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雲虛:我會守護東島的一切 (萬字章節)
從大明王朝開始橫推諸天 作者:何人奏我長河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成功道佛合流,凝練五髒廟後,徐行的性命修為,已經再做攀升,精氣神三者齊頭並進,皆躋身大宗師層次。
所以,他此時便無比清晰地感受到,那隻有大宗師才能察覺到的“十陽境界”氣勢。
其實此前在與龐斑的激戰中,徐行就已明白了張三豐的所作所為,更清楚這位至強者走的乃是“天人合一”之道。
但當他親自用神念感知到這種氣勢時,才真正意識到“十陽”究竟是何等可怖,怪不得蒙赤行、八思巴兩人不履中原。
俗話說剛不可久,可這張老道,卻分明是像踩臭抹布一樣,把這武學常理踩在腳下,看也不看上一眼。
比起這種層次的陽火之氣,縱然是徐行的純陽血氣,也顯得無比渺小。
自從在大明王朝世界,成就“打破虛空”的精神境界後,徐行看待北宋世界,以及這個世界武功,皆如掌上觀紋。
即便是道心種魔、慈航劍典這種層次的神功真意,也逃不過他的法眼。
可現在,即便是徐行,一時之間也想不清楚,張三豐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
用“天人合一”來形容已顯得不夠準確,這分明是“提挈天地”!
仔細體悟了一番張三豐的如今境界後,徐行練成“五髒廟”的喜悅就已徹底消散,取而代之的乃是一股濃烈的鬥誌。
這種需要自己追逐,甚至是仰望強敵,徐行已經許久不曾遇見過。
隻不過越是如此,他也就越興奮,那種爭勝欲望更是前所未有的湧現出來。
習武須有對手,才能印證平生所學,而在此界中,張三豐對徐行來說,便是一個足夠好的對手。
並且,其實徐行和張三豐之間,還有一份不淺的淵源。
他當初在大明王朝世界,之所以能在極短的時間裏,修成人仙境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要歸功於從沈一石手中得來的“三豐血經”。
嚴格來說,徐行也算是這位武當祖師的隔代傳人,隻不過對他來說,對祖師最好的敬意,便是將之超越。
雖然兩個張三豐或許並非同一個人,但徐行心中還是難以抑製地升起一個念頭——若是能夠親手擊敗他,這一趟才不算是白來。
他深吸一口氣,垂下眼瞼,將眼中綻放的灼然神光盡數斂去,才長長一歎:
“看來,在東島之會前,我實是不宜與這位老真人碰麵。”
不急、不急。
在享用張三豐這道珍饈前,還有幾道硬菜,想到此處,徐行對即將到來的東島之會便越發期待。
他更想知道,那幾位大宗師同伴,究竟為張三豐準備了什麽殺手鐧?
沈萬三初入此境,還可以略過不提,但八思巴、蒙赤行卻是在天變前,就已通過“空境武道”,成就了大宗師之位。
徐行的“五髒廟”之法,乃是以人身小天地,勾連外界大天地,是以對“十陽境界”還不算太過敏感,隻因這本就是可以共存的兩種道途。
但八思巴、蒙赤行身為空境武道的大宗師,畢生所求,皆是為了摒棄一切雜氣,成就隔絕天地罡煞幹擾的場域,與身融天地的“十陽境界”天生相斥。
因此,他們對這種氣勢的敏感厭惡,要勝過徐行十倍,甚至是百倍。
打個不算太恰當的比方,如果說張三豐乃是太陽,徐行便是陽光背道而馳,固然能夠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灼熱,卻也無甚影響,足可忍受。
但“空境武道”這條路,卻完全在太陽籠罩下,大宗師們隻要想抬起頭來看路,便會先看見那顆遍照大千的太陽,受到熾烈陽光的直接照射。
在這種情況下,“視力”越好,越想向前邁步,就越要遭罪。
毫無疑問,八思巴、蒙赤行便是空境宗師中,“視力”最為出眾,也最有超脫欲望的兩人。
所以可想而知,他們這些年來,究竟經受了怎樣的煎熬。
每一個成就大宗師的武者,縱然性情各有不同,至少都有堅韌的道心,徐行絕不認為他們會甘願屈居人下。
或許,這幾十年來,兩人之所以避世不出,根本就是在研究超脫“空境武道”藩籬的手段?
徐行又想到令藏地密宗不惜人力物力,也要找尋的“轉輪聖王”。
現在想來,蒙赤行會走一條怎樣的道路還不分明,但八思巴的路,似乎就應在這“轉輪聖王”上。
能夠被八思巴寄予厚望,此人又究竟是什麽來曆?
徐行雖然一時沒有答案,卻也摩挲下巴,露出饒有興致的笑容。
此前第一次遇見“四密尊者”,從他們口中聽到“轉輪聖王”這個名字時,徐行便心血來潮,隱約預感到這位“轉輪聖王”,或許便是自己在此界的一大敵手。
身為此界道門魁首的張三豐,已是如此可怖,被藏地密宗視為救世主,代表佛門法統的“轉輪聖王”,又是何等樣人?
徐行越想越覺得有意思。
這分屬道佛兩方的絕世強者,當真是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個如日中天,令天下人仰望,一個則是隱匿世間,神通不顯。
有趣、實在是有趣。
等徐行和厲靈交流完,穀凝清才竄了過來,少女來到徐行身邊,轉了好幾圈,眼中的好奇、驚疑之色愈發濃鬱。
到最後,她終於忍不住如往常一般,伸出一雙膚如凝脂的玉臂,想要用白皙纖長的手指,扯一扯徐行的臉。
可指尖傳來的灼熱,以及那種略帶堅實的迥異手感,卻令穀凝清吃了一驚,再也捏不下去,那種灼熱感亦如野火,頃刻間燎遍全身各處。
少女反應極快,輕咳一聲,便不著痕跡地向後跳開,雙手背在身後,手指交疊,眼波流轉。
“小……踏法,你真的練成了?”
穀凝清本想如以往一樣,叫徐行小弟,但那種異樣感再次湧上心頭,令這以往無比自然的稱唿,顯得如此生澀。
所以,她便學著言靜庵的叫法,稱了一聲字號,好在眾人的關注點都放在徐行如今的修為進境上,並沒有察覺穀凝清的異狀。
先前徐行練成“五髒廟”時,由於融匯了肉身純陽拳意,令厲靈、言靜庵這種立身於空境第二重天的宗師,也難以用神念感知。
所以,眾人隻能從表象中,知道他的確取得了突破,卻不能知道,徐行是否真的踏破了關隘,成為了下一位大宗師。
徐行直麵眾人的疑惑目光,莞爾道:
“現在看來,‘天下第五’這個稱號,的確是名不副實了,八思巴、蒙赤行的位置,也是時候動一動了。”
——大宗師,真的成了?
得到徐行親口認證,修為最深也早有預料的厲靈,還沒有太大反應,其餘三女心裏,卻不禁升起一種難以置信的虛幻感,隻疑身在夢中。
畢竟,那可是大宗師!
天變至今已逾六十年,但在這六十年間,亦隻有一個沈萬三能夠突破桎梏,成就此境。
縱然是將視線拉長到數千年的武道史,每一個有望破碎的大宗師,都是聲名顯赫、光耀千古的絕代人物。
但即便是身懷絕世稟賦的蓋世奇才們,也要有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曆,才能踏破關隘,最終問鼎大宗師境界。
隻看慈航劍典的最後一章“死關法”,就知道這一關究竟如何兇險。
可徐行呢?
他竟然能夠一蹴而就,並且突破得這麽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徐行也知道,這種時候,用言語解釋實在是效率太低也太蒼白。
因此,他隻是簡簡單單地捏了個手印,用實際行動,表明自己如今的境界,並且把剛才突破過程中取得的領悟,盡數分享給在場眾人。
隻見徐行毛孔中湧現出五色毫光,結成一輪五行輪轉、五彩交織的明亮光圈。
光圈所過,四人的心境都平和了下來,體會到一種大自在、大光明的氣韻。
他們隻感覺在徐行周身一丈內,念頭活潑、神意圓融,就連真氣都變得格外順服。
這並非是傳統意義上那種摒棄一切、不容任何外物存在的“空境場域”,而是一種無形氣場,亦或者說道場。
其實,無論是佛家所說的“壇城法界”,亦或者是道門所謂的“洞天福地”,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不容外物的封閉場域。
壇城法界旨在引人開悟,洞天福地亦是助人修行,皆有普渡眾生之效,隻不過此界武者為求“破碎虛空”,白日飛升,才會練成隔絕萬物的“空境場域”。
如今在內外貫通、天人合一的徐行身上,這種普渡眾生的效用,才真正得以彰顯。
厲靈見徐行,隻覺他的身體都已被神光充盈,並且居於五髒的五行神光,每一道都如一座袖珍洞天,須彌芥子,妙不可言。
厲靈本身也精通身神法,一看到這樣的例證,劃分九野的黃天真氣,亦不自覺地運轉起來,試圖模仿徐行,再凝身神。
而言靜庵見徐行,卻隻見陰陽二氣,縈繞全身,更從中看到了仙胎、魔種的另一種存在形式。
道心種魔、慈航劍典本屬一源,本就可以相互轉化,隻不過這一步實在是難上加難,即便是龐斑這種大材,亦是在“黑天書”的幫助下,才能夠從道心中凝練出魔種。
以言靜庵單修“慈航劍典”的底蘊,按理來說,絕無可能踏出這一步。
隻不過徐行如今已將仙胎、魔種都給徹底拆分成陰陽二氣,相當於是將這兩門大法最精華、最本質的部分,都掰開了、揉碎了,展現在言靜庵麵前。
是以,言靜庵隻要學著徐行的做法,控製體內那代表“至陰無極”的仙胎,便能夠自然誕生陰中之陽,得到代表“至陽無極”的魔種,成就水中火,焰裏冰。
其實,根本都不需要言靜庵去控製,仙胎和魔種間自有一種跨越時空、玄之又玄的感應。
隻不過,徐行先前以五行神光,將陰陽二氣掩蓋得很好,仙胎才能保持平靜。
如今徐行既然將一身成果悉數展露,言靜庵體內的仙胎便自發運轉,激蕩出一股股純陰仙氣,難以抑製,開始由陰而陽的轉化。
厲若海精修的“嫁衣神功”,也是一門陽剛至極的絕學,並且她的“嫁衣真勁”還是由十種截然不同的真氣催生而出,對陰陽五行的變化,亦有頗高的敏感。
更何況,厲若海亦精通徐行的煉身法,可以從精、氣兩個角度,來共同領略“五髒廟”的成就。
徐行亦知道以厲若海那種愛走極端,撞破南牆也不迴頭的性子,絕無可能走自己這種構成精巧的道路,亦不會如言靜庵一般,求什麽陰陽兩極。
她要求,也隻會求陽中至陽、剛中至剛!
因此,除去自身的成就外,他亦向厲若海開放了一部分自己的視野,讓少女能夠通過他的感知,去“親眼”見證張三豐的“十陽境界”。
就像言靜庵將徐行視為自身武道的完成態一般,張三豐亦是厲若海這條武道上的最巔峰,論陽剛霸道,此世還無一人能望其項背。
對厲若海來說,哪怕不去學張三豐的十陽神功,隻是看一看這老道士的真氣形態,都能大有裨益。
比起三位各有道路的空境宗師,修為最低微的穀凝清,反倒是得益最多的那個。
穀凝清的“雙修大法”中既有源於天竺的佛法精髓,講究性功定境,分清情、欲之別,又吸收了中原的陰陽思想,可謂是一種另類的道佛合流,與徐行的契合度最高。
並且,穀凝清還未成就屬於自己的“空境場域”,沒有成熟的框架,便從更多方麵,吸收徐行的成果。
徐行如今也將絕大多數的心力,都放在穀凝清身上。
厲靈等三人畢竟是空境宗師,不需要他太過擔心,唯有穀凝清這個堪堪“化境”的雙修公主,還需要他來看護。
過了一會兒後,穀凝清身上果然騰起兩股截然不同的氣機,這不隻是如仙胎、魔種一般的陰陽之分,更有極盡歡愉和無念無欲的分野。
穀凝清的麵容亦在刹那間變化,一會兒出塵如降塵天女,氣質清冷,靜如止水,甚至比活潑俏皮的言靜庵,還更像是慈航靜齋弟子。
過一會兒,她的氣質又變得熱辣奔放,風情萬種,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帶著宛如成熟蜜桃般的迷人風情,極盡嫵媚。
兩種氣質不斷在穀凝清身上交替出現,更添一份變化萬千、難以捉摸的妖異感覺。
察覺到身邊出現的動靜,厲靈、言靜庵、厲若海三人,亦依次清醒過來。
他們都察覺到,穀凝清正在進行著一次堪稱脫胎換骨的蛻變。
難道說,他們今日不隻是要親眼見證一位大宗師的出世,還要再見證一位新晉宗師?
就在三人的目光中,這兩種氣質交替得越發頻繁,穀凝清的姣好容顏上,亦多了一份掙紮神色。
厲若海目中浮起擔憂色彩,向前走出一步。
穀凝清雖然對她懷有某種異樣感情,但厲若海始終將這個小姑娘當做自己的妹妹,自無可能坐視穀凝清如此痛苦。
但要厲若海出手相助,她亦不知該如何是好,少女還在思考,目光卻已下意識地望向了徐行。
徐行隻是微微頷首,厲若海那顆滿懷不安和憂慮的心靈,便倏然平靜了下來。
直到此時,少女才後知後覺地發現了自己下意識的舉動,心中小小地吃了一驚,迅速收迴視線
——這種本能,究竟是從什麽時候開始養成的?
又過了兩個唿吸後,穀凝清體內氣機,以及自身神意的衝突,已經攀升至一個極峰。
徐行看準時機,向前邁出一步,身影仿若融入月光,漾至穀凝清身前,長袖一拂,右手屈指,輕輕彈中少女的白皙額頭。
“諸相非相,紅顏白骨,皆成虛妄,還不醒來?”
徐行雖是沒有刻意運轉真氣,震動筋骨,可嗓音仍是如晨鍾暮鼓,又似滾滾雷音,在穀凝清耳畔炸開。
每一字出口,穀凝清的麵色便越白一分,可那雙清澈高遠,猶如穹蒼的湛藍眼眸,也就越明亮一分。
等到最後四字出口,穀凝清渾身一震,劇烈顫抖,向後踉蹌倒退,搖晃不已。
可她體內那兩股相互糾纏碰撞的氣機,卻驟然歸於一統,融匯成另一種更宏大、更圓融的力量。
——空境場域,於此成就!
意識到這一點後,言靜庵和厲若海皆是看了徐行一眼,目光複雜,思緒萬千。
他們都知道,穀凝清乃是近日才突破“化境”,並且這位雙修公主的天賦、才情雖然也算是不錯,但是比起厲若海、浪翻雲,甚至是厲靈、言靜庵等人,都有一段差距。
按常理來說,她至少也要十年、十數年的沉澱,才能一窺“空境”之秘,有希望成就宗師。
由“化境”到“空境”,難度就是如此之大,這也是為何,天下武人多如過江之鯽,可宗師卻寥寥無幾。
衝擊空境不成,當場爆體而亡的例子,在江湖中亦不算少見,“破碎虛空”本就是一條逆天而行的羊腸小徑,每踏出一步,都要有粉身碎骨的覺悟。
魔師宮、大輪寺都算是世間最頂級的武學聖地,宗師又見得幾人?
但此時此刻,在徐行的幫助下,初入“化境”的穀凝清,竟然能夠一飛衝天,硬生生闖進了“空境”的門檻,這是怎樣的不可思議?
這是大宗師也不具備的手段,若非如此,魔師宮也不會除了蒙赤行、龐斑外,就隻有裏赤媚這個不屬魔門法統的護法撐門麵。
厲靈、言靜庵還有心情震驚,厲若海則是關心穀凝清的安危,身形一動,便想要像往常那樣,扶住穀凝清的身子。
可她剛剛來到穀凝清身旁,這位新晉的空境宗師,便睜開了一對神光深蘊的湛藍眼眸,並自己站直了身子。
厲若海一怔,穀凝清已輕車熟路地伸出手,纏住了厲若海的脖子,再把小腦袋貼到她耳畔,輕聲道:
“若海,現在咱們可以算是般配了吧。”
厲若海聽到這話,頭皮一炸,卻也沒法在眾人的注視下,強行推開穀凝清,隻能硬生生忍了下來。
但少女也極其敏銳地從穀凝清這句話中,聽出來一種和以往截然不同的意味,這個敢想敢做的小妹妹,好似又下定了某種決心?
穀凝清卻沒有在乎厲若海的古怪目光,隻是輕輕鬆開手,向後跳了一步,背著手,巧笑嫣然,仿佛剛才什麽都沒有說。
穀凝清的聲音雖然小,可厲靈和言靜庵是何等耳力,當然聽得清楚,眼神一下子變得極其古怪,不禁在兩位絕色少女身上,來來迴迴地逡巡。
對兩人來說,這種超脫世俗認知的關係和情感,還是顯得太超過了些。
隻不過,厲靈這個老前輩是越看越覺得怪,言靜庵則是心中升起些異樣感覺——她總覺得,其實這兩位,不也挺般配的?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哪怕言靜庵這個慈航靜齋的異類,臉上也不禁泛起些羞紅,不敢再往下想去。
徐行對此早已司空見慣,隻是拍了拍手,笑道:
“剛才承諾過的,突破之後,便給你們講個好故事,現在也到時候了,來吧。”
聽到這話,饒是心緒複雜的厲若海,以及下定決心的穀凝清,都把目光投了過來,眼中滿是好奇意味。
徐行其實一直以來,都不是很避諱談自己的出身來曆,先前不告訴厲若海,也隻是害怕少女一時間難以接受罷了。
並且,此界由於存在“破碎虛空”這種現象,又有諸多來自外界的武功秘籍,對這種事的接受度,也要高於北宋世界的武者。
如今的他,在這個世界已經有了金剛傳人的身份,又通過擊殺龐斑的戰績,闖出了“天下第五”之名頭,可以說已經表明了立場。
並且練成五髒廟後,徐行憑自身實力,已能站在此界頂峰,除了張三豐之外,無論是誰來,徐行都有信心與之過一過招。
對言靜庵、厲靈這樣的宗師人物來說,立場和實力,都比出身要重要得多,是以徐行也不怕兩人得知自己的來曆後,便和他反目成仇。
因此,徐行便開門見山,坦然相告:
“我的確不是此方天地的人,而是來自另一個世界。”
雖然言靜庵、厲若海早有猜測,但是當徐行親口認證時,還是不由的感到劇烈震動。
這種震撼感,絲毫不亞於見到徐行在眼前突破,躋身大宗師層次,甚至猶有勝之。
畢竟,千古以來,大宗師雖然少,但每一代也都會出幾個,遍觀武道史,就連破碎高手亦不少見。
可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天外來客,除了那個不知底細的張老道外,有且隻有徐行一人。
她們兩個隱約有猜測的人都是如此,厲靈和穀凝清兩人就更為驚異。
他們甚至想過,徐行乃是前古強人轉世重生,卻也沒想到,他竟然當真是從另一個世界“破碎虛空”而來。
當然,徐行也沒有把全部的事實,都和盤托出,而是避重就輕,提到了自己在北宋世界的經曆,隱去了重活一世的事實,以及“昊天鏡”的存在。
因為徐行知道,眾人真正疑惑的究竟是什麽,自己隻需要對此給出解釋便可,沒有必要多說,以免節外生枝。
不過,即便隻是如此,他這精彩非凡、跌宕起伏的故事,仍是令四人感到驚訝,更生出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感覺。
為何徐行會有如此深厚的武學底蘊,更養出來這樣霸道的氣魄,原來他當真是一位曾經橫絕一世的天下至強者!
更令眾人驚訝的是,徐行在北宋世界所遇的高手,雖然絕大多數他們都不曾聽聞過,但金門羽客林靈素,以及蔡京等一眾大臣,在這個世界亦曾經存在。
當然,最讓他們感到震撼的,還要屬超越時空限製,橫越古今,勾連諸世的“九空無界”。
這個得天獨厚的界域,比起“破碎虛空”現象,都還要更為神奇。
穀凝清眼珠子一轉,笑嘻嘻地道:
“踏法,這麽看,你還真是個老老老老老老前輩了!”
少女將這個“老”字拖得極長,顯得頗為可愛,令徐行和厲靈等人都不禁莞爾一笑,就連厲若海也翹起嘴角。
此界雖然在大元崩滅後,沒有再次建立大一統的王朝,但是按徐行所知的時間算,也該到了明初年間。
是以對穀凝清看來,“出身”北宋世界的徐行,都不隻是老前輩,甚至可以說是古人了。
言靜庵卻注意到了另一件事:
“踏法,在你那個世界,既然也有武當派,那開山祖師,是否也是張真人?”
北宋世界的武當派,當然也是來自於溫老師的獨創,隻不過在徐行經曆的那個世界,多半便是由於“九空無界”了。
這些事,徐行亦不好明說,隻是笑道:
“靜庵是想問,這位張真人,是否和我來自於一個地方吧?”
言靜庵點點頭,隻感慨道:
“張真人自出十絕關以來,便有無敵之姿,與你頗為相似,天下人雖然都猜測他乃‘無上宗師’令東來的弟子,但其中也有許多難以解釋之處。
如果說,你們兩人都是自外界‘破碎虛空’來此的強者,那便解釋得通了。”
徐行搖了搖頭:
“對此,我亦不能確定。隻不過,他修煉的功法,我並未領教過,想來應該不是同一人。”
“並未領教過”這無比平淡的五個字一出,在場眾人皆是一滯,再次深刻體會到,什麽叫做“打遍天下無敵手”。
其實“十陽境界”的名頭,徐行也曾聽聞過,正是出自於港漫“龍虎門”世界,改編自金庸老師的九陽神功。
隻不過在“龍虎門”世界,“九陽神功”並非是鬥酒僧亦或者其他什麽人所創,而是全真教開山始祖王重陽畢生武學精華之所凝。
再聯想到厲若海身上的港漫版“嫁衣神功”,徐行便隱約猜到這個張三豐究竟來自什麽世界。
厲若海則是目露奇光,悠悠一歎。
“外麵的世界,竟然當真如此有趣?若是我們能夠‘破碎虛空’,又會去到何方世界?”
徐行也搖搖頭,歎道:
“這個問題,我亦是頗為好奇。不過,在解決完這個世界的天地異相之前,我也不準備嚐試‘破碎虛空’。”
不知為何,聽到這句話,穀凝清和厲若海兩人,都暗自鬆了一口氣。
講完自己的故事,引得眾人一陣心潮澎湃後,徐行也沒有急著離開慈航靜齋,而是選擇留下,再鞏固一番境界。
他的“五髒廟”雖然已經打下根基,初步凝聚了身神,但還不能算是徹底完成,仍是需要大量元氣來填充。
就在他如火如荼的修行時,天下正因即將到來的“論道滅神”而風起雲湧。
東島,又名靈鼇島。
北宋年間,武林中有一奇人,名為釋印神,武功之高,堪稱天下無敵,縱橫九州四海,打得魔門兩派六道龜縮,慈航靜齋、淨念禪宗亦隱世不出,號稱“天下第一人,世間無雙道”。
隻不過,釋印神橫行多年,終於遇上了一個自稱靈道人的道士,兩位大宗師論道於乘黃觀。
一戰之後,釋印神不敵靈道人的“妙樂靈飛經”,舉家搬遷,開辟東海靈鼇島一脈。
靈鼇島遠離中土,與世無爭,逍遙海外,隻管收羅天下武功,精研武學,在武林中漸漸銷聲匿跡。
直到南宋時期,才出了一位堪與“金剛祖師”九如爭鋒的傳人,由此名聲大噪。
奈何,名頭響亮亦不見得都是好事,最起碼對東島來說正是如此。
元朝初年,元軍攻破江南義軍首府天機宮後,抗元義軍領袖雲殊及天機宮餘眾,便敗退至靈鼇島,得釋家收留。
哪知雲家後人困於國仇家恨,為求複國報仇,竟鳩占鵲巢,奪取了島主之位,並大肆招兵買馬,將好好的世外桃源弄得烏煙瘴氣。
奈何,還不等他們有所動作,天變便降臨,元朝就此覆滅,而張三豐又橫空出世,建立天下會,重整天下秩序,令矢誌複國的東島一脈徹底失去奮鬥的目標。
也正因此時,東島一脈至今,都沒有加入天下會,而是孤懸海外,堅持著自己的獨立地位。
因為東島島主雲虛,乃是一位空境宗師,麾下四位尊者亦各有不凡神通,還遠離中土,又保存著當年天機宮的傳承。
是以,天下會也不願逼得太緊,便聽之任之。
可如今這等局勢下,一個空境宗師,又如何保得住東島傳承?
因此,天下會兩大支柱,“雙絕拐”碧空晴、“氣王”淩渡虛便聯袂登島,試圖說服東島眾人,與正道宗師們配合作戰。
以碧空晴和淩渡虛的身份地位,如此作態,已算是給足了雲虛這個小輩麵子,但他們沒想到,這位島王遠比想象中還要倨傲。
兩人登島以來,已在此處待了足足三天,不僅沒有見到雲虛的麵,甚至就連東島四尊中,亦隻見到了一位龍遁流尊主楊風來。
“這個雲虛,到底是怎麽想的?”
碧空晴和淩渡虛相對而坐,麵色沉凝,目中閃爍著令人難以琢磨的光芒。
這位天生神力的正道頂梁柱,麵容粗豪,雖然年事已高,仍是貌若中年。
他身姿挺拔,氣度灼然,令人一見便知道,這是一位慷慨激昂、豪邁不羈的豪傑之士。
“氣王”淩渡虛瞧著亦如四十許人,身材高大,氣度不凡,一舉一動皆有種沉雄之感,能定人心神。
淩渡虛撫須沉吟,片刻後才判斷道:
“有恃無恐。”
碧空晴亦皺起眉頭,不知道這群人究竟在弄什麽玄虛。
以雲虛的功力,光是一個沈萬三他就應付不來,更遑論是一定會出手的魔門中人?
他們兩人這些天來,雖然不曾見到雲虛,卻也將東島內外摸了個七七八八,但核心弟子以及楊風來這種高層,竟然都是一副全然無懼的模樣。
若說雲虛一人狂妄自大,還情有可原,東島上下,又何來這種自信?
更令兩人驚疑的是,這些天來,雲虛非是單純避而不見,而是連帶著其他三尊,盡數消失在了東島。
難不成,他們真的去找“潛龍”了?
忽然間,淩渡虛抬起頭,目中神光流轉,豁然起身,猛地一拍桌麵,驚唿出聲:
“什麽?!”
碧空晴和淩渡虛乃是一同從蒙古軍陣殺出來的生死之交,情誼深厚,彼此間更是極為熟悉。
昔日驚雁宮一役,淩渡虛被思漢飛偷襲,傷了五髒六腑,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開口。
直到近來功行有所突破,這位氣王才恢複了說話的能力,卻也由此變得沉默寡言、惜字如金。
可他卻如此驚唿出聲,可想而知心頭究竟受了何種震撼。
碧空晴還未問出口,便從淩渡虛那裏接收到了一道神念傳訊,亦隨之驚唿:
“什麽?!”
那一道神念中,隻有一句話。
——沈萬三已成大宗師。
這個消息,正是來自厲靈。
厲靈在動身前往慈航靜齋,尋找徐行之時,也順道將自己所知的情報,通知給了沿途的天下會成員。
碧空晴、淩渡虛兩人雖然是孤身登島,其實在岸上,還有幾位正道宗師,正隨時準備策應兩人,並為他們傳遞情報。
得知此事後,碧空晴當機立斷:
“不能再等了!”
淩渡虛亦麵色肅然,沉重頷首。
他們兩人或許當今世上,困於空境第二重天最久的老宗師,自然了解成就大宗師的難度,也深刻明白一位大宗師的分量。
如今龐斑雖然戰死,但沈萬三成就大宗師,魔道的勢力可以說是不降反升,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已再容不得雲虛自行其是。
兩人聯袂出了屋舍,如今正是月上中天之時,月光疏如殘雪,灑落沙灘。
在他們正想直接出手,拿下楊風來,再逼問雲虛去向之時,風聲與潮聲中,忽然傳來一個虛無縹緲的聲音。
這個聲音好似從無垠大海的最深處響起,乘著滾滾波濤,挾一股壯闊之意,來到兩位老宗師耳畔。
“兩位若是為西城之事前來,如今便可迴去了,有本島王在,定然叫那沈萬三有來無迴!”
“雲虛?!”
碧空晴、淩渡虛迴過頭去,卻見浩瀚海麵中,忽地形成一個巨大旋渦,旋渦正中,湧出小山高的浪頭,從浪頭頂端,漸漸走下來一個人影。
那是一個通體透明,身材高大且壯碩,足足有三丈高的人影,好似水中巨靈,莊嚴神聖。
水本是天下至柔之物,但凝成這個巨靈時,又呈現出一種難以形容的強橫剛猛之感。
觀其形貌,赫然是本代島王雲虛。
但這種力量、這種氣勢,又豈是雲虛能夠擁有?
碧空晴、淩渡虛皆露出如臨大敵之態。
雲虛俯瞰兩位老宗師,眼皮垂下,給人一種霸道無邊的感覺,好似世間萬物,都要匍匐於此人腳下。
他淡然道:
“東島與西城的恩怨,無關正魔,無論是沈萬三亦或是什麽人,想要犯我東島,本島王都可以力抗之,便不勞兩位費心了。”
“嗯?”
碧空晴本就是性情剛硬之輩,見雲虛如此作態,更無退讓之意,眉毛一豎,向前猛地踏出一步,嗤笑道:
“沈萬三已成大宗師,憑島王之力,又如何抵抗?”
碧空晴的眼力何等高明,自然看得出來,如今的雲虛雖然脫胎換骨、功力高深莫測,更勝自己一籌,但亦沒有跨越那條限製。
“大宗師?好個沈萬三。”
那尊巨靈微微一愣,又淡然道:
“在東島,大宗師又如何?”
碧空晴還想再說,淩渡虛卻在他身後,微不可查地搖了搖頭。
碧空晴心領神會,亦不再多言,隻是冷哼一聲,便和淩渡虛一道遠去。
雲虛亦沒有出手阻攔,隻是看著兩人離去的方向,目光幽深。
在他身後,忽然又響起一個聲音:
“島王,隻怕他們已經看出了些虛實,咱們當真要放他們走?”
雲虛冷冷一笑。
“若是在此處留下他們,才真正是打草驚蛇。
放心,他們都是聰明人,不會貿然將消息透露出去。
沈萬三不成大宗師還好,一旦成就大宗師,便與天下會再無轉圜餘地,這兩人又豈會資敵?”
這位自現身以來,便給以傲岸自高、剛愎自用之感的島王,此時眼中竟然有一種智慧通明的光芒。
隻不過,這種光芒很快便掩去,他負手而立,俯瞰天地,自信道:
“有此神器相助,縱使是八思巴駕臨、蒙赤行親至,本島王又有何懼?
‘潛龍’之力,又豈是沈萬三、天下會等輩所能揣測?”
淩渡虛和碧空晴直到離開東島很遠後,才踏水而立,遠遠眺望那座島嶼。
碧空晴頓了頓,才開口道:
“剛才那種力量,絕非雲虛本人所有,極似傳說中的‘潛龍’之力。
但‘潛龍’出世的日期早有定數,即便是大宗師也輕易改變不得,雲虛又是如何做到,提前將這股力量引發?”
淩渡虛亦眺望彼方,歎道:
“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潛龍提前出世,絕非是東島之人的手筆。
雲虛亦是剛愎自用之輩,若他自信能夠借助‘潛龍’之力,便能與沈萬三這等大宗師相抗,那……”
念及此處,他搖了搖頭,又道:
“但無論如何,他擁有這股力量後,我們亦無法用武力逼他就範,隻能再做等待了。”
第二天,一個消息從東島傳出。
東島島王雲虛,將於六月三日,開啟“鼇頭論劍”,重選島王門生。
在“論道滅神”之前,雲虛不思整軍備戰,反倒大搞內部選拔,無疑是表露出對西城的不屑一顧。
一時間,天下嘩然,所有人都在猜測,這位島王是否已經失心瘋?
即便武林中人不知道,這位西城城主已然突破桎梏,卻也明白,沈萬三乃是足以同魔師龐斑爭鋒的人物。
而雲虛在正魔兩道眼中,說好聽點叫隱士,說難聽點就是土鱉,又從哪裏來的勇氣?
所以,他此時便無比清晰地感受到,那隻有大宗師才能察覺到的“十陽境界”氣勢。
其實此前在與龐斑的激戰中,徐行就已明白了張三豐的所作所為,更清楚這位至強者走的乃是“天人合一”之道。
但當他親自用神念感知到這種氣勢時,才真正意識到“十陽”究竟是何等可怖,怪不得蒙赤行、八思巴兩人不履中原。
俗話說剛不可久,可這張老道,卻分明是像踩臭抹布一樣,把這武學常理踩在腳下,看也不看上一眼。
比起這種層次的陽火之氣,縱然是徐行的純陽血氣,也顯得無比渺小。
自從在大明王朝世界,成就“打破虛空”的精神境界後,徐行看待北宋世界,以及這個世界武功,皆如掌上觀紋。
即便是道心種魔、慈航劍典這種層次的神功真意,也逃不過他的法眼。
可現在,即便是徐行,一時之間也想不清楚,張三豐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
用“天人合一”來形容已顯得不夠準確,這分明是“提挈天地”!
仔細體悟了一番張三豐的如今境界後,徐行練成“五髒廟”的喜悅就已徹底消散,取而代之的乃是一股濃烈的鬥誌。
這種需要自己追逐,甚至是仰望強敵,徐行已經許久不曾遇見過。
隻不過越是如此,他也就越興奮,那種爭勝欲望更是前所未有的湧現出來。
習武須有對手,才能印證平生所學,而在此界中,張三豐對徐行來說,便是一個足夠好的對手。
並且,其實徐行和張三豐之間,還有一份不淺的淵源。
他當初在大明王朝世界,之所以能在極短的時間裏,修成人仙境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要歸功於從沈一石手中得來的“三豐血經”。
嚴格來說,徐行也算是這位武當祖師的隔代傳人,隻不過對他來說,對祖師最好的敬意,便是將之超越。
雖然兩個張三豐或許並非同一個人,但徐行心中還是難以抑製地升起一個念頭——若是能夠親手擊敗他,這一趟才不算是白來。
他深吸一口氣,垂下眼瞼,將眼中綻放的灼然神光盡數斂去,才長長一歎:
“看來,在東島之會前,我實是不宜與這位老真人碰麵。”
不急、不急。
在享用張三豐這道珍饈前,還有幾道硬菜,想到此處,徐行對即將到來的東島之會便越發期待。
他更想知道,那幾位大宗師同伴,究竟為張三豐準備了什麽殺手鐧?
沈萬三初入此境,還可以略過不提,但八思巴、蒙赤行卻是在天變前,就已通過“空境武道”,成就了大宗師之位。
徐行的“五髒廟”之法,乃是以人身小天地,勾連外界大天地,是以對“十陽境界”還不算太過敏感,隻因這本就是可以共存的兩種道途。
但八思巴、蒙赤行身為空境武道的大宗師,畢生所求,皆是為了摒棄一切雜氣,成就隔絕天地罡煞幹擾的場域,與身融天地的“十陽境界”天生相斥。
因此,他們對這種氣勢的敏感厭惡,要勝過徐行十倍,甚至是百倍。
打個不算太恰當的比方,如果說張三豐乃是太陽,徐行便是陽光背道而馳,固然能夠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灼熱,卻也無甚影響,足可忍受。
但“空境武道”這條路,卻完全在太陽籠罩下,大宗師們隻要想抬起頭來看路,便會先看見那顆遍照大千的太陽,受到熾烈陽光的直接照射。
在這種情況下,“視力”越好,越想向前邁步,就越要遭罪。
毫無疑問,八思巴、蒙赤行便是空境宗師中,“視力”最為出眾,也最有超脫欲望的兩人。
所以可想而知,他們這些年來,究竟經受了怎樣的煎熬。
每一個成就大宗師的武者,縱然性情各有不同,至少都有堅韌的道心,徐行絕不認為他們會甘願屈居人下。
或許,這幾十年來,兩人之所以避世不出,根本就是在研究超脫“空境武道”藩籬的手段?
徐行又想到令藏地密宗不惜人力物力,也要找尋的“轉輪聖王”。
現在想來,蒙赤行會走一條怎樣的道路還不分明,但八思巴的路,似乎就應在這“轉輪聖王”上。
能夠被八思巴寄予厚望,此人又究竟是什麽來曆?
徐行雖然一時沒有答案,卻也摩挲下巴,露出饒有興致的笑容。
此前第一次遇見“四密尊者”,從他們口中聽到“轉輪聖王”這個名字時,徐行便心血來潮,隱約預感到這位“轉輪聖王”,或許便是自己在此界的一大敵手。
身為此界道門魁首的張三豐,已是如此可怖,被藏地密宗視為救世主,代表佛門法統的“轉輪聖王”,又是何等樣人?
徐行越想越覺得有意思。
這分屬道佛兩方的絕世強者,當真是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個如日中天,令天下人仰望,一個則是隱匿世間,神通不顯。
有趣、實在是有趣。
等徐行和厲靈交流完,穀凝清才竄了過來,少女來到徐行身邊,轉了好幾圈,眼中的好奇、驚疑之色愈發濃鬱。
到最後,她終於忍不住如往常一般,伸出一雙膚如凝脂的玉臂,想要用白皙纖長的手指,扯一扯徐行的臉。
可指尖傳來的灼熱,以及那種略帶堅實的迥異手感,卻令穀凝清吃了一驚,再也捏不下去,那種灼熱感亦如野火,頃刻間燎遍全身各處。
少女反應極快,輕咳一聲,便不著痕跡地向後跳開,雙手背在身後,手指交疊,眼波流轉。
“小……踏法,你真的練成了?”
穀凝清本想如以往一樣,叫徐行小弟,但那種異樣感再次湧上心頭,令這以往無比自然的稱唿,顯得如此生澀。
所以,她便學著言靜庵的叫法,稱了一聲字號,好在眾人的關注點都放在徐行如今的修為進境上,並沒有察覺穀凝清的異狀。
先前徐行練成“五髒廟”時,由於融匯了肉身純陽拳意,令厲靈、言靜庵這種立身於空境第二重天的宗師,也難以用神念感知。
所以,眾人隻能從表象中,知道他的確取得了突破,卻不能知道,徐行是否真的踏破了關隘,成為了下一位大宗師。
徐行直麵眾人的疑惑目光,莞爾道:
“現在看來,‘天下第五’這個稱號,的確是名不副實了,八思巴、蒙赤行的位置,也是時候動一動了。”
——大宗師,真的成了?
得到徐行親口認證,修為最深也早有預料的厲靈,還沒有太大反應,其餘三女心裏,卻不禁升起一種難以置信的虛幻感,隻疑身在夢中。
畢竟,那可是大宗師!
天變至今已逾六十年,但在這六十年間,亦隻有一個沈萬三能夠突破桎梏,成就此境。
縱然是將視線拉長到數千年的武道史,每一個有望破碎的大宗師,都是聲名顯赫、光耀千古的絕代人物。
但即便是身懷絕世稟賦的蓋世奇才們,也要有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曆,才能踏破關隘,最終問鼎大宗師境界。
隻看慈航劍典的最後一章“死關法”,就知道這一關究竟如何兇險。
可徐行呢?
他竟然能夠一蹴而就,並且突破得這麽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徐行也知道,這種時候,用言語解釋實在是效率太低也太蒼白。
因此,他隻是簡簡單單地捏了個手印,用實際行動,表明自己如今的境界,並且把剛才突破過程中取得的領悟,盡數分享給在場眾人。
隻見徐行毛孔中湧現出五色毫光,結成一輪五行輪轉、五彩交織的明亮光圈。
光圈所過,四人的心境都平和了下來,體會到一種大自在、大光明的氣韻。
他們隻感覺在徐行周身一丈內,念頭活潑、神意圓融,就連真氣都變得格外順服。
這並非是傳統意義上那種摒棄一切、不容任何外物存在的“空境場域”,而是一種無形氣場,亦或者說道場。
其實,無論是佛家所說的“壇城法界”,亦或者是道門所謂的“洞天福地”,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不容外物的封閉場域。
壇城法界旨在引人開悟,洞天福地亦是助人修行,皆有普渡眾生之效,隻不過此界武者為求“破碎虛空”,白日飛升,才會練成隔絕萬物的“空境場域”。
如今在內外貫通、天人合一的徐行身上,這種普渡眾生的效用,才真正得以彰顯。
厲靈見徐行,隻覺他的身體都已被神光充盈,並且居於五髒的五行神光,每一道都如一座袖珍洞天,須彌芥子,妙不可言。
厲靈本身也精通身神法,一看到這樣的例證,劃分九野的黃天真氣,亦不自覺地運轉起來,試圖模仿徐行,再凝身神。
而言靜庵見徐行,卻隻見陰陽二氣,縈繞全身,更從中看到了仙胎、魔種的另一種存在形式。
道心種魔、慈航劍典本屬一源,本就可以相互轉化,隻不過這一步實在是難上加難,即便是龐斑這種大材,亦是在“黑天書”的幫助下,才能夠從道心中凝練出魔種。
以言靜庵單修“慈航劍典”的底蘊,按理來說,絕無可能踏出這一步。
隻不過徐行如今已將仙胎、魔種都給徹底拆分成陰陽二氣,相當於是將這兩門大法最精華、最本質的部分,都掰開了、揉碎了,展現在言靜庵麵前。
是以,言靜庵隻要學著徐行的做法,控製體內那代表“至陰無極”的仙胎,便能夠自然誕生陰中之陽,得到代表“至陽無極”的魔種,成就水中火,焰裏冰。
其實,根本都不需要言靜庵去控製,仙胎和魔種間自有一種跨越時空、玄之又玄的感應。
隻不過,徐行先前以五行神光,將陰陽二氣掩蓋得很好,仙胎才能保持平靜。
如今徐行既然將一身成果悉數展露,言靜庵體內的仙胎便自發運轉,激蕩出一股股純陰仙氣,難以抑製,開始由陰而陽的轉化。
厲若海精修的“嫁衣神功”,也是一門陽剛至極的絕學,並且她的“嫁衣真勁”還是由十種截然不同的真氣催生而出,對陰陽五行的變化,亦有頗高的敏感。
更何況,厲若海亦精通徐行的煉身法,可以從精、氣兩個角度,來共同領略“五髒廟”的成就。
徐行亦知道以厲若海那種愛走極端,撞破南牆也不迴頭的性子,絕無可能走自己這種構成精巧的道路,亦不會如言靜庵一般,求什麽陰陽兩極。
她要求,也隻會求陽中至陽、剛中至剛!
因此,除去自身的成就外,他亦向厲若海開放了一部分自己的視野,讓少女能夠通過他的感知,去“親眼”見證張三豐的“十陽境界”。
就像言靜庵將徐行視為自身武道的完成態一般,張三豐亦是厲若海這條武道上的最巔峰,論陽剛霸道,此世還無一人能望其項背。
對厲若海來說,哪怕不去學張三豐的十陽神功,隻是看一看這老道士的真氣形態,都能大有裨益。
比起三位各有道路的空境宗師,修為最低微的穀凝清,反倒是得益最多的那個。
穀凝清的“雙修大法”中既有源於天竺的佛法精髓,講究性功定境,分清情、欲之別,又吸收了中原的陰陽思想,可謂是一種另類的道佛合流,與徐行的契合度最高。
並且,穀凝清還未成就屬於自己的“空境場域”,沒有成熟的框架,便從更多方麵,吸收徐行的成果。
徐行如今也將絕大多數的心力,都放在穀凝清身上。
厲靈等三人畢竟是空境宗師,不需要他太過擔心,唯有穀凝清這個堪堪“化境”的雙修公主,還需要他來看護。
過了一會兒後,穀凝清身上果然騰起兩股截然不同的氣機,這不隻是如仙胎、魔種一般的陰陽之分,更有極盡歡愉和無念無欲的分野。
穀凝清的麵容亦在刹那間變化,一會兒出塵如降塵天女,氣質清冷,靜如止水,甚至比活潑俏皮的言靜庵,還更像是慈航靜齋弟子。
過一會兒,她的氣質又變得熱辣奔放,風情萬種,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帶著宛如成熟蜜桃般的迷人風情,極盡嫵媚。
兩種氣質不斷在穀凝清身上交替出現,更添一份變化萬千、難以捉摸的妖異感覺。
察覺到身邊出現的動靜,厲靈、言靜庵、厲若海三人,亦依次清醒過來。
他們都察覺到,穀凝清正在進行著一次堪稱脫胎換骨的蛻變。
難道說,他們今日不隻是要親眼見證一位大宗師的出世,還要再見證一位新晉宗師?
就在三人的目光中,這兩種氣質交替得越發頻繁,穀凝清的姣好容顏上,亦多了一份掙紮神色。
厲若海目中浮起擔憂色彩,向前走出一步。
穀凝清雖然對她懷有某種異樣感情,但厲若海始終將這個小姑娘當做自己的妹妹,自無可能坐視穀凝清如此痛苦。
但要厲若海出手相助,她亦不知該如何是好,少女還在思考,目光卻已下意識地望向了徐行。
徐行隻是微微頷首,厲若海那顆滿懷不安和憂慮的心靈,便倏然平靜了下來。
直到此時,少女才後知後覺地發現了自己下意識的舉動,心中小小地吃了一驚,迅速收迴視線
——這種本能,究竟是從什麽時候開始養成的?
又過了兩個唿吸後,穀凝清體內氣機,以及自身神意的衝突,已經攀升至一個極峰。
徐行看準時機,向前邁出一步,身影仿若融入月光,漾至穀凝清身前,長袖一拂,右手屈指,輕輕彈中少女的白皙額頭。
“諸相非相,紅顏白骨,皆成虛妄,還不醒來?”
徐行雖是沒有刻意運轉真氣,震動筋骨,可嗓音仍是如晨鍾暮鼓,又似滾滾雷音,在穀凝清耳畔炸開。
每一字出口,穀凝清的麵色便越白一分,可那雙清澈高遠,猶如穹蒼的湛藍眼眸,也就越明亮一分。
等到最後四字出口,穀凝清渾身一震,劇烈顫抖,向後踉蹌倒退,搖晃不已。
可她體內那兩股相互糾纏碰撞的氣機,卻驟然歸於一統,融匯成另一種更宏大、更圓融的力量。
——空境場域,於此成就!
意識到這一點後,言靜庵和厲若海皆是看了徐行一眼,目光複雜,思緒萬千。
他們都知道,穀凝清乃是近日才突破“化境”,並且這位雙修公主的天賦、才情雖然也算是不錯,但是比起厲若海、浪翻雲,甚至是厲靈、言靜庵等人,都有一段差距。
按常理來說,她至少也要十年、十數年的沉澱,才能一窺“空境”之秘,有希望成就宗師。
由“化境”到“空境”,難度就是如此之大,這也是為何,天下武人多如過江之鯽,可宗師卻寥寥無幾。
衝擊空境不成,當場爆體而亡的例子,在江湖中亦不算少見,“破碎虛空”本就是一條逆天而行的羊腸小徑,每踏出一步,都要有粉身碎骨的覺悟。
魔師宮、大輪寺都算是世間最頂級的武學聖地,宗師又見得幾人?
但此時此刻,在徐行的幫助下,初入“化境”的穀凝清,竟然能夠一飛衝天,硬生生闖進了“空境”的門檻,這是怎樣的不可思議?
這是大宗師也不具備的手段,若非如此,魔師宮也不會除了蒙赤行、龐斑外,就隻有裏赤媚這個不屬魔門法統的護法撐門麵。
厲靈、言靜庵還有心情震驚,厲若海則是關心穀凝清的安危,身形一動,便想要像往常那樣,扶住穀凝清的身子。
可她剛剛來到穀凝清身旁,這位新晉的空境宗師,便睜開了一對神光深蘊的湛藍眼眸,並自己站直了身子。
厲若海一怔,穀凝清已輕車熟路地伸出手,纏住了厲若海的脖子,再把小腦袋貼到她耳畔,輕聲道:
“若海,現在咱們可以算是般配了吧。”
厲若海聽到這話,頭皮一炸,卻也沒法在眾人的注視下,強行推開穀凝清,隻能硬生生忍了下來。
但少女也極其敏銳地從穀凝清這句話中,聽出來一種和以往截然不同的意味,這個敢想敢做的小妹妹,好似又下定了某種決心?
穀凝清卻沒有在乎厲若海的古怪目光,隻是輕輕鬆開手,向後跳了一步,背著手,巧笑嫣然,仿佛剛才什麽都沒有說。
穀凝清的聲音雖然小,可厲靈和言靜庵是何等耳力,當然聽得清楚,眼神一下子變得極其古怪,不禁在兩位絕色少女身上,來來迴迴地逡巡。
對兩人來說,這種超脫世俗認知的關係和情感,還是顯得太超過了些。
隻不過,厲靈這個老前輩是越看越覺得怪,言靜庵則是心中升起些異樣感覺——她總覺得,其實這兩位,不也挺般配的?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哪怕言靜庵這個慈航靜齋的異類,臉上也不禁泛起些羞紅,不敢再往下想去。
徐行對此早已司空見慣,隻是拍了拍手,笑道:
“剛才承諾過的,突破之後,便給你們講個好故事,現在也到時候了,來吧。”
聽到這話,饒是心緒複雜的厲若海,以及下定決心的穀凝清,都把目光投了過來,眼中滿是好奇意味。
徐行其實一直以來,都不是很避諱談自己的出身來曆,先前不告訴厲若海,也隻是害怕少女一時間難以接受罷了。
並且,此界由於存在“破碎虛空”這種現象,又有諸多來自外界的武功秘籍,對這種事的接受度,也要高於北宋世界的武者。
如今的他,在這個世界已經有了金剛傳人的身份,又通過擊殺龐斑的戰績,闖出了“天下第五”之名頭,可以說已經表明了立場。
並且練成五髒廟後,徐行憑自身實力,已能站在此界頂峰,除了張三豐之外,無論是誰來,徐行都有信心與之過一過招。
對言靜庵、厲靈這樣的宗師人物來說,立場和實力,都比出身要重要得多,是以徐行也不怕兩人得知自己的來曆後,便和他反目成仇。
因此,徐行便開門見山,坦然相告:
“我的確不是此方天地的人,而是來自另一個世界。”
雖然言靜庵、厲若海早有猜測,但是當徐行親口認證時,還是不由的感到劇烈震動。
這種震撼感,絲毫不亞於見到徐行在眼前突破,躋身大宗師層次,甚至猶有勝之。
畢竟,千古以來,大宗師雖然少,但每一代也都會出幾個,遍觀武道史,就連破碎高手亦不少見。
可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天外來客,除了那個不知底細的張老道外,有且隻有徐行一人。
她們兩個隱約有猜測的人都是如此,厲靈和穀凝清兩人就更為驚異。
他們甚至想過,徐行乃是前古強人轉世重生,卻也沒想到,他竟然當真是從另一個世界“破碎虛空”而來。
當然,徐行也沒有把全部的事實,都和盤托出,而是避重就輕,提到了自己在北宋世界的經曆,隱去了重活一世的事實,以及“昊天鏡”的存在。
因為徐行知道,眾人真正疑惑的究竟是什麽,自己隻需要對此給出解釋便可,沒有必要多說,以免節外生枝。
不過,即便隻是如此,他這精彩非凡、跌宕起伏的故事,仍是令四人感到驚訝,更生出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感覺。
為何徐行會有如此深厚的武學底蘊,更養出來這樣霸道的氣魄,原來他當真是一位曾經橫絕一世的天下至強者!
更令眾人驚訝的是,徐行在北宋世界所遇的高手,雖然絕大多數他們都不曾聽聞過,但金門羽客林靈素,以及蔡京等一眾大臣,在這個世界亦曾經存在。
當然,最讓他們感到震撼的,還要屬超越時空限製,橫越古今,勾連諸世的“九空無界”。
這個得天獨厚的界域,比起“破碎虛空”現象,都還要更為神奇。
穀凝清眼珠子一轉,笑嘻嘻地道:
“踏法,這麽看,你還真是個老老老老老老前輩了!”
少女將這個“老”字拖得極長,顯得頗為可愛,令徐行和厲靈等人都不禁莞爾一笑,就連厲若海也翹起嘴角。
此界雖然在大元崩滅後,沒有再次建立大一統的王朝,但是按徐行所知的時間算,也該到了明初年間。
是以對穀凝清看來,“出身”北宋世界的徐行,都不隻是老前輩,甚至可以說是古人了。
言靜庵卻注意到了另一件事:
“踏法,在你那個世界,既然也有武當派,那開山祖師,是否也是張真人?”
北宋世界的武當派,當然也是來自於溫老師的獨創,隻不過在徐行經曆的那個世界,多半便是由於“九空無界”了。
這些事,徐行亦不好明說,隻是笑道:
“靜庵是想問,這位張真人,是否和我來自於一個地方吧?”
言靜庵點點頭,隻感慨道:
“張真人自出十絕關以來,便有無敵之姿,與你頗為相似,天下人雖然都猜測他乃‘無上宗師’令東來的弟子,但其中也有許多難以解釋之處。
如果說,你們兩人都是自外界‘破碎虛空’來此的強者,那便解釋得通了。”
徐行搖了搖頭:
“對此,我亦不能確定。隻不過,他修煉的功法,我並未領教過,想來應該不是同一人。”
“並未領教過”這無比平淡的五個字一出,在場眾人皆是一滯,再次深刻體會到,什麽叫做“打遍天下無敵手”。
其實“十陽境界”的名頭,徐行也曾聽聞過,正是出自於港漫“龍虎門”世界,改編自金庸老師的九陽神功。
隻不過在“龍虎門”世界,“九陽神功”並非是鬥酒僧亦或者其他什麽人所創,而是全真教開山始祖王重陽畢生武學精華之所凝。
再聯想到厲若海身上的港漫版“嫁衣神功”,徐行便隱約猜到這個張三豐究竟來自什麽世界。
厲若海則是目露奇光,悠悠一歎。
“外麵的世界,竟然當真如此有趣?若是我們能夠‘破碎虛空’,又會去到何方世界?”
徐行也搖搖頭,歎道:
“這個問題,我亦是頗為好奇。不過,在解決完這個世界的天地異相之前,我也不準備嚐試‘破碎虛空’。”
不知為何,聽到這句話,穀凝清和厲若海兩人,都暗自鬆了一口氣。
講完自己的故事,引得眾人一陣心潮澎湃後,徐行也沒有急著離開慈航靜齋,而是選擇留下,再鞏固一番境界。
他的“五髒廟”雖然已經打下根基,初步凝聚了身神,但還不能算是徹底完成,仍是需要大量元氣來填充。
就在他如火如荼的修行時,天下正因即將到來的“論道滅神”而風起雲湧。
東島,又名靈鼇島。
北宋年間,武林中有一奇人,名為釋印神,武功之高,堪稱天下無敵,縱橫九州四海,打得魔門兩派六道龜縮,慈航靜齋、淨念禪宗亦隱世不出,號稱“天下第一人,世間無雙道”。
隻不過,釋印神橫行多年,終於遇上了一個自稱靈道人的道士,兩位大宗師論道於乘黃觀。
一戰之後,釋印神不敵靈道人的“妙樂靈飛經”,舉家搬遷,開辟東海靈鼇島一脈。
靈鼇島遠離中土,與世無爭,逍遙海外,隻管收羅天下武功,精研武學,在武林中漸漸銷聲匿跡。
直到南宋時期,才出了一位堪與“金剛祖師”九如爭鋒的傳人,由此名聲大噪。
奈何,名頭響亮亦不見得都是好事,最起碼對東島來說正是如此。
元朝初年,元軍攻破江南義軍首府天機宮後,抗元義軍領袖雲殊及天機宮餘眾,便敗退至靈鼇島,得釋家收留。
哪知雲家後人困於國仇家恨,為求複國報仇,竟鳩占鵲巢,奪取了島主之位,並大肆招兵買馬,將好好的世外桃源弄得烏煙瘴氣。
奈何,還不等他們有所動作,天變便降臨,元朝就此覆滅,而張三豐又橫空出世,建立天下會,重整天下秩序,令矢誌複國的東島一脈徹底失去奮鬥的目標。
也正因此時,東島一脈至今,都沒有加入天下會,而是孤懸海外,堅持著自己的獨立地位。
因為東島島主雲虛,乃是一位空境宗師,麾下四位尊者亦各有不凡神通,還遠離中土,又保存著當年天機宮的傳承。
是以,天下會也不願逼得太緊,便聽之任之。
可如今這等局勢下,一個空境宗師,又如何保得住東島傳承?
因此,天下會兩大支柱,“雙絕拐”碧空晴、“氣王”淩渡虛便聯袂登島,試圖說服東島眾人,與正道宗師們配合作戰。
以碧空晴和淩渡虛的身份地位,如此作態,已算是給足了雲虛這個小輩麵子,但他們沒想到,這位島王遠比想象中還要倨傲。
兩人登島以來,已在此處待了足足三天,不僅沒有見到雲虛的麵,甚至就連東島四尊中,亦隻見到了一位龍遁流尊主楊風來。
“這個雲虛,到底是怎麽想的?”
碧空晴和淩渡虛相對而坐,麵色沉凝,目中閃爍著令人難以琢磨的光芒。
這位天生神力的正道頂梁柱,麵容粗豪,雖然年事已高,仍是貌若中年。
他身姿挺拔,氣度灼然,令人一見便知道,這是一位慷慨激昂、豪邁不羈的豪傑之士。
“氣王”淩渡虛瞧著亦如四十許人,身材高大,氣度不凡,一舉一動皆有種沉雄之感,能定人心神。
淩渡虛撫須沉吟,片刻後才判斷道:
“有恃無恐。”
碧空晴亦皺起眉頭,不知道這群人究竟在弄什麽玄虛。
以雲虛的功力,光是一個沈萬三他就應付不來,更遑論是一定會出手的魔門中人?
他們兩人這些天來,雖然不曾見到雲虛,卻也將東島內外摸了個七七八八,但核心弟子以及楊風來這種高層,竟然都是一副全然無懼的模樣。
若說雲虛一人狂妄自大,還情有可原,東島上下,又何來這種自信?
更令兩人驚疑的是,這些天來,雲虛非是單純避而不見,而是連帶著其他三尊,盡數消失在了東島。
難不成,他們真的去找“潛龍”了?
忽然間,淩渡虛抬起頭,目中神光流轉,豁然起身,猛地一拍桌麵,驚唿出聲:
“什麽?!”
碧空晴和淩渡虛乃是一同從蒙古軍陣殺出來的生死之交,情誼深厚,彼此間更是極為熟悉。
昔日驚雁宮一役,淩渡虛被思漢飛偷襲,傷了五髒六腑,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開口。
直到近來功行有所突破,這位氣王才恢複了說話的能力,卻也由此變得沉默寡言、惜字如金。
可他卻如此驚唿出聲,可想而知心頭究竟受了何種震撼。
碧空晴還未問出口,便從淩渡虛那裏接收到了一道神念傳訊,亦隨之驚唿:
“什麽?!”
那一道神念中,隻有一句話。
——沈萬三已成大宗師。
這個消息,正是來自厲靈。
厲靈在動身前往慈航靜齋,尋找徐行之時,也順道將自己所知的情報,通知給了沿途的天下會成員。
碧空晴、淩渡虛兩人雖然是孤身登島,其實在岸上,還有幾位正道宗師,正隨時準備策應兩人,並為他們傳遞情報。
得知此事後,碧空晴當機立斷:
“不能再等了!”
淩渡虛亦麵色肅然,沉重頷首。
他們兩人或許當今世上,困於空境第二重天最久的老宗師,自然了解成就大宗師的難度,也深刻明白一位大宗師的分量。
如今龐斑雖然戰死,但沈萬三成就大宗師,魔道的勢力可以說是不降反升,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已再容不得雲虛自行其是。
兩人聯袂出了屋舍,如今正是月上中天之時,月光疏如殘雪,灑落沙灘。
在他們正想直接出手,拿下楊風來,再逼問雲虛去向之時,風聲與潮聲中,忽然傳來一個虛無縹緲的聲音。
這個聲音好似從無垠大海的最深處響起,乘著滾滾波濤,挾一股壯闊之意,來到兩位老宗師耳畔。
“兩位若是為西城之事前來,如今便可迴去了,有本島王在,定然叫那沈萬三有來無迴!”
“雲虛?!”
碧空晴、淩渡虛迴過頭去,卻見浩瀚海麵中,忽地形成一個巨大旋渦,旋渦正中,湧出小山高的浪頭,從浪頭頂端,漸漸走下來一個人影。
那是一個通體透明,身材高大且壯碩,足足有三丈高的人影,好似水中巨靈,莊嚴神聖。
水本是天下至柔之物,但凝成這個巨靈時,又呈現出一種難以形容的強橫剛猛之感。
觀其形貌,赫然是本代島王雲虛。
但這種力量、這種氣勢,又豈是雲虛能夠擁有?
碧空晴、淩渡虛皆露出如臨大敵之態。
雲虛俯瞰兩位老宗師,眼皮垂下,給人一種霸道無邊的感覺,好似世間萬物,都要匍匐於此人腳下。
他淡然道:
“東島與西城的恩怨,無關正魔,無論是沈萬三亦或是什麽人,想要犯我東島,本島王都可以力抗之,便不勞兩位費心了。”
“嗯?”
碧空晴本就是性情剛硬之輩,見雲虛如此作態,更無退讓之意,眉毛一豎,向前猛地踏出一步,嗤笑道:
“沈萬三已成大宗師,憑島王之力,又如何抵抗?”
碧空晴的眼力何等高明,自然看得出來,如今的雲虛雖然脫胎換骨、功力高深莫測,更勝自己一籌,但亦沒有跨越那條限製。
“大宗師?好個沈萬三。”
那尊巨靈微微一愣,又淡然道:
“在東島,大宗師又如何?”
碧空晴還想再說,淩渡虛卻在他身後,微不可查地搖了搖頭。
碧空晴心領神會,亦不再多言,隻是冷哼一聲,便和淩渡虛一道遠去。
雲虛亦沒有出手阻攔,隻是看著兩人離去的方向,目光幽深。
在他身後,忽然又響起一個聲音:
“島王,隻怕他們已經看出了些虛實,咱們當真要放他們走?”
雲虛冷冷一笑。
“若是在此處留下他們,才真正是打草驚蛇。
放心,他們都是聰明人,不會貿然將消息透露出去。
沈萬三不成大宗師還好,一旦成就大宗師,便與天下會再無轉圜餘地,這兩人又豈會資敵?”
這位自現身以來,便給以傲岸自高、剛愎自用之感的島王,此時眼中竟然有一種智慧通明的光芒。
隻不過,這種光芒很快便掩去,他負手而立,俯瞰天地,自信道:
“有此神器相助,縱使是八思巴駕臨、蒙赤行親至,本島王又有何懼?
‘潛龍’之力,又豈是沈萬三、天下會等輩所能揣測?”
淩渡虛和碧空晴直到離開東島很遠後,才踏水而立,遠遠眺望那座島嶼。
碧空晴頓了頓,才開口道:
“剛才那種力量,絕非雲虛本人所有,極似傳說中的‘潛龍’之力。
但‘潛龍’出世的日期早有定數,即便是大宗師也輕易改變不得,雲虛又是如何做到,提前將這股力量引發?”
淩渡虛亦眺望彼方,歎道:
“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潛龍提前出世,絕非是東島之人的手筆。
雲虛亦是剛愎自用之輩,若他自信能夠借助‘潛龍’之力,便能與沈萬三這等大宗師相抗,那……”
念及此處,他搖了搖頭,又道:
“但無論如何,他擁有這股力量後,我們亦無法用武力逼他就範,隻能再做等待了。”
第二天,一個消息從東島傳出。
東島島王雲虛,將於六月三日,開啟“鼇頭論劍”,重選島王門生。
在“論道滅神”之前,雲虛不思整軍備戰,反倒大搞內部選拔,無疑是表露出對西城的不屑一顧。
一時間,天下嘩然,所有人都在猜測,這位島王是否已經失心瘋?
即便武林中人不知道,這位西城城主已然突破桎梏,卻也明白,沈萬三乃是足以同魔師龐斑爭鋒的人物。
而雲虛在正魔兩道眼中,說好聽點叫隱士,說難聽點就是土鱉,又從哪裏來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