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97年,趙光義病逝,享年五十九歲。


    因趙光義生前為確保皇位能在自己一脈相傳,迫害了自己弟弟趙廷美。


    太子趙元佐天性善良,為此奔走想要救叔叔,頂撞了趙光義。


    後來趙元佐受冷落,精神疑似出現問題,不僅刺傷隨從,還縱火焚燒宮殿,最終被趙光義貶為庶人。


    皇位由趙光義的第三個兒子趙恆繼承,他便是宋真宗。


    趙恆繼位後勤勉政事,任用賢明,減免百姓賦稅,休養生息。


    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發展,鐵器冶煉技術進步,耕地麵積大幅增加至5.2億畝,是唐朝的6倍有餘。


    又從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別在長江、淮河以及兩浙地區推廣。


    (占城稻原產安南,今越南。)


    耐旱的良種水稻降低了因幹旱導致的減產,提高了糧食產量,北宋的經濟和工商業迎來繁榮。


    由此開創了鹹平之治。


    然而北方的遼國又南下來劫掠了。


    公元1004年,遼聖宗耶律隆緒和其母親蕭太後率領二十萬大軍入侵宋朝,深入境內。


    遼軍繞過宋軍堅守的許多城池,直逼澶州,距離東京汴梁城僅有一百五十公裏,朝野震動。


    情況危急到居然有大臣主張遷都。


    但在宰相寇準的力排眾議下,宋真宗趙恆被說動,決定禦駕親征,親赴澶州前線。


    宋軍在皇帝親征的鼓舞下,士氣大振,在澶州城牆上用八牛弩(即三弓床弩)一箭射殺了遼軍大將蕭撻凜。


    主將陣亡讓遼軍士氣大衰,也擔心戰線過長,後方又有宋朝的軍事重鎮沒有拔除,極有可能麵臨兩麵夾擊的危險。


    於是遼國首先提出了議和,宋朝也有意避免戰爭,為國內創造高速發展增強兵力後再圖謀北伐的機會。


    可是遼國提出的議和條件頗為過分。


    要求以白溝河為界,雙方不得在邊境地區修建城池堡壘,以減少軍事衝突。


    宋朝要每年向遼國輸送白銀10萬兩、絹20萬匹,稱為歲幣。


    雙方要在邊境地區開設榷場,進行貿易互市,促進兩國之間的互通有無。


    第一個條約用意非常清楚。


    遼國騎兵野戰優勢很大,但攻城能力非常差,強攻必然會造成巨大傷亡,通常都是圍困為主。


    防備遼國南下最有效的就是修築城池堡壘。


    這個條約一旦簽訂,邊境地區的百姓隨時都有被遼國劫掠的可能,並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宋朝的縱深也無法靠修建城池延伸出去。


    第二個條約就不必說了,那是戰敗國對戰勝國才有的屈辱。


    第三個條約用意也很明確。


    遼國以遊牧民族為主,人口稀少,物產稀缺。


    鐵器、糧食、鹽貨、茶葉、布匹都是他們大量需要的,也是提升國力必須的重要物資。


    而宋朝能從遼國貿易得到的物品,更多是皮草、玉石、奶製品,以及隻能用來吃肉的牲畜,不可能大量販賣戰馬給宋朝。


    這樣的交易放在其它朝代,無疑是在資敵。


    這三個條約讓人看了,還以為是遼國打了大勝仗。


    可射殺敵國主將的分明是宋朝,受困於形勢被迫議和的也是遼國。


    不過宋朝倒也為自己爭取到一個條件,那就是宋遼兩國約定為兄弟之國,宋真宗年長為兄,遼聖宗年幼為弟。


    (宋朝向遼國稱兄,要在後麵宋徽宗時期。)


    但這樣用錢和長遠利益換來的一個名頭,指不定還要在背後惹人笑談。


    這樣奇恥大辱的盟約,讓寇準極為憤怒,力勸宋真宗應該看清此時遼軍的困境和宋軍的巨大優勢。


    敵軍深入,補給困難,且背後還有宋軍的邊境重鎮可以實現兩麵夾擊。


    如此巨大的優勢,哪怕是北伐也絕難遇到,實為一舉擊垮遼國畢其功於一役的千載難逢之機。


    就算真的要議和,也至少要以換迴燕雲十六州為條件。


    否則就算是拖下去,也能將遼軍拖垮。


    可是宋真宗不像宋太祖、宋太宗那樣經曆過戰爭洗禮,性格軟弱,親征之下擔心事有變故自己會處於危險。


    尤其遼軍入侵之初,他就考慮過南逃。


    如此怯懦之人在遇到遼軍主動議和的機會,再巨大的戰機都被他拋之腦後,不顧寇準反對一心求和。


    並且宋真宗派人談判時,對使者說賠款百萬也行,無力改變結果的寇準,隻能私下逼迫使者絕不可讓賠款超過三十萬。


    最終宋遼談判順利達成。


    促成如此盟約的宋真宗,還為自己親征給大宋謀取了重大的發展機會而自傲,並在數年後效仿秦皇漢武封禪泰山。


    可他不知道的是,就是因為他才徹底拉低了泰山封禪的巨大意義,讓後世帝王都不屑於像宋真宗鬧劇一般自大封禪。


    自此以後也再沒有帝王封禪過泰山,宋真宗成了最後一個封禪泰山的帝王。


    並且宋真宗覺得封禪泰山還不夠,之後又到汾陰祭祀後土。


    史稱東封西祀。


    封禪和祭祀花費龐大,雖未直接導致國庫虧空,但也給國家財政帶來了較大壓力。


    到了宋真宗執政後期,自認為澶淵之盟後國家軍事壓力驟減,便逐漸懈怠了國事,對朝廷官員監管放鬆。


    朝政內部腐敗和權力鬥爭日漸加劇,官員徇私枉法,結黨營私,皇親國戚與宦官勢力也開始幹預政治。


    國家運行效率低下,土地兼並問題浮現,財政漸漸虧空。


    宋朝在表麵繁榮之下,實則已經開始走向了不易察覺的下坡路。


    公元1022年,宋真宗駕崩,時年五十五歲,執政長達二十五年。


    皇位由十三歲的趙禎繼承,史稱宋仁宗。】


    趙光義看著天幕呈現的大宋未來,以及自己那備受寵愛,但不爭氣實為廢物不自知還自大的兒子趙恆,目眥欲裂之下手不自覺就握住了腰間的天子劍。


    然後大宋皇宮裏就響徹起了趙恆殺豬般的哭嚎和趙光義舉劍追殺大喊孽障的怒吼。


    此事過後,趙光義肯定會將更多精力放在培養大宋未來天子上,尤其是武力和血性的培養。


    但大宋未來的天子指定是輪不到趙恆了,天性善良純樸的太子趙元佐,恐怕都不會被廢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二藝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二藝術並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