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歸霸一開始還有些遲疑


    不敢做出決策,萬一是對方設計誘敵呢?


    因為強弩是比較消耗體力的,唐軍當中,一種常見步卒對付騎兵的法子,就是先把弩兵隱藏在陣內,然後待外圍敵人騎兵以為自己弓弩乏力,主動衝陣後,再忽然弓弩齊發,挫敵鋒芒。


    於是乎張歸霸在試探一陣後,將麾下五百騎以隊為單位,在四周襲擾放箭,緩緩收攏包圍圈,卻發現,蕃軍真不是裝的,似乎是真沒強弩。


    也不是一具都沒有,但起碼數量上不足以構成威脅,也沒有單獨成編製的強弩軍。


    這在唐軍當中是難以想象的,早在漢代時,強弩就是中原王朝對抗遊牧部落的利器。


    當年西漢李陵幾千步卒,裝備蹶張弩,數萬匈奴騎兵圍困不能下,直至箭矢射完,方才戰敗。


    見此狀況,張歸霸馬上做出判斷,知道該怎麽對付這支吐蕃軍精銳了。


    他並沒有選擇直接全力衝陣,在試探完畢後,立即收攏各部,然後叫來身側軍佐,吩咐道


    “立即快馬迴去,通報大營,讓秦都尉派摧偏都過來,無需多,三百足矣!”


    秦都尉便是秦彥,此時以兵馬副使統率軍中,唯一獨立編製的強弩軍,摧偏都,一千強弩兵。


    然後就帶人,做出無力攻陣的態勢,後退三裏,先遠遠看住對方。


    張歸霸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


    如果此時直接衝陣,唐軍騎兵就算勝,恐怕也要損失慘重。


    因為此時的蕃軍本部精銳,除了部分技術兵器,如陌刀、強弩之類,不如唐軍,其餘步槊、弓箭、藤牌、甲胄一應俱全。


    甚至他們的甲胄,絲毫不弱於唐軍,自成特色。吐蕃不是單純地遊牧民族,事實上其步卒還要比騎兵更難纏,類似於西夏時期的黨項。


    渡河而來的蕃軍主將也發現唐軍稍退跡象,倒沒有太驚喜。


    在他看來,就算對麵唐軍真敢衝陣,自己也能讓對方傷筋動骨。


    於是乎,一邊繼續結陣防備就在不遠處盯著的唐軍騎士,一邊分出兩三百人,趕忙在河畔,協助洮水那頭,正把砍好的木筏拚接的士卒,把原本相當簡陋,難以供主力通行的浮橋加固。


    洮水上遊,比下遊河道稍窄,搭建起浮橋更加容易。


    尤其是此時的河湟地區,森林資源相當豐富,甚至沙塵都少見,伐木取材極為容易,蕃軍又是常年生活於此,自然熟練。


    張歸霸當然不會就這樣看著


    立馬把五百騎分為四撥,在河畔放箭騷擾,讓對方難以繼續。


    而蕃軍若是結陣出戰,張歸霸又立即勒馬退後,就是不與他們正麵相撞。


    但不得不承認,蕃軍雖然少強弩,可步弓卻相當厲害。


    凡唐軍騎士抵近四十步內,都有生命危脅。


    近一個時辰的反複拉鋸,就有三十多騎傷亡


    當然,同樣也是把蕃軍變成了驚弓之鳥,工程進度大為拖慢。


    就在蕃軍這邊,浮橋終於取得進展之時


    張歸霸身後,飛騎而來的軍佐,終於抵達,氣喘籲籲稟報道


    “副尉,秦都尉親自率六百弩士,還有趙都尉四百甲士已至軍後數裏!”


    “這麽快?”


    大營那邊離這裏近二十裏,一去一迴,還要準備,少說也得兩個多時辰。況且這種調動,也需先征詢李業同意。


    所以張歸霸才說,三百弩士足矣,就是怕人數多了動作慢。


    那軍佐卻道


    “末將迴去時,大王剛好在摧偏都觀兵,聽聞消息,立馬就讓秦都尉、趙都尉率部輕裝,疾行而來,那四百甲士,甚至連步槊都沒帶,隻攜了橫刀、滕盾,弩士更是連甲胄也未著,每人攜了二十支箭。”


    張歸霸聞言卻是頷首


    “大王果然英明,二十箭,足矣!”


    那軍佐卻又有些怯怯道


    “還有......大王稍後會和親兵都的四百騎過來觀陣。”


    “大王要親至?可有使命分派?”


    張歸霸聞言愣住,然後問道,他以為李業要親自過來指揮。


    但那軍佐遲疑之處也就是這個了


    搖頭將之前自己聽到,也覺得荒謬的命令說出來


    “大王說......他隻在陣後觀戰,此戰全權,交予副尉指揮!”


    張歸霸聞言一時默然


    要知道他此時不過隻是副將而已,在軍中排位,大概得到十名開外,隻和李唐賓那廝相當。


    甚至身後來援的秦彥、趙嶽二人,級別都比他高


    李業卻願意交付大權,任憑他施展本領,甚至連全軍精華的強弩都交給他調配。


    想到自己兩年多時間,從一介俘虜至此,不禁喟歎


    這大概就叫做知遇之恩吧!


    君以國士待我,自當以國士報之!


    想到此處,張歸霸心中愈加決然,決定此戰必要讓蕃賊傷筋動骨不可!


    其實李業做出如此決定,倒沒多少要收買人心的想法,隻是他覺得,不是每個名將都跟霍去病、李世民一樣,從娘胎生下來就tm會打仗,再說那二位其實也算家學淵源,耳濡目染。


    如符楊、張歸霸、李唐賓、劉鄩此類將領,雖然可能天賦異稟,但也需要磨練和培養才行。


    反正他隻要牢牢抓住軍隊的忠誠度、紀律性不放,其實具體指揮,反而應該給這些英雄豪傑們施展本領的舞台。


    否則不成宋驢宗、蔣電台了?


    張歸霸深吸一口氣,這還是他第一次獨立指揮戰役。


    沉著命令道


    “你派人去告知秦、趙二位都尉,先不要上前與我部匯合,在後方四裏外鳥鼠山西南林下列陣,刀牌在前,強弩在後!”


    “末將遵命!”


    “那副尉這邊......”


    張歸霸搖頭道


    “不用擔心,讓二位都尉做好戰鬥準備即可。”


    隨後,張歸霸又召集全部騎兵,也沒有主動出擊的意思,就靜靜觀察著蕃軍不斷渡河,兵力越來越多。


    從規模、旗鼓、軍陣,來估計敵人的具體人數,是個相當專業的技術活。


    起碼得有七八年軍旅經驗的老卒,才能摸出門道來


    張歸霸讓十幾個精幹軍官,仔細觀摩,每隔一段時間就迴報一次。


    有軍官表達了憂慮,覺得吐蕃人浮橋愈加穩固,屆時想要毀掉就麻煩了。


    張歸霸卻道


    “挺好,還免得我軍築橋之累。”


    直至最後一名軍官來報


    “蕃賊已不下兩千!”


    張歸霸當即策馬,在眾軍佐麵前吩咐道


    “一炷香後,我率先帶頭衝陣,你們隨後,注意不要猛衝,至側翼接觸,待剛入陣後,我讓人搖旗,便立即迴撤!”


    “必要約束住士卒,但有不聽號令者,事後難逃一死,可明白!”


    眾軍官拱手稱命


    蕃軍這邊,本來赤德隻是打算派一路四千偏師在上遊窄處碰碰運氣,沒想到卻如此順利。


    對方騎兵雖然發現,卻居然沒有馬上攻擊,而是畏怯不前,讓蕃軍鬆了口氣,甚至有些蔑視唐兵。


    這倒也不算驕傲,畢竟此前,就在十多年前宣宗、懿宗時,吐蕃人和大唐的神策軍也是交過手的。


    從結果來看,也就是那迴事,除了裝備精良,早已和昔年開元天寶時,哥舒翰、高仙芝諸將麾下,讓吐蕃人“不敢過臨洮”的安西強兵是兩碼事了。


    於是乎,等蕃軍已經渡河兩千時,河對岸領兵的赤德麾下副將,一名喚作桑旦的東岱將軍(即千戶長,但一般不止千人,兩三千不等)渡河指揮。


    吐蕃分裂後,雅隆一係隻占了本部四翼當中一翼,一共也就十三個東岱。


    然後,桑旦就看見對方原本怯懦不敢前的騎兵,終於開始動作,打算衝擊自己軍陣。


    這當然是不自量力的行為


    吐蕃武士畫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理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理振並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