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處邊疆,滿清一旦突破長城馬上兵臨城下,實在不是一個好的都城。


    而南京,作為明朝的早期首都,設施是完備的,也有戰略縱深,以便跟滿清進行持久戰。遷都是可行的!


    不過,真要遷都了,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小事。


    天子車駕出行,可不是帶上三五人,輕車簡從快馬南下那麽簡單。


    拋開啥象征統治的,宗廟禮器黃冊地圖,最起碼得帶上後宮嬪妃,貼身家奴,親近侍臣,勳貴外戚,還得需要軍隊的扈衛等無數人。


    帶上太多的人一起跑的話,走陸路不行,一是太慢二是李自成還在四周轉呢。


    所有人走大運河的話,又不可能有大運河,可以直接到南京。而海路風險難測,最重要的是大明有那麽大的海洋運力嗎?明顯不太可能,所以最終還是隻能走陸路為先,那麽要計劃的東西就更多了!


    除開以上不說,就算皇帝同意,朱子龍支持,可還有一道邁不過去的心裏。


    那就是,“祖宗陵寢具在北京,遷安往”?


    而且,朝中許多官員都是北方人,他們的根在這裏。他們祖上都是,隨扈從文皇遷都來的北京,紮根北京兩百多年。


    這些人中有用的人肯定不少,那麽下意識會不會說“你還是另請高明吧,我實在也不是謙虛,我一個北方人怎麽能到南京呢”?


    另外,忽視掉了一個不容忽視的階層,有沒有問過京營官兵的意見?他們家小都在北京,可會願意走?


    沒有京營大軍的保護,想安全的走上千裏路,到達南京,何其難也。


    以上幾個都是從軍事角度看,從利益角度進行分析以下,南方的士族不希望北方士族隨著皇權南下。因為,這樣會衝擊他們自身的利益。而不遷都的話,可以以北方為屏障,保護自己的財產不受劫掠。


    而北方士族也不希望遷都,這樣會大大消弱他們的政治和軍事地位。反正誰來了投降誰,認為新統治者都需要他們。


    退一萬步來講,即使以上阻力統統不存在。天啟皇帝和皇後等人,順利南下!


    然而,以前在北京保衛戰寇薄京師時,代宗沒出走避禍。庚戌之變寇薄京師時,世宗沒出走避禍。正德七年寇犯霸州京師戒嚴,武宗沒出走避禍,結果你一個後輩皇帝直接嚇跑了。


    到了南京,他的統治合法性會不會下降呢?不過,有朱家軍在,還是不怕的。


    南京多政爭失敗的失意官僚,更有南京六部,會不會造成南人北人的黨爭內耗呢?


    假設這些擔憂也完全不存在,遷都最大的一個問題。


    恐怕是時間上沒有提前準備好,有些太短,太倉促了。


    原來的曆史上,李闖滅明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無論是闖王還是崇禎應該都沒有想到,經過跟後金的多年鏖戰,再加上饑荒,民亂,明軍變得這麽不經打。


    不過,在計劃表裏,朱子龍給皇後的提議是,現在遷還不算晚,以後更麻煩。


    隻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種輿論的壓力與道德的困境,都是需要極大權柄與毅力的人才能破解的。在信中,朱子龍明確的表示,皇後同誌,自己可以做這種人。


    有了黑鍋俠,而且還是實力強勁的黑鍋俠,這才打消了皇後的後顧之憂。


    讓她最終看清了真相,下定了決心,要跑路。


    …………


    次日,皇後召迴盧象升。


    在跟盧象升和溫體仁,秘密商談了幾個時辰後。敲定了此次“移駕跑路計劃”的具體方案!


    當晚,朱子龍的皇帝分身也醒來,表示了同意,當下讓一眾人等心安而大喜。


    很快,宮中的心腹太監和女官們,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開始,忙忙碌碌地搬運各種金銀細軟、糧米肉脯,到車上和特定房間裏。


    而盧象升和秘密而來的萬裏殺成員,他們要做的事,就是控製京營,以及出城的德勝門。


    在這個大廈將傾、人心思變的時刻,哪怕是作為天子親軍的他們。朱子龍也是極其不放心的,畢竟人性險惡啊!


    反倒是生死前途都跟皇家,綁在一塊兒的閹人太監和宮女們,以及錦衣衛和部分人才算是真盟友。


    而在另一邊,溫府內,內閣首輔溫體仁也是,火速讓家人打包行李。


    不過,慶幸皇後和皇帝做出正確的選擇之後,溫體仁也有自己的擔心。


    大明的南京朝廷六部,以東林黨大員為多。東林書院就在無錫,逃到南京去找他們這些老冤家,一起搭夥混飯吃。也不知道,皇後能不能保的住他。


    “不過……正因為江南東林黨勢大,聖上才更要重用我,以防朝堂上一家獨大吧?而且,四海國公在江南也有些許勢力,還是有發展空間的。”想到這些,溫體仁稍加心安。


    數日後!


    大明京城傳出一個驚天的消息,皇帝皇後決議棄京師而遷都南下。


    一時間,京中群臣聞訊,紛紛趕赴神武門外,欲哭諫聖駕不可輕離京師。


    然而,有天雄軍和萬裏殺,以及部分忠心的錦衣衛部隊保護,加上出城的入口得到了控製。這些人所為這事,並沒有如其所願。


    朱子龍的皇帝分身早已更換衣冠,率一眾家屬和護衛,衝到了德勝門。


    眾臣又赴德勝門,見天子頂盔貫甲立於城頭。一些大臣哭而奏曰:請陛下勿要丟棄宗廟陵寢,為天下所笑。


    迴答他們的,隻是朱子龍的皇帝分身,一聲冷笑。


    少時,聖旨出:固守京師與國不利,更為前線軍士所擔憂。不若南下掌握財賦之地,籌餉練兵,刷新吏治,中興大明!


    接下來,朱子龍想象中的京營部分人等,反叛之心果然成真。


    勳貴以張國公為首,率家兵並五城兵馬司,似欲奪門阻攔禦駕出城。


    然而,在天雄軍等人的麵前,皆是然並卵。


    少時,朱子龍的皇帝分身,率皇後、皇妃、皇子、宮女內侍、隨駕朝臣以及護駕兵馬合計數萬餘人,出京遠去。


    並有聖旨,京城若無賊攻,四門大開,可讓百姓出城。


    最後的最後,以聖人為言的國子監數百人,手捧至聖先師牌位,欲往德勝門阻攔禦駕。不料等抵達德勝門,天子禦駕已出城多時矣。


    萬事休也!


    天子國都,沒有天子,還能稱之為國都嗎?


    隨著朱子龍要求遷都,並且成功的跑路了。沒過幾天,北京城內就陷入了,一片空前的大混亂之中。


    朝中百官,皆是無能之人。


    素來鄙夷武夫、厭惡戰事,更無半分領兵經驗和本事。隨著天子棄城南下,朝廷威儀在京師之中,已是蕩然無存。


    京中的百姓丁壯,一無糧餉補帖,二無兵器可用,家中妻兒嗷嗷待哺,當場逃散一空。殘存極少的士兵,還在守城!


    看著局勢已經完全失控,能跑的人都基本上也開始跑了,不能跑的,基本上是貪官汙吏。因為在這裏占了大量的田地,和存貯了海裏的家財和糧食,想跑也跑不了。


    朱子龍並不擔心京城和紫禁城,會損毀在戰火中。因為,裏麵都沒有皇帝了,也沒多少人守城了。


    甚至於連老百姓都跑光了,隻殘存大量的東林黨和土豪,大地主,以及黑心商人。守著田地,家產,糧食,銀子,美人,在這裏不舍得跑路。


    不管是李自成來了,還是王自成,馬自成,就算是曆史重新演一次打貪官,賺大錢的事情。


    和朱子龍有什麽關係?給你保留了這麽一份大禮,你總不會還亂放火吧?


    等到日後殺倒流賊,那些黑心錢,轉了幾道手後,也就洗白了。以朱家軍的能力,相信到時候,間接的會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迴到朱子龍的手上。


    嗬嗬,僅如此,何樂而不為之呢?


    ………


    數天後,朱子龍的預測成真。


    得知,京中大開,皇帝南下了。李自成也顧不上半路找皇帝的麻煩,一馬急行來到京師,準備大發一筆錢,甚至於也嚐嚐坐龍椅的味道。


    到了附近,偵查過後。


    一位部將匆匆趕來,拍打了幾下身上的塵土,上前單膝跪倒,對李自成十分恭敬地說道:“迴大順闖王,據探子迴報,北京城門大開,那朱家狗皇帝當真是丟下京城,遷都南下了!”


    立時,李自成和身邊的諸位頭領,一個個喜形於色。


    傳說中金銀遍地、富戶滿街的北京城,四門大開,絲毫不見多大的防守力量,此時不進攻,更待何時?


    “大明皇帝叢叢間南下,身邊能帶著多少金銀財寶?如何比得上京城,大王,我等隻要隨便打開一家皇親國戚的宅院,那收獲就抵得上,咱們之前打下的十座縣城!”一賊將歡喜的提議道。


    聽著邊上小弟們的議論,李自成哈哈大笑,一揮手道:“……既然如此,咱們就暫且放過其它各處,專心先去京師見見世麵!”


    “我等,遵闖王令!”賊軍中諸位頭領齊聲唱諾,恭身行禮答應著。


    轉過身,就紛紛對各自的部眾,下達進攻大明京城的命令。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皇帝分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海真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海真龍並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