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治下的農業重鎮,倒也不隻是靈州一地


    還有西麵的涼州,南邊的河隴穀地,也都是產糧重鎮。


    農業生產,首重水利,故而李業此番出巡,重在督查各地水利,尤其是黃河沿岸,渠道修複情況。


    蘭州和鄯州(今西寧),雖然條件沒有靈州那麽好,但耕牧混合,也是寶地。


    在李業授意下,小舅子隴右布政使崔艤,專門緊抓蘭州、鄯州的官營馬場。


    好在原本吐蕃人就有在此地蓄養戰馬的習慣,許多馬場都能就地使用。


    李業為此還專門提拔了一批個表現優異,忠心表得不錯,善於蓄養牲畜的吐蕃俘虜。


    尤其是其中一名喚作康摩的,原為吐蕃貴胄旁支,在洮州戰時,就是赤德的馬監,負責防範隨軍牲畜疫病,相當有口碑。


    被俘後主動相投,李業並不知道此人,隻是被當時的張承業,打發到靈州修渠的民夫營裏麵,照顧馱運物資的牲畜。


    沒想到幹得相當不錯,一年下來,牲畜傷病遠低於預期


    張承業是個細心的人,仔細讓人了解具體情況後,就向李業舉薦此人。


    李業便將其任命為新設立的蘭鄯牧馬監,監牧使。


    雖然品階不高,隻相當於縣令,但沒想到對方頗為認真,直接通過張承業向李業詢問


    “大王是欲養役馬,還是軍馬?”


    李業聞此言,頗感興趣,便主動相召其人問對,雖說才剛被俘一年,但吐蕃貴人本就大多會漢話,倒是沒什麽交流障礙。


    康摩具體解釋


    這關乎於馬種不同,若是轉運物資的役馬,那西南的滇馬和河曲馬便可勝任,倒也不難。但若是想要飼養戰馬,最好還是能得西域大馬,與突厥馬的混種改良為佳。


    李業深以為然,讓對方在全軍騎兵當中,任選優良馬種


    可此時的戰馬,大多都已經閹割過了,哪裏能做種馬?


    李業隻好先讓對方,把馬場弄起來,然後再讓袁襲想辦法,能不能從西域迴鶻人那買。


    一番了解才明白,吐蕃人其實也在兼並西域後,多次從其地引進馬種。


    -------------------------------------


    渭州襄武縣,乃是州治,再往東百裏,便是涇原和鳳翔兩鎮了。


    “對各州戶口統計得如何了?”


    李業對著身側掌管統計各州上報數據,相當於其人秘書的韋莊問道。


    韋莊記性好,跟在領導身邊當秘書,這是必備條件


    直接迴到


    “靈、鹽、涼、秦、會五州已經完成,其餘幾州,大致也不會超過十月秋收。”


    涼王出巡,當然不是孤身一人,還有一整套隨行的軍政班子,包括新任效節軍都指揮同知張歸霸,帶著三千步騎,以及侍從司掌書記韋莊、袁襲,和最新一屆從軍政學堂結業後,分派到地方的士子官員。


    還有涼王親事府右參政兼兵曹長史李振,戶曹長史孫勝,禮曹長史楊堯臣幾位大員。


    正式建製以後,李業還隨之逐漸搭建起一套中樞班底


    直接相仿朝廷,設立吏禮戶兵刑工六曹,每曹設長史一人,判官一人,擔任正副首長。


    其中,兵曹由李振兼任,吏曹敬翔兼,工曹長史趙瑜、禮曹楊堯臣,都是和李愚一批,在長安被考選而來的士子,如今水漲船高,也都身居高位了。


    而作為涼王府長史,敬翔、李振,同時也是李業成立的另一個重要單位,親事府左右參政,或者叫參知政事,其實就是宰相。


    如此,李業治下,完成了軍政兩套班子的分割和健全。


    這一點十分關鍵,是一個穩定政權存在的條件


    即文官係統,一府、兩司、六曹


    親事府掌管政令發布,參政議政,相當於中書門下,侍從左司為秘書處,相當於翰林院;侍從右司為情報局;六曹即是政府各部門。


    軍隊係統為,一府、四軍


    帳內府為傳達軍令,扈從旌節,以及朔方、河西、隴右、效節四支野戰軍,其中,效節軍為直屬李業。


    但也不能就這樣粗略的區分文武,其實許多地方還是有模糊餘地的。


    比如親事府雖然是文官機構,但其中典軍司也是掌管數百兵馬,負責護衛王府的,隻是掛名於親事府下。侍從右司更是模糊,情報工作很難界定文武。


    不過這一套製度的確立,最大作用,還是在讓眾多跟隨李業出生入死的弟兄們,能夠過一把當官癮外,拋開了原本晚唐朝廷,那些雜七雜八混亂得要死的官職。


    唐朝從安史之亂後,一方麵為了收買約束藩鎮,同時也是各種突發問題交雜,導致官職越來越混亂,唐初三省六部那種清晰明了的政體渾然不見。


    簡單一個宰相,都有七八種命名方法,導致政出多門,職權混雜、冗官現象嚴重。


    這種糟心習慣,一直延續到宋朝,宋代不僅照單全收,還更加發揚,就更成了流毒。


    李業雖然名義上沒有否認唐廷給他和他手下冊封的官職,但那些隻限於和朝廷打交道時提,在涼國內部,卻是統統拋開。


    將整個軍政係統,分為四級:府(軍)、司曹(刺史、兵馬使)、判縣(都將)、鄉(隊),每級各有正副職。


    唯一的例外就是張承業,他的正式職務並不顯眼,隻是親事府典軍兼王府家令,論起來都不算官,隻是李業的管家而已,當然,事實上誰都知道,其人地位甚至比敬翔還高。


    既然是到了隴右軍地界,都指揮使符存審自然是也要相隨的。


    此間文武眾人,唯有他和李振地位最高,便直接跟隨在李業身側


    當然,李業此行專門往秦渭而來,自然不隻是找符存審見麵。


    除了視察民政,關鍵還是落在涇原、鳳翔兩鎮之事上


    上個月,朝廷又任命新的鳳翔節度使了,薛知籌並沒有得償所願的轉正,大概楊複恭還是放心不下這個三輔之側,專門派了親信義子楊守立擔任鳳翔節度使。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自從此前李業南下勤王以後,原州和隴州兩地歸屬,明顯就變得曖昧起來。


    “大哥,隴州刺史是叫陳燾吧,什麽態度?”


    李業見到符存審後直接問道


    對方也知曉李業的意思


    平朱玫之亂後,原隴州刺史薛知籌升為節度副使,兼任鳳州刺史,隴州自然開缺


    “這人原是唐弘夫衙軍舊將,唐弘夫死後,為李昌言收攏,乃是知曉我等威名的,這些日子倒也算恭敬。”


    李業頷首,然後道


    “這樣,你派人和他說一聲,如果願意呢,我可以讓他到靈州,先在朔方或者河西軍中,當一任兵馬副使,等過兩年,便轉為正職,從此大家便是自己人了。如果不願,我勸他趁早還是另謀他路。”


    言中之意,自然是要求對方帶著部屬,接受李業的改編,唯有如此,以後方能一視同仁,就算投靠了。不然,李業是不會接受什麽“聽調不聽宣”半獨立武裝的。


    “我觀那陳燾也不像野心之輩,如今隴州城南的安戎關、大震關、安夷關都在我們控製,也不容得他選了。”


    李業微微頷首,能和平吞並還是好,免得大家麵上難看,自己替朝廷辛苦這麽久,當然不可能就拿個涼王的虛名走。


    而真正讓李業重視的,倒也不是隴州的陳燾


    “那王建呢?”


    此時的王建,乃是原州刺史。


    本來按照曆史劇本,王建還要繼續待在蜀中,最後在唐末混戰裏,自都將,到節度使,逐漸吞並各方勢力,成為蜀王。


    隻可惜,被李業第一步就打斷了


    剛剛當上都將都沒兩年的王建,立馬就被李業因功升為刺史,卻是調出了蜀中,改任西北的原州。


    雖說原州也是富裕地,人口不少,而且王建一個都將,明顯是破格擢拔,但其中具體思量,卻是隻有李業心中知曉了。


    符存審稍稍皺眉


    “這個王建看起來,可不是什麽簡單人物,甫一上任原州,先是剿平治內亂軍積匪,接著又把幾個大族治得服服帖帖,他麾下原有三千人,入了原州,卻是主動裁汰五百老弱,隻留兩千五精銳,倒是個頗有手腕的。”


    李業聞言暗暗點頭,所以自己才如此重視這人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理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理振並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