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凝練身神,性命雙修,成就五髒廟!(萬字章節)
從大明王朝開始橫推諸天 作者:何人奏我長河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流六虛功”法用萬物,“黃天大法”亦能納天地罡氣為用,可這兩門武功,究竟有何不同?
現在,徐行便得到了這個答案。
“周流六虛功”的創始人梁蕭,除了是舉世難尋的武道大宗師外,亦是一位掌握種種數經,破解天機宮難題,學貫中西的希世大算家。
是以,他創造的“周流六虛功”,整體也呈現出一種秩序井然的嚴謹美感。
就連駕馭功法的心境,亦要求得一個“諧”字,若不然便會有天劫臨頭。
隻不過,純粹的數字和幾何線條,很難描述出梁蕭眼中所見的世界。
想要為後人演繹自己所知的世界,這位“西昆侖”就還需要一件趁手的工具。
最後,他選中了八卦。
所謂八卦者,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可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
梁蕭正是根據這八枚卦象,創造出了“周流八勁”,並且令這八種真氣無論如何組合、排布,皆能衍生出截然不同的氣象,由此才終於成就了“周流六虛功”的赫赫威名。
如今打入厲靈體內的“六虛毒”,與其說是真氣,倒不如說是一個微型的“空境場域”。
徐行甚至可以料到。若是不去管這股“六虛毒”,隻怕它將會成長為一個比“寒藏雷雲”還要恐怖得多,更具破壞力且幾乎難以解決的天地異象。
而“黃天大法”雖然表現形式與之類似,立意卻和“周流六虛功”截然相反。
這門脫胎於道家理論,號稱法授天人的絕世神功,完全展現出來一種古樸蒼茫的世界觀,將天地劃分為九重九野,全憑一心馳騁。
說到底,“黃天大法”還是純粹煉心、煉氣的法門,抵達至上境界,便是以清虛一氣,盤旋天地之間,嵌入自然萬物,乃至無窮虛空。
如果說梁蕭的底色是一個嚴謹的算家,那麽飽經道家思想熏陶的孫恩,便是一個恣意的畫家。
在這位天師眼中,“黃天大法”便是他的畫筆,任他去縱情揮灑,將自己眼中的八荒九野,盡情地描繪出來。
一個是求極致的平衡、和諧,一個則是縱情恣意,瀟灑快活。
這兩種立意極端衝突,表現形式卻趨於統一的武學思想,對亟欲開辟人身小天地,凝練五髒秘境的徐行來說,正是絕佳的資糧。
厲靈將“黃天大法”傾囊相授,徐行正好利用其中心法,再煉眉心天庭,令自己那股從“大日如來加持神變”中得來的佛性中,更添一份清虛道心。
而“周流六虛功”的理念和“六虛毒”真氣,則剛好可以幫徐行厘清體內真氣,再演天地氣象。
念及此處,他睜開眼,看向厲靈,目中精芒電射,凝如實質,氣勢更似穹廬,籠罩八荒九野,無遠弗屆,蒼茫古樸。
厲靈此時麵色已然枯敗至極,可見徐行顯露這種氣勢,仍是浮現出笑容,更有一份置生死於度外的豁達、從容。
老人歎道:
“我得‘黃天大法’已有數十年,卻因資質魯鈍,始終無能領會最後一層心法,躋身‘黃天無極’的最高境界。
但今日能為它找到一個合適的傳人,也算是不枉此生了,徐先生,接下來,就交給你……”
厲靈這帶著濃重遺言意味,近似托孤的話語剛一出口,在旁等待的三位女子心頭,便不由自主地湧現出一種濃重悲切。
她們都明白,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宗師,為了給徐行演示“周流六虛功”的真諦,生命已經走到了終點,實乃風中殘燭,氣息奄奄。
雖然隻是第一次見厲靈,但厲若海、穀凝清見這氣質灑脫的老前輩,淪落到這般境地,仍是不免升起些不忍之感。
尤其是身為正道棟梁之一,肩負重任的言靜庵,更能體會到厲靈的心境。
其實,厲靈這一生,自從調教出傳鷹這個舉世無雙、絕無僅有的弟子後,便已沒了任何遺憾。
但沒有遺憾,不代表老人的心已經冷卻、不再熱烈。
恰恰相反,在傳鷹躍馬虛空,獨自破碎後,厲靈隻認為自己已沒有了任何後顧之憂,能夠隨心所欲地去任何想做的事。
所以,他才會由著性子,如無上宗師令東來一般,遠遊天下、縱橫四海,去親眼見證異域諸國的風土人情。
而這一次出山,厲靈亦隻是因為心中不忍,畢竟,他已經是一個自覺活夠,且極為知足的老人。
若是能夠在生命的最後關頭,用自己這條命,換更多人能夠幸福快樂的活下去,厲靈覺得這樣的買賣,簡直是劃算得不能再劃算。
徐行忽然道:
“前輩怕非是不能,而是不敢、亦或者說不願吧。”
厲靈愣了一下,才歎了一聲,苦笑道:
“徐先生法眼無差。”
正如沈萬三所言,厲靈不能登上大宗師境界,除了年老體衰、氣血枯敗以外,還有另一個原因,那便是老人猶有心障。
這些年來,老人雲遊天下,走遍九州四海,深刻意識到了天變造成的影響,究竟是何等可怖。
所以,厲靈極為不理解,為什麽這些大宗師們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破碎虛空”之境,便可以如此肆意妄為,甚至要聯起手來針對一個盡力為天地消弭禍患的張三豐。
難道他們不知道,即便沒有這張老道,“破碎虛空”之道,亦是極其難以成就?
但隨著對“黃天大法”鑽研日深,厲靈也漸漸領悟到武學之道的無上樂趣,並沉迷了進去。
他尚且如此,可想而知走得更遠的大宗師究竟陷得有多深。
象征白日飛升、超凡脫俗的“破碎虛空”,對這些巔峰強者來說,自然擁有超越世俗一切的吸引力。
厲靈歎了一聲:
“與沈萬三一戰後,老夫才從這種欲念妄境中脫離,並從此對大宗師境界,有了畏懼之心。
老夫不知道,是否武道練至高處,都會變成如此模樣,但無論如何,我已不願不敢,也不能去嚐試了。”
徐行其實也發現,自己所遇之魔門高手,雖然都是各有各的性情、稟賦,但是從性格底色來說,的確並無多少分別。
或許是因為“破碎虛空”這個宏大目標的存在,許多人世間的倫理道德、情義糾葛,都顯得那麽微不足道。
當宗師們都將把目光都放在這件事上時,身上的人性便不由自主地被消解,甚至是吞沒。
在龐斑身上,這種性格特質便最為突出。
對超脫的執念和追求,已經將他的人性都給徹底抹去,所以他才能夠麵不改色地撕裂自己的神魂,形成兩個相對獨立的個體。
在徐行看來,這種執念也是一種魔道的象征。
若論精進超拔之誌,徐行自認也毫不輸給龐斑,這也是他在大明王朝世界中,能夠逆行而上,最終成就人仙的最大原因。
但徐行和龐斑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知道自己追求武道極峰,最根本的原因是在於,想要令這來之不易的第二次人生,變得更有意思、有意思,活得精彩熱烈。
若是學龐斑等人,隻注重於一個“破碎虛空”的結果,甚至不惜抹除人性,那他豈不是浪費了這絕無僅有的天賜重生?
想到此處,徐行朝厲靈咧開嘴,露出一排潔白且圓潤的牙齒,笑容亮堂如明燈,照亮了老人的心靈。
他目光溫和,隻是道:
“前輩,我明白,你放心。”
徐行當然知道,厲靈講這個故事,正是為了提醒自己,讓他不要最終陷入到這種不擇手段的境地,便毫無遲疑地給出了自己的保證。
厲靈一愣,也笑起來。
老人抖了抖肩膀,豁達道:
“徐先生的心境修持,令厲某佩服,既如此,我也能安心了……”
徐行卻伸出一隻手,按在厲靈的肩膀上,搖了搖頭,道:
“前輩,我還需要你幫最後一次。”
厲靈聽到這個略顯過分的請求,不僅沒有拒絕,反倒是開懷道:
“能幫上你的忙,是老夫的榮幸,請講。”
徐行一字一句地道:
“還請前輩將體內這份‘六虛毒’,轉注於我。”
聽到這番話,厲若海和穀凝清兩個初出茅廬、見識短淺的小姑娘,還沒有多少反應,言靜庵卻已喉頭滾動,欲言又止。
厲靈更是皺起眉頭,從頭到腳、仔仔細細地打量了一番徐行,大搖其頭。
“徐先生,這‘六虛毒’好比蠶蟲,在體內我還能靠‘黃天大法’壓製,一旦傳給你,便如破繭成蝶,威力倍增,且再也無法壓製。
以你如今的狀態……”
厲靈的話沒說完,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厲靈與徐行論道一日夜,已經看出來這位金剛傳人功力雖然深厚,但是經過與龐斑的血戰,體內傷勢仍未複原。
若是在此時承接“六虛毒”,縱然以徐行的身軀堅固程度,怕也是兇多吉少。
徐行卻滿不在乎地一笑。
“若是不能毀壞我這副軀體,我要它又有何用,想要在兩月內,獲得足以匹敵大宗師的實力,不冒些風險,又怎有可能。”
聽到這番話,厲靈、言靜庵都露出沉思的表情,他們都明白“潛龍”和東島之會的重要性。
甚至可以說,誰能夠得到這上古奇物,就能扭轉如今的相持局勢,徹底掌握天下。
可現如今魔道一方已有三名大宗師,正道的擎天支柱張三豐,又因為要鎮壓空洞,難以抽身。
更何況,時至今日,陰癸派那位大宗師,亦不曾現世,若是他再一出手,隻怕局麵會變得更為複雜。
想要在這種群狼環伺的情況下,爭奪“潛龍”,若不能再添一名大宗師級數的戰力,那是萬無可能。
說完這客觀上存在的理由外,徐行又看向厲靈的麵容,目光中帶上了一抹深沉的感慨,以及懷念。
此時此刻,看著氣息奄奄的厲靈,徐行甚至感覺,自己又迴到了北宋世界的琅嬛福地中,麵對著那個寬厚而溫厚的長者。
同樣都是道門高人,也同樣都身受殘毒,隻不過,那一次徐行沒能救下無崖子,這也是他一生中,為數不多的遺憾之一。
是以,徐行喟然長歎道:
“並且,我做此舉亦有私心,我曾經有位師兄,為我傳功而死。
其實我本有機會可以救他,但師兄對人世已無留戀,拒絕了我,這一次,我不願再讓悲劇重演。”
說完自己的故事,徐行又看向厲靈,誠懇道:
“更何況,如今正魔大戰在即,若能保住前輩的性命,異日在東島之會上,便可為一道底牌,還請前輩三思。”
其實,以厲靈的黃天大法修為,單單一道“六虛毒”本不該令他淪落到如此境地。
他是為了讓徐行能夠看得更清楚,對“周流六虛功”更多幾分了解,才會放任“六虛毒”壯大到如此地步。
所以“六虛毒”一旦離體,厲靈完全可以憑自己的功力,修養萬全,重獲巔峰戰力。
這三個頗具說服力的理由一出,縱然是厲靈,也沒了反駁的欲望,隻沉吟了會兒,便歎道:
“先生既然如此說,老夫自無推辭之理,隻不過,‘六虛毒’若是經過轉注,便再也無法逼出。
其中更挾了老夫的‘黃天真氣’,會產生何種變化,誰也說不清楚,還請先生小心為上。”
徐行又是一笑:
“說來前輩可能不信,但這樣的情況,在徐某這一生修行中,也算是司空見慣了。”
厲靈深深望了他一眼,歎道:
“厲某雖然不欲探尋徐先生的來曆,但此時也忍不住好奇起來。”
從徐行的話語中,厲靈完全聽得出他對那位師兄的真摯情感。
可“大金剛神力”向來是一脈單傳,他又從哪裏來了這麽一個師兄?
徐行哈哈大笑:
“關於此事,等我功成,咱們再來詳談吧。”
他又看向遠處的厲若海,挑眉道:
“這個問題,厲姑娘也已經好奇很久了吧。”
厲若海雙手抱槍,場中眾人裏,隻有她對徐行的選擇,顯得毫不意外,也挑動眉眼,平淡道:
“我本來就沒打算阻止你,何必用這個當條件,既有約定,我自然會信守承諾,等到約定之時。”
少女鳳眸瀲灩,狹刀般的眉毛隻是微微挑起,便有一股凜然爽氣,令一旁的穀凝清挪不開眼,桃腮泛紅,輕輕碾動腳尖。
徐行卻笑道:
“那你聽不聽?”
厲若海毫無遲疑地點頭。
“聽。”
穀凝清又適時地從厲若海身旁,探出頭來,笑嘻嘻地道:
“那我也要聽!”
言靜庵雖然並沒有開口,眼眸中也流露出好奇的光彩。
見徐行解決了後顧之憂,厲靈也不再猶豫,右手拍向徐行的胸膛,體內“六虛毒”凝如實質,仿佛八色交織的光龍,鑽入徐行體內。
徐行的小小身軀一震,雙目緊閉,就像一尊泥胎木塑的雕像,陷入到最深沉的定境中。
這“六虛毒”果真如厲靈所說,一旦轉注便如破繭成蝶,威力倍增,甫一入體,徐行渾身傳出一陣劈裏啪啦的爆響聲。
就在這時,所有人都感受到一股陽和之力,從他的眉心處蕩開,這股力量雖然並不剛強,卻無比雄渾,將眾人都輕輕地推了出去。
其中,還蘊含有一個無比清晰的念頭。
“待會兒動靜會有些大,還請諸位退遠些。”
就在這個刹那間,吞噬了一部分黃天真氣的周流八勁,已徹底注入徐行的四肢百骸間,伴隨人體血氣升降,分分合合、此起彼落,變化不休。
徐行的須發、肌膚、眼眸,乃至全身各處,都漾起八種奇光,光芒透體而出,將地麵亦給腐蝕,所觸之物或如火焚、或如水淹、或如電亟,不一而足。
但最主要的戰場,仍在徐行體內,這八種力量在紮根於血肉,演變到一定程度後,便開始相互碰撞,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
並且,“六虛毒”還在逐漸吸納徐行體內的“大金剛神力”以及“驚蟄真氣”,越發壯大。
演變到這一步,哪怕是以徐行的魄強度,都難以抵抗。
他渾身毛孔中都炸開血霧,傷勢還未複原的軀體,再次有了四分五裂,甚至是支離破碎的跡象。
可越是這樣,徐行眼中的神光就越發亮,那種源於肉身氣血的純陽拳意,也變得越發熾盛、灼熱,即便是位於屋舍之外的眾人,亦可以察覺。
他們隻覺得這間屋子,仿佛一下子變成了個火力全開的大熔爐,熱力鼓蕩,像是要整個燃燒起來
——甚至已經不能說是“像”。
因為真的燃了起來!
熊熊火光中,徐行盤膝而坐,周身皮肉滋滋作響,全身又燙又痛,口幹舌燥,目眥欲裂,瑩潤如玉的肌膚也逐漸皸裂,其中溢散出燒焦的白煙。
他的神魂則是坐鎮眉心天庭,運轉“黑天書”的法門,在徐行看來,“黑天書”這門武功,真正的精髓就在於“劫力”上。
“劫力”乃是一種源於肉身潛能的力量,無陰無陽,無內無外,是以能夠千變萬化,令肉身自行衍生出種種神通。
隻不過,尋常人難以認識到“劫力”所在,才需要先由有人以本身真氣,為其打通三十一條隱脈,才能誕生“劫力”。
這也是為何,黑天書有劫主、劫奴一說。
但是由於人體肉身終究有限,能夠挖掘出的“劫力”也有限製。
所以劫奴開辟出來的“劫海”往往隻有一個,也隻具備一種獨特的肉身神通。
並且劫奴一旦運用“劫力”過度,便需要劫主以自身真氣補充,否則便會引發黑天劫,生不如死。
但是對徐行來說,這兩個限製都不存在,他本就煉有“大金剛神力”以及“驚蟄真氣”兩種真氣,開辟隱脈自是手到擒來。
而他的肉身,早在大明王朝時期,就脫離了肉體凡胎的限製,又凝練了真形法體,修行了“大金剛神力”,簡直可以比擬傳說中的天地異種、珍奇神獸。
以這樣的體魄基礎,他一旦開發出“劫力”,自然是超越此界強者想象的雄渾,負擔五個劫海亦是綽綽有餘。
現在“六虛毒”已經近乎將他原有的肉身根基摧毀,正是轉化劫力,開辟“劫海”,為五髒秘境定基之時。
徐行的神魂敏銳地捕捉到這個肉身將毀而未毀的時機,長身而起,無聲喝道:
“開天辟地,判定清濁!”
發聲之時,神魂已默運“黃天大法”所記載的煉心之道,化為一抹清虛之氣,籠罩四野,橫蓋八荒,無所不包。
在徐行腰側,那一枚由龐斑和陰魔念頭混雜而成的“邪帝舍利”亦飛騰而起,黑霧層層湧動,化為千般汙濁、萬種魔態,融進徐行的小腹丹田中,化為厚重凝實的大地。
由此,清濁分判,天地分明,肆虐其中的“六虛毒”也變得清晰起來,與人體血氣、五髒六腑完全隔開,轉而進入到這個由清炁與濁氣共同構成的小天地,亦或者說“空境場域”中。
緊接著,徐行神魂手捏智拳印,周身每一塊皮肉、每一根骨頭,乃至每一個毛孔中,都如響起一陣空靈禪唱,好似每一處中都坐了一尊袖珍佛陀。
正是這易經洗髓的禪唱聲,保住了徐行最後的生機,禪唱聲中,徐行體內殘存的“大金剛神力”驟然轉化。
太陽密尊者哈赤知閑曾經展現過的“金剛界曼陀羅”紋路,在徐行的身體中重現。
隻不過,這一次的“金剛界曼陀羅”不再是隻鱗片爪的剪影,而是演化出了佛、金剛、寶、蓮花、羯磨五部。
代表佛性五智的五方佛法身,依次在金剛界曼陀羅中顯現。
分別是大日如來、不動如來、阿彌陀如來、寶生如來、不空成就如來。
五尊形態各異的佛陀法相,依次在徐行身後浮現,層層疊疊,若虛若實,分合不定,卻各有一番恢弘氣象。
修煉天竺秘術,精研佛理的穀凝清,甚至想要對徐行頂禮膜拜。
厲靈見此,不由得驚唿道:
“這是黃天大法第八層!”
“黃天大法”第八層修為,便是要將一身先天真氣,盡數化成身中神明,所謂心定存神而通明,煉心成神。
徐行這一手雖然是以佛門法理為骨架,但具體的手法,仍是來源於“黃天大法”的煉心成神之術。
厲靈自從偶然得到這門秘籍後,足足修行了數十年,才終於攀升到這個境界,看到徐行隻用一天一夜,便領會其中真諦,熔煉身神,自是不由得震撼。
其實,這並不是說徐行的武學天資,高到了逆天的地步,而是因為武學到了頂尖的地步,個中道理皆是相同。
黃天大法的煉心成神之法門,和慈航靜齋的仙胎、道心種魔的魔種,實則原理差別並不大。
隻不過黃天大法是以“清虛道心”為主體,仙胎、魔種則是以陰陽二氣為主體。
厲靈身為武學宗師,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但他更明白這其中的難度,
放眼天下,能夠如徐行這般,並不按部就班、次第修行,而是隨意拆分功法,隻取其中精華的人,據厲靈所知,有且隻有武當山張真武一人而已。
厲靈知道,自己正在見證又一位絕代強者的崛起,不敢放過絲毫細節,就連體內傷勢都顧不上平複,將神意盡數集中於徐行之身,等待可能出現的更多驚喜。
除了他之外,穀凝清、言靜庵、厲若海皆是聚精會神,徐行這一次煉身,意義之重大,不亞於在大明王朝世界,當眾突破“不壞”境界。
他不隻是通過這種方式,盡展一生所學,也是為四人指明了一條迥異於此界武道,卻也大有可為的道路。
在這個天災頻發,破碎艱難,大宗師們都不得不另辟蹊徑,試圖超脫“空境”藩籬的世界,這樣一條道路,足以令任何武人都趨之若鶩。
言靜庵念及此處,甚至還覺得有些惋惜——可惜,隻有他們四人有此幸運,能夠親眼見證。
厲若海卻沒有遐想的餘裕。
在場四人中,少女是最熟悉徐行這一身武學的人,也從徐行身上,汲取了諸多煉身法的精華。
如今見他真正開始實踐,在肉身中開辟秘境,熱衷於武道的厲若海自然不會放過一絲一毫的細節。
這五尊法相剛一凝聚出來,八色交織的“六虛毒”便開始劇烈震蕩,氣成霞光,演化天地萬象,似是受到了某種強烈的威脅。
從某種角度來說,密宗的兩部曼陀羅,亦是描述了一種秩序井然的嚴謹世界觀。
隻是不同於以“氣”為本的“周流六虛功”,金剛界曼陀羅,乃是以“性”為本。
這個“性”則可以分為“理”、“智”,也就演化成了胎藏界、金剛界。
而“五方佛”作為金剛界五部之主,其實亦並非是五個獨立個體,皆是皆毗盧遮那,也即是大日如來一佛所現,用於描繪佛陀的清淨自性。
用徐行所知的比喻,如今進入體內的“六虛毒”,本就隻是一段自我演化的程序,缺少應變之能,也即是“因緣假合”之物。
如今“六虛毒”對上代表“智慧”,能夠洞悉因緣,摧破惑障的“五方佛”,自是難以發揮。
大日如來法相當仁不讓,坐鎮中樞,其餘四尊佛陀法身則是依次進入肝、脾、肺、腎中,作為頂梁柱,撐起了這個即將支離破碎的身軀。
等到基礎框架完成後,肆虐軀體“六虛毒”,便被徹底框定在了其中,衍生出來的種種真氣,亦隨之消散,最終再次重組成最開始代表八大卦象的“周流八勁”。
此際,徐行再運“慈航劍典”以及“道心種魔大法”,在體內凝練仙胎、魔種,將蘊含八卦真意,以及沈萬三個人意誌的“周流八勁”重構成精純的陰陽二氣,再以此衍生五行五氣。
此前提到過,即便是對徐行來說,煉化一位空境宗師的真氣,都是得不償失的事,隻因這些宗師的真氣中,往往都貫穿了凝實的精神意誌,難以祛除。
對能夠神魂出竅采氣的徐行來說,捕捉原生的天罡地煞之氣,才是更劃算的做法。
但是有了慈航劍典和道心種魔大法後,徐行便能輕易做到這一點,隻因代表慈航劍典至高成就的仙胎,以及作為道心種魔大法之基的魔種,便是此界陰陽雙極的象征。
有了這兩種成就,他便能劃分此界絕大多數的真氣,所謂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用陰陽兩儀來分割代表八卦“周流八勁”,自是再合適不過。
這一次,言靜庵亦不能再挪開目光。
她不僅體會到了厲靈方才的心情,甚至還更多了一種挫敗感。
厲靈畢竟是老前輩,更早早就認清了自己的資質,豁達從容,是以隻會為徐行的手段而震憾,甚至是感佩傾羨。
可言靜庵不同,她年紀輕輕,便成了慈航靜齋一派之主,更成就了連曆代齋主中都少有人能練成的“劍心通明”境界,心中自然也有一番傲氣。
看到徐行三天三夜看完“慈航劍典”時,言靜庵還能用超凡的精神修為,穩住心境,不至於失態。
可如今見他如此輕易地,便將“仙胎”、“魔種”之法合二為一,饒是言靜庵定境再如何超卓,心中也不由得湧出一種挫敗感。
她甚至有了一個奇怪念頭。
——有沒有可能,將這位“佛門第一人”的牌位,引入慈航靜齋的祖師堂呢?
雖然出身於以清心寡欲為宗旨的慈航靜齋,並且以絕世的天資,成為了本代齋主,但言靜庵一直以來,都是個不安分也不標準的靜齋弟子。
這一點,從她毫不猶豫地拿出靜齋千年名聲,為徐行作筏的舉動中,便可看出一二。
生於這個正魔對立的時代,又作為慈航靜齋這個武林聖地的掌門人,言靜庵注定要以實利為重。
現在,徐行既然展現出對“慈航劍典”超卓的領悟力,以及有希望從“佛門第一人”成為“天下第一人”的潛力,言靜庵自然也要考慮,如何良好地運用這份關係。
看著運化陰陽二氣的徐行,即便是武功修為最粗淺,還未踏足“空境”的穀凝清,也是不由自主地陷了進去。
“雙修大法”本就是借男女之事,演繹陰陽變化之理的法門,但是在分別代表“至陰無極”、“至陽無極”的仙胎、魔種前,就不免顯得有些粗陋。
而這位雙修公主武功雖是低微,但從她能夠想出,和厲若海這個女人來合籍雙修,共參大法這一點來看,就知道這小姑娘在武學上不僅頗有靈性,並且敢想敢做。
是以,她一見徐行這種煉法,心中便多了許許多多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
穀凝清不急著將之付諸實踐,而是積攢下來,準備等徐行功成,再去詢問這位小弟的意見。
她雖然從一開始,從厲靈、言靜庵的嚴肅表情中,便知道徐行這一次煉身極為兇險,但少女卻偏偏不感到緊張,隻因她對徐行有十成十的信心。
其實從水下第一次初見,穀凝清便有這種感覺,好似眼前之人,當真是無所不能。
而在旅途中,這種印象更是在她腦海中不斷加深,並且還多了許許多多截然不同,卻同樣深刻的印象——溫暖、和藹、寬厚、天真、有趣、孩子氣……
雖然這些印象中的每一個,都可以拿來形容徐行,可它們集合起來,卻無法描繪出這個人的模樣。
在活生生的真人麵前,單純的形容詞疊加顯得如此蒼白,即便堆得再多,也隻能拚湊出支離破碎的片麵,卻無法詮釋出那個獨一無二的整體。
想到此處,穀凝清不由得抿嘴一笑,眉眼彎彎,像是一座載滿月光的橋。
進展到如今這一步,即便以她的武學修為,也看得出來大局已定,不會再有波折。
又過了一段時間,日落西沉、月上中天,月光織成輕紗,披在徐行身上,原本流轉周身的八色光華,亦漸漸轉化為青、赤、黃、白、黑五色。
這一次,厲靈看得更為清晰,這不再是以五方佛為根基的煉神之法,而是黃天大法中原滋原味的法門。
其實,黃天大法第八層,說是在身中煉心為神,但也並不會真的有哪個修行者,去凝練幾尊神明。
隻因這門大法仍舊遵循了“空境”之路的宗旨,注重清虛二字,練到最後,就連九重九野的世界觀都要拋棄,隻留一氣,謂之“煉神還虛”。
可徐行卻不講究這個,而是真正按照五髒五行法的規格,在五髒中凝練出五方五帝,最後一縷雜色散去,五行神光衝霄而起,遮蔽明月,映照夜空。
每一道神光中,都有一尊高邈巍峨的宮闕,真氣氤氳,其中隱約可見每座宮闕深處,都有一尊端坐其中,俯瞰天地,麵目模糊的威嚴帝君。
帝君相各持法器,頭戴道冠,著玉綴流金冕袍,渾身充滿著如淵如海的浩瀚威儀。
他們雖然彼此氣質截然不同,卻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充斥著有如烈日般,霸道陽剛的氣息。
光是看著這五尊帝君相,四人都感覺自己的念頭都有些難以運轉,好似四麵八方皆是光芒萬丈、煌煌赫赫,看不真切。
這種氣勢肉眼難以觀測,可武功越高、神念修為越深,便越能察覺。
隻因這坐鎮五髒廟的神明,不隻是“劫力”、“真氣”所成,也熔鑄了徐行的澎湃血氣,以及肉身中自然生出的純陽拳意,最是能夠壓製神念。
如果說“五方佛”代表的是“性功”,那這“五方帝”代表的便是徐行的“命功”。
五行輪轉,生生不息,演陰陽、分清濁,成就人身小天地,感四季交替之理,勾連外界大天地,遂成內外貫通、天人交感的精誠境界。
至此,徐行這一身修為,總算是歸於一統,徹底形成體係,他心中亦不由得浮現出喜悅——這一路上的艱辛險阻,總算是化作了真實不虛的成果。
念及此處,徐行長笑一聲,身形縱起,衝破這座廢墟,張口一吞,便將五道神光盡數吞入腹中。
他的身體看上去,不過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血肉之軀,卻硬生生將五尊帝王,以及各自掌握的方寸天地遮掩覆蓋,甚至是悉數容納,宛如佛經所言的須彌芥子之喻。
令五尊神明歸位後,徐行的身子也開始拔高,從八九歲孩童的模樣,化作了一位十五六歲的翩翩少年郎,銀繡青袍法衣亦隨之擴大,重新變得剪裁合體。
徐行腳踏虛空,立地六丈有餘,俯瞰眾人,就連身後那輪清輝曠照、皎潔光明的懸天冰輪,好似都成了他的陪襯,為其平添一份淩絕之意。
過了足足五六個唿吸,他才收斂五色神光,輕飄飄地落到地上,來到厲靈身前。
此時此刻,眾人才終於看清徐行如今的相貌。
他的臉上雖然仍然帶著點稚嫩,五官和眉眼卻已徹底長開,棱角分明、朝氣蓬勃,英氣與文秀並存,堪稱完美無瑕。
徐行轉過身來,看向厲靈,拱手抱拳,灑然道:
“前輩,幸不辱使命。”
明月遍照下,少年衣袂飄揚,風采如神,仿佛融入月光中,好似一位剛自九霄雲外,落塵降世的神仙天人。
言靜庵、穀凝清、厲若海雖然從徐行的麵容輪廓,以及周身氣度上,就感覺得出來,這孩子若是長大,定然是一位美姿容的偉丈夫,但這刹那間的變化,衝擊力還是太大。
是以,縱然她們皆是堪稱絕代風華、傾國傾城的美人,此時也不禁愣了一愣、呆了一呆,心中更不約而同地升起一個想法。
——他竟然真的這麽好看?
厲靈到底是江湖閱曆豐富,對姿容亦不如三名姑娘那麽在意,隻是一愣,便豪笑道:
“踏法今日辟道之舉,可謂澤被天下,我先在此謝過!”
言畢,厲靈斂容正色,拱手抱拳。
徐行則是擺手道:
“我也不過是剛剛走上這條路,究竟能否功成,甚至前方是否有路,也不甚清楚。”
厲靈肅然道:
“無論如何,因為你,天下人都更多了一種選擇。”
徐行不置可否,隻是迴過頭,視線偏轉,落到夜空某處,神魂遙感之下,看到了一副十日淩空、橫絕當世的壯闊景致,感慨道:
“比起這位先行者,終究還是差了一籌啊。”
雖然久聞張三豐的大名,但這也是徐行第一次,用如此直觀的方式,意識到這位“天下第一”那無與倫比的強大。
現在,徐行便得到了這個答案。
“周流六虛功”的創始人梁蕭,除了是舉世難尋的武道大宗師外,亦是一位掌握種種數經,破解天機宮難題,學貫中西的希世大算家。
是以,他創造的“周流六虛功”,整體也呈現出一種秩序井然的嚴謹美感。
就連駕馭功法的心境,亦要求得一個“諧”字,若不然便會有天劫臨頭。
隻不過,純粹的數字和幾何線條,很難描述出梁蕭眼中所見的世界。
想要為後人演繹自己所知的世界,這位“西昆侖”就還需要一件趁手的工具。
最後,他選中了八卦。
所謂八卦者,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可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
梁蕭正是根據這八枚卦象,創造出了“周流八勁”,並且令這八種真氣無論如何組合、排布,皆能衍生出截然不同的氣象,由此才終於成就了“周流六虛功”的赫赫威名。
如今打入厲靈體內的“六虛毒”,與其說是真氣,倒不如說是一個微型的“空境場域”。
徐行甚至可以料到。若是不去管這股“六虛毒”,隻怕它將會成長為一個比“寒藏雷雲”還要恐怖得多,更具破壞力且幾乎難以解決的天地異象。
而“黃天大法”雖然表現形式與之類似,立意卻和“周流六虛功”截然相反。
這門脫胎於道家理論,號稱法授天人的絕世神功,完全展現出來一種古樸蒼茫的世界觀,將天地劃分為九重九野,全憑一心馳騁。
說到底,“黃天大法”還是純粹煉心、煉氣的法門,抵達至上境界,便是以清虛一氣,盤旋天地之間,嵌入自然萬物,乃至無窮虛空。
如果說梁蕭的底色是一個嚴謹的算家,那麽飽經道家思想熏陶的孫恩,便是一個恣意的畫家。
在這位天師眼中,“黃天大法”便是他的畫筆,任他去縱情揮灑,將自己眼中的八荒九野,盡情地描繪出來。
一個是求極致的平衡、和諧,一個則是縱情恣意,瀟灑快活。
這兩種立意極端衝突,表現形式卻趨於統一的武學思想,對亟欲開辟人身小天地,凝練五髒秘境的徐行來說,正是絕佳的資糧。
厲靈將“黃天大法”傾囊相授,徐行正好利用其中心法,再煉眉心天庭,令自己那股從“大日如來加持神變”中得來的佛性中,更添一份清虛道心。
而“周流六虛功”的理念和“六虛毒”真氣,則剛好可以幫徐行厘清體內真氣,再演天地氣象。
念及此處,他睜開眼,看向厲靈,目中精芒電射,凝如實質,氣勢更似穹廬,籠罩八荒九野,無遠弗屆,蒼茫古樸。
厲靈此時麵色已然枯敗至極,可見徐行顯露這種氣勢,仍是浮現出笑容,更有一份置生死於度外的豁達、從容。
老人歎道:
“我得‘黃天大法’已有數十年,卻因資質魯鈍,始終無能領會最後一層心法,躋身‘黃天無極’的最高境界。
但今日能為它找到一個合適的傳人,也算是不枉此生了,徐先生,接下來,就交給你……”
厲靈這帶著濃重遺言意味,近似托孤的話語剛一出口,在旁等待的三位女子心頭,便不由自主地湧現出一種濃重悲切。
她們都明白,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宗師,為了給徐行演示“周流六虛功”的真諦,生命已經走到了終點,實乃風中殘燭,氣息奄奄。
雖然隻是第一次見厲靈,但厲若海、穀凝清見這氣質灑脫的老前輩,淪落到這般境地,仍是不免升起些不忍之感。
尤其是身為正道棟梁之一,肩負重任的言靜庵,更能體會到厲靈的心境。
其實,厲靈這一生,自從調教出傳鷹這個舉世無雙、絕無僅有的弟子後,便已沒了任何遺憾。
但沒有遺憾,不代表老人的心已經冷卻、不再熱烈。
恰恰相反,在傳鷹躍馬虛空,獨自破碎後,厲靈隻認為自己已沒有了任何後顧之憂,能夠隨心所欲地去任何想做的事。
所以,他才會由著性子,如無上宗師令東來一般,遠遊天下、縱橫四海,去親眼見證異域諸國的風土人情。
而這一次出山,厲靈亦隻是因為心中不忍,畢竟,他已經是一個自覺活夠,且極為知足的老人。
若是能夠在生命的最後關頭,用自己這條命,換更多人能夠幸福快樂的活下去,厲靈覺得這樣的買賣,簡直是劃算得不能再劃算。
徐行忽然道:
“前輩怕非是不能,而是不敢、亦或者說不願吧。”
厲靈愣了一下,才歎了一聲,苦笑道:
“徐先生法眼無差。”
正如沈萬三所言,厲靈不能登上大宗師境界,除了年老體衰、氣血枯敗以外,還有另一個原因,那便是老人猶有心障。
這些年來,老人雲遊天下,走遍九州四海,深刻意識到了天變造成的影響,究竟是何等可怖。
所以,厲靈極為不理解,為什麽這些大宗師們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破碎虛空”之境,便可以如此肆意妄為,甚至要聯起手來針對一個盡力為天地消弭禍患的張三豐。
難道他們不知道,即便沒有這張老道,“破碎虛空”之道,亦是極其難以成就?
但隨著對“黃天大法”鑽研日深,厲靈也漸漸領悟到武學之道的無上樂趣,並沉迷了進去。
他尚且如此,可想而知走得更遠的大宗師究竟陷得有多深。
象征白日飛升、超凡脫俗的“破碎虛空”,對這些巔峰強者來說,自然擁有超越世俗一切的吸引力。
厲靈歎了一聲:
“與沈萬三一戰後,老夫才從這種欲念妄境中脫離,並從此對大宗師境界,有了畏懼之心。
老夫不知道,是否武道練至高處,都會變成如此模樣,但無論如何,我已不願不敢,也不能去嚐試了。”
徐行其實也發現,自己所遇之魔門高手,雖然都是各有各的性情、稟賦,但是從性格底色來說,的確並無多少分別。
或許是因為“破碎虛空”這個宏大目標的存在,許多人世間的倫理道德、情義糾葛,都顯得那麽微不足道。
當宗師們都將把目光都放在這件事上時,身上的人性便不由自主地被消解,甚至是吞沒。
在龐斑身上,這種性格特質便最為突出。
對超脫的執念和追求,已經將他的人性都給徹底抹去,所以他才能夠麵不改色地撕裂自己的神魂,形成兩個相對獨立的個體。
在徐行看來,這種執念也是一種魔道的象征。
若論精進超拔之誌,徐行自認也毫不輸給龐斑,這也是他在大明王朝世界中,能夠逆行而上,最終成就人仙的最大原因。
但徐行和龐斑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知道自己追求武道極峰,最根本的原因是在於,想要令這來之不易的第二次人生,變得更有意思、有意思,活得精彩熱烈。
若是學龐斑等人,隻注重於一個“破碎虛空”的結果,甚至不惜抹除人性,那他豈不是浪費了這絕無僅有的天賜重生?
想到此處,徐行朝厲靈咧開嘴,露出一排潔白且圓潤的牙齒,笑容亮堂如明燈,照亮了老人的心靈。
他目光溫和,隻是道:
“前輩,我明白,你放心。”
徐行當然知道,厲靈講這個故事,正是為了提醒自己,讓他不要最終陷入到這種不擇手段的境地,便毫無遲疑地給出了自己的保證。
厲靈一愣,也笑起來。
老人抖了抖肩膀,豁達道:
“徐先生的心境修持,令厲某佩服,既如此,我也能安心了……”
徐行卻伸出一隻手,按在厲靈的肩膀上,搖了搖頭,道:
“前輩,我還需要你幫最後一次。”
厲靈聽到這個略顯過分的請求,不僅沒有拒絕,反倒是開懷道:
“能幫上你的忙,是老夫的榮幸,請講。”
徐行一字一句地道:
“還請前輩將體內這份‘六虛毒’,轉注於我。”
聽到這番話,厲若海和穀凝清兩個初出茅廬、見識短淺的小姑娘,還沒有多少反應,言靜庵卻已喉頭滾動,欲言又止。
厲靈更是皺起眉頭,從頭到腳、仔仔細細地打量了一番徐行,大搖其頭。
“徐先生,這‘六虛毒’好比蠶蟲,在體內我還能靠‘黃天大法’壓製,一旦傳給你,便如破繭成蝶,威力倍增,且再也無法壓製。
以你如今的狀態……”
厲靈的話沒說完,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厲靈與徐行論道一日夜,已經看出來這位金剛傳人功力雖然深厚,但是經過與龐斑的血戰,體內傷勢仍未複原。
若是在此時承接“六虛毒”,縱然以徐行的身軀堅固程度,怕也是兇多吉少。
徐行卻滿不在乎地一笑。
“若是不能毀壞我這副軀體,我要它又有何用,想要在兩月內,獲得足以匹敵大宗師的實力,不冒些風險,又怎有可能。”
聽到這番話,厲靈、言靜庵都露出沉思的表情,他們都明白“潛龍”和東島之會的重要性。
甚至可以說,誰能夠得到這上古奇物,就能扭轉如今的相持局勢,徹底掌握天下。
可現如今魔道一方已有三名大宗師,正道的擎天支柱張三豐,又因為要鎮壓空洞,難以抽身。
更何況,時至今日,陰癸派那位大宗師,亦不曾現世,若是他再一出手,隻怕局麵會變得更為複雜。
想要在這種群狼環伺的情況下,爭奪“潛龍”,若不能再添一名大宗師級數的戰力,那是萬無可能。
說完這客觀上存在的理由外,徐行又看向厲靈的麵容,目光中帶上了一抹深沉的感慨,以及懷念。
此時此刻,看著氣息奄奄的厲靈,徐行甚至感覺,自己又迴到了北宋世界的琅嬛福地中,麵對著那個寬厚而溫厚的長者。
同樣都是道門高人,也同樣都身受殘毒,隻不過,那一次徐行沒能救下無崖子,這也是他一生中,為數不多的遺憾之一。
是以,徐行喟然長歎道:
“並且,我做此舉亦有私心,我曾經有位師兄,為我傳功而死。
其實我本有機會可以救他,但師兄對人世已無留戀,拒絕了我,這一次,我不願再讓悲劇重演。”
說完自己的故事,徐行又看向厲靈,誠懇道:
“更何況,如今正魔大戰在即,若能保住前輩的性命,異日在東島之會上,便可為一道底牌,還請前輩三思。”
其實,以厲靈的黃天大法修為,單單一道“六虛毒”本不該令他淪落到如此境地。
他是為了讓徐行能夠看得更清楚,對“周流六虛功”更多幾分了解,才會放任“六虛毒”壯大到如此地步。
所以“六虛毒”一旦離體,厲靈完全可以憑自己的功力,修養萬全,重獲巔峰戰力。
這三個頗具說服力的理由一出,縱然是厲靈,也沒了反駁的欲望,隻沉吟了會兒,便歎道:
“先生既然如此說,老夫自無推辭之理,隻不過,‘六虛毒’若是經過轉注,便再也無法逼出。
其中更挾了老夫的‘黃天真氣’,會產生何種變化,誰也說不清楚,還請先生小心為上。”
徐行又是一笑:
“說來前輩可能不信,但這樣的情況,在徐某這一生修行中,也算是司空見慣了。”
厲靈深深望了他一眼,歎道:
“厲某雖然不欲探尋徐先生的來曆,但此時也忍不住好奇起來。”
從徐行的話語中,厲靈完全聽得出他對那位師兄的真摯情感。
可“大金剛神力”向來是一脈單傳,他又從哪裏來了這麽一個師兄?
徐行哈哈大笑:
“關於此事,等我功成,咱們再來詳談吧。”
他又看向遠處的厲若海,挑眉道:
“這個問題,厲姑娘也已經好奇很久了吧。”
厲若海雙手抱槍,場中眾人裏,隻有她對徐行的選擇,顯得毫不意外,也挑動眉眼,平淡道:
“我本來就沒打算阻止你,何必用這個當條件,既有約定,我自然會信守承諾,等到約定之時。”
少女鳳眸瀲灩,狹刀般的眉毛隻是微微挑起,便有一股凜然爽氣,令一旁的穀凝清挪不開眼,桃腮泛紅,輕輕碾動腳尖。
徐行卻笑道:
“那你聽不聽?”
厲若海毫無遲疑地點頭。
“聽。”
穀凝清又適時地從厲若海身旁,探出頭來,笑嘻嘻地道:
“那我也要聽!”
言靜庵雖然並沒有開口,眼眸中也流露出好奇的光彩。
見徐行解決了後顧之憂,厲靈也不再猶豫,右手拍向徐行的胸膛,體內“六虛毒”凝如實質,仿佛八色交織的光龍,鑽入徐行體內。
徐行的小小身軀一震,雙目緊閉,就像一尊泥胎木塑的雕像,陷入到最深沉的定境中。
這“六虛毒”果真如厲靈所說,一旦轉注便如破繭成蝶,威力倍增,甫一入體,徐行渾身傳出一陣劈裏啪啦的爆響聲。
就在這時,所有人都感受到一股陽和之力,從他的眉心處蕩開,這股力量雖然並不剛強,卻無比雄渾,將眾人都輕輕地推了出去。
其中,還蘊含有一個無比清晰的念頭。
“待會兒動靜會有些大,還請諸位退遠些。”
就在這個刹那間,吞噬了一部分黃天真氣的周流八勁,已徹底注入徐行的四肢百骸間,伴隨人體血氣升降,分分合合、此起彼落,變化不休。
徐行的須發、肌膚、眼眸,乃至全身各處,都漾起八種奇光,光芒透體而出,將地麵亦給腐蝕,所觸之物或如火焚、或如水淹、或如電亟,不一而足。
但最主要的戰場,仍在徐行體內,這八種力量在紮根於血肉,演變到一定程度後,便開始相互碰撞,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
並且,“六虛毒”還在逐漸吸納徐行體內的“大金剛神力”以及“驚蟄真氣”,越發壯大。
演變到這一步,哪怕是以徐行的魄強度,都難以抵抗。
他渾身毛孔中都炸開血霧,傷勢還未複原的軀體,再次有了四分五裂,甚至是支離破碎的跡象。
可越是這樣,徐行眼中的神光就越發亮,那種源於肉身氣血的純陽拳意,也變得越發熾盛、灼熱,即便是位於屋舍之外的眾人,亦可以察覺。
他們隻覺得這間屋子,仿佛一下子變成了個火力全開的大熔爐,熱力鼓蕩,像是要整個燃燒起來
——甚至已經不能說是“像”。
因為真的燃了起來!
熊熊火光中,徐行盤膝而坐,周身皮肉滋滋作響,全身又燙又痛,口幹舌燥,目眥欲裂,瑩潤如玉的肌膚也逐漸皸裂,其中溢散出燒焦的白煙。
他的神魂則是坐鎮眉心天庭,運轉“黑天書”的法門,在徐行看來,“黑天書”這門武功,真正的精髓就在於“劫力”上。
“劫力”乃是一種源於肉身潛能的力量,無陰無陽,無內無外,是以能夠千變萬化,令肉身自行衍生出種種神通。
隻不過,尋常人難以認識到“劫力”所在,才需要先由有人以本身真氣,為其打通三十一條隱脈,才能誕生“劫力”。
這也是為何,黑天書有劫主、劫奴一說。
但是由於人體肉身終究有限,能夠挖掘出的“劫力”也有限製。
所以劫奴開辟出來的“劫海”往往隻有一個,也隻具備一種獨特的肉身神通。
並且劫奴一旦運用“劫力”過度,便需要劫主以自身真氣補充,否則便會引發黑天劫,生不如死。
但是對徐行來說,這兩個限製都不存在,他本就煉有“大金剛神力”以及“驚蟄真氣”兩種真氣,開辟隱脈自是手到擒來。
而他的肉身,早在大明王朝時期,就脫離了肉體凡胎的限製,又凝練了真形法體,修行了“大金剛神力”,簡直可以比擬傳說中的天地異種、珍奇神獸。
以這樣的體魄基礎,他一旦開發出“劫力”,自然是超越此界強者想象的雄渾,負擔五個劫海亦是綽綽有餘。
現在“六虛毒”已經近乎將他原有的肉身根基摧毀,正是轉化劫力,開辟“劫海”,為五髒秘境定基之時。
徐行的神魂敏銳地捕捉到這個肉身將毀而未毀的時機,長身而起,無聲喝道:
“開天辟地,判定清濁!”
發聲之時,神魂已默運“黃天大法”所記載的煉心之道,化為一抹清虛之氣,籠罩四野,橫蓋八荒,無所不包。
在徐行腰側,那一枚由龐斑和陰魔念頭混雜而成的“邪帝舍利”亦飛騰而起,黑霧層層湧動,化為千般汙濁、萬種魔態,融進徐行的小腹丹田中,化為厚重凝實的大地。
由此,清濁分判,天地分明,肆虐其中的“六虛毒”也變得清晰起來,與人體血氣、五髒六腑完全隔開,轉而進入到這個由清炁與濁氣共同構成的小天地,亦或者說“空境場域”中。
緊接著,徐行神魂手捏智拳印,周身每一塊皮肉、每一根骨頭,乃至每一個毛孔中,都如響起一陣空靈禪唱,好似每一處中都坐了一尊袖珍佛陀。
正是這易經洗髓的禪唱聲,保住了徐行最後的生機,禪唱聲中,徐行體內殘存的“大金剛神力”驟然轉化。
太陽密尊者哈赤知閑曾經展現過的“金剛界曼陀羅”紋路,在徐行的身體中重現。
隻不過,這一次的“金剛界曼陀羅”不再是隻鱗片爪的剪影,而是演化出了佛、金剛、寶、蓮花、羯磨五部。
代表佛性五智的五方佛法身,依次在金剛界曼陀羅中顯現。
分別是大日如來、不動如來、阿彌陀如來、寶生如來、不空成就如來。
五尊形態各異的佛陀法相,依次在徐行身後浮現,層層疊疊,若虛若實,分合不定,卻各有一番恢弘氣象。
修煉天竺秘術,精研佛理的穀凝清,甚至想要對徐行頂禮膜拜。
厲靈見此,不由得驚唿道:
“這是黃天大法第八層!”
“黃天大法”第八層修為,便是要將一身先天真氣,盡數化成身中神明,所謂心定存神而通明,煉心成神。
徐行這一手雖然是以佛門法理為骨架,但具體的手法,仍是來源於“黃天大法”的煉心成神之術。
厲靈自從偶然得到這門秘籍後,足足修行了數十年,才終於攀升到這個境界,看到徐行隻用一天一夜,便領會其中真諦,熔煉身神,自是不由得震撼。
其實,這並不是說徐行的武學天資,高到了逆天的地步,而是因為武學到了頂尖的地步,個中道理皆是相同。
黃天大法的煉心成神之法門,和慈航靜齋的仙胎、道心種魔的魔種,實則原理差別並不大。
隻不過黃天大法是以“清虛道心”為主體,仙胎、魔種則是以陰陽二氣為主體。
厲靈身為武學宗師,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但他更明白這其中的難度,
放眼天下,能夠如徐行這般,並不按部就班、次第修行,而是隨意拆分功法,隻取其中精華的人,據厲靈所知,有且隻有武當山張真武一人而已。
厲靈知道,自己正在見證又一位絕代強者的崛起,不敢放過絲毫細節,就連體內傷勢都顧不上平複,將神意盡數集中於徐行之身,等待可能出現的更多驚喜。
除了他之外,穀凝清、言靜庵、厲若海皆是聚精會神,徐行這一次煉身,意義之重大,不亞於在大明王朝世界,當眾突破“不壞”境界。
他不隻是通過這種方式,盡展一生所學,也是為四人指明了一條迥異於此界武道,卻也大有可為的道路。
在這個天災頻發,破碎艱難,大宗師們都不得不另辟蹊徑,試圖超脫“空境”藩籬的世界,這樣一條道路,足以令任何武人都趨之若鶩。
言靜庵念及此處,甚至還覺得有些惋惜——可惜,隻有他們四人有此幸運,能夠親眼見證。
厲若海卻沒有遐想的餘裕。
在場四人中,少女是最熟悉徐行這一身武學的人,也從徐行身上,汲取了諸多煉身法的精華。
如今見他真正開始實踐,在肉身中開辟秘境,熱衷於武道的厲若海自然不會放過一絲一毫的細節。
這五尊法相剛一凝聚出來,八色交織的“六虛毒”便開始劇烈震蕩,氣成霞光,演化天地萬象,似是受到了某種強烈的威脅。
從某種角度來說,密宗的兩部曼陀羅,亦是描述了一種秩序井然的嚴謹世界觀。
隻是不同於以“氣”為本的“周流六虛功”,金剛界曼陀羅,乃是以“性”為本。
這個“性”則可以分為“理”、“智”,也就演化成了胎藏界、金剛界。
而“五方佛”作為金剛界五部之主,其實亦並非是五個獨立個體,皆是皆毗盧遮那,也即是大日如來一佛所現,用於描繪佛陀的清淨自性。
用徐行所知的比喻,如今進入體內的“六虛毒”,本就隻是一段自我演化的程序,缺少應變之能,也即是“因緣假合”之物。
如今“六虛毒”對上代表“智慧”,能夠洞悉因緣,摧破惑障的“五方佛”,自是難以發揮。
大日如來法相當仁不讓,坐鎮中樞,其餘四尊佛陀法身則是依次進入肝、脾、肺、腎中,作為頂梁柱,撐起了這個即將支離破碎的身軀。
等到基礎框架完成後,肆虐軀體“六虛毒”,便被徹底框定在了其中,衍生出來的種種真氣,亦隨之消散,最終再次重組成最開始代表八大卦象的“周流八勁”。
此際,徐行再運“慈航劍典”以及“道心種魔大法”,在體內凝練仙胎、魔種,將蘊含八卦真意,以及沈萬三個人意誌的“周流八勁”重構成精純的陰陽二氣,再以此衍生五行五氣。
此前提到過,即便是對徐行來說,煉化一位空境宗師的真氣,都是得不償失的事,隻因這些宗師的真氣中,往往都貫穿了凝實的精神意誌,難以祛除。
對能夠神魂出竅采氣的徐行來說,捕捉原生的天罡地煞之氣,才是更劃算的做法。
但是有了慈航劍典和道心種魔大法後,徐行便能輕易做到這一點,隻因代表慈航劍典至高成就的仙胎,以及作為道心種魔大法之基的魔種,便是此界陰陽雙極的象征。
有了這兩種成就,他便能劃分此界絕大多數的真氣,所謂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用陰陽兩儀來分割代表八卦“周流八勁”,自是再合適不過。
這一次,言靜庵亦不能再挪開目光。
她不僅體會到了厲靈方才的心情,甚至還更多了一種挫敗感。
厲靈畢竟是老前輩,更早早就認清了自己的資質,豁達從容,是以隻會為徐行的手段而震憾,甚至是感佩傾羨。
可言靜庵不同,她年紀輕輕,便成了慈航靜齋一派之主,更成就了連曆代齋主中都少有人能練成的“劍心通明”境界,心中自然也有一番傲氣。
看到徐行三天三夜看完“慈航劍典”時,言靜庵還能用超凡的精神修為,穩住心境,不至於失態。
可如今見他如此輕易地,便將“仙胎”、“魔種”之法合二為一,饒是言靜庵定境再如何超卓,心中也不由得湧出一種挫敗感。
她甚至有了一個奇怪念頭。
——有沒有可能,將這位“佛門第一人”的牌位,引入慈航靜齋的祖師堂呢?
雖然出身於以清心寡欲為宗旨的慈航靜齋,並且以絕世的天資,成為了本代齋主,但言靜庵一直以來,都是個不安分也不標準的靜齋弟子。
這一點,從她毫不猶豫地拿出靜齋千年名聲,為徐行作筏的舉動中,便可看出一二。
生於這個正魔對立的時代,又作為慈航靜齋這個武林聖地的掌門人,言靜庵注定要以實利為重。
現在,徐行既然展現出對“慈航劍典”超卓的領悟力,以及有希望從“佛門第一人”成為“天下第一人”的潛力,言靜庵自然也要考慮,如何良好地運用這份關係。
看著運化陰陽二氣的徐行,即便是武功修為最粗淺,還未踏足“空境”的穀凝清,也是不由自主地陷了進去。
“雙修大法”本就是借男女之事,演繹陰陽變化之理的法門,但是在分別代表“至陰無極”、“至陽無極”的仙胎、魔種前,就不免顯得有些粗陋。
而這位雙修公主武功雖是低微,但從她能夠想出,和厲若海這個女人來合籍雙修,共參大法這一點來看,就知道這小姑娘在武學上不僅頗有靈性,並且敢想敢做。
是以,她一見徐行這種煉法,心中便多了許許多多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
穀凝清不急著將之付諸實踐,而是積攢下來,準備等徐行功成,再去詢問這位小弟的意見。
她雖然從一開始,從厲靈、言靜庵的嚴肅表情中,便知道徐行這一次煉身極為兇險,但少女卻偏偏不感到緊張,隻因她對徐行有十成十的信心。
其實從水下第一次初見,穀凝清便有這種感覺,好似眼前之人,當真是無所不能。
而在旅途中,這種印象更是在她腦海中不斷加深,並且還多了許許多多截然不同,卻同樣深刻的印象——溫暖、和藹、寬厚、天真、有趣、孩子氣……
雖然這些印象中的每一個,都可以拿來形容徐行,可它們集合起來,卻無法描繪出這個人的模樣。
在活生生的真人麵前,單純的形容詞疊加顯得如此蒼白,即便堆得再多,也隻能拚湊出支離破碎的片麵,卻無法詮釋出那個獨一無二的整體。
想到此處,穀凝清不由得抿嘴一笑,眉眼彎彎,像是一座載滿月光的橋。
進展到如今這一步,即便以她的武學修為,也看得出來大局已定,不會再有波折。
又過了一段時間,日落西沉、月上中天,月光織成輕紗,披在徐行身上,原本流轉周身的八色光華,亦漸漸轉化為青、赤、黃、白、黑五色。
這一次,厲靈看得更為清晰,這不再是以五方佛為根基的煉神之法,而是黃天大法中原滋原味的法門。
其實,黃天大法第八層,說是在身中煉心為神,但也並不會真的有哪個修行者,去凝練幾尊神明。
隻因這門大法仍舊遵循了“空境”之路的宗旨,注重清虛二字,練到最後,就連九重九野的世界觀都要拋棄,隻留一氣,謂之“煉神還虛”。
可徐行卻不講究這個,而是真正按照五髒五行法的規格,在五髒中凝練出五方五帝,最後一縷雜色散去,五行神光衝霄而起,遮蔽明月,映照夜空。
每一道神光中,都有一尊高邈巍峨的宮闕,真氣氤氳,其中隱約可見每座宮闕深處,都有一尊端坐其中,俯瞰天地,麵目模糊的威嚴帝君。
帝君相各持法器,頭戴道冠,著玉綴流金冕袍,渾身充滿著如淵如海的浩瀚威儀。
他們雖然彼此氣質截然不同,卻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充斥著有如烈日般,霸道陽剛的氣息。
光是看著這五尊帝君相,四人都感覺自己的念頭都有些難以運轉,好似四麵八方皆是光芒萬丈、煌煌赫赫,看不真切。
這種氣勢肉眼難以觀測,可武功越高、神念修為越深,便越能察覺。
隻因這坐鎮五髒廟的神明,不隻是“劫力”、“真氣”所成,也熔鑄了徐行的澎湃血氣,以及肉身中自然生出的純陽拳意,最是能夠壓製神念。
如果說“五方佛”代表的是“性功”,那這“五方帝”代表的便是徐行的“命功”。
五行輪轉,生生不息,演陰陽、分清濁,成就人身小天地,感四季交替之理,勾連外界大天地,遂成內外貫通、天人交感的精誠境界。
至此,徐行這一身修為,總算是歸於一統,徹底形成體係,他心中亦不由得浮現出喜悅——這一路上的艱辛險阻,總算是化作了真實不虛的成果。
念及此處,徐行長笑一聲,身形縱起,衝破這座廢墟,張口一吞,便將五道神光盡數吞入腹中。
他的身體看上去,不過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血肉之軀,卻硬生生將五尊帝王,以及各自掌握的方寸天地遮掩覆蓋,甚至是悉數容納,宛如佛經所言的須彌芥子之喻。
令五尊神明歸位後,徐行的身子也開始拔高,從八九歲孩童的模樣,化作了一位十五六歲的翩翩少年郎,銀繡青袍法衣亦隨之擴大,重新變得剪裁合體。
徐行腳踏虛空,立地六丈有餘,俯瞰眾人,就連身後那輪清輝曠照、皎潔光明的懸天冰輪,好似都成了他的陪襯,為其平添一份淩絕之意。
過了足足五六個唿吸,他才收斂五色神光,輕飄飄地落到地上,來到厲靈身前。
此時此刻,眾人才終於看清徐行如今的相貌。
他的臉上雖然仍然帶著點稚嫩,五官和眉眼卻已徹底長開,棱角分明、朝氣蓬勃,英氣與文秀並存,堪稱完美無瑕。
徐行轉過身來,看向厲靈,拱手抱拳,灑然道:
“前輩,幸不辱使命。”
明月遍照下,少年衣袂飄揚,風采如神,仿佛融入月光中,好似一位剛自九霄雲外,落塵降世的神仙天人。
言靜庵、穀凝清、厲若海雖然從徐行的麵容輪廓,以及周身氣度上,就感覺得出來,這孩子若是長大,定然是一位美姿容的偉丈夫,但這刹那間的變化,衝擊力還是太大。
是以,縱然她們皆是堪稱絕代風華、傾國傾城的美人,此時也不禁愣了一愣、呆了一呆,心中更不約而同地升起一個想法。
——他竟然真的這麽好看?
厲靈到底是江湖閱曆豐富,對姿容亦不如三名姑娘那麽在意,隻是一愣,便豪笑道:
“踏法今日辟道之舉,可謂澤被天下,我先在此謝過!”
言畢,厲靈斂容正色,拱手抱拳。
徐行則是擺手道:
“我也不過是剛剛走上這條路,究竟能否功成,甚至前方是否有路,也不甚清楚。”
厲靈肅然道:
“無論如何,因為你,天下人都更多了一種選擇。”
徐行不置可否,隻是迴過頭,視線偏轉,落到夜空某處,神魂遙感之下,看到了一副十日淩空、橫絕當世的壯闊景致,感慨道:
“比起這位先行者,終究還是差了一籌啊。”
雖然久聞張三豐的大名,但這也是徐行第一次,用如此直觀的方式,意識到這位“天下第一”那無與倫比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