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啟二年的新春,並不算太平,中原方向,朱全忠和秦宗權,剛剛南北兩路,將周岌的忠武軍全部吞並後,再次爆發衝突,戰爭規模席卷了十幾個縣。


    而在北麵,李克用迴到了河東,便立刻開始著手掃平自己勢力範圍內的其他小軍閥們。


    地盤這種東西,不是封你做哪地節度使,哪個地方就得聽你的。


    李克用父子從幾十年前就開始在河東經營,直到此時,都還沒有完全搞定河東境內的十餘州,數十個縣。


    成德、平盧、魏博河北三鎮,又陷入了日常互掐內鬥


    幽州的盧龍鎮,和北麵的契丹同樣是爭鬥難平,這些年,隨著唐廷內部鬥爭,尤其是最讓北麵草原忌憚的李克用幾次南下,讓契丹諸部的壓力頓漸,日益有壯大之勢。


    而南邊,高駢的墮落讓整個江南,都陷入了某種“山中無老虎”的情況。


    沒有如北方李、王、朱等雄踞一方的大諸侯,而是以各地崛起的小軍頭為主,還處在大魚吃小魚,互相兼並的過程。


    這一年初,杭州刺史董昌,與鎮東觀察使劉漢宏發生衝突,派遣部眾,攻取越州。


    在這一戰裏,一個年輕的都將,嶄露頭角,多次給董昌提出許多意見,這一次也是主動請纓,率兵出戰。


    他的名字,叫做錢繆


    可以說,長安雖然消停了下來,但全天下的紛爭,依舊如火如荼


    士民百姓的日子,愈加艱難,各路軍閥沉重的捐派索取,和丘八武夫們打到哪搶到哪的傳統藝能,令各地民眾壓力繁重,不少人丟棄土地逃難。


    但幾家歡喜幾家愁


    對於關中西北靈、會、鹽、原、渭、秦、涼、蘭、洮、岷、河、鄯十二州百姓而言,算是個難得能慶祝的節日。


    因為這一年的春天,涼王治下百姓,先後在兩次喜訊下,得到官府衙門的減稅和恩賞。


    第一次,是年初傳來,李業受封涼王之時,從此,西北十二州,亦可以用涼國相稱了。


    李業下令,十二州全部漢蕃百姓,捐稅減免兩成


    緊接著,又過了三月,隨著靈州涼王府內,一聲嬰兒的啼哭


    李業的長子出生


    又接連下令,境內六十歲以上老人,賜糧一斛,錢五百。


    三歲以下漢民孩童,無論男女,賜糧一斛


    此前收複西北,犧牲將士的遺孤、家屬,皆有恩賞


    一時間,整個府庫,都空了不少,連張承業都有勸諫


    賞賜老人、烈士遺孤倒也罷,其實數量並不算多,隻是新生孩童這一項,就不是小數目了。


    但此時剛剛為人父,心情大好的李業,耐心地對張承業解釋道


    “繼元兄,這並非是我臨時起意,如今名分已取,短期內,恐怕無需幹涉中原逐鹿之事,正是休養生息,積蓄國力之時。民力,便是國力啊!何為民力?這人口丁畝,就是最根本的東西!”


    為此,李業還專門在年後,趁著治下所有刺史,聚集於靈州恭賀之際,專門開了個小朝會,麵對自己這個涼國的全部文武高層,定下了建製以後,涼國的發展路線。


    簡單來說,四項工作


    漢製、糧食、人口、商道


    首先就是蕃部問題,河隴地區漢蕃雜處,藩民數量與漢民相當,甚至還要多,而其間許多漢民,事實上也藩化嚴重。


    解散部落體製,重新建立鄉縣,委任官吏,推行漢化,都是相當緊要的事情。


    而且另一方麵,蕃部也是李業政權,主要的牲畜,尤其是馬匹來源,官府向他們每年征收的貢稅,主要就以牛羊、馬匹為主。


    這也是涼國最重要的資源之一


    至於糧食,自不必提,在亂世,那是重中之重,比什麽錢帛還要管用的。


    張承業的方案,還是要從西北牛羊資源豐富這一點入手,盡可能的推廣牛耕。


    而糧食問題上,最重要的一點,還是靈州水利修複


    隻要能把靈州河套平原上千萬畝的肥沃土地,重新利用起來,說和蜀中、中原相比可能有點誇張,但肯定是一個不比河東差的糧食產地。


    而商道問題,更多還是在外交上,和歸義軍,以及關中的楊複恭,互相交通、聯絡關係,建設商路。


    經過這麽久磨合,李業對自己麾下的幹將們,各自擅長的方向,以及性格都有了解。


    張承業是大管家,雖然作為宦官,他名義上的職務是監軍,但其實已經是事實上的涼國政權的“宰相”。


    李業甚至一度想將張承業任命為涼國長史,但被張承業拒絕,對方解釋道


    “國朝之衰,本與內宦專權有莫大幹係,大王欲振興國家,豈能重蹈覆轍?”


    其實是在以身作則,勸諫李業,不能再向以前的唐廷天子那樣寵幸宦官,他如果在涼國政權裏,開了這個先河,那以後誰能保證宦官擔任長史,不會變成樞密使那樣的慣例呢?


    李業聽完,極為感動,最後以張承業為王府家令,又兼隴右、河西、朔方三軍監軍。


    至於張承業以下,涼國政權中,地位最重要的自然是敬翔、李振,二人分別表為涼國長史、主簿,相當於宰相。


    其餘的官吏,大多都是前幾年招募考核的士子,以及原朔方鎮官員。


    其中,最受李業欣賞的幾人,具被委以重任,如李愚,擔任靈州刺史,韓群擔任涼州刺史。


    至於兩個義兄弟,也是跟著李業水漲船高,分別被朝廷封為成國公、酈國公。


    隨著正式建製,又本來有開府之權,可以自己開辟衙門官署。


    李業也開始了自己的政治改革第一步


    本來此前眾多文武官吏心中多有猜測,李業迴來後,接下來重心肯定是要安穩地方。


    既然如此,涼國十二州,這麽大的地盤,橫跨上千裏,不可能李業一個人管,尤其是涼州、秦州,兩個重鎮,分別位於河西和隴右,相隔一千多裏,是僅次於靈州的“副首都”,必然要分派隻得信任的大員坐鎮。


    對於涼國而言,人選不言而喻,自然是符存審和楊師厚


    所以眾人都猜測,李業會不會把自己的河西、隴右兩個節度使職銜,交給符楊二人,如此才算得上名正言順,且大多數藩鎮都是如此。


    比如李克用,想要吞並昭義軍,便任命自己的兄弟李克修為昭義軍節度使。


    沒成想,李業並沒有任命節度使,甚至幾個節度副使,都隻是有名無實的加銜而已。


    如敬翔為河西節度副使,但實際一直都待在靈州主持政務


    但他還是選擇讓符存審坐鎮秦州,楊師厚坐鎮涼州


    那他們的職銜怎麽安排呢?


    李業結合此前神策軍的例子,居然直接自己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職務,激起了下麵文武官吏們更大的討論。


    “都指揮使?”


    靈州城內,酒樓裏剛出來的軍政學堂學員們,三五成群,唿朋引伴,作為未來的涼國官吏,自然相當關心時政,議論之間,便談及王府最新的人事任命。


    一名學員好奇向同伴相詢


    以符存審為隴右軍都指揮使,楊師厚為河西軍都指揮使


    至此,有著上千裏地盤的涼國軍隊,正式拆分開,為四個部分,隴右軍、河西軍、朔方軍以及依然保留,作為李業直屬的效節軍。


    而最讓人矚目的,就是這個都指揮使的任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理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理振並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