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幾大營,雖定兵額十幾萬人馬,又有春秋二班官軍十幾萬人馬。


    然種種弊病和皇帝南遷之後,現有多少兵馬實在難說。京營的兵額素來是個糊塗賬,特別是得知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就快來了時!


    數日後,流賊探馬至京師大安驛。


    州縣各處代任,每官先遣牌至州縣,多地自為新朝來到,借勢逐之,執香迎導,遠近風聞若狂。


    紫禁城內,黑壓壓的大小臣工皆盡默然呆立,心中隻覺陣陣悲涼無奈。


    北京留守的成國公朱純臣,號稱是國朝名將後人,其實乃是紈絝子弟罷了。


    (朱純臣(?--1644,明末貴族,世襲成國公。祖上為朱能,名將,南征北戰立功無數,封成國公,死後追封東平王。


    在原來的曆史上,朱純臣獻齊化門(即朝陽門,與陳演上表勸進。投降李自成,結果沒過幾天,就讓李自成抄家發財後,全家處死了。


    此時,朱子龍帝駕南遷而去。


    京中百官立刻縮迴府中,閉門不出,從此不問世事。能跑的大多是清官之流,貪官汙吏家底豐厚,許多家產帶不走,也來不及帶走,隻能在這裏聽天由命。


    成國公朱純臣聽聞李自成,不日可能前來攻打。


    嚇尿之餘,為了保護家財,也隻能是硬著頭皮坐鎮五城兵馬司衙門,跟一幹京營武官商討多時,總算是討論出了一些章程。


    次日,下令讓京中兵馬盡數上城,嚴密防守。


    同時,還不放心。命京師各衙門的差役、雜工一並上城守城。


    以及,各家門口懸掛燈籠,嚴防奸細;各人不準隨意上街走動,違者立時拿問下牢!


    隻是,聽起來命令不錯,但是然並卵。


    首都無天子,朝廷威儀在京師之中已是蕩然無存。各衙門的差役小吏,狠狠的讓殘存官員和成國公,體驗了一把什麽叫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陽奉陰違嘛,誰不會?


    以前他們對皇帝皇後陽奉陰違,現在輪到其它人對他們陽奉陰違了。


    到最後,勉強的一部分京中的百姓丁壯,倒是讓差役給征發起來,哆哆嗦嗦地被驅趕上城守備。


    可是,就這些連民兵都算不上的人,能幫忙一起守的了城嗎?


    …………


    此時此刻的大明京師不遠處。


    山腳下,演武場極大,可排兵布陣達數十萬兵馬。不過大順國兵馬極多,前段時間還有八十萬人,現在可能已經有九十萬了,所以號稱百萬當可為真,隻是炮灰占多數。


    真實的具體數字,李自成不知道,他麾下的小弟們也不清楚。僅僅清楚自己的老營兵大概多少!


    老營,是從幾十萬軍隊中挑選出來的精銳士卒。個個見過血,殺過無數百姓,扔在和平年代,那就是一個個極端恐布分子的意思。


    這些人列成了巨大的軍陣,真是人潮如海,旌旗如林,他們排列的陣列連綿不絕。氣勢洶洶!


    在這裏閱兵,也是李自成的意思。


    意為正式攻下大明京城,有曆史性的意義,甚至於他認為這對他們大順國來講,是一個開國的好名頭。


    點將台上,李自成穿著明朝王爺服裝(從攻入的明朝王爺府中搶來的。


    他意氣風發的端坐王椅上,兩邊是密密的順國大將,六政府官吏,還有投降的明朝地方官員。倒也有幾份像是開國的氣息!


    台下則是密密的老營親將與士兵,以及數不清的炮灰士兵,從數量上來講,倒也算另類的人強馬壯。


    更遠處,還有大量給叫來觀禮的當地士紳名流。(不來就殺你全家,不來不行。得配合李自成裝比!


    這些人中,有的人神情複雜,有的人則是興奮議論。


    對於地主,李自成不再是全部殺掉了,隻要投降的快,當漢奸,他還是可以保留一些人活命和為他賣命的。顯然,這是因為如今的他,自認為要開國了,所以與時俱進。


    如此氣派,立時讓各人心中想法多多。


    “唉,難不成,這大明,真的要改朝換代了?”


    台上,站在李自成邊上的大順國新丞相牛金星,誌高氣x的在讀出征詔書。


    “朱明孤立,而如煬蔽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者從眾。閭左之脂膏罄竭。公侯皆食肉絝袴壓民,私者而倚為腹心,宦官悉齕糠惡心之犬豚,借其耳目傾天下……今清君側,本無立國之意,隻求山西側立之。”


    這詔書的意思,其實就是說,我本無心當皇帝,隻是明君邊上的小人太多,害的百姓生不如死。


    於是,我是替天行道,站出來為民請願的,現在拿下京城也是如此。如果事後,皇帝可以讓我在山西等幾個省自立為王,其它的事,我們不見的還會做下去。


    這就是自己給自己一個名正言順的名號,自我招安的意思。


    事實上,李自成在原來的曆史上,確實是還沒有那麽大的野心。


    當年,李自成的大軍已經將京師團團圍住,在攻城之前,李自成給崇禎送去了一封和談書,隻要崇禎封自己為西北王,裂土封侯。


    並送白銀100萬兩,就可以退迴西北照樣服從大明的統治,並且稱崇禎為帝,而且絕不騷擾大明的其他領土,隻求割據。


    這事在後世的曆史書上,現代人看了感覺很不可思議。


    因為現代人頭上沒有皇帝,沒有三座大山,對皇帝也沒有多少敬畏之心。


    所以,後世的現代人一直有點小疑惑,崇禎為何會拒絕,李自己成方麵如此優厚的和談條件?


    隻要答應,這份和談書。


    既可以保住大明朝廷,保住自己的龍庭,在名分上也照樣是為帝。而且李自成表名義上示服從,崇禎的統治,稱“西北王”,既有麵子又有裏子的事情,崇禎為何還會拒絕?


    如果不答應,李自成可以直下京城,即李已經占據了戰爭的絕對主導權的時刻。不直接進京稱帝,反而遞上和談文書,請求崇禎帝封王,絕對不會有詐,崇禎還是不答應。


    整個以前,不管是李自成,還是崇禎,都tm中二,腦殘吧?


    不過想來,細思也並不奇怪。


    李自成本身就是個遊寇性格,他沒信心做皇帝的,在攻擊潼關被孫傳庭阻擋,苦戰不下時候,甚至想到不打了,撤兵迴去。


    有自知之明,不是哪塊料。


    隻於為什麽後來,卻又當想皇帝了,隻怪順風順水太久,明朝那邊太不爭氣了。


    反觀崇禎在軍事上失誤兩點:其一,兩線作戰,無論如何必須與後金議和,其實在崇禎早期後金與李自成都沒有信心搶奪大明江山,都具有流寇性質,隻要跟後金議和。然後全力對付民變就行!


    其二,鑒於受災地域與受災時間長,軍事上對民變,無論投降不投降都要殺光。這樣可以降低人口,同時避免民變再起。


    畢竟,這些人都沒有朱子龍這樣可以穿越的外掛啊,不這麽做,大家都玩完也就是難免的了。


    ……


    此時此刻,李自成已決意向京師進軍。


    兵馬雖多,李自成卻不擔心糧草。因為北上過去,州縣城池太多了,隨便打下一個,都可以解決大軍所需的很大問題。


    更何況,還可以用打下京城,必有厚報這個大餅來提升士氣。


    唯一讓他擔心的是京師堅固,守兵眾多,就算皇帝不在了。有大量的內應,可能一時半刻也會攻打不下。一但,打成持久戰,他的流賊大軍恐久生變。


    最多二三個月,必須打下京城,與後金合作才有可能,好始好終,否則後果難說。


    中國曆史上,北上直取京師,危險重重,隻有朱元璋做到了。


    李自成形勢跟當時有些象,然有些不象。為免夜長夢多,所以才有了暫時不稱帝,隻想事後封個真正的王做為退路的打算。


    詔書宣讀完畢,下方軍陣發出驚天動地的呐喊:


    “萬歲!萬歲!萬歲!”“萬歲!萬歲!萬歲!”“萬歲!萬歲!萬歲!”


    “大順天王萬歲!”“大順天王萬歲!”“大順天王萬歲!”


    排山倒海的萬歲聲一浪高過一浪,巨大的唿嘯聲音,衝天而起。讓觀禮的人們,不自覺的全身顫抖。


    各營的大將,劉宗敏、劉方亮、劉希堯、袁宗第、李過等人洋洋得意,心中大定,認為打下京城必然成功。明軍強軍全讓後金牽製在山海關附近了,另一些強軍也給牽製在邊關和其它地方了。


    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天降良機!


    那些投降的明朝官將們,也給眼前的畫麵鎮住了。歎道:“義軍如此精銳,看來覆滅明朝不是問題了。我等投降之行為,實仍良禽擇木而棲也!”


    “先搶洗京師一番,等待一些時日,新朝很快就要鼎立,到時我等都是從龍功臣。”


    半日後,李自成的閱兵儀式結束。


    大軍開拔,人喧馬嘶,旌旗遮天,行如長龍,倒也幾分表麵上的新朝氣象。


    李自成見旌旗如海,潮水般的人流不斷行進,自己兵強馬壯,暗自得意。


    同時,他興奮中又帶著一些茫然,真的要滅亡明朝了?


    都說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


    每當夜晚來臨,李自成也會思考。若大軍不能時時搶劫,必定問題多多,甚至於內部分裂,這坐江山就不能到處搶劫了。自己真的做的來嗎?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皇帝分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海真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海真龍並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