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州涼王府內,快滿一歲的涼王長子,已經勉強能支棱起來走兩步了。


    自從添丁以後,府裏就多招了不少使女、婆子,熱鬧起來。


    後來,敦煌的張氏,東麵的細封氏先後被納入府中,都是王妃崔瑛一手操辦。


    雖說隻是納妾,並無聘禮、嫁妝之說,但畢竟都是頭麵人物,還是有所表示的。


    李業作為整個政權的最高統治者,當然是有自己私財的。


    不同於此時許多軍閥節帥那樣,把整個財政係統,視為予取予奪的私產。


    李業在建立了以親事府、六曹為核心的行政機構後,就把私財和公產分得清楚。


    包括稅收、官產,都是歸入戶曹的公庫。


    而李業本人,以及一眾妻妾家屬的開銷,則完全從王府私賬上走。


    唐代典章,本來就對親王每年的食祿有具體規定,以李業的級別,按製虛封一萬戶,實封八百到一千戶。


    也就是說,每年應該有一萬戶的稅收,是直接納入李業私產,另外還有八百戶,作為李業本人的佃戶。


    算起來,每年有五萬斛以上的糧食收入。


    但實際上,一方麵,李業並不需要這麽多糧食,他又不吃,另一方麵,對於他這種政治野心比私欲大,權欲比物欲大的人而言,有這麽多錢糧,還不如多養點兵。


    於是乎,李業主動把按製度應該歸自己的那份,交了出來,作為公庫收入。


    但王府總是得開銷啊?怎麽辦呢?


    李業當然不至於委屈了自己,他把從朝廷得到的賞賜,以及此前楊複恭賄賂的財帛,加上崔瑛的嫁妝,折為五萬貫股本,主導了戶曹掛牌,在靈州和涼州經營的西域貿易,和茶馬商道。


    僅此一項,每年入供王府,就有一萬貫以上。


    除此之外,王府雖然放棄了每年食祿的抽成,但鹽鐵專賣,卻是有一成利的。


    兩邊加起來,供應幾千人的開銷不成問題,而事實上,此時的涼王府,也不過二百多人而已。


    李業這樣做,不僅是出於自己的小日子過得滋潤,更有一番引導傾向。


    他向來鼓勵蜀中富商,以及西域商隊,來靈州投資,自己當然要做出表率,涼王自己的介入了生意,並且占有股份,便能讓其他商人安心。


    同時,李業雖然放棄了虛封的一萬戶食祿,但卻沒有放棄自己實封的民戶。


    而是把自己實封於靈州的八百戶,組織起來,就在新開掘的靈州渠道沃土上。


    雖然這八百戶百姓,其實並不會供應多少錢帛糧食,李業甚至還大手一揮,免了他們三年租稅。


    而則八百戶百姓,唯一要做的,就是作為李業的“試驗田”,嚐試種植一些新作物,或是改良耕種方法、技術,作為實驗。


    比如袁襲組織侍衛右司名下的商隊,剛剛從西域花大價錢引進的,兩百多斤棉花籽。


    這種作物雖然此前在關內也有過零星種植,但技術都不成熟,農民們對其習性也不太熟悉。


    其實就連李業自己,一個現代零零後,還是南方人,對棉花的認識,也就局限於中學課本上幾句話罷了,至於真正的習性、種植技巧,此時代的棉花品種與他後世在電視上見到的,肯定也不是一迴事。


    對此,沒有別的辦法,隻能發揮勞動人民的智慧了。


    李業隻能指出一個大方向,他讓自家妻妾三人,親自操刀,縫製了幾套裏外用麻布兩層束緊的衣袍,然後在往裏麵填充棉花,雖然這些棉花都還沒有完全脫籽,沒辦法紡織,但卻可以用為填充料。


    立即就製成了幾套新的棉服,交給帳內府親衛嚐試


    果然防寒能力,要比以往,隻是在其中塞些布絮、茅草的士兵冬裝要強得多。這毫無疑問,能大大提高將士們在冬季,尤其是北方的作戰能力。


    而且若能普及到百姓,亦是一項德政。


    -------------------------------------


    初春時節,冬雪剛剛開始融化,整個涼國十五州的百姓就忙碌起來。


    涼王非常重視這一次春耕,給各地布政使、刺史、知縣的工作考核指標,第一項就是糧食。


    去年年末,隨著戶口統計一起完成的,便是授田,每戶按照青壯男女勞動力,劃分田畝。


    除了剛剛開辟了大量河渠旁肥沃土壤的靈州外,其餘州縣都沒有什麽問題。畢竟西北本來就是地廣人稀,多年戰爭動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太渴望安穩了,隻要有安定下來種地的機會,再沉重的稅賦,都能讓他們接受。


    何況李業的稅賦並不重


    為了鼓勵農業生產,李業將對河隴雜蕃,以及宥州黨項戰爭中,獲得的大量牛羊,尤其是牛,作為惠民政策,租借給百姓。


    百姓隻需要繳納四年的租金,便能得到所有權。


    雖然,這些牧民手中的牲畜,其實不一定適宜於農耕,但若善於調教,還是可以一用的。


    而民眾們也很有智慧,相較於昂貴且不好調教的成牛,他們更喜歡從官府手中直接購買便宜,且能慢慢飼育的牛犢。


    統籌全國民政工作的張承業,多次親身跑到靈州鄉野間調查,發現了這個情況,一迴過頭,就把李業定下的政策又改了。


    對於願意租買飼養牛犢的民戶,可以選擇不用還錢或糧食,一文錢不掏的拉走。


    而是幹脆租買兩頭,或是與親戚、鄰裏一同租買,然後待飼養長成後,向公家償還牛犢即可。


    除此之外,牛死之後,肉公家不要,但牛皮和牛角,必須低價賣給公家,這些都是此時軍隊的戰略資源。


    李業聽聞,撫掌讚歎


    其實這是當年漢武帝,在上林苑讓百姓養鹿的故智。


    同時,李業也意識到,許多事情,自己還是不能幹坐在王府裏,應該定期出去看看,一則體察民情,二則也是給地方官們上上壓力。


    黃河平原,塞上江南


    自從唐徠渠和漢渠修複工程,完成了第一期後,整個靈州城外都變得繁榮起來。


    李業輕車簡從,把孩子留在府中,卻是和自家夫人崔瑛和兩個妾室,一起去城外莊園踏青。


    所謂城外莊園,便是李業實封的那八百戶


    說起來是踏青,其實崔瑛如何不知道,自家夫君這是耐不住想看看,此前千叮嚀萬囑咐的棉花,還有水稻的種植。


    一行車馬並不多,隻有四五輛,但左右卻是五百多騎的兩府親衛寸步不離。


    到了地方,李業一下車,便連老婆都顧不得,先往莊內田土跑。


    看得身後妻妾一陣笑言


    新納的細封氏女,本無大名,嫁過來後,李業便給他取了個茗字,喚作細封茗。正是二八年華,少女嫣然,雖然沒有崔瑛的成熟姿色,卻顯得俏皮可愛,別有一番有趣。


    而且膽子頗大,比起之前進門後,一直誠惶誠恐,逐漸適應後方才安然的張嫣,這少女簡直是自來熟,也頗得同樣性格開朗的崔瑛喜歡。


    少女見李業一下車,邊去看莊稼,不禁對兩個姐姐氣惱打趣道


    “大王說是踏青,不知道還以為來種莊稼哩!”


    二女聞言也是婉然而笑,不過心思細膩的張嫣卻是嬌歎


    “當世諸侯無數,恐怕再也找不到一人,像大王這般重視稼檣吧?”


    而李業卻是顧不到妻妾們的打趣,而是讓人連忙招來莊園裏的管事,一個張承業派來的內宦。


    “我此前交代的那幾件事辦得如何了?”


    “奴婢省得!棉花、水稻,還有大王所言的堆肥之法,都已用上,還請大王移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理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理振並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