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子和虎子被翰亭打後,迴到家裏誰也沒告訴。次日兩人一商量,就拿著鐵叉和彈弓跑到翰亭家門前叫罵。崗子一手拿著鐵叉,一手叉著腰大喊:“有種的給我出來,咱們比試比試,別在家裏當縮頭烏龜,那算什麽能耐!”沒等他說完,虎子操起彈弓照翰亭家窗戶就是一石塊,隻聽屋裏嘩啦一聲,不知是什麽東西被打碎了。翰亭氣的抄起一把菜刀就往外跑,翰亭媽一把把他拉住,堵住門,然後探出身子說:“二位少爺,你們迴去吧,嬸替你們出氣,一會讓他給你們賠不是。”崗子和虎子叫罵著,鄉親們也都趕了過來,看到他倆在撒野,就數落他倆說:“你倆小小年紀咋不學點好,到處惹事生非讓人笑話,別仗著你家有錢有勢,誰都欺負。你倆這麽橫行霸道早晚會有人教訓你們的,你們這麽做不僅是往你們老子臉上抹黑,而且要遭報應的,小小年紀積點陰德……。”他倆遭到鄉親們的指責,再加上翰亭也沒出來,感到討個沒趣,就灰溜溜地走了。翰亭雖然被媽拉住,沒鬧出事來,可是在他的幼小心靈中,更加仇恨這些有錢有勢的惡人了。更可氣的是他們的老子橫行霸道、欺壓百姓不算,連他們的崽子也仗勢欺人。由此他對譚家大院總是憋著一口氣,就對媽媽說:“幹嗎老讓人家欺負,不給他們點厲害看看,總也沒個頭。”翰亭媽把菜刀奪過來說:“人家有錢有勢,咱們鬥不過他,就忍著點吧。”翰亭氣憤地說:“你忍,我不忍。”……
崗子和虎子去翰亭家沒得出氣,心裏很不舒服,兩個人沒精打采地迴到家。崗子說:“虎弟,明早兒,咱倆趁他不注意,來個……。”第二天清晨,天剛剛亮,東方已經泛起朦朧的晨輝,低暗的黑雲像翻滾的濃煙,在烈風中攪著雲層相互追逐著。隨著雲層的加厚,天色更加昏暗,悶熱得幾乎讓人窒息,遠處不時傳來電閃雷鳴,眼看著一場大雨就要來臨。此時譚家莊在烏雲的籠罩下,家家戶戶還沒有生火做飯,都忙唿著避雨防災。往日裏林中百鳥的悠揚的鳴叫聲,早已被麻雀的煩鬧聲所代替;天空中一些數不清的燕子在雲層中盤旋;遠處池塘裏的青蛙叫個不停;鄉村小路上過道爬行的蚯蚓結隊成群。俗話說:“燕子鑽天蛇過道,螞蟻壘窩青蛙叫”,預示著大雨的到來。
崗子和虎子從譚家大院出來,悄悄地藏在翰亭家的柴草垛裏,從草垛的縫隙中竊視著翰亭家的房門。虎子手裏握著彈弓,瞪著兩隻賊溜溜的眼睛,眼珠子幾乎要掉出來,一動不動的向院裏看著。崗子拿著鐵叉,趴在虎子後麵,躍躍欲試,在注視著院內的一切動靜。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雲層越來越低,太陽偶爾從東方雲隙中射出一縷光柱,轉眼又被烏雲所遮蓋,此時窮苦人們的心中被一種難以發泄的壓抑所籠罩。翰亭家的門響了一下,緊接著就是翰亭媽推門的聲音。她還沒邁出門檻,虎子就是一彈弓射去,正好打在翰亭媽的前額上。她手捂著額頭,慢慢地坐在門檻上,鮮血從手指縫中流出來,順著臉往下淌形成幾條血道子,越來越長。翰亭從屋裏跑出來,不知是怎麽迴事兒,剛要去扶媽媽,可是一快石頭又打在門框上。翰亭順著石塊飛來的方向一看,隻見崗子和虎子躲在草垛後邊,他一切都明白了。翰亭沒顧得媽媽,順手抄起一根木棍跳了過去。這時天空一道閃電,狂風大作。崗子和虎子見事不好,爬起來撒腿就跑。翰亭從後邊幾步就攆上去,舉起木棍眼看就要砸在虎子頭上。這時一支強有力的大手把木棍擎柱。翰亭抬頭一看,隻見寧大叔鎖眉怒目,那威嚴地神態使翰亭慢慢地低下頭來。寧誌海奪下棍子厲聲地說:“給我迴去。”聲音雖然很低沉,但很有分量,就像一道不可抗拒的命令。翰亭乖乖地轉過身去迴到屋裏,他們剛進屋就有一道閃電劃過,接著就是一個炸雷。雷聲幾乎把整個莊子和大地都掀翻了,瞬間,瓢潑大雨傾瀉而下,大地一片白茫茫,山穀間水泄滔聲震耳欲聾。風搖樹動,樹借風威,唿嘯的風雨,把大山和山上的天攪起層層巨浪,天幾乎要塌下來一樣。崗子和虎子在大雨中跌跌撞撞,一道閃電照亮宇宙,他倆就像兩個癩皮狗在雨中滾來滾去。緊接著又是一個炸雷、一道火光在他倆旁邊閃過,兩個黑影一起倒在地上…。。。
大雨過後,崗子和虎子從地上爬起來,像兩個泥猴,慶幸沒有被雷劈死,卻沒想到老天遲早會報應。他倆在翰亭家占了便宜,迴到家裏正得意忘形,老二譚文走過來,看到他倆像個落湯雞,感到很奇怪就問:“你倆幹啥去了,被雨澆成這樣,還這麽高興?”虎子做了一個鬼臉,崗子傲慢地說:“翰亭他媽讓我們給揍了,可惜沒打著翰亭,便宜了他。”譚文說:“打他媽還不如打他,他將來是個禍害,你倆還是往他身上用勁兒,別讓他活的太舒服。”譚文說完走了。崗子湊到虎子跟前說:“走,咱倆再收拾他一頓。”虎子搖搖頭,沒說什麽。他明知道如果翰亭那一棍子真的打下來,如果不是寧誌海救了駕,腦袋早就開了瓢。他怕吃虧,說啥也不去了。
翰亭被寧誌海劫了迴來,先是給媽媽擦了擦傷口,然後又敷上了一些草藥。媽媽對他說:“眼下我們惹不起他們,你把他們打壞,我們也好不了。好在你寧大叔發現的及時,要不把人給打死我們也就沒命了。”事情過去之後,翰亭被媽媽看得很緊,不許他離開家一步。寧誌海也經常來開導他,也很怕他出事兒。媽媽的前額被石塊打後,不僅出了不少血,而且凸現青紫一片。媽媽的傷過了幾天有些好轉,翰亭也一直陪護著媽媽。這幾天他一直也沒空兒出去,整天呆在家裏,像關在籠子裏的小鳥,蹦來蹦去的幫著媽媽幹點活。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崗子和虎子也沒再來搗亂。媽媽見翰亭有些消氣,對他看管也就有所放鬆。
按照往常,每天晚飯後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莊子裏三五成群的孩子們都去北山裏捉迷藏、掏鳥蛋、摔跤、打鬧,一直玩到天黑才迴家。這幾天翰亭被媽媽看得很緊,沒得空兒出來玩。崗子和虎子又橫行霸道欺負人,孩子們也就很少去北山了。翰亭經過幾天的偵查,模準了崗子和虎子的活動規律。這一天,翰亭吃過晚飯天剛剛黑下來,他在腰裏別把菜刀,就背著媽媽來到北山。他躲在一棵大樹後麵,像機警的獵人在尋找獵物。不一會兒,黑暗中影影綽綽的隻見崗子和虎子抬著一個木梯子,向林子裏走來。虎子在前麵,崗子在後麵,擦著他藏身的大樹旁邊走過。翰亭讓過虎子等崗子來到麵前時,他突然跳出來,一刀砍在崗子頭上。隻聽“啊呀一聲”,崗子就躺在地上。當虎子轉過身明白過來後,翰亭已經跑得無影無蹤。
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星星不時地閃著微弱的亮光,也好像被欺淩一樣,眨著眼睛。翰亭一邊跑,一邊迴頭看,見沒有人發現,就一直跑迴家去。剛剛來到大門口,卻和寧誌海撞個滿懷。寧誌海見他慌慌張張的樣子,知道出事了,馬上把他推到屋裏就問,翰亭瞞不過去,就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原委對寧誌海和媽媽說了一遍。寧誌海聽完,兩目圓睜,雙眉緊皺,預感到一場災難就要降臨。……翰亭媽渾身抖動,一句話也沒說出來。寧誌海等翰亭媽平靜一些才說:“嫂子,我得馬上把孩子領走,我們走後你去海邊,然後…。。。”寧誌海對翰亭媽耳語了幾句後,翰亭媽含著眼淚,從手上摘下一隻銀鐲交給翰亭說:“你把它帶上,以後好用,這是咱們家的唯一家產”。翰亭接過來看了看又還給媽媽說:“娘,還是你留著吧!我用不著。”說完隨便的拿了一些隨身用的和吃的東西,就跟寧誌海連夜啟程了。
。虎子放下梯子,愣了半天,見崗子躺在那兒不動。開始以為它絆倒了,可是仔細一看,臉上黑乎乎的,用手一摸“啊!血!”再仔細一看,一條長長的口子,從眼眉到頭上,斜著往外流血,虎子本來就膽小,看崗子這個摸樣,撒腿就往家跑,一邊跑一邊喊:“不好啦,殺人啦!…。。”他這麽一喊,把全莊人都驚動起來了。鄉親們紛紛走出家門,仨一夥倆一塊兒的都想看個究竟。這時早有人在議論:“聽說譚家大院老七被人砍了,砍在頭上出了很多血,可能被砍死了。”鄉親們一邊議論一邊都暗暗高興,有的剛出門,又返迴屋裏。有的好信兒,想看熱鬧,就不知不覺地向北山走去。虎子一進家門,就把崗子被人砍了的事兒一說,整個譚家大院像翻了天,譚繼德沒顧得穿衣服,他老婆隻穿著一隻鞋,她領著幾個孩子和夥計就向出事地點跑去。他們堿著:“快點跑啊,晚了就來不及了!”他們到了北山,看見崗子躺在那裏,昏迷不醒,就七手八腳地把他抬起來往家跑。正在這時,碰見一個蓬頭垢麵的女人,手裏拎著一隻鞋和小孩穿的破衣裳,哭天喊地,瘋了一樣的跑過來喊:“快,快去救救我的孩子,在…。。海裏…。。淹死了…。。!”喊聲是那樣悲慘,淒涼。人們圍過來一看,正是翰亭的媽媽。有的人心緊縮成一團,有的偷偷地擦著眼淚,不用說,大家都明白了,是怎麽一迴事兒。幾個鄉親走過來,安慰她說:“他嬸子把心放寬點,人死不能複活,別哭壞了身子,往後的日子還長哪!”翰亭媽媽哭著哭著就沒了知覺,臉色蒼白躺在地上。這時,有幾個大媽上前把她抱在懷裏,有的用手掐她的人中,有的拿來濕毛巾給她敷在頭上,大家七手八腳好半天才算把翰亭媽救醒,穩了一會兒,把她攙起來送迴家。芝子媽沏了一碗薑湯水給她喝了下去,讓她躺在炕上好好休息,並勸她不要想不開,要好好的活下去。就在這時譚家大院的管家李三來到翰亭家在門外喊道:“屋裏的人聽著,譚家七少爺被你家翰亭砍傷,現在生死不明,老爺限你三天把屍體撈出來。我們要活見人死見屍,不然到時候別說我們不客氣。”李三正說著,芝子媽和芝子從屋裏出來,衝著李三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個狗奴才,你是不是吃人飯長大的,你家哪輩子祖墳冒清氣出了你這個孽獸。誰砍你家少爺啦!人家孩子都淹死了,你譚家大院的崽子還活著,你到這兒來撒野,你是沒有人性還是缺八輩德了!”李三被罵的狗血噴頭,自己也覺的理虧,就結結巴巴地說:“老爺說…。說…。有人看……。看見是你家翰亭砍…砍的少爺。你說翰亭死了,老爺說他跑…。。跑了……。”芝子媽對李三一聲冷笑說:“你挺能算計,翰亭是在你家崗子被砍前,先掉在大海裏的,難道是他淹死後去砍你家崗子的,真是笑話。”芝子媽說完又把一個小孩衣裳和一隻鞋子摔在李三麵前說:“你看,這是啥,你沒長眼睛。這是在大海邊上找到的,不信,你到大海去撈,我們還正犯愁呢,撈的工錢我們給你。”在場的幾個鄉親也都七嘴八舌指責李三,李三被罵的啞口無言,灰溜溜的跑了,一邊跑一邊說:“你們等著,老爺會來和你們算帳的。”
李三迴到譚家大院把情況向譚繼德說了一遍,譚繼德氣的胡子撅了幾撅老半天說不出話來。這時譚文走過來說:“爸爸你別生氣,崗子不還挺好的嗎,看樣子沒什麽大事。再說你也沒看見是譚翰亭砍的崗子,他人都死了,再糾纏也沒什麽好結果,不然要引起民憤的。…。。不如,…。。”譚繼德說:“不如是什麽?”譚文說:“不如我們出人幫她打撈,即買個人情又收買了人心,老百姓也會高看一眼。撈著撈不著我們心裏都有個底,以後的事就隨機應便吧。”譚繼德點了點頭,覺得譚文說的有些道理,也就不再堅持和翰亭家繼續鬧下去。第二,天譚家大院的管家李三,老早就起來挨家挨戶的通告,凡是有漁船的魚戶,今天都要隨譚家大院的船一起去大海撈屍,魚稅免交,撈到的有賞。要是不去的加兩倍魚稅。 譚家莊有十幾條漁船,大多都是幾家合夥,有的是靠祖輩家業積攢下來的舊小船隻,有的是譚家放貸租給魚戶的船隻。然而這些船隻也隻能在近海捕撈,要到深海去則要冒著極大的風險。譚家大院耍的陰謀,魚民們一聽但就知道,他撅尾巴能拉幾個糞蛋,鄉親們更是一清二楚。本來有幾戶漁民不想出海,但一合計便將計就計。譚家大院以撈屍為由,漁民們則以打魚為主,趁這功夫多打點魚救助一下翰亭家。鄉親們心裏也都明白,翰亭這樣的孩子,從小水性就非常好,也不可能會淹死。而且寧誌海又不在家,他們肯定是逃生了。雖然去撈屍,可是撈不著又能把大家怎麽樣。隻要大家齊心,他譚家大院也白瞪眼。於是全村十幾戶漁民整理好魚網,很快的就駛向大海。他們互相唿喊著:“注意搜索,別放掉每個角落,撈上屍體還去領賞。”譚文在譚家大院聽夥計來報:“漁民們都下海了,今天人最齊,勁頭可足了。”譚文一聽覺得不對勁兒,實在是反常,往日怎麽催都不願意下海,今天可就怪了。他腦子一轉說:“不對,譚翰亭水性那麽好,怎麽會淹死呢!我們上當了,這老婆子耍的什麽花招?”馬上叫來家丁說:“去告訴他們,停止打撈。”家丁說:“二少爺,晚了,他們已經出海了。”譚文搭拉著腦袋,氣得兩眼發藍,沒想聰明反被聰明誤,賠了夫人又折兵。於是告訴李三說:“今天就算這幫窮鬼們占了便宜,從明天開始,每天都要去找那老太婆要人,直到他把孩子交出來完事兒。”……
寧誌海當夜領著翰亭,沿著山間小路一直向深山裏走去。憑著他們的記憶和熟悉的地形,一口氣跑了十幾裏山路。這一夜他們翻山越嶺,過崗爬坡,這個年僅七歲的孩子,確實有些吃不消。可是他沒喊一聲累,腳上打了泡,血從腳趾縫裏流出來,還是堅持自己走。寧誌海強行的幾次把他背起來,走一段翰亭又執拗地從寧誌海身上滑下來。就在他從寧誌海身上滑下來的時候,翰亭的腳踩上了一個肉乎乎的東西,隨著一聲尖叫,癱坐在草叢中。寧誌海過來把他扶起,摸了摸他受傷的右腳,黏唿唿的,心裏一驚感到不好,翰亭被毒蛇咬了。寧誌海憑他多年的山地生活和經驗,摸準傷口用嘴把毒液一口一口地吸出來。在他用力往外吸血的同時,他知道自己的行動所帶來的後果和代價。吸完了毒液他從衣裳上撕下一塊布條,在腿上紮住以防止毒液向上蔓延,當他做完這些時,就感到有些昏昏沉沉的,他抬頭一看,這時東方天色已經微明。寧誌海順著山巒一眼望去,灰白色的天際,透著七色霞光,朦朧的山嶽,像大海的波濤,連綿起伏。夜,已經宣告過去了,新的一天開始了。寧誌海心想雖然逃過一場劫難,但新的生死又擺在兩人的麵前。他強支起身體站起來對翰亭說:“你在這別動,我去找拔毒的草藥,一會兒就迴來。”寧誌海走了,對於翰亭來說,是又一次對這個幼小生命的戲弄。他忍著傷痛和毒液的蔓延,半睜著眼睛望著那五彩繽紛的天空,傾聽著林中小鳥悠揚的叫聲。翰亭想起來,這還是頭一次走這麽遠的山路,也是第一次飽嚐著大自然的林海之光。他望著望著感到此時天在轉,山石和樹木向自己倒下來,於是他昏睡過去……。。。寧誌海一邊吃力的走著,一邊用內力驅散著毒液在身體上的凝滯。他拿著從家裏帶來的尖刀,一棵棵的挖著草藥,把采集的幾株去毒草放在嘴裏嚼著,咽了下去,接著又繼續尋去找。寧誌海拿著采好了的去毒草,迴到翰亭身邊,見翰亭已經不省人事,他趕忙把草藥放在嘴裏嚼著,嚼成黏糊狀敷在傷口處,並包紮起來。之後撬開翰亭的嘴把嚼好的藥送進去,並不斷敲打著他的脊梁,直到他把藥咽下去為止。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寧誌海心焦如火,好在自己重的毒還比較輕,又吃了很多草藥,再加上自己用內功不斷的驅散著毒液的蔓延,身體有些好轉,體力也有些恢複。他眼睜睜的望著翰亭,等待著他奇跡般的出現好轉。又過了好長時間,太陽已經移到樹頂,這時寧誌海才感到已近中午。他守著翰亭,並不時地用雙手揉搓著翰亭的肢體,加速血液的循環。又過了兩個時辰,翰亭的臉色由蒼白逐漸轉向紅潤,唿吸也逐漸地勻稱起來,寧誌海一直蒼白的臉色也現出了一絲微笑。翰亭慢慢的睜開眼睛,兩道淚水從眼角流出來,預示著生命從死神的殿堂中逃脫出來。寧誌海緊緊地抱著翰亭,雙目對視著,一種逃脫死亡厄運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在兩代人的心靈深處久久的相互祝福著。
他們坐在山頂上,寧誌海拿出來山芋和地瓜幹,兩人就著山澗溪水啃了幾口,就算是午餐了。吃完飯,翰亭仍然不能動,隻等他恢複了體力後再繼續向前趕路。又過了兩個時辰,翰亭勉強的能夠站起來,可是他每走一步,肢體無力,腳痛得鑽心,但他還是咬緊牙關,不讓寧誌海看出來。可寧誌海卻心裏有數,又把他背起來向前走著。他們叔侄二人走一段,停一陣。約過了好長時間,他們不知走了多少山路,來到山穀深處,突然,寧誌海頭皮發炸,心緊縮一團,憑他多年的山裏生活的經驗,預示著一場新的災難就要來臨。他停下來把翰亭放下,站在山坡上向四處張望著。突然發現在後邊山間的小路上,也正是他們剛剛經過的地方,有一條大灰狼正蹲在小路上望著他們。這隻大灰狼很顯然是一條公狼,大約有三尺多高,一身灰色而帶有幾處白斑的毛,光滑刺眼。兩隻高高豎起的耳朵幾乎並在一起,兩隻兇惡的眼睛上方鑲著兩棵圓圓的眉痣,一條長長的大尾巴拖在地上,四隻白爪就像箍著的套靴。寧誌海看見它,開始有些緊張,但他馬上又平靜下來。翰亭也看見了那隻狼,隻見那隻狼一邊看著他們,一邊上下點著頭。此時在他看來,雖然感到有些害怕,但他覺得有寧誌海在自己身旁,可以得到保護,而且一種安全感促使他那急速跳動的心霎時安靜了許多。但他還是躲在寧誌海的身後,望著即將發生的一切。寧誌海多年和大山打交道,也經常遇見狼的出現。他深深知道,人怕狼、狼也照樣怕人,隻要你不惹它,它也輕易不會向人發動進攻的。但他也知道,隻要人一走,它就會在後麵跟著,但也必須擺脫它。於是,寧誌海掰了幾個樹枝,先橫在道上,然後又用手揀了一些石塊和泥土堆成堆,橫在道上。隔不遠就堆起一個小土包,很有規矩的一共堆起了五個小土包。然後又撿了一些幹樹枝堆在一起,用帶來的火材點燃。霎時間大火就熊熊的燃燒起來,濃煙順著山間樹叢向天上升起來。那頭大灰狼開始坐在那兒,發現寧誌海把樹枝橫在道上,站起來左看看、右看看、試探著向前移動了兩步,然後又坐在道上看著寧誌海的一舉一動。當他看著一堆堆土包堆起來時,又站起來原地轉了幾圈,繼續看著寧誌海,感到自己沒有什麽危險,也就沒有冒然行動。當它又繼續向前看時,隻見一堆火光升起,大灰狼有些害怕 。這時大灰狼抬起頭向天空發出了瘮人的嚎叫,叫了幾聲就站起來轉過身向山下慢慢的走去,寧誌海和翰亭這才鬆了一口氣。雖然是一場虛驚,但卻帶來了極大的精神壓力。特別是二人在雙雙中毒的情況下,身無拂灰之力,怎麽能對付一個身材高大的野狼,確實有些後怕。經過寧誌海一番擺兵布陣,叔侄倆又逃過了一場劫難。翰亭見大灰狼已經遠去無影無蹤,就對寧誌海說:“寧大叔,你這個辦法可真靈啊,大灰狼見了為什麽不敢過來呢?”寧誌海說:“狼也是很鬼的,它本來就疑心很大,對人有畏懼感,它害怕上當就會跑了。狼本身就有一種習性,狡猾的很,它看見我在道上橫放幾個樹枝,它就不敢過去;見了一堆堆土更是心理沒底;特別是點起一堆大火,對火的恐懼和敏感更強,所以它就不再跟著我們,更不敢向我們發動進攻了。”
叔侄倆一邊走一邊談論著剛才的驚險經曆,寧誌海背著翰亭,抬頭望了望天空,太陽已經偏西。陽光透著棉桃似的雲朵,顯得天更高更遠。山腰上一棵棵參天大樹,雄偉挺拔,競爭著奔向天際。他們走著走著發現半山腰中有一座廟宇,層林環抱,隱約可見。於是加快了腳步,越過了一條峽穀,來到廟前抬頭一看,在寺門上懸掛著一塊金字橫匾,上麵寫著柳體楷書《靈山寺》三個大字,筆筆生輝,蒼勁有力。
靈山寺,三麵環山,寺後是一座高山,有一條小路一直通向山頂。寺院兩側各有一座小山,靈山寺就建在兩山相交的峰穀之間。寺前有一塊平地,旁邊放著石桌石凳。整個寺院被林木掩蓋,風光秀麗,雄偉壯觀。整個建築風格古樸典雅,要不是豔麗奪目,很難發現。從半山腰上看,整個寺院由前後四棟房子組成,左右兩邊在每棟房子中間各有一座廂房,前後形成三個四合院,整個布局威武壯觀。所有寺院的房子都是紅牆和琉璃瓦組成,房脊的兩頭和房沿的延伸部分雕鑄著獅、虎等各種珍奇走獸。匠藝湛精,別有特色。凡是前來觀覽者,都被這民間的古樸風韻所迷戀,並讚不絕口。
寧誌海領著翰亭來到寺院門前,輕輕的敲打著寺門, 門慢慢地開了,原來門是虛掩著。他們進了門剛走幾步,從裏邊走出來一個老者。鬢發蒼白,突起的眉峰,更加顯得兩目炯炯有神。身上穿著退了色的粗布長袍,卻很幹淨。腰係白色玉帶,冷眼望去,卻像一位仙翁,看樣子年過六旬開外。他見有人進來,輕盈健步,急忙走過來問:“何方貴人,老納施禮了。”寧誌海上前還禮說:“有勞師傅,借此一歇。”老者看他,還背著一個孩子趕忙把二人讓進上房。,忙令小僧沏茶打飯。。二人推辭不過,用完飯,老者進來上下打量一番說:“從二位氣色來看,是家遇不側吧? 寧誌海一聽,吃了一驚。,心想這位老者心力不凡哪!馬上過來施禮說:“求生避患,路上又險遇磨難,望師傅收留暫歇幾日。”老者讓寧誌海坐下,詳問身世,原由。發現二人神不守舍,精力不佳,體虛氣短,就對寧誌海說:“出門在外有什麽難心的事說出來,別悶在心裏,如能做個幫手,可效犬馬之勞 。”寧誌海推辭不過 ,就把前前後後被譚家大院欺負和路上所遇到的事情說了一遍 ,老者忙說:“趕快把孩子的傷口解開,治毒要緊 。”接著又命值班大師去取藥。老者看著傷口,傷口已經紅腫,並向四周漫延著,他用手按了按,不時地皺起眉頭。又趕忙用清水洗了洗傷口,值班大師把藥拿來交給老者,用蜂蜜把藥調開敷在患處。然後對寧誌海說:“這是繼恆師傅留下來的治毒秘方萬能拔毒散,敷上後三天就好。再把這包解毒藥吃下去,毒液就不能歸心,體力很快就恢複了。”老者把翰亭的傷口包紮好,又給他把藥服下去。然後又拿來兩包藥讓寧誌海喝下去,並對他說:“開始中毒時,幸虧你用內功把毒驅散,毒也沒有歸心。你采的藥幫了你們大忙,不然到現在就沒救了。”寧誌海聽後真是有些後怕,馬上向老者跪拜說:“多謝師傅搭救之嗯,請接受我們叔侄一拜,待來日報答。”老者馬上把他倆扶起來說:“別…。別這樣,救人一命勝過七級浮屠,我們都是受苦人,這點事算不了什麽,別把它放在心上。”寧誌海被老者扶起來,然後坐在老者的對麵說:“師傅,你救了我們的命,我們已經無法感激了。膝下還有一事相求,不知師傅能否應允。”老者趕忙擺擺手說:“快講!我能辦到的,就能答應。。”寧誌海說:“師傅,我想讓孩子跟你學藝,學好武功將來好給他家報仇。”老者從寧誌海敘說他的家事後,就覺得心裏多年集結著的一個疙瘩,很快就要解開。於是聽完了寧誌海請求後眯起雙眼,手捋胡須,高興地說:“好,好,有誌於胸,久後必成正果。歡迎,歡迎。這時翰亭馬上跪在老者麵前說:“師傅受弟子一拜。”老者看著翰亭,又仔細的端詳著寧誌海,好久,好久……
老者把翰亭扶起來,好久才說:“現在我已年逾花甲,心力漸衰,不成一統,眼下又沒有得意門生。如小生不嫌,可與門下操練功法,久後成才,也好將靈山佛業傳繼
崗子和虎子去翰亭家沒得出氣,心裏很不舒服,兩個人沒精打采地迴到家。崗子說:“虎弟,明早兒,咱倆趁他不注意,來個……。”第二天清晨,天剛剛亮,東方已經泛起朦朧的晨輝,低暗的黑雲像翻滾的濃煙,在烈風中攪著雲層相互追逐著。隨著雲層的加厚,天色更加昏暗,悶熱得幾乎讓人窒息,遠處不時傳來電閃雷鳴,眼看著一場大雨就要來臨。此時譚家莊在烏雲的籠罩下,家家戶戶還沒有生火做飯,都忙唿著避雨防災。往日裏林中百鳥的悠揚的鳴叫聲,早已被麻雀的煩鬧聲所代替;天空中一些數不清的燕子在雲層中盤旋;遠處池塘裏的青蛙叫個不停;鄉村小路上過道爬行的蚯蚓結隊成群。俗話說:“燕子鑽天蛇過道,螞蟻壘窩青蛙叫”,預示著大雨的到來。
崗子和虎子從譚家大院出來,悄悄地藏在翰亭家的柴草垛裏,從草垛的縫隙中竊視著翰亭家的房門。虎子手裏握著彈弓,瞪著兩隻賊溜溜的眼睛,眼珠子幾乎要掉出來,一動不動的向院裏看著。崗子拿著鐵叉,趴在虎子後麵,躍躍欲試,在注視著院內的一切動靜。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雲層越來越低,太陽偶爾從東方雲隙中射出一縷光柱,轉眼又被烏雲所遮蓋,此時窮苦人們的心中被一種難以發泄的壓抑所籠罩。翰亭家的門響了一下,緊接著就是翰亭媽推門的聲音。她還沒邁出門檻,虎子就是一彈弓射去,正好打在翰亭媽的前額上。她手捂著額頭,慢慢地坐在門檻上,鮮血從手指縫中流出來,順著臉往下淌形成幾條血道子,越來越長。翰亭從屋裏跑出來,不知是怎麽迴事兒,剛要去扶媽媽,可是一快石頭又打在門框上。翰亭順著石塊飛來的方向一看,隻見崗子和虎子躲在草垛後邊,他一切都明白了。翰亭沒顧得媽媽,順手抄起一根木棍跳了過去。這時天空一道閃電,狂風大作。崗子和虎子見事不好,爬起來撒腿就跑。翰亭從後邊幾步就攆上去,舉起木棍眼看就要砸在虎子頭上。這時一支強有力的大手把木棍擎柱。翰亭抬頭一看,隻見寧大叔鎖眉怒目,那威嚴地神態使翰亭慢慢地低下頭來。寧誌海奪下棍子厲聲地說:“給我迴去。”聲音雖然很低沉,但很有分量,就像一道不可抗拒的命令。翰亭乖乖地轉過身去迴到屋裏,他們剛進屋就有一道閃電劃過,接著就是一個炸雷。雷聲幾乎把整個莊子和大地都掀翻了,瞬間,瓢潑大雨傾瀉而下,大地一片白茫茫,山穀間水泄滔聲震耳欲聾。風搖樹動,樹借風威,唿嘯的風雨,把大山和山上的天攪起層層巨浪,天幾乎要塌下來一樣。崗子和虎子在大雨中跌跌撞撞,一道閃電照亮宇宙,他倆就像兩個癩皮狗在雨中滾來滾去。緊接著又是一個炸雷、一道火光在他倆旁邊閃過,兩個黑影一起倒在地上…。。。
大雨過後,崗子和虎子從地上爬起來,像兩個泥猴,慶幸沒有被雷劈死,卻沒想到老天遲早會報應。他倆在翰亭家占了便宜,迴到家裏正得意忘形,老二譚文走過來,看到他倆像個落湯雞,感到很奇怪就問:“你倆幹啥去了,被雨澆成這樣,還這麽高興?”虎子做了一個鬼臉,崗子傲慢地說:“翰亭他媽讓我們給揍了,可惜沒打著翰亭,便宜了他。”譚文說:“打他媽還不如打他,他將來是個禍害,你倆還是往他身上用勁兒,別讓他活的太舒服。”譚文說完走了。崗子湊到虎子跟前說:“走,咱倆再收拾他一頓。”虎子搖搖頭,沒說什麽。他明知道如果翰亭那一棍子真的打下來,如果不是寧誌海救了駕,腦袋早就開了瓢。他怕吃虧,說啥也不去了。
翰亭被寧誌海劫了迴來,先是給媽媽擦了擦傷口,然後又敷上了一些草藥。媽媽對他說:“眼下我們惹不起他們,你把他們打壞,我們也好不了。好在你寧大叔發現的及時,要不把人給打死我們也就沒命了。”事情過去之後,翰亭被媽媽看得很緊,不許他離開家一步。寧誌海也經常來開導他,也很怕他出事兒。媽媽的前額被石塊打後,不僅出了不少血,而且凸現青紫一片。媽媽的傷過了幾天有些好轉,翰亭也一直陪護著媽媽。這幾天他一直也沒空兒出去,整天呆在家裏,像關在籠子裏的小鳥,蹦來蹦去的幫著媽媽幹點活。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崗子和虎子也沒再來搗亂。媽媽見翰亭有些消氣,對他看管也就有所放鬆。
按照往常,每天晚飯後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莊子裏三五成群的孩子們都去北山裏捉迷藏、掏鳥蛋、摔跤、打鬧,一直玩到天黑才迴家。這幾天翰亭被媽媽看得很緊,沒得空兒出來玩。崗子和虎子又橫行霸道欺負人,孩子們也就很少去北山了。翰亭經過幾天的偵查,模準了崗子和虎子的活動規律。這一天,翰亭吃過晚飯天剛剛黑下來,他在腰裏別把菜刀,就背著媽媽來到北山。他躲在一棵大樹後麵,像機警的獵人在尋找獵物。不一會兒,黑暗中影影綽綽的隻見崗子和虎子抬著一個木梯子,向林子裏走來。虎子在前麵,崗子在後麵,擦著他藏身的大樹旁邊走過。翰亭讓過虎子等崗子來到麵前時,他突然跳出來,一刀砍在崗子頭上。隻聽“啊呀一聲”,崗子就躺在地上。當虎子轉過身明白過來後,翰亭已經跑得無影無蹤。
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星星不時地閃著微弱的亮光,也好像被欺淩一樣,眨著眼睛。翰亭一邊跑,一邊迴頭看,見沒有人發現,就一直跑迴家去。剛剛來到大門口,卻和寧誌海撞個滿懷。寧誌海見他慌慌張張的樣子,知道出事了,馬上把他推到屋裏就問,翰亭瞞不過去,就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原委對寧誌海和媽媽說了一遍。寧誌海聽完,兩目圓睜,雙眉緊皺,預感到一場災難就要降臨。……翰亭媽渾身抖動,一句話也沒說出來。寧誌海等翰亭媽平靜一些才說:“嫂子,我得馬上把孩子領走,我們走後你去海邊,然後…。。。”寧誌海對翰亭媽耳語了幾句後,翰亭媽含著眼淚,從手上摘下一隻銀鐲交給翰亭說:“你把它帶上,以後好用,這是咱們家的唯一家產”。翰亭接過來看了看又還給媽媽說:“娘,還是你留著吧!我用不著。”說完隨便的拿了一些隨身用的和吃的東西,就跟寧誌海連夜啟程了。
。虎子放下梯子,愣了半天,見崗子躺在那兒不動。開始以為它絆倒了,可是仔細一看,臉上黑乎乎的,用手一摸“啊!血!”再仔細一看,一條長長的口子,從眼眉到頭上,斜著往外流血,虎子本來就膽小,看崗子這個摸樣,撒腿就往家跑,一邊跑一邊喊:“不好啦,殺人啦!…。。”他這麽一喊,把全莊人都驚動起來了。鄉親們紛紛走出家門,仨一夥倆一塊兒的都想看個究竟。這時早有人在議論:“聽說譚家大院老七被人砍了,砍在頭上出了很多血,可能被砍死了。”鄉親們一邊議論一邊都暗暗高興,有的剛出門,又返迴屋裏。有的好信兒,想看熱鬧,就不知不覺地向北山走去。虎子一進家門,就把崗子被人砍了的事兒一說,整個譚家大院像翻了天,譚繼德沒顧得穿衣服,他老婆隻穿著一隻鞋,她領著幾個孩子和夥計就向出事地點跑去。他們堿著:“快點跑啊,晚了就來不及了!”他們到了北山,看見崗子躺在那裏,昏迷不醒,就七手八腳地把他抬起來往家跑。正在這時,碰見一個蓬頭垢麵的女人,手裏拎著一隻鞋和小孩穿的破衣裳,哭天喊地,瘋了一樣的跑過來喊:“快,快去救救我的孩子,在…。。海裏…。。淹死了…。。!”喊聲是那樣悲慘,淒涼。人們圍過來一看,正是翰亭的媽媽。有的人心緊縮成一團,有的偷偷地擦著眼淚,不用說,大家都明白了,是怎麽一迴事兒。幾個鄉親走過來,安慰她說:“他嬸子把心放寬點,人死不能複活,別哭壞了身子,往後的日子還長哪!”翰亭媽媽哭著哭著就沒了知覺,臉色蒼白躺在地上。這時,有幾個大媽上前把她抱在懷裏,有的用手掐她的人中,有的拿來濕毛巾給她敷在頭上,大家七手八腳好半天才算把翰亭媽救醒,穩了一會兒,把她攙起來送迴家。芝子媽沏了一碗薑湯水給她喝了下去,讓她躺在炕上好好休息,並勸她不要想不開,要好好的活下去。就在這時譚家大院的管家李三來到翰亭家在門外喊道:“屋裏的人聽著,譚家七少爺被你家翰亭砍傷,現在生死不明,老爺限你三天把屍體撈出來。我們要活見人死見屍,不然到時候別說我們不客氣。”李三正說著,芝子媽和芝子從屋裏出來,衝著李三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個狗奴才,你是不是吃人飯長大的,你家哪輩子祖墳冒清氣出了你這個孽獸。誰砍你家少爺啦!人家孩子都淹死了,你譚家大院的崽子還活著,你到這兒來撒野,你是沒有人性還是缺八輩德了!”李三被罵的狗血噴頭,自己也覺的理虧,就結結巴巴地說:“老爺說…。說…。有人看……。看見是你家翰亭砍…砍的少爺。你說翰亭死了,老爺說他跑…。。跑了……。”芝子媽對李三一聲冷笑說:“你挺能算計,翰亭是在你家崗子被砍前,先掉在大海裏的,難道是他淹死後去砍你家崗子的,真是笑話。”芝子媽說完又把一個小孩衣裳和一隻鞋子摔在李三麵前說:“你看,這是啥,你沒長眼睛。這是在大海邊上找到的,不信,你到大海去撈,我們還正犯愁呢,撈的工錢我們給你。”在場的幾個鄉親也都七嘴八舌指責李三,李三被罵的啞口無言,灰溜溜的跑了,一邊跑一邊說:“你們等著,老爺會來和你們算帳的。”
李三迴到譚家大院把情況向譚繼德說了一遍,譚繼德氣的胡子撅了幾撅老半天說不出話來。這時譚文走過來說:“爸爸你別生氣,崗子不還挺好的嗎,看樣子沒什麽大事。再說你也沒看見是譚翰亭砍的崗子,他人都死了,再糾纏也沒什麽好結果,不然要引起民憤的。…。。不如,…。。”譚繼德說:“不如是什麽?”譚文說:“不如我們出人幫她打撈,即買個人情又收買了人心,老百姓也會高看一眼。撈著撈不著我們心裏都有個底,以後的事就隨機應便吧。”譚繼德點了點頭,覺得譚文說的有些道理,也就不再堅持和翰亭家繼續鬧下去。第二,天譚家大院的管家李三,老早就起來挨家挨戶的通告,凡是有漁船的魚戶,今天都要隨譚家大院的船一起去大海撈屍,魚稅免交,撈到的有賞。要是不去的加兩倍魚稅。 譚家莊有十幾條漁船,大多都是幾家合夥,有的是靠祖輩家業積攢下來的舊小船隻,有的是譚家放貸租給魚戶的船隻。然而這些船隻也隻能在近海捕撈,要到深海去則要冒著極大的風險。譚家大院耍的陰謀,魚民們一聽但就知道,他撅尾巴能拉幾個糞蛋,鄉親們更是一清二楚。本來有幾戶漁民不想出海,但一合計便將計就計。譚家大院以撈屍為由,漁民們則以打魚為主,趁這功夫多打點魚救助一下翰亭家。鄉親們心裏也都明白,翰亭這樣的孩子,從小水性就非常好,也不可能會淹死。而且寧誌海又不在家,他們肯定是逃生了。雖然去撈屍,可是撈不著又能把大家怎麽樣。隻要大家齊心,他譚家大院也白瞪眼。於是全村十幾戶漁民整理好魚網,很快的就駛向大海。他們互相唿喊著:“注意搜索,別放掉每個角落,撈上屍體還去領賞。”譚文在譚家大院聽夥計來報:“漁民們都下海了,今天人最齊,勁頭可足了。”譚文一聽覺得不對勁兒,實在是反常,往日怎麽催都不願意下海,今天可就怪了。他腦子一轉說:“不對,譚翰亭水性那麽好,怎麽會淹死呢!我們上當了,這老婆子耍的什麽花招?”馬上叫來家丁說:“去告訴他們,停止打撈。”家丁說:“二少爺,晚了,他們已經出海了。”譚文搭拉著腦袋,氣得兩眼發藍,沒想聰明反被聰明誤,賠了夫人又折兵。於是告訴李三說:“今天就算這幫窮鬼們占了便宜,從明天開始,每天都要去找那老太婆要人,直到他把孩子交出來完事兒。”……
寧誌海當夜領著翰亭,沿著山間小路一直向深山裏走去。憑著他們的記憶和熟悉的地形,一口氣跑了十幾裏山路。這一夜他們翻山越嶺,過崗爬坡,這個年僅七歲的孩子,確實有些吃不消。可是他沒喊一聲累,腳上打了泡,血從腳趾縫裏流出來,還是堅持自己走。寧誌海強行的幾次把他背起來,走一段翰亭又執拗地從寧誌海身上滑下來。就在他從寧誌海身上滑下來的時候,翰亭的腳踩上了一個肉乎乎的東西,隨著一聲尖叫,癱坐在草叢中。寧誌海過來把他扶起,摸了摸他受傷的右腳,黏唿唿的,心裏一驚感到不好,翰亭被毒蛇咬了。寧誌海憑他多年的山地生活和經驗,摸準傷口用嘴把毒液一口一口地吸出來。在他用力往外吸血的同時,他知道自己的行動所帶來的後果和代價。吸完了毒液他從衣裳上撕下一塊布條,在腿上紮住以防止毒液向上蔓延,當他做完這些時,就感到有些昏昏沉沉的,他抬頭一看,這時東方天色已經微明。寧誌海順著山巒一眼望去,灰白色的天際,透著七色霞光,朦朧的山嶽,像大海的波濤,連綿起伏。夜,已經宣告過去了,新的一天開始了。寧誌海心想雖然逃過一場劫難,但新的生死又擺在兩人的麵前。他強支起身體站起來對翰亭說:“你在這別動,我去找拔毒的草藥,一會兒就迴來。”寧誌海走了,對於翰亭來說,是又一次對這個幼小生命的戲弄。他忍著傷痛和毒液的蔓延,半睜著眼睛望著那五彩繽紛的天空,傾聽著林中小鳥悠揚的叫聲。翰亭想起來,這還是頭一次走這麽遠的山路,也是第一次飽嚐著大自然的林海之光。他望著望著感到此時天在轉,山石和樹木向自己倒下來,於是他昏睡過去……。。。寧誌海一邊吃力的走著,一邊用內力驅散著毒液在身體上的凝滯。他拿著從家裏帶來的尖刀,一棵棵的挖著草藥,把采集的幾株去毒草放在嘴裏嚼著,咽了下去,接著又繼續尋去找。寧誌海拿著采好了的去毒草,迴到翰亭身邊,見翰亭已經不省人事,他趕忙把草藥放在嘴裏嚼著,嚼成黏糊狀敷在傷口處,並包紮起來。之後撬開翰亭的嘴把嚼好的藥送進去,並不斷敲打著他的脊梁,直到他把藥咽下去為止。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寧誌海心焦如火,好在自己重的毒還比較輕,又吃了很多草藥,再加上自己用內功不斷的驅散著毒液的蔓延,身體有些好轉,體力也有些恢複。他眼睜睜的望著翰亭,等待著他奇跡般的出現好轉。又過了好長時間,太陽已經移到樹頂,這時寧誌海才感到已近中午。他守著翰亭,並不時地用雙手揉搓著翰亭的肢體,加速血液的循環。又過了兩個時辰,翰亭的臉色由蒼白逐漸轉向紅潤,唿吸也逐漸地勻稱起來,寧誌海一直蒼白的臉色也現出了一絲微笑。翰亭慢慢的睜開眼睛,兩道淚水從眼角流出來,預示著生命從死神的殿堂中逃脫出來。寧誌海緊緊地抱著翰亭,雙目對視著,一種逃脫死亡厄運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在兩代人的心靈深處久久的相互祝福著。
他們坐在山頂上,寧誌海拿出來山芋和地瓜幹,兩人就著山澗溪水啃了幾口,就算是午餐了。吃完飯,翰亭仍然不能動,隻等他恢複了體力後再繼續向前趕路。又過了兩個時辰,翰亭勉強的能夠站起來,可是他每走一步,肢體無力,腳痛得鑽心,但他還是咬緊牙關,不讓寧誌海看出來。可寧誌海卻心裏有數,又把他背起來向前走著。他們叔侄二人走一段,停一陣。約過了好長時間,他們不知走了多少山路,來到山穀深處,突然,寧誌海頭皮發炸,心緊縮一團,憑他多年的山裏生活的經驗,預示著一場新的災難就要來臨。他停下來把翰亭放下,站在山坡上向四處張望著。突然發現在後邊山間的小路上,也正是他們剛剛經過的地方,有一條大灰狼正蹲在小路上望著他們。這隻大灰狼很顯然是一條公狼,大約有三尺多高,一身灰色而帶有幾處白斑的毛,光滑刺眼。兩隻高高豎起的耳朵幾乎並在一起,兩隻兇惡的眼睛上方鑲著兩棵圓圓的眉痣,一條長長的大尾巴拖在地上,四隻白爪就像箍著的套靴。寧誌海看見它,開始有些緊張,但他馬上又平靜下來。翰亭也看見了那隻狼,隻見那隻狼一邊看著他們,一邊上下點著頭。此時在他看來,雖然感到有些害怕,但他覺得有寧誌海在自己身旁,可以得到保護,而且一種安全感促使他那急速跳動的心霎時安靜了許多。但他還是躲在寧誌海的身後,望著即將發生的一切。寧誌海多年和大山打交道,也經常遇見狼的出現。他深深知道,人怕狼、狼也照樣怕人,隻要你不惹它,它也輕易不會向人發動進攻的。但他也知道,隻要人一走,它就會在後麵跟著,但也必須擺脫它。於是,寧誌海掰了幾個樹枝,先橫在道上,然後又用手揀了一些石塊和泥土堆成堆,橫在道上。隔不遠就堆起一個小土包,很有規矩的一共堆起了五個小土包。然後又撿了一些幹樹枝堆在一起,用帶來的火材點燃。霎時間大火就熊熊的燃燒起來,濃煙順著山間樹叢向天上升起來。那頭大灰狼開始坐在那兒,發現寧誌海把樹枝橫在道上,站起來左看看、右看看、試探著向前移動了兩步,然後又坐在道上看著寧誌海的一舉一動。當他看著一堆堆土包堆起來時,又站起來原地轉了幾圈,繼續看著寧誌海,感到自己沒有什麽危險,也就沒有冒然行動。當它又繼續向前看時,隻見一堆火光升起,大灰狼有些害怕 。這時大灰狼抬起頭向天空發出了瘮人的嚎叫,叫了幾聲就站起來轉過身向山下慢慢的走去,寧誌海和翰亭這才鬆了一口氣。雖然是一場虛驚,但卻帶來了極大的精神壓力。特別是二人在雙雙中毒的情況下,身無拂灰之力,怎麽能對付一個身材高大的野狼,確實有些後怕。經過寧誌海一番擺兵布陣,叔侄倆又逃過了一場劫難。翰亭見大灰狼已經遠去無影無蹤,就對寧誌海說:“寧大叔,你這個辦法可真靈啊,大灰狼見了為什麽不敢過來呢?”寧誌海說:“狼也是很鬼的,它本來就疑心很大,對人有畏懼感,它害怕上當就會跑了。狼本身就有一種習性,狡猾的很,它看見我在道上橫放幾個樹枝,它就不敢過去;見了一堆堆土更是心理沒底;特別是點起一堆大火,對火的恐懼和敏感更強,所以它就不再跟著我們,更不敢向我們發動進攻了。”
叔侄倆一邊走一邊談論著剛才的驚險經曆,寧誌海背著翰亭,抬頭望了望天空,太陽已經偏西。陽光透著棉桃似的雲朵,顯得天更高更遠。山腰上一棵棵參天大樹,雄偉挺拔,競爭著奔向天際。他們走著走著發現半山腰中有一座廟宇,層林環抱,隱約可見。於是加快了腳步,越過了一條峽穀,來到廟前抬頭一看,在寺門上懸掛著一塊金字橫匾,上麵寫著柳體楷書《靈山寺》三個大字,筆筆生輝,蒼勁有力。
靈山寺,三麵環山,寺後是一座高山,有一條小路一直通向山頂。寺院兩側各有一座小山,靈山寺就建在兩山相交的峰穀之間。寺前有一塊平地,旁邊放著石桌石凳。整個寺院被林木掩蓋,風光秀麗,雄偉壯觀。整個建築風格古樸典雅,要不是豔麗奪目,很難發現。從半山腰上看,整個寺院由前後四棟房子組成,左右兩邊在每棟房子中間各有一座廂房,前後形成三個四合院,整個布局威武壯觀。所有寺院的房子都是紅牆和琉璃瓦組成,房脊的兩頭和房沿的延伸部分雕鑄著獅、虎等各種珍奇走獸。匠藝湛精,別有特色。凡是前來觀覽者,都被這民間的古樸風韻所迷戀,並讚不絕口。
寧誌海領著翰亭來到寺院門前,輕輕的敲打著寺門, 門慢慢地開了,原來門是虛掩著。他們進了門剛走幾步,從裏邊走出來一個老者。鬢發蒼白,突起的眉峰,更加顯得兩目炯炯有神。身上穿著退了色的粗布長袍,卻很幹淨。腰係白色玉帶,冷眼望去,卻像一位仙翁,看樣子年過六旬開外。他見有人進來,輕盈健步,急忙走過來問:“何方貴人,老納施禮了。”寧誌海上前還禮說:“有勞師傅,借此一歇。”老者看他,還背著一個孩子趕忙把二人讓進上房。,忙令小僧沏茶打飯。。二人推辭不過,用完飯,老者進來上下打量一番說:“從二位氣色來看,是家遇不側吧? 寧誌海一聽,吃了一驚。,心想這位老者心力不凡哪!馬上過來施禮說:“求生避患,路上又險遇磨難,望師傅收留暫歇幾日。”老者讓寧誌海坐下,詳問身世,原由。發現二人神不守舍,精力不佳,體虛氣短,就對寧誌海說:“出門在外有什麽難心的事說出來,別悶在心裏,如能做個幫手,可效犬馬之勞 。”寧誌海推辭不過 ,就把前前後後被譚家大院欺負和路上所遇到的事情說了一遍 ,老者忙說:“趕快把孩子的傷口解開,治毒要緊 。”接著又命值班大師去取藥。老者看著傷口,傷口已經紅腫,並向四周漫延著,他用手按了按,不時地皺起眉頭。又趕忙用清水洗了洗傷口,值班大師把藥拿來交給老者,用蜂蜜把藥調開敷在患處。然後對寧誌海說:“這是繼恆師傅留下來的治毒秘方萬能拔毒散,敷上後三天就好。再把這包解毒藥吃下去,毒液就不能歸心,體力很快就恢複了。”老者把翰亭的傷口包紮好,又給他把藥服下去。然後又拿來兩包藥讓寧誌海喝下去,並對他說:“開始中毒時,幸虧你用內功把毒驅散,毒也沒有歸心。你采的藥幫了你們大忙,不然到現在就沒救了。”寧誌海聽後真是有些後怕,馬上向老者跪拜說:“多謝師傅搭救之嗯,請接受我們叔侄一拜,待來日報答。”老者馬上把他倆扶起來說:“別…。別這樣,救人一命勝過七級浮屠,我們都是受苦人,這點事算不了什麽,別把它放在心上。”寧誌海被老者扶起來,然後坐在老者的對麵說:“師傅,你救了我們的命,我們已經無法感激了。膝下還有一事相求,不知師傅能否應允。”老者趕忙擺擺手說:“快講!我能辦到的,就能答應。。”寧誌海說:“師傅,我想讓孩子跟你學藝,學好武功將來好給他家報仇。”老者從寧誌海敘說他的家事後,就覺得心裏多年集結著的一個疙瘩,很快就要解開。於是聽完了寧誌海請求後眯起雙眼,手捋胡須,高興地說:“好,好,有誌於胸,久後必成正果。歡迎,歡迎。這時翰亭馬上跪在老者麵前說:“師傅受弟子一拜。”老者看著翰亭,又仔細的端詳著寧誌海,好久,好久……
老者把翰亭扶起來,好久才說:“現在我已年逾花甲,心力漸衰,不成一統,眼下又沒有得意門生。如小生不嫌,可與門下操練功法,久後成才,也好將靈山佛業傳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