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李業的到來,對於此時逃到了興元的中樞,可謂雪中送炭。


    地方藩鎮中,大部分都陷入搖擺不定,甚至如淮南高駢,這種在朝廷內外都舉足輕重的宿將,也選擇觀望,甚至承認了李煴的建貞政權,讓宰相杜讓能、樞密使楊複恭等人,都陷入恐慌。


    而李業的出現,成為了全國範圍內,第一個用實際行動,擺明支持李儇,並斥責長安偽政權的藩鎮。


    此時興元府周邊,還聽調令的唐軍,就隻剩下宋文通、楊晟的神策軍殘部,攏共不到三千。


    還有蜀中忠武都王建的一千人馬


    再往南,如陳敬瑄、高仁厚之類,雖然不少,卻難以調動。


    按理說,李業也不過帶來了三千騎兵而已


    但對於此時的興元朝廷而言,重要的不是李業的兵馬,而是他這個人。


    因為此間雖然有幾個宰相,還有些從長安逃出,跟上聖駕的大臣,確實沒有一個能統帥大軍的名將坐鎮,唯一有點資格的,也就是神策軍指揮使宋文通。


    而李業,其他不說,打仗的本事,卻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


    渭水斬黃揆,灞上斬黃鄴,首入長安,追擊黃巢,破吐蕃、複河隴


    當此之時,以軍功而論,能蓋過李業一頭的,也隻有滅國之功的高駢(唐朝滅亡前二十年都還能先把安南給滅了,也是武德充沛)。


    有這樣的天下名將坐鎮,至少安全問題,大家都能得以放寬心。


    打仗這種事情,還得交給專業人士


    李儇當即就再次委托,把興元軍務,交予李業處置


    這迴就真不是客套,而是想讓李業幫忙了。


    李業這下也不推辭,他南下所求,按照敬翔事先安排,關鍵並不在於真要“挾天子以諸侯”,而是在於名望地位。


    他想要提高自己,和其他諸侯之間的特殊性,簡而言之就是強調自己的宗室身份,類似於春秋時期的“霸主”。


    從而讓日後某些“特殊情況”中,皇室有難,天下人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他李業。


    很快,第二日,李業便受命,為諸道行營都統製,節製諸藩鎮兵馬,以討篡逆,這是當年鄭畋和王鐸的職務,李業受命之後,不免有些唏噓。


    當然,說是節製諸藩鎮,可這時候有幾個藩鎮能讓他節製啊?


    絕大多數藩鎮都還在騎牆觀望


    不過李業依舊信心滿滿,隻要李克用、王重榮按兵不動,其餘人等,其實不足為懼。


    數日間,李業先是帶著三千鐵騎,入了興元城,然後立馬就以都統製之身,令興元周邊兵馬集結校閱。


    宋文通、楊晟、王建三將俱皆抵達,合計不到四千人馬


    說起來宋文通當年鳳翔之戰,還比李業高好幾級呢,現在卻反而成了下屬,隻能說造化弄人。


    不過既然是讓李業出山,替朝廷收拾局麵,擦屁股,當然不可能沒有條件。他又不是雷鋒,這個諸道行營都統看似權力極大,但屬於臨時職務,戰後是要免除的,相當於xx行動總指揮。


    封賞之事可以後麵再提,但李業有兩個條件,卻必須要朝廷認同


    其一,蜀中、江陵、嶺南貢賦,此戰之間,除了供給行宮的外,其餘都歸李業調配。


    這是理所當然之事,打仗就得花錢,就得把軍士們喂飽,否則就算韓信再生,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李業的要求不算過分,因為此時,由於蜀中部分軍閥反對田令孜,不願供給行宮,還有東西兩川叛亂,其實行宮能收到的財帛本來也就沒多少。


    其二,更是簡單,處理田令孜!


    李業倒也不完全是出於私怨,才如此表態。


    事實上,局勢惡化到今天這一步,田令孜絕對是要負主要責任的。


    要不是他裹挾皇帝南逃,就以朱玫的實力,絕無入長安,擅言廢立的事情。眼下天下藩鎮的冷眼旁觀和憤怒,大都是衝著田令孜來的。


    隻要處置了田令孜,就可以和之前的種種作為劃清界限,朝廷才會有轉圜餘地。


    屆時,說不得如李克用、王重榮這些人,也願意出兵討伐朱玫了。


    李業這話一出,所有人都知道,田令孜的日子到頭了。


    其實這些話,所有隨行大臣、宦官心中都清楚,再正確不過


    但為什麽沒有人提呢?


    正是因為此前禁中兵權還掌握在田令孜手裏,這些人擔心對方狗急跳牆而已。


    眼下李業大軍一入城,直接掌控了興元局勢,在河西鐵騎麵前,剩下那兩三千禁軍屁都不敢放一個,田令孜的權位基礎,也就隨之土崩瓦解了。


    於是乎,所有人馬上落井下石,宰相杜讓能、崔安潛,樞密使楊複恭,中書舍人孫揆、戶部侍郎劉崇望等人,紛紛讚同李業。


    就連田令孜之前的大部分走狗和親信們,也連忙跳槽,劃清界限,生怕被連帶著清算了。


    如此情況下,李儇也就隻得罷免田令孜神策軍中尉之職


    又有人請殺田令孜,以謝天下,不過卻被李業暫時阻止了。


    倒不是可憐田令孜,而是還沒到這廝死的時候,田令孜之兄陳敬瑄,現在還在蜀中任節度使呢,如果貿然殺之,恐逼反其人。


    以往也就算了,現在如果陳敬瑄反,未免對興元這邊雪上加霜。


    當然,這隻是從公心上而言,私心上嘛......他在蜀中,還需要留個攪局的,如田令孜、陳敬瑄兄弟這種氣量狹小、能力拉胯的最合適。若是沒了,日後蜀中若迅速被王建、高仁厚之類豪傑人物,快速統一,那就成大麻煩了,自己“先入川陝”的戰略怎麽實施?


    所以,最後天子同意了已經自閉在府中近十日的田令孜請求,南下外放為陳敬瑄部監軍,算是投靠他哥哥去了。


    田令孜走後,李業倒是放心這兩兄弟在蜀中穩定發揮,最好鬧得越亂越好。


    而且他還發現,許多曆史上的豪傑人物,此時可都還沒發家。


    比如五代十國,前蜀政權的開創者王建,現在還是個都將呢。


    原本李業來時,心中還有萬般準備,要不要趁早除掉這廝,但真的當見到本人後,想法卻又淡了下來。


    此時的王建,才剛剛三十出頭,於軍中廝混七八年,才勉強在田令孜入蜀後,為籠絡蜀中軍士,提拔成都將,與張歸霸他們一個等級,離李業這個層次,還有十萬八千裏呢。


    甫一見麵,李業才知道,自己忌憚的,根本不是眼前的王建,而是曆史上那個經過若幹風雲際會,鍛煉而出的前蜀開國皇帝。


    此時的王建,祖上幾代和武大郎一個職業,賣炊餅的出身,自幼為鄉間無賴,被鄉人稱為“賊王八”,因為和人打架犯了事,才從軍入伍避難。


    於李業這等天下數得著的大人物麵前,更是戰戰兢兢


    李業見狀,先是愣住,打量了會兒眼前這個身高不足六尺,一看就是出身草莽的矮壯漢子,心中想法頓時改變。


    立馬主動把對方扶起來,大加勉勵,隨後又以都統製職權,提拔王建為神策軍指揮副使,為宋文通之副,讓對方受寵若驚。


    隻覺得自己於軍中廝混十來年,總算是遇到了貴人賞識


    李業知道的五代十國人物不算多,除了王建這種原本割據一方的人物,就是一些青史留名的名將。


    比如此時的蜀中就有一位


    所以李業當上都統製的第二天,就立馬派人,去東川,請此時剛剛被任命為東川節度使不久的高仁厚北上來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理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理振並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