知道裏麵的東西能吃的?行啊,有點狗屎運!”
“小叔,真好吃,明天我也和你一起上山,咱倆撿一堆迴來,冬天咱在家天天吃。”
趙小山這栗子雖然不是糖炒出來的,但栗子自帶的甜味,已經完全征服了在場所有人,白菜蘿卜雜糧饃饃也不吃了,一人一個栗子“嘶嘶哈哈”的扒著吃。
趙大壯好久沒吃到這麽好吃的零嘴,親自蹲在灶坑前拿著個棍子翻烤栗子:“山子,這東西這麽好吃,你說咱拿鎮上去賣咋樣?”
趙小山搖了搖頭,今天他在山上轉了那麽久,就發現這兩棵,說明這栗子樹數量不多。
這麽點栗子,他們自家吃還不夠,哪能拿出去賣。
“大哥,以後咱賣東西的機會多著呢,不用急於一時。”
吃過晚飯,趙小山撚了撚早晨泡好的雜糧,發現大米和高粱米都泡發了。
趁著月光明亮,趙小山決定開始磨雜糧。
不過,別看他架勢足,但對於雜糧米粉,他並沒有十分的把握。
在現代,因為公共事件影響,他們家曾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出門,他媽那時候都快憋瘋了,每天無事可做,就刷視頻學做飯,什麽包子餅麵皮麻花的,家裏的白麵讓她霍霍個遍。
有時候趙小山躺無聊了,也會出來幫幫手,這才接觸到了一些做法。
要是有機器,米粉還是很容易的,但他們這裏什麽都沒有,隻能用原始的方法,蒸!
趙小山按照記憶中的步驟,將磨好的米漿倒入托盤裏,下麵加水,蓋上蓋子開始蒸。感覺差不多了,將凝成膜的米皮撈出來,到這裏,米粉就完成大半了。
因為加入了雜糧,米皮的顏色發汙,吃一口,口感也和純米粉差了不少,但勝在挺有嚼勁。
將米皮攤在竹架子上,要在白天,經過日頭一天的烘曬,也就差不多幹了。
但現在是晚上,又快入冬了,溫度不高,米皮便幹的慢。
一旁幫忙的趙大壯和趙嬌娘本來對趙小山的折騰沒抱太大希望,誰知道還真讓他做成了。
這薄薄的東西,就是山子口中說的米粉?
趙大壯偷偷嚐了幾口,也沒覺得哪裏好吃,他嚴重懷疑這東西能不能賣錢!要是賣不出去,可不就是糟蹋糧食了?
剩下的米漿,趙小山一鼓作氣,花了半宿的時間都蒸了。
看著竹架子上滿滿的米皮,趙小山想到了一句話:天無絕人之路。
你以前那些躺平耍手機的日子,總有一天會迴報給你一個大大的驚喜!
第二天, 趙家起了個大早,天還沒亮呢,趙嬌娘就把飯做好了,趙老娘趙老爹和趙大壯整裝待發,將一袋袋的糧食堆在板車上,帶上白天要吃的幹糧和水,準備前往縣城納糧。
每年度的交糧納稅都是大事,因為整個縣城都是集中這段時間交糧,所以他們必須要快點到,不然光排隊就要排好久。
趙小山昨晚半宿沒睡,本來困的不行,但想著自己還沒見過納糧的場景,說什麽也要跟著,趙老娘拗不過兒子,罵罵咧咧的算是答應了。
他在縣裏呆了半個多月,除了出獄那天走了一會,還真沒好好在縣城逛過,也不知道王用極處斬了沒,他的獄友何言昌還在不在,要不是手頭拮據,說實在的,他還真有點想去大牢探望探望。
不管咋說,他獄友對他一直不錯,看他小,始終挺照顧他的。還有那些牢頭大哥們,後期對他態度都挺好。
迎著晨曦,一家人踏上了去縣裏納糧的路。
按大景律,一家裏隻有成年人丁需要交稅,趙小山和鐵牛都未及冠,雖為男性卻是不需要交稅的,因此他們家需要交稅的有六人,每人一石糧食,一共要交六石。
這稅額,不可謂不高!
迴頭看看他們家院子,昨天還滿滿當當一院子的糧食,等他們走後,也沒剩啥了。
這封建王朝確實挺坑,就連剝削都削的這麽精準,既保證你餓不死,又讓你不至於吃的太飽,隻能老老實實的守著田地過活,沒有心力去想著造反。
一路上趙老娘和趙大壯輪流推車,腳程倒也不慢,等到密水時,不過辰時。
隻不過走到縣衙才發現它們來的還是晚了,交稅的隊伍已經排了老長。
趙小山看看前麵的長龍,覺得要輪到他們,至少要中午了。這古代,連交稅的效率都這麽低。
他是個坐不住的性子,晃晃悠悠的就去了前麵,仔細觀察半天才知道為啥慢了。
本來每家每戶交的稅糧就多,但現場一共就七八個胥吏在忙活,剩下的其他人咱也不知道幹啥的,穿的板板的,隻顧著站在那看著,不時吆喝兩嗓子算完事。
這他娘的,哪個時代都有擺架子的官老爺。
再有,那裏明明有稱,結果好多老百姓都不用,非要用大鬥。這一鬥一鬥的稱重,可不就慢了。
等啊等,等的花兒都謝了,終於輪到趙小山一家。
趙老爹將戶籍文書拿出來,那胥吏仔細看了一眼,就對旁邊的說:“趙九明家,成丁六人,糧六石。”
接著,那胥吏用手撚了一把糧食,皺眉道:“趙家的,你家這糧食不行啊,這麽濕就敢交上上來?”
趙來福腆著笑兩步上前,舀了一鬥糧遞了過去,“差爺,誤會誤會,這上麵一層是孩子今早喝水不小心淋上去的,你再看看下麵,絕對幹幹的,俺家曬了好幾天的。”說著,一把銅板不留痕跡的落在了那胥吏手心裏。
那胥吏捏了捏手裏的銅板,又裝模做樣的向下探了探,點點頭道:“嗯,下麵確實還行,這是稅糧,下次讓你家孩子注意點!”
“是是,差爺,都聽您的!”
趙小山整個人都呆住了,沒看出來,一向老實巴交的趙老爹,竟也有如此市儈的一麵。
一石等於十鬥,一會的功夫,他們家的六石糧食就量好了。
算了算數目,那胥吏揮了揮手,“下一家。”趙家今年的秋糧算是交完了。
就在趙小山暗唿自己開了眼界時,後麵竟傳來了陣陣爭吵聲,仔細一聽,原來是剛才的胥吏指責一個老頭推來的糧食太濕,不讓交。
那老頭哭著喊著說他們家糧都是幹的,自己天沒亮推了老半天車才到了縣裏,求求差爺行行好雲雲。
但那胥吏不為所動,執意認定他的糧食不符合標準,一發狠,竟朝那老頭心窩子踹了一腳。
這下好了,不僅後麵的人群湧動,就連附近維持秩序的胥吏都到了,幾個大漢合夥將哭天喊地的老頭架起來扔到一邊。
那老頭捂著胸口躺在地上哼哼哈哈的喊痛,他的糧食也灑了一地。
趙小山看著老頭不比自家爺爺差多少,不懂他家怎麽就他自己過來,聖母心剛要泛濫,就被趙老娘一把拉住了胳膊。
“別管了,這種事,年年都有。時間不早了,咱走吧。”
趙小山再轉頭看看老爹,發現他也一副見怪不怪的表情,也隻能訕訕的閉嘴跟著迴走了。
子曰:苛政猛於虎也。
這縣衙門口這些胥吏就敢如此囂張,真真是沒得救了。
糧交完了,大家都鬆了口氣,迴程的腳步都慢了,趙小山這才有空得以好好看看密水縣的大街小巷。
密水縣是榮河郡下轄的第一大縣,榮河郡一共就兩個縣,密水的轄地占了一大半,離密水不過百裏便是榮河郡城所在,可以說到了密水就相當於到了榮河郡城。
轄區大,再加淳縣侯這個皇室也在,密水的城區便不小,比樂平大了不是一星半點。
密水和榮河的名字裏都有水,也意味著榮河郡內水係很多,榮河全名瀏榮河,是大景朝最大的河——鏡河的支流,密水是瀏榮河更小的支流,地處下遊,水量也頗豐。
因著水係多,郡內的碼頭便多,密水縣就有一個碼頭,叫挑腳碼頭,平日裏船來船往的好不熱鬧,據說沿街有很多店鋪,很多商賈來往,十分繁榮。
趙小山早就聽說了這個地方,一直想去逛逛開開眼界,但趙老娘怕他再闖禍,說什麽也不允許他單獨行動,恨不得拿根繩子將他栓在身邊。
但這孩子說的也有道理,馬上入冬了,家裏人的棉衣棉被還沒著落,他們幾個大的無所謂,孩子老人卻是不能將就的。
趙老娘想著糧食交完了,家裏裝錢的壇子裏還有趙小山前幾天剛上交的十五兩銀子,一咬牙一跺腳,帶著男人孩子拐進布莊,挑挑揀揀一頓砍價,買了十斤棉花,一共花了四百文錢。
這錢花的,趙老娘好一頓心疼,出門時嘴裏還嘟囔著怎麽比以前貴了雲雲。
這時已是下午三點多,趙小山摸了摸幹癟的肚子,強烈提議一家人來都來了,怎麽也要一起下頓館子吃碗餛飩。
毫不意外,又遭到了趙老娘的一口否認:“吃吃吃,就知道吃,花錢的地方多著呢,哪能都吃了,你大哥那有幹糧,剛才讓你啃兩口你不啃。”
“娘,我也不是自己吃,上次我入大獄,伯玉哥跟著跑前跑後的張羅,這麽長時間,咱也沒說對他表示表示,我去他們書院把他叫出來,咱就當請他吃飯,你看成不?”
他這麽一說,趙老娘倒是沒法反對了。
不管如何,李伯玉上次確實出了不少力,請恩人吃頓飯,花點錢好像也無可厚非。
於是乎,趙老娘委派趙小山去學堂問問李伯玉有沒有空,有空她就請客下館子吃餛飩。
趙小山忙不迭的答應,馬不停蹄的朝李伯玉的學堂奔去。
要感謝上次幫忙是真的,但他還有別的私事沒說,就是想向李伯玉征求點意見——一個月後康員外家的婚禮上,自己到底該怎麽做,才能獲得淳縣侯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