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建武年間,劉秀裁撤了全國90%的官僚,全國三分之一的縣根本沒有縣令。


    至於鹽鐵官營、平準均輸、冶鐵鑄幣,劉秀確實沒有明確廢黜,這些衙門卻根本無人辦公。


    國家稅收方麵,稱帝之前劉秀在自己的地盤上執行“什一之稅”,稱帝之後則恢1劉秀打天下的過程中,麾下有二十八位最著名的將領,劉秀稱帝後,人們稱他們為“雲台二十八將”,比如《東漢演義》中的馬武、岑鵬。


    複了“文景之治”的“三十稅一”。對劉秀來說,他沒有多少官僚需要養活,士兵都迴老家種地了,他自己也厲行節儉,確實不需要多少錢。彌留之際,劉秀留下了這樣的遺詔:我活著對天下百姓毫無益處,所做的一切也不過是模仿漢文帝劉恆,我死之後一切務必從簡,高官以下官員不得守喪(按以往慣例,通常是全國守喪),不得將我的死訊傳達至郡縣。


    《後漢書》用了一個精準的詞描述了劉秀的政策—“息民”。


    事實證明,一旦擺脫了封建官僚的束縛,中華民族的創新能力就是驚人的。建武年間,東漢以極快的速度恢複了生產,創造了令世人驚歎的“光武中興”。


    《後漢書》這樣記述這個時代:天下再無征戰,朝廷也恢複了對西域的管轄;人們再無徭役,鄉間沒有盜賊,村落裏晚上也不用閉門;糧食連年豐收,家家殷富,牛馬在田野裏四處遊蕩,也不用擔心被人牽走。據《齊民要術》記載,東漢時代農作物種子與原糧產出比為60~80∶1,遠高於西歐中世紀的4~5∶1。遺憾的是,塵封的故紙堆沒有為“光武中興”提供更多的證據。


    非常幸運,今天,我們有了現代考古學。


    與“文景之治”相比,東漢初年的墓葬數量更豐富,墓葬的主人也從大官僚變為民間富豪甚至普通黎民。今天,古墓重見天日,為我們揭開了那段塵封兩千年的曆史。


    漢光武帝年間,人民生活逐步豐富起來。1973年,浙江海寧出土了一個東漢墓葬群,墓室中的壁畫為我們描繪了墓主人車馬出行、宴飲、炊廚和舞樂百戲的盛況。


    漢光武帝年間,畜牧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1955年,湖南長沙3號東漢古墓出土了一個養雞坊模型:這是一個狹長的雞舍模型,雞舍中又有幾十隻雞陶俑,有的雞站在室內,有的雞則把頭伸出窗外。這是養殖理論中典型的“圈養”,家禽很少能自由行動,所以育肥速度更快。


    漢光武帝年間,會稽、江陵等長江沿岸城市成為舉世聞名的造船中心。建武九年(公元33年),劉秀討伐蜀地公孫述,《後漢書》記載,劉秀派出了數千艘幾層樓高的戰艦,可見東漢初年造船業之發達。長沙203號東漢墓的陪葬品中有一個長達一百五十米的木船模型,船舵裝有寬大的舵葉,船舵也可以自動提起進入船身,模型本身就是一艘龐大的艦船。


    漢光武帝年間,陶瓷業在全國範圍內迅速發展。當代,江蘇、湖南、江西、湖北、廣西、貴州都曾有大量的東漢瓷器出土,這些瓷器胎質白嫩、細膩致密,質量遠高於元、明兩代。現代科技已經證明,隻有在一千三百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中才能燒製出這種瓷器,至於當時東漢陶瓷業究竟使用什麽技術達到如此高溫,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令人無比困惑的是,東漢如此發達的商品生產,卻極少有官方鑄幣記錄;劉秀一生僅在建武四年(公元28年)鑄過一次五銖錢;此後,東漢十二帝前後一百九十六年,隻記載了兩代帝王五次鑄幣,其中,四次是漢靈帝,另一次是董卓鑄小錢。


    官方鑄幣如此稀少,東漢又絕無銅錢匱乏之虞。


    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南陽郡發生地震,在這場慘烈的自然災害中很多家庭斷門絕煙。地震之後,東漢朝廷出麵為無人送葬的罹難者辦理了喪事,並為每個普通人提供了三千枚銅錢作為殉葬品。


    1976年,浙江紹興南錢清公社在一個東漢墓葬中出土了三十三萬枚銅錢,總重為一噸。如此數量之貨幣作為隨葬品,在任何一代盛世都極為罕見,而南錢清漢墓絕非唯一以巨量貨幣作為隨葬品的東漢墓葬。


    一般來說,隨葬品是人們日常生活用品,希望死者能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使用這些物品。既然貨幣成為日常隨葬品,那麽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就一定經常使用貨幣。


    官方沒有鑄造貨幣,這些銅錢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答:民間私鑄。據彭信威先生考證,東漢一朝民間私鑄貨幣總量應在三百億枚左右。出土的東漢貨幣證實了我們的觀點。東漢初年的銅錢,形製雖然仍是“五銖錢”,重量也在四克左右,但是,製造技術卻比“赤仄五銖”和“上林三官五銖”差了很多,銅材也不再是紫銅,明顯不是官家鑄造。


    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三代,前後六十四年,物價穩定,每石糧食的價格隻有二十錢,已經低於西漢“文景之治”的水平。然而,貨幣最好的投向卻不再是土地,這是一個嶄新的時代,人們有了更為賺錢的陶瓷業、造船業、畜牧業……


    此時,鑄幣權已經重迴民間。我們有了創新產業、有了遨遊黃河的艦船、有了自由鑄造的貨幣,隻要我們再向前走一步,可能就會率先走進海洋、走向世界。


    然而,曆史有時候讓人感到無比困惑……


    錢斷桃花源


    為一勞永逸地解決西羌問題,漢安帝劉祜舉全國之力對西羌發動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與漢武帝直接派兵征伐匈奴不同,漢安帝無論是征發士兵,還是屯兵邊境,都要依靠富可敵國的塢堡。


    西漢末年,天下大亂。人們以血親為聯係建立城堡,以宗族的力量對抗流民、官僚甚至皇權。人們生活在城堡之中,耕地圍繞著城堡,一旦有事可以迅速迴城堡組織防禦。這種城堡叫作“塢堡”,是東漢最基礎的社會細胞單元。


    某種意義上,正是有了宗族對人民的管理,東漢政府才不需要這麽多官僚。當代中國鄉村就起源於這個時代,現在絕大多數漢族村落仍舊以姓氏命名,比如,陳莊、楊莊,原型就是東漢時期的塢堡。


    《後漢書》記載,西漢末年有一個叫田疇的書生,他在同姓中有著很高的威望。


    看到中原遍地“白骨露於野,千裏無人煙”,田疇帶領族人在徐武山找到一塊盆地,披荊斬棘、鑿井築屋,自此,田姓人家在這塊盆地中過起了與世無爭的農耕生活。


    看到這裏,大家可能想到東晉陶淵明一篇著名的散文,那也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理想—《桃花源記》。塢堡就是《桃花源記》的原型,隻不過“桃花源”遠非與世無爭的人間仙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大滑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白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白鼠並收藏亂世大滑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