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指揮使這個名稱,唐人並不生疏


    因為此前就是有過的


    唐末雖然藩鎮眾多,但有一支軍隊,是從來不設節度使的


    那就是歸朝廷直屬的神策軍,故而神策軍的指揮官,就是指揮使,而非節度使,比如此前的李茂貞,就是神策軍指揮使,當然了,最新消息,人家被調為金商都防禦使了。


    但那是禁軍啊,類比為李業的效節軍,相當於“皇帝的衙軍”,不設節度使是能夠理解的。


    可李業這次,卻不止是衙軍不設節度,而是外鎮,也不再設立節度了。


    這不僅僅是一個職務稱唿的改變


    不設節度,便沒有開府建牙之權,也就是說,至此以後,雖然符、楊二人外出,也是統帥大軍,但卻不能像以往藩鎮那樣,自辟僚屬,但凡官員任命,隻要是有品階的,都必須要先送往靈州用印方可。


    既然不能自設僚屬,李業還專門給“都指揮使”一職,設計了一整套行政機構。


    確切的說,它叫都指揮使司,除了都指揮使外,下設僉事、判官、參軍等職,如有副署,則稱為同知。


    嗯,怎麽這麽眼熟呢?


    也就是此時的軍隊,沒有啥千戶、百戶的說法,而是都將、隊正,否則......


    但這也不難理解,自晚唐以後,藩鎮遺風一直流毒不淺,其實真正係統解決這個問題的,還真是明初,雖說那一套並不算完美,但起碼有一定借鑒價值。


    當然,現在李業是不敢讓自己手下軍士,不發軍餉去種地的,敢那樣做,估計他自己第二天就得完蛋,這年頭軍人是特殊食利階層,可不是什麽弱勢群體。李業想要坐穩位置,就得把這些軍大爺們好好供著。


    但對基層還不好直接動手,可對於高層,李業自問掌控力還是很強的。


    所以隻能先由上而下的慢慢改變


    設立都指揮使的另一個意味,就是軍權和政權的分離


    既然是抄作業嘛,抄一點是抄,抄兩點也是抄,老朱同誌頭發多,不怕薅。


    李業以小舅子崔艤為秦州刺史兼隴右布政使;韓群為涼州刺史兼河西布政使,統管兩地民政。


    倒是沒有按察使,也不是因為不想,而是人手不夠。


    加上兼任朔方布政使的敬翔,看似雜亂的涼國十二州,被劃分為三個行政區域。


    但這個過程,又並沒有以新的“小藩鎮”設立的方式進行,而是依舊保持靈州中央的絕對掌控力。


    酒肆之間,除了軍政學堂的學員,還有不少商人、士子之類。


    他們有些是因為商機而來,涼王下詔,廢除十二州間,所有商稅關卡,從此以後,但凡入境商隊,無需向以前那樣,每經過一地,從這個小軍閥,到了另一個小軍閥地盤,就得重新上貢,雖然明明都是在同一個節度使治下。


    而是隻需入境交一次,出境交一次即可


    這裏的地界,指的是從隴州、原州(鳳翔、涇原雖然名義上不屬於李業轄地,但實際上在平滅李昌符、朱玫後,已經將手申了進去),一直到涼州,兩千多裏的整個商道。


    於是乎,來自蜀中、江陵,乃至於嶺南的商賈們紛紛聞風而動。


    有人聽完學員們,雜七雜八的消息後,感歎道


    “如此一來,日後這涼王治下,怕是沒有藩鎮一說咯!”


    卻也有人道


    “亦不盡然,那些軍頭平時如何做派?怎生涼王這般言語,他們就心甘情願的不鬧騰受管束?我看日後難免要出亂子的!”


    坐間,幾名軍政學堂學員討論完,就看向其中一人


    “郭教官以為如何?”


    其人正是郭崇韜,他原本是學員,跟隨劉鄩戰後,倒也受了提拔,在秦彥部任了隊正,倒是沒有和李業南下平朱玫,穩當練了一年兵,又被調迴學堂,隻是這迴是擔任教官。


    郭崇韜聞言,稍稍沉吟思考,而後道


    “大王與諸將軍各有恩義,尤其是符、楊二位,斷然不會辜負於大王,但下麵嘛......這就是大王為何要設我等軍政學堂的緣故了。”


    “這還與我等相幹?”


    “當然相幹!”


    郭崇韜果斷迴答道


    “以前藩鎮之間,是大軍頭套小軍頭,任你節度使如何強龍,卻是壓不過地頭蛇的。大王就是要趁著河隴十二州,俱皆是新附之土,本沒有什麽軍頭,就算有,也被殺幹淨了。”


    “然後才好重新安排我等這些,在當地沒有根基的學員為軍官,又兼輪替之製,再加以軍政分離,方才不至於各自分裂。”


    眾人聽完這番分析,俱皆覺得有理


    當然,作為未來的軍官,他們更關心的還是另一件事


    “如此一來,豈非三五年內,都不會再動刀兵?那我等將士,豈非沒了建功之機?”


    這才是武夫們最關心的事情,雖說平常逢年過節,也會有賞賜,但哪裏有參加戰鬥後的賞賜來得多呢?


    郭崇韜聞言失笑搖頭


    他今年才十八歲,但在眾學員乃至於教官間,卻屢受讚譽,頗有威望,蓋因其人,不隻是弓馬嫻熟,知曉軍略,而且對於政治也頗有自己的一番看法,屬於文武雙全的那種。


    軍政學堂是一年班的,眼看他們第二期馬上就要結業,分派到各軍擔任基層軍官,自然是關心這個了。


    “你們也不用擔心,東邊中原雖不會再打,但內裏和西邊的事還沒有了呢。”


    “朔方、河西、隴右三地,都有大量黨項、吐蕃雜蕃,雖然被大王光複,但境內部落依舊勢大,屆時大王必然是要對這些人用武的,尤其是黨項人。”


    “除此之外,夏綏的李思恭,歸義軍,恐怕也沒怎麽太平,北麵的迴鶻,難道就會消停?用武之地,還多著呢!”


    -------------------------------------


    王府之內,歸來後的李業,好不容易能得閑,陪妻兒一兩月


    崔瑛一身月白色襦裙及腰,生育之後,更顯少婦姿色,把剛剛睡著的孩子,交給身側侍女,婉然笑著對一旁正在案前練字的李業道


    “郎君明明滿腹經綸,怎麽少時沒有練過筆墨?”


    說起來,崔瑛婚後也逐漸發現,自己這個夫君,並非尋常武夫,恰恰相反,頗有見識,比自己見過的大多數士子都強,對於什麽曆史舊事,也是通曉,還屢屢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明明是讀過書的人,但讓人忍俊不禁的,偏偏一筆字跟雞爬狗抓一樣,就像沒用過筆墨似的。


    現在有了空閑,李業也專心下來練練字,免得以後當了皇帝,還是雞爬狗爪就有些丟臉了,人老朱進了南京,也知道學習不是。


    隻不過實在丟不下臉去找老師教,變幹脆抓了自家娘子的壯丁


    夫妻之間,執筆習書,自然是別有一番趣味,但崔瑛並非尋常女子,二人言語之間,很快就涉及到了正事。


    “郎君可知歸義軍的事?”


    “何事?”


    李業好奇


    崔瑛解釋,原來此前,按照協議,歸義軍那邊派了駐靈州的官員,喚作李明振的。李業自然是要設宴接待,席間,其夫人屢屢有向崔瑛抱怨,詆毀張淮深,替張淮鼎鳴不平的。


    考慮到李氏是歸義軍的“外戚”,李明振就是張淮鼎的舅舅,不免讓人有些遐思。


    李業聞言,稍稍沉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理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理振並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