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嶠和王鍇,既然在事前,就能猜出李業此番出巡的目的,自然在被相詔之前,就已經有所準備。


    二人一一作答,替李業分析起來


    西北黨項,最難對付之處,一則是人口聚居,二則是因為有八大氏族作為主心骨。


    這是不同於河隴雜蕃的地方,河隴雜蕃一盤散沙,沒有能說話作主的大部落,所以很難與李業正麵相抗。


    而黨項諸部不同,黨項八部從唐中期開始,就已經在西北築下根基,其中尤其是拓跋、野利、費聽三家,最為強橫,各自能動員的丁壯,都在一兩萬之間。


    有了組織,自然就難對付了。


    對此,牛嶠提出的意見,是建城築堡。


    河套地區,與草原不同,宜牧宜耕,並不算什麽遊牧部落的地界,在此之前漢代一直到唐中,本來也設立過大量州縣。


    漢朝時還以漢人為主呢


    所以想對抗解散黨項的部落氏族體製,就必須要建立相應的一套州縣行政機關,進行直接統轄,而非藩屬式的羈縻。


    然後再逐漸改變生產模式,向農耕靠攏,河套平原如果完全開發出來,本身也是個大糧倉。


    最後移風易俗,黨項本來也是個混雜民族,且耕且牧,沒有鮮明的民族區別,和漢人隔閡不大,融入並非難事。


    對此,王鍇的意見是先拉一派打一派,拉攏八族當中,比較弱小的房當、米擒等,甚至對於野利、費聽也可以拉攏,集中打擊拓跋氏和依附於拓跋的其他部族。


    王鍇是銀州人,對黨項了解頗多


    黨項八部內裏也並非鐵板一塊,拓跋氏在黃巢之亂吼做大,李思恭受封為夏綏節度使,聽說最近還要加軍號為定難軍。


    但夏綏之地,本來也是黨項聚集之處,李思恭為了和北麵的天德軍爭雄,防範河東李克用,擴軍良多,所盤剝之人,照樣是昔日互稱兄弟的黨項各部。


    且黨項八部之間,也各有矛盾,拓跋氏做大,其餘野利、費聽何嚐願意低頭?


    尤其是橫山地區的黨項部落,那是哪個山頭也不服的。


    就針對李業即將處理的鹽州而言,鹽州並非黨項人主要盤踞之地,但涉及於此的,除了些小部落,基本上就是細封氏和往利氏兩家。


    其中往利氏和拓跋部最為親近,其首領往利明思,和李思恭之間還有姻親。


    往利氏也靠這層關係,一直打壓於細封氏


    涼軍何不借這個關係,聯絡細封氏,對付往利氏?


    聽對方說起細封氏,李業還真是有些印象,因為當初他從德靜縣調任到懷德堡,第一戰,就是征討不願納貢的細封氏外圍,一個喚作細石氏的小部落。


    想起來,懷德堡就在鹽州境內,自己從那地方走後,就再也沒迴去過了。


    -------------------------------------


    自渭州北上,李業都不再繞路會州,而是直接從剛剛到手的原州經過,順著貫穿原州城的蔚如河,從蕭關北上。


    這就是原州重要所在了,關中西北麵的鎖匙,蕭關,便在此處。


    隻要原州在手,李業日後想再來關中,幾乎是一馬平川,騎兵奔襲,七日之內,便可直抵長安城下。


    出了蕭關以後,就在靈州南部,與秦彥、趙嶽所領的朔方軍四千人匯合。


    朔方軍是四軍當中,兵力最弱的,是因為朔方軍駐防的靈州,還有效節軍在。當此時,朔方軍和效節軍一樣,也還沒有任命都指揮使,並非將領不夠,而是大家的資曆比較尷尬。


    符存審和楊師厚都還隻是都指揮使呢,誰敢和這二位同列?


    唯一勉強夠到的人選,也就隻有秦彥、李弘義、趙嶽、趙密四人,其中趙密現在是帳內府典軍,擔任宿衛,李弘義已經派給楊師厚做副手,剩下兩人,總得挑一個。


    李業的打算,就是此戰後從秦彥、趙嶽之間選一個。


    同時加符楊二人為帳內府左右領軍,雖然具體事務不變,但卻是表明二人地位,在眾將之上,以明尊卑。


    隨後李唐賓帶著效節軍剩下兩千人,也抵達靈州南部的溫池,兩軍合為萬人,隨後往鹽州五原縣而去。


    鹽州五原,也是長城所在,但唐代這一段的長城並沒有修,所以隻剩下斷壁殘垣。


    既然要作戰,後勤事務,早在年初就已經開始準備


    張承業從靈州、會州、蘭州,調運糧食十萬斛,還有絹帛三萬,銅錢五萬貫。


    這也是居於西北的壞處了,銅錢總是要比絹帛多,好在隨著商路開通,蜀中的絹帛開始大量往靈州聚攏。


    這年頭軍士,就認這玩意,打仗後方不囤積錢帛,那是萬萬動不了的。


    故而李業旌節一到五原,自然就是照例犒賞全軍,分發錢帛


    軍士每人絹一匹,錢兩貫,校閱之後,才北上越過長城。


    “白池每年能產多少鹽?”


    李業勒馬看向眼前,一片數十裏,綠中泛黑,勉強能看得到邊的鹽池,問向身側的鹽州刺史張袞。


    張袞原本是靈州迴樂縣令,已經當了十餘年縣令,李業主政朔方後方才被提拔,是個中年幹吏。


    對李業解釋道


    “五原自北魏開拓,有鹽池四所,一烏池,二白池,三細項池,四瓦窯池,其中烏、白二池出鹽,後來兩池被打通為一處,便統稱為白池。”


    “若是乾符年以前,每年出鹽約有四千石,但入乾符後,北麵黨項愈加猖獗,多有南下掠鹽,令鹽工、鹽戶多逃散,便不足兩千石了。”


    李業頷首,此前他大概也從袁襲、韋莊那知曉了些情況。


    “鹽工辛苦,一定要善待,若有傷病安置,日後可從靈州專門撥款。”


    隨後就問


    “可知近兩年騷擾白池、五原周邊的,都是黨項那幾部?”


    “自然是細封氏和往利氏,不過這兩年細封氏因和拓跋交惡,在鹽州屢受打壓,漸漸已有附庸於往利氏之相。”


    李業知曉具體情況後,一方麵讓袁襲,尋機聯絡細封氏,然後繼續北上


    三日後,李業卻是帶著一萬大軍,故地重遊。


    李業看著眼前,那坍塌了好幾處,破敗不堪,用夯土和磚石勉強堆壘起來的建築。


    以及眼前出外五裏相迎的數百民眾,不禁興歎


    “懷德堡,我李子燁又迴來了!”


    有意思的是,自從李業離開以後,懷德堡就再也沒有過新任都將。


    剛開始是因為來不及任命,後來李業發達了嘛......就是為了避嫌了。


    你什麽水平,也配和人涼王坐同個位置?


    隻不過,懷德畢竟還是在與黨項衝突的第一線,所以哪怕在鹽州刺史的有意照顧下,依舊情況不佳,和李業離開之時差距不大。


    但當地民眾,早已知道是涼王將至,再加上李業當初駐軍於此,廢除苛捐雜稅,又嚴整軍紀,留下的印象實在太深。


    於是乎,當地民眾紛紛歡欣鼓舞,出來迎接


    李業卻也不含糊,宛如是迴到了沛縣的劉邦,給懷德堡周圍三十裏內,五十歲以上長者,十歲以下幼童,賜絹一匹,糧兩斛。


    百姓俱皆歡騰


    而這熱鬧的情形,也很快傳到了北麵的黨項人耳中


    隻是這迴,可就沒人高興了......


    “這廝怎麽又迴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理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理振並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