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柴榮冷笑一聲,“連皇位都沒能傳給兒子,這還有什麽好猜的?


    兵變變得好啊,到頭來皇位不保,性命還被自己親弟弟給取了去。


    這會兒,你那嘴臉必定極為有趣。”


    ……


    (曆史都沒有定論的事,就不寫趙匡胤的反應了。)


    【趙匡胤去世的同年,其趙光義登基繼位,是為宋太宗。


    繼位後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平定了吳越和北漢,基本實現了中原的統一。


    但是對於那些投降的國主,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倆並沒有選擇留他們性命。


    公元965年,後蜀國主孟昶投降後被遷往汴京,七天後就被趙匡胤毒殺,孟昶的花蕊夫人也被趙匡胤納為寵妃。


    公元988年,吳越國王錢弘俶在六十大壽時,受趙光義賜宴,之後猝死身亡。


    而錢弘俶的父親錢鏐,就是那位對夫人說出“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深情國主。


    趙光義毒殺的另一位亡國之君,便是五代十國最出名的,也是被後世譽為千古詞帝的李煜。


    李煜出身帝王之家,但自小不關心政治,寄情於山水和佛法。


    他本不是太子,也未曾被寄予繼承皇位的期望。


    但大哥太子李弘冀病逝後,皇位順給了他。


    亡國前,李煜的詞柔靡綺麗,用詞華美,慵懶而又閑適:


    《一斛珠·曉妝初過》


    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亡國後,他的詞風大轉,因亡國的悲壯淒涼,直抒胸臆,也不缺對親人的思念和離愁。


    可也因此讓他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達到了作詞的至高境界: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迴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也因為這首詞,趙光義認為其有複國之心,於是將李煜毒殺,一代千古詞帝就此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時年四十二歲。


    (也有說法認為,李煜的小周後被趙光義強行臨幸,李煜寫下的詞被趙光義認為是對他的一種怨恨,於是幹脆殺了李煜。但這是野史,沒有實證。)


    時至今日,李煜的諸多名篇依然被後世奉為語文課必學之作,因為寫的太好,更是要求全文背誦。】


    “荒唐!朕這個統一中原的帝王,還不如他一個隻會寫詞的亡國之君有名!?”


    趙光義抬起手就要下令殺了李煜,可猶豫片刻又將手放下了。


    這會兒再殺了李煜,就坐實了他小心眼,不殺吧,又實在叫人生氣。


    那家夥怕就是在深院小樓裏幽禁久了,才一門心思寫出這些詞來。


    想來想去,還是決定看完天幕陳述曆史,看看南唐舊部有沒有因為李煜死後造亂的記載。


    ……


    宋朝,西園雅集酒宴上,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李公麟、米芾等文人墨客和書畫曲樂大家齊聚一起。


    東道主王詵舉杯道:“我等文人雖無征戰沙場馬上建功的統兵領將之能,但靠著詩詞才情也能在史書上留下不輸帝王將相的美名,諸位,當共勉之。”


    ……


    【滅亡北漢統一中原後的趙光義,未經充分休整和準備,就急於北伐收複燕雲十六州。


    (幽燕同指幽州地區,幽雲十六州和燕雲十六州隻是不同時期下的兩個稱謂)。


    親率十餘萬禁軍精銳北伐遼國。


    結果因為準備倉促,圍城久攻不下,遼軍援兵趕了過來夾擊宋軍,導致高粱河之戰慘敗。


    趙光義自己也身中流矢,乘著驢車倉皇逃跑。


    一夜之間從幽州跑到涿州,身負箭傷靠著區區一輛驢車足足跑了一百多公裏,比古代軍隊強行軍跑得還快,因此被後世人戲稱為高粱河車神。


    而此戰也導致宋軍損失了萬餘精銳,但可能實際損失遠不止此數。


    七年後,公元986年,趙光義重整二十萬大軍再度北伐遼國。


    結果因為趙光義在開封遙控指揮,且主力又以步兵為主行軍緩慢,被遼國騎兵截斷糧道後再次遭受慘敗。


    一代名將楊業被圍,力戰不敵,最終被俘絕食三日而亡。


    楊業就是楊家將中的楊繼業,楊家將便是在楊業及其子孫真實事跡基礎上,經過藝術加工和民間傳說演變而來。


    不過其七子和楊門女將大多是虛構的,隻有楊六郎楊延昭是真實人物。


    此戰的大敗,使得宋朝國力兵力大損,奠定了此後多年遼攻宋防的基本態勢。


    這也成為了趙光義被詬病軍事能力的最大論點。


    不過他的治國才能還是不錯的。


    他改變諫官製度,提高諫官官階。


    完善科舉製,擴大取士名額和範圍,實行糊名製度,極大降低了科舉舞弊的情況,為宋朝選拔人才奠定了關鍵基礎。


    重視農業生產,鼓勵百姓開荒,規定一定期限內新開荒的土地不收租稅,還安排官方修建水利工程,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使宋朝田地數量大幅增加。


    同時廢除節度使,設置轉運使、走馬承受等官職,將郡縣製改善為路、州、縣三級製。


    地方各司重要官員互不統屬,互相監督,使得地方權力分散加強了中央集權。


    另外在對遼作戰失敗後,趙光義吸納大臣建議修築了長達450多公裏的水上防禦工程“水長城”。


    借助水利抵禦遼國騎兵,守護北宋國土長達100多年。


    據說有一年冬天,天氣格外寒冷,宋太宗在皇宮中想到窮苦百姓在這樣的寒冬可能缺衣少食,很難熬過寒冬。


    於是他下令給京城中那些窮苦百姓和孤苦無依的老人、孤兒等送去木炭和糧食,幫助他們度過寒冬,這便是雪中送炭成語的由來。


    不過也正是趙光義主導確定了重文輕武的大方針。


    導致武將集團在之後受到過度打壓,軍事力量發展尤為艱難,且在往後造成冗官冗兵冗費三冗現象,加重財政負擔,是宋朝後來“積貧積弱”的重要病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二藝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二藝術並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