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當初在懷德堡做都將之時,就把周邊黨項收拾得夠嗆。


    雖然當時的李業,還沒被幾個黨項大氏族放在眼裏,可時過境遷,黨項部落聚居的夏綏等地,距離關中並不遠,李業的威名早已傳遍天下,何況他們?


    現在的黨項老大李思恭,也是李業的老相識了,自從中和二年,為了讓夏綏黨項能夠參與平定黃巢,朝廷任命李思恭為夏綏節度留後,到後來直接任命為節度使,李思恭在夏綏轉眼已經坐了四年。


    四年時間,已經夠做不少事了。


    在這個期間裏,拓跋氏擴張得相當快,勢力從原本的宥州、夏州北部,到整個夏綏銀宥四州。


    尤其是夏州、銀州這兩個漢人聚居的農業地區的吞並,讓拓跋黨項實力飛速發生質變。


    至今,隻以李思恭的夏綏軍而論,恐怕兵馬就已將近兩萬。


    當然,這兩萬人的質量肯定是不能和涼軍,乃至於其他一線藩鎮相提並論的。


    李業北巡的消息一傳來,夏綏鎮反應相當激烈。


    李思恭是知道對方厲害的,連忙在夏州召集兵馬,作為防備,同時也通知拓跋部各部落,注意約束,不要落涼軍以戰爭把柄。


    他以為李業是想趁機兼並夏綏銀宥四州


    但沒成想,李業似乎並沒有朝著他來的意思。


    而是意在對付盤踞於鹽州、靈州和宥州之間的往利氏、細封氏兩部。


    雖說此時的黨項八部,還沒有完成統一,但拓跋氏作為八部事實上的領袖,當然也不願意看到其他幾部被涼軍吞並。


    但他又不願直接和李業衝突,隻能在背後支持往利氏。


    不過李業並沒有急於訴諸戰爭,而是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派人通告往利氏、細封氏兩家,要求雙方對年前,於鹽州的劫掠行動做出解釋,同時警告以宥州和鹽州之間,懷德、延恩、歸仁三堡為界,兩部未經允許,不得越過。


    前者倒罷,後者就有些過分了,懷德三堡,明明是夏綏鎮的地盤,不能因為你李業當過都將,就歸你指揮了吧?


    但事實上,李業卻是一點也不客氣,這三堡守軍麵對李業,幾乎是毫無抵抗的就全部倒戈。


    畢竟人家此前就有群眾基礎


    控製了懷德三堡,基本上也就控製了宥州目前的所有農業地帶。


    對此,夏綏節度使李思恭的反應是什麽呢?憤怒?


    不,他忍了。


    不僅不找李業論道理,反而主動撤軍,還申斥往利、細封氏兩部,讓他們如李業所言照辦。


    然後,主動宥州圖籍讓人送到李業軍前,撤了宥州刺史,表示願遵循涼王之議,以選賢任能,讓李業來向朝廷上表宥州刺史!


    如此姿態,說是忍讓都謙虛了,簡直就是投降。


    但如此一來,李業還真就不好發動,對夏綏鎮的戰爭了。


    至於說兼並宥州其實意義不大。


    因為宥州根本就沒多少漢民,剩下那些黨項人,說實話,本來也不聽李思恭的!


    宥州境內大小數十個黨項部落,除了此時大體遷移到了夏州的拓跋部,剩下的無論大小,他們從幾十年前,就屬於獨立狀態,既不向節度、州府繳納稅貢,也不會成為藩鎮的常備兵員。


    除了臨戰時,偶爾能當做雇傭兵花錢雇傭些黨項突騎,其餘時候,根本就沒多少價值。


    你李業愛要,拿去便是。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就是黨項人是氏族部落體製,本來就不聽州縣的,李思恭並不需要一個宥州刺史或者衙門才能對他們發號施令。


    所以那些親近附庸於拓跋部的部落,依舊不會改變。


    故而李思恭才能如此大方的把宥州讓出來,一方麵算是向李業示弱,以避免直接衝突,同時也是直接把李業推向其他黨項諸部的對立麵,讓涼軍先和當地黨項對付再說。


    對於這樣的結果,李業倒也不失望,飯要一口口吃嘛。


    往利氏和細封氏,在李思恭的警告下,暫時收起了鋒芒,不願與涼軍碰撞。那他就改鯨吞為蠶食,一點點來,這樣也好,有利於更好消化黨項各部。


    於是乎,拿下歸德三堡後,李業迅速先對三堡周邊百裏內的黨項部落動手。


    要求這些部落登記戶口,繳納貢賦。


    其實重點不在征收稅貢上,主要還是登記戶口,這是實行有效統治的第一步。


    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是觸及許多黨項部落首領利益的,迅速激發反抗。


    然後涼軍的掃蕩行動就開始了


    整個行動,李業隻負責規劃大方向,其餘細節,當然是交給秦彥、趙嶽、張歸霸等人施行。


    近萬涼軍,分為十股,以都為單位,在懷德周邊百裏內,配合官吏,對反抗的部族進行武力鎮壓。


    這個過程剛開始,自然是相當殘酷的


    好幾個部族被殺雞儆猴,十歲以上成丁,幾乎全滅,數千婦女被充為奴。


    然後發配到靈州進行安置,大概率是賞賜給有功軍士,發展到這一步,李業倒是無需做什麽人口買賣的勾當了。


    這個時代,男女比例倒是比較平衡,並非因為不重男輕女,而是男丁在戰爭中傷亡太大。


    不過涼軍這邊有點特殊,因為李業的軍隊,近半都不是從西北本地征發,而是從中原帶來的,還有許多都是昔日的巢軍俘虜,本無家屬,就有了婚配問題。


    如今這下,倒是也不用擔心了。


    有了武力威懾,編戶齊民的工作立馬就加速進展


    有關對黨項的攻略,出發前李業專門和張承業、敬翔幾人開過碰頭會,於是乎,臨行前,作為吏曹長史的敬翔,專門從軍政學堂裏抽出數十名學員隨軍。


    這邊戶口剛清理出來,立馬就任命為縣、鄉政權的主官、佐官。


    懷德堡,由此,正式建縣


    而懷德縣這個地方,相當重要,因為整個宥州,就這一個縣(此前連縣都沒有,就三個堡)。


    作為第一個行政區劃,知縣人選是個難題


    必須要允文允武,既能打理民政,又能對付當地黨項叛亂,還要有能臨機決斷的魄力。


    在李業已經開始分開文武體係的大背景下,新設的懷德知縣,是為數不多,知縣兼任都將,軍政一把抓的位置。


    所以這個知縣人選,一改此前縣級主官大都由吏曹直接確定,交予李業審核用印即可。


    而是李業親自在掌書記韋莊提供的十幾個人選裏挑


    縣(都)一級,在涼國權力結構中,屬於第三層,位於軍府、州使之下,按照資曆排序,大都是些早期跟隨李業的基層士卒,或者第一批軍政學堂學員。


    李業對這些名字熟悉的不多,翻了十幾份檔案,都覺得不妥,最後卻是拍板在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軍政學堂教習,郭崇韜”


    於是乎,今年才剛虛歲二十的小郭同誌,成為了此時整個涼國十數州,最年輕的知縣。


    除了一個懷德知縣,李業又任命了此前,在對黨項方略上,頗有見地的王鍇,為宥州刺史。


    隨後命效節軍右廂兵馬使,王建分管宥州防務。


    接下來的事情,就不用他這個涼王太過操心了。


    但李業此時倒也沒急著走,因為還有兩件事沒有部署完成。


    其中一件,是和細封氏的聯絡,另一個,則是王鍇提出的意見


    聯絡天德軍


    天德軍,駐防在豐州,也就是當年的安北都護府舊地。


    主要以東、中、西三個受降城一線為根據地,是此時大唐最靠北的藩鎮之一了。


    直接麵對北麵的迴鶻和南麵的黨項,再往東便是河東李克用的後花園


    戰略位置還是比較重要的


    狹義上來說,天德軍那塊,才叫正兒八經的“河套平原”


    此時的天德軍防禦使喚作李璫,但卻並非是天德軍中真正做主之人。


    因為天德軍裏,最豪橫的,還是前任防禦使康承訓所在的康氏家族。


    族中子弟,於豐州幾個縣、堡,都擔任都將,又是天德軍中教練使,可以說掌握軍政大權。


    李業便派遣牛嶠和禮曹長史楊堯臣兩人,分別前往細封氏和天德軍出使。


    -------------------------------------


    細封氏的曆史,其實遠比拓跋部要長遠。


    當年唐初之時,東突厥滅亡,還在突厥人統治下的黨項部落頭領,細封步賴,率部向李世民請降。


    李世民設宴款待細封步賴,並且授予他軌州刺史職位。李世民把細封氏部落,安置在軌州,讓他們有了立足之地。


    可以說,細封氏是第一個內附的黨項大部


    隻是再後來的內部競爭中,逐漸落敗,刺史的位置也就讓給了拓跋部。


    現任細封氏首領細封和賴,年方四十,正值壯年


    接到李思恭不讓南下的命令,心中是多有暗罵的。


    因為此前南下劫掠,其實他們細封氏也沒有分到多少好處,反而出力不少。現在連這點財路也斷了,每年還得向往利氏和拓跋氏上貢,可謂雪上加霜。


    緊接著就聽聞往利氏那邊,涼王使者拜訪後,於往利氏首領不歡而散。


    蓋因南麵涼軍編戶齊民,清理了好幾個原本附庸於往利氏的部落


    年富力強,不就不甘心受人限製的細封和賴心中,便有所觸動。


    然後他就收到了下屬迴報


    涼王使者,涼王親事府參事,牛嶠拜訪


    親事府並非隻有左右參政和典軍,所謂參事,可以理解為已經有了級別,但還沒有分配到地方的掛職幹部。


    “快快請進來!”


    細封和賴連忙分派,又趕忙讓人布置了酒席,甚至從族中選了些容貌上佳的女子,席間方便起舞助興。


    這些個黨項首領,其他不說,但就享樂這一點,和漢人接觸良久,卻是學習了不少。


    等牛嶠到了大帳前,細封和賴早已出來主動笑臉相迎


    “貴使遠道而來,必然疲累,鄙人早已布下酒宴接風,還請入內慢用。”


    一番官話,聽起來和尋常西北漢人,都無甚區別


    細封氏內附兩百多年,和漢人交流融合,其實大部分族人,都是會說漢話的。


    牛嶠見狀,心中已經定下一半,自無不可,便應邀入內


    席中,杯盞交錯,都還沒等牛嶠表明涼軍合作意向,細封和賴這邊就已經開始大為訴苦。


    表示此前南下劫掠,全然是因為拓跋和往利氏相要挾,被迫無奈之舉,其實細封氏自己,也頗受其害。


    牛嶠聞言,卻是不急著說話了,還是裝作漫不經心之態,隻道


    “我們大王也知道你們的難處,但是嘛,你也知曉我們大王的性格,向來對於這等事,是半分沒有容忍的。這次遣下官來,就是了解了解情況。”


    “你也聽說了,往利氏那邊是油鹽不進的,大王臨行前,便與軍中將佐都交代好了,誰若能平宥州,便是朔方鎮信任都指揮使!”


    “多少將士,正在摩拳擦掌呢,唉,臨行前賞賜都發了,不可能白來一趟吧?我看啊,你們細封氏還是要早做準備,你看人家往利氏,不明明都開始聚集人馬,準備打了嘛。挺好,按大王的話說,一次性解決幹淨。”


    細封和賴聞言馬上急了,立馬站起來解釋


    “貴使勿要誤會,我細封部,絕無挑戰之心!”


    “這就要看首領的誠意了。”


    牛嶠隻是握著酒杯,緩緩言道


    細封和賴大急,幹脆咬牙道


    “若是細封部願轉投於涼王麾下,涼王可願庇護於鄙部?”


    牛嶠等得就是這句話,立馬拍案道


    “我王於治下百姓,無論漢蕃,一視同仁,視為手足,焉能不顧?”


    “可......”


    細封和賴還是有些遲疑,畢竟這種事情焉能靠一麵之詞,若是自己這邊改旗易幟,事後李業又拿自己擋槍,吸引拓跋和往利的兵鋒,又如何?


    牛嶠見狀,幹脆道


    “下官有一法,或能打消首領顧慮。”


    “如何?”


    細封和賴問道


    牛嶠反問道


    “下官聽聞首領有一女,秀慧有名,然否?”


    細封和賴聞言,立馬就反應過來了


    這的確是最快,也最有效,確立雙方信任關係的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理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理振並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