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仁厚,同樣是出身草莽,黃巢之亂爆發時,他在西川陳敬瑄麾下擔任都將。


    黃巢入長安,大量關中士民南下逃難,其中也裹挾了不少,原本關中、長安活躍的遊俠、地痞們。


    這些人到了蜀中,無法無天,唿嘯成群,搶掠百姓。


    高仁厚見狀,率部鎮壓,很快嚴肅當地治安


    後來,黃巢起義波及各地,邛州(成都西部)起義軍首領阡能,響應黃巢,擁眾萬餘人,一時間危及蜀中。


    當地刺史韓秀升也倒戈作亂,起義軍勢力頓時擴大,席卷數百裏。


    陳敬瑄先後派大將楊行遷、胡洪略、莫匡時等人平亂,結果全都折戟沉沙,無一奏效,反而是白給起義軍送了不少裝備。


    直到讓高仁厚出動時,他手中隻有五百兵馬


    但高仁厚就憑借著五百人,硬是以這五百人,打垮了遷能上萬大軍!


    當時有個賣麵的人從早上到中午多次出入營寨,巡邏者生疑,抓住他訊問,果然是阡能派來的間諜,自稱父母妻兒都被阡能扣押。


    高仁厚十分同情他,便曉以大義,主動將其釋放,還贈與財貨。


    臨走時,高仁厚說到“替我告訴賊兵,明日戰前,隻要脫下鎧甲,在背上寫‘歸順’二字,我便不予追究,任其歸鄉。”


    第二日賊兵設下埋伏,假裝投降。


    但等高仁厚派人不帶武裝,主動深入勸降後,眾人皆覺得高仁厚有信用,俱皆投降。


    等高仁厚徹底平息遷能之亂後,已然俘虜了上萬人,期間還有不少神仙戰績,就不一一細數。


    後來高仁厚人馬擴張到了三千,又先後率部平定韓秀升、屈行從等亂,無一不是以少敵眾。


    簡單來說,這位高仁厚,就屬於那種“古之名將”般的人物,以軍事能力而言,至少絲毫不下此時窩在淮南煉丹的高駢。


    隻可惜生得不是時候,陳敬瑄雖然用高仁厚,但也相當防範對方,一直把其部署限製在三千以內。


    曆史上,高仁厚就是因為和陳敬瑄之間猜忌,最後身死。


    其實,高仁厚本身在政治上並不敏感,屬於那種打仗厲害,心眼卻玩不過人的。


    李業覺得這樣人才,留在蜀中,給陳敬瑄霍霍,實在是浪費,便想北調,最好能籠絡一二。


    雖說人家已經是節度使了,但隨著地位提高,對於此時的李業而言,運作節度使調職也不是難事。


    除了高仁厚,李業又寫了幾份書信,分別給西北,靈州的老婆報平安,囑咐張承業,派人先去邠寧,準備接收關中、河南逃難士民,西北缺乏人口,李克用、王重榮大軍入關後,在同、華幾州大肆搶掠,造成不少流民,正可以收攬。


    然後命符存審,引四千步騎,東進屯駐邠州觀望


    最後兩封書信,卻是分別給李克用和王重榮的


    李業勸告這兩位,眼下天下人心,尚在唐室,朱玫擅言廢立,恐怕下場不會比董卓好。


    再說了,就算廢立,也輪不到他朱玫吧?


    李業也好,李克用、王重榮也罷,才是天下一等一的諸侯啊,什麽時候輪到朱玫、李昌符這種跳梁小醜出來蹦躂了?


    他還是倡議,田令孜作孽,自是活該不假,但不應牽連朝廷和天子,如今田令孜已經被廢黜,而且下旨永不得入長安,幾位藩鎮節帥大可放心。


    實在不行,轉頭找個機會做掉便是,隻要不在皇帝身邊,他田令孜算什麽鳥廝,況且還沒鳥呢!


    屆時,大政奉還於天子,我等藩鎮,該幹嘛幹嘛去,李克用要和朱溫對掐,你就去掐,現在人家朱全忠都快掃平秦宗權了,等人家實力擴充完畢,可就晚了。


    王重榮嘛,鹽池不動你的,山南東道那幾個縣,也都可以商量,打進長安現在一座空城,早就給搶光好幾次了,有啥用?


    處理完這些雜務後


    九月二十六,李業於興元聚將


    他這個都統製,麾下能夠指揮的,此時隻有神策軍兩千餘,忠武軍一千餘,還有自己帶來的三千鐵騎。


    高仁厚尚未收到命令北上


    但對於李業而言,已經足夠了


    遂而校閱三軍,任命宋文通為前路招討使,楊晟為副使


    張歸霸為左路招討使,王建為其副;葛從周為右路招討使,韓遵為副


    當然,如宋文通和王建這種人馬,隻是暫時歸他指揮,就像之前鳳翔之戰時,宰相鄭畋真正能用的嫡係,事實上隻有鳳翔軍本鎮而已。


    隻是李業的名頭夠大,而且效節軍的實力擺在這裏,這些人自然是不敢陽奉陰違罷了。


    宋文通本來和田令孜交好,但現在田令孜已經完蛋,他也不敢和李業對著幹,而且接過田令孜地位的楊複恭,對李業也是以拉攏為主。


    全軍無聲,但也隻是攝於李業威勢而已


    李業赤紅色鑲白的大纛迎風獵獵,一身銀色明光鎧,猩紅披風,胯下霜電馬,身後鐵騎相隨,可謂威風凜凜。


    麵對著眾多來源不同的將佐,李業知道這些人早就成了驚弓之鳥,逼近禁中兵馬嘛,唯一的作用就是即時帶著皇帝跑路。


    李業麵對眾人,朗聲道


    “我知諸位,跑到這蜀中,大都是不情願的,也聽楊中尉說了,軍中已有兩月未發賞賜。”


    “實不相瞞,此時興元,已無半分財貨,諸位不必指望著行在了!”


    此言一出,眾人議論紛紛,甚至有叫罵之聲


    李業見狀也不生氣,隻是對著身後張歸霸略一揮手,上百鐵甲親騎,俱皆握住腰間佩刀,動作整齊劃一,帶動甲片碰撞之聲,森然一片。


    剛才還在各自抱怨的軍佐士卒,俱皆寂然


    李業這才繼續沉聲道


    “但陛下,既然授本王為都統製,無論你們這幫孬兵,在如何爛泥扶不上牆,總歸也是要上的!”


    “醜話說在前麵,凡有不聽金鼓,不服號令者,葛從周!”


    “末將在”


    葛從周立馬從騎兵中拱手應聲


    “你負責監督軍紀,但有不服,一律梟首!”


    “遵命!”


    眾人見之,各不敢言,李業治軍嚴明,天下皆知,說砍頭,就絕無法不責眾的道理,一人犯律殺一人,千人犯律那便殺千人!


    “當然了,既然有醜話,自然也就有好話。”


    李業見威懾已足,又轉過話頭


    “也不瞞諸位,李昌言、李昌符兄弟,割據鳳翔已有數載,橫征暴斂,更兼此前朱玫篡逆,為收買其人,又從長安府庫裏,賞其財帛,不下數萬。”


    “這些東西,現在就存於岐州城中!”


    “隻要破了岐州,隊副以上,各賞錢二十貫,帛十匹,隊副以下,錢五貫,帛兩匹,兼有功勳,另有封賞。”


    “我李業,不取分毫!”


    “屆時,爾等內有朝廷因功恩封,天子可以作保,外有錢帛無數,說是封妻蔭子,絕不言過!”


    “就以爾等這些蝦兵蟹將,放在往日,當一輩子兵,怕也沒有如此富貴,機會就在眼前,難道不知珍惜嗎?”


    言罷,眾將士俱皆歡唿


    “鋥!”


    龍雀刀四尺利刃,寒光凜凜,李業似乎又想起了幾年前,自己跟隨鄭畋,那個和程宗楚等人一起,前往中軍大帳尋鄭相公,誓師東征的日子。


    自是這一次,自己才是主角


    “北上,討滅李昌符!”


    九月二十八,原本倉皇逃到南麵的殘兵敗將們,因為李業的突然到來,不過月間,立馬又生龍活虎,北上討伐鳳翔的李昌符。


    李昌符聽聞是李業帶兵,而且對方已經被任命為行營都統製,大驚失色,連出城應敵的勇氣都沒有,連忙帶著手下躲入岐州城。


    李業也不慣著,直接率部猛攻岐州


    說來也是神奇,此時的李昌符,明明還有近萬人馬,而城外的李業,滿打滿算不過六七千人,兵法言“十則圍之,倍而攻之”,現在反而是人少的攻城,人多的守城,很是滑稽。


    更滑稽的是,城中聽聞,領兵者為李業,更是戰心動搖


    之所以動搖,一則是李業戰功赫赫,未嚐一敗,天下皆知。二則嘛,世人素知,效節軍和李業軍紀斐然,從來不縱兵劫掠城池,對於投降俘虜,也頗為善待。


    而且所領之地,租賦捐派,多低於別地,比起素來在鳳翔作威作福的李家兄弟......


    好像投降也沒什麽不好的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理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理振並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