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沉吟片刻,隨即轉身,凝目看向帳外,遠處河湟山脈依稀可見


    “鋥!”


    龍雀刀出鞘,寒光凜然


    “嚓!”


    首位帥案,直接轉眼間,便被整齊的削去一角


    “我意已決,迎戰!”


    “再有言退者,斬。”


    帳中十幾人,俱皆正色肅然,之前出言反對的韋莊,此時也收聲不語。


    李業倒是沒有針對他的意思,提意見嘛,無論好壞正反,都得拿出台麵討論的,這很正常。


    韋莊此前沒有軍旅經驗,又出身名門,在內政上頗有才幹,但軍略上就遠不如敬、李、袁等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既然主帥已經下定了決心,那麽麾下幕僚們,就立馬開始轉變思路,想想該如何取勝了。


    敬翔也不介意被張承業搶了風頭,立馬就主動請纓,迴金城征發動員漢民從軍。


    至於會州,自然是交給了會州刺史李愚


    張承業帶來的一千五百青壯,也被直接編進部隊裏,分發器械,作為輔兵。


    連番勝利之後,唐軍手中甲胄雖然剩餘不多,但器械還是管夠的。


    此時,韋莊主動上前請命


    “卑職願替大王,出使敦煌,聯絡歸義軍!”


    李業聞言,覺得對方果然是君子氣度,絲毫不因為自己的建議被駁迴而怨懟,見自己下定決心後,依舊全力輔佐,不禁感動,主動扶起韋莊。


    “我素知端己兄,有宰相之才!此等危行,怎可輕用?”


    韋莊卻正色拱手道


    “大王臨兩軍之前,爭衡生死,不避鋒矢,莊焉有為人謀,而退居於後的道理?”


    最後再三相請,李業也隻好答應


    其實,由韋莊來做這個使者,雖然略有危險,但的確會很有效果。


    畢竟以韋莊的出身,官職地位,都很能代表李業這邊的誠意。


    李業也向韋莊托了地,表示河隴之地,兩軍合力光複,涼州以西,屬歸義軍,李業不會染指。


    還能幫助張淮深清理甘州迴鶻、龍家族


    涼州以東,屬李業,希望張淮深能幫助他,通過東征甘州,給鄯州吐蕃增加壓力,讓對方不敢輕易派兵來援。


    畢竟河湟吐蕃對歸義軍印象還是蠻深刻的,當初張議潮就一路追殺吐蕃殘兵至青海湖畔。


    韋莊領命,在袁襲挑選的二十個軍中好手護送下,手持文書印信,星夜離去。


    幾人領命離去後,效節軍也進入了緊張的備戰狀態


    李業率軍立即南下,驅散狄道縣內殘留吐蕃,占據狄道,然後據此駐營,等待蘭、會兩州的蕃漢援軍。


    果不其然,會州和蘭州漢民部落紛紛響應,李愚在會州,組織起一千多丁壯,敬翔在蘭州更是得兵近兩千。


    當然,這些兵馬都不是能當做主力用的,隻是輔兵而已。


    對付雜蕃興許還行,但要和吐蕃本部精銳硬碰硬,卻是送死。


    硬仗,還得是效節軍自己來打。


    -------------------------------------


    中和四年,四月末,吐蕃聯軍近四萬,越過河州,兵臨洮水


    百年前,哥舒翰曾為隴右節度使,屢次挫敗東進犯邊的吐蕃軍隊


    河隴數千裏內,哥舒翰威名流傳,當地人作民歌言:


    “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洮水從青藏分流,從洮州一直蜿蜒到蘭州以東,匯入黃河,既然有此屏障,李業當然不會主動渡河過去。


    而是以靜待東


    一則是等待後麵會蘭兩州援軍抵達


    二則,效節軍以軍紀成名,不怕久駐,但對麵的吐蕃聯軍就不同了。


    除了赤德所領的本部人馬外,其他兩三萬人都是幾十個大小部落臨時捏合起來的。


    時間拖得越久,幺蛾子越多,紀律就越渙散。


    河湟吐蕃且牧且耕,如今四五月間,正是緊要時候。


    李業不信他們坐得住,幾萬大軍,軍糧吃誰的,都是筆糊塗賬。


    而河對麵的吐蕃聯軍主帥,雅隆王次子赤德,也比較謹慎。


    之前李業突襲河隴,旬月間連克會、蘭兩州的聲名,也已傳播整個隴右。


    況且此時,因為會、蘭兩州吐蕃,都是一戰而潰,他們尚還不知道李業的具體兵力,必須要先摸一摸底細。


    於是乎吐蕃聯軍找了上百個會漢話的,前往洮水畔叫罵


    另有三百騎兵,在洮水河畔挑戰


    唐軍隔河依稀可聞,但在李業嚴令下,依舊不理。


    後來幹脆也找了幾百個隴右本地的,隔著河罵迴去,一時間雙方互飆垃圾話,就是沒人動手。


    時間就這樣推移數日,李業能耐得住,赤德卻是耐不住了


    他這近四萬聯軍,既然是“聯軍”,那就是有散的一天


    雅隆一係對河隴的控製本就不算強,這幾十股大小部落,也各有心思,不少本來是打算跑路鄯州的,被他強自逼了過來而已。


    況且糧草消耗也是難題,四萬人,人吃馬嚼,每天得消耗近千斛糧食。


    中和四年,五月初三


    吐蕃聯軍開始嚐試修建浮橋


    他們從河岸上遊的森林,砍伐樹木,捆成排木,順流而下,很快就能搭建完成。


    洮水雖然是黃河第二大支流,但在上遊不算太寬闊,搭建浮橋並不算困難。


    但唐軍自然是不會就這樣看著


    同樣是伐木製成排舟,然後澆油放火阻攔。


    就這樣又反複拉鋸數日後,會、蘭兩州援軍終於抵達。


    這下,李業手中軍力膨脹,除了七千效節軍,還有一千五百朔方丁壯,三千會蘭丁壯,合計近一萬兩千之眾。


    李業的補給壓力雖然沒有對麵吐蕃聯軍這麽大,但同樣也不輕,雙方眼看,都要按耐不住了。


    終於,五月中旬,吐蕃聯軍一部繞路,從洮水上遊的窄處,喚作鳥鼠同穴山的地方,渡河而來,被巡遊的唐軍騎兵發現,雙方戰鬥,終於拉開序幕。


    雖說李業轉戰西北後,一直沒有大規模擴軍,但騎兵卻是實打實的變多了。畢竟河曲之地,本就是戰馬優良產地,之前在吐蕃、黨項人手中,也繳獲不少,西北民眾,胡漢雜處,也是優秀的騎兵兵源。


    除了單獨編製的踏白都從八百騎,擴充到一千騎,親兵都騎兵,也擴充到四百騎,加上各都哨騎。


    七千人馬,竟是有兩千多騎兵,這個比例放在內地藩鎮間,不算低了。


    這次負責巡河的,是踏白都十將張歸霸,率領五百騎,與近千剛剛渡河的吐蕃聯軍士卒碰上。


    隻是因為浮橋尚未修建完成,吐蕃聯軍隻有步卒渡河,見唐軍騎兵襲來,隻能結陣相抗。


    這近千人,俱是赤德從雅隆帶來的本部精銳,效節軍,也是第一次領會到了吐蕃本部人馬的厲害。


    張歸霸親自率騎窺陣,卻發現對方披甲率奇高,尤其是皮甲,幾乎是百分百,不少還是雙層皮甲,絲毫不讓於唐軍,就連武器製式,也有相似之處。


    唯獨頭盔之上的羽纓,唐軍多為紅色,而吐蕃軍多為黃、藍,可以區分。


    張歸霸硬著頭皮,先是率部圍繞放箭


    吐蕃軍結圓陣,以皮盾相抗


    張歸霸這才發現對方一個為數不多,顯著落後於唐軍的方麵。


    “他們沒有多少強弩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理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理振並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