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隻活了五十一年,但李世民對自己一生的所為也已經足夠滿意了。


    除了在錯誤處理皇子們之間的關係,致使太子李承乾被迫政變一事上頗為遺憾。


    與父親李淵在這一刻有了一種全然理解的感同身受。


    父子二人身為帝王,卻對自己的孩子都有出於父親那樣不肯厚此薄彼的疼愛。


    但造成的結果卻又是那般的相似。


    不同的隻是李世民成功了,而李承乾失敗了。


    或許在更早的時空裏,李世民可以趁著李承乾還未被逼迫政變之前,有機會挽迴這一遺憾。


    但是在當下這個時空裏,李世民沒有那個機會,他的承乾永遠地離他而去了。


    ……


    【公元649,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後,太子李治繼位登基。


    在李世民病重期間,傳言李治與李世民嬪妃之一的武則天有染,武則天在李世民去世後按照宮廷製度削發為尼。


    (武則天原名史書並未記載,武則天這個名字是其死後才有的。)


    然而李治登基不久後,便將武則天接迴了宮中,並很快將自己的這位後媽立為了皇後,直接證明了之前的傳言非虛。】


    突然看到這麽一段的李世民陷入了沉默。


    不過很快又平息了下來。


    兒子娶了自己父親的女人這固然讓李世民惱怒,不過這個武則天貌似就是自己後宮的那個武才人,好像才十幾歲。


    李世民對她並沒有多麽重視,否則這個武才人也不會一直都隻是個才人。


    而李世民自己也在玄武門之變後,將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楊氏納入後宮,貌似也沒法理直氣壯地怪罪李治。


    尤其儲君之位牽動整個大唐的國祚。


    李世民看了眼跪在地上告罪的兒子李治。


    對李治處罰可以,至於具體怎麽處理,還得先看看李治繼位後是否達到了自己的期望。


    ……


    【武則天成為皇後以後,由於李治身體狀況不佳,經常頭痛,於是頗有政治才能的武則天,開始協助李治處理朝政。


    二人經常一同處理國家政務,武則天的才能和勤勉,也受到了李治的認可。


    漸漸的,武則天有了國家重大政務的決策權。


    這段時期,武則天替李治大力打擊了關隴集團等保守的門閥世族。


    她將反對她做皇後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趕出朝廷,貶逐到邊遠地區。


    這一舉措結束了關隴集團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統治,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也使得更多出身寒門的人才有機會進入政治舞台,推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麵,也在這一時期有了長足的進步,對外戰爭也少有敗績,使版圖擴展至唐朝巔峰時期。


    疆域東至薩哈林島(庫頁島)及朝鮮半島,西達中亞鹹海,北抵貝加爾湖,南到中南半島。其麵積達到了1200多萬平方公裏。


    李治和武則天共同執政的這段時期,被朝野合稱為“二聖臨朝”。


    不過因為大唐對外擴張政策,更多使用的是羈縻製度。


    即,對少數民族或政權,保留原有的統治機構和政治製度,從長官到僚佐均由本族人擔任,並允許在本族內部稱“國”,避免了因傳統製度的驟變而可能出現的動亂。


    中央也會派遣官員充當羈縻府州的部分官員,組成聯合統治機構,同時也由中央派遣代表進行“監視督導”。


    附屬國和羈縻地區出現動亂或災禍時,中原王朝會出兵保護,或援助經濟和物質利益給以庇佑。


    大唐出於維係疆域穩定,以及人口尚未充足,故而沒有選擇大規模遷民屯田。


    以逐漸改變羈縻地區和附屬國的主體民族結構,讓附屬國的兵權和政治漸漸轉移到大唐朝廷的手中,實現更徹底的融合與掌控。


    這種製度下,雖然以較為和平的方式迅速擴張領土,安定邊疆和臣民。


    但因為羈縻地區和屬國擁有極大的自治權,政治和軍事較大比重掌握在相應地區本地民族手中。


    所以中原王朝一旦出現劇烈動蕩,這些屬國便有可能迅速脫離中原王朝自立,遼闊的邊境疆域也就會迅速分裂。


    反觀中原王朝由漢人占據絕對主體的核心區域,即便曆經王朝更迭時,也能迅速實現統一。


    當然對於此時仍然隻有兩千多萬人口的大唐,想要改變羈縻政策,實現眾多附屬國的完全控製,就人口而言必定是心有餘力而不足的。


    但這種策略仍有必要被考慮成為國策,在未來持續的發展中穩步推行,實現遼闊邊疆像核心區域一樣逐漸轉變。】


    對於屯田遷民,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歎息道:


    “如此基本國策,曆朝曆代所有賢君應該都清楚推行此策略是必要的。


    西漢此前人口就多達五千萬之眾,那時的遷民更多是對內部本就遼闊的疆域實行開發,以做到更穩固的統治。


    諸如江南、西南、北部邊境,有足夠餘力時對西域也進行過屯田遷民。


    但是到了王朝後期,內部總是因為權力鬥爭和吏治腐敗,導致人口還未來得及有更多提升去進行遷民,就爆發亂世,王朝更迭。


    如今有了上蒼告知更優秀,弊端更少的製度,或許今後我大漢能延續更長時間,使得有較大餘力和更穩定的統治,真正實現大規模遷民,進行永久地領土擴張。


    要是上蒼能告知我等後世的槍械、大炮、高產作物等重器的煉製方法的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同之世,一定能在我大漢的手中實現。”


    ……


    【公元683年,李治去世後,武則天成為皇太後。


    但武則天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先是立太子李顯為帝,武則天臨朝稱製。


    李顯即位後,試圖擺脫武則天的控製,結果被武則天廢黜。


    隨後武則天立更容易控製的李旦為皇帝,李旦沒有複興李唐皇權的心思,更沒有那個基礎,朝政大權完全掌握在武則天的手中。


    此時的武則天開始對李唐宗室展開了大規模的清洗,像越王李貞、琅琊王李衝等宗室成員起兵反對她,被她迅速鎮壓,隨後借此機會對李唐宗室進行殘酷屠殺和打壓。


    並逐步重用武氏宗親,把控兵權。


    在李唐皇權的名義下,為自己稱帝掃除障礙。


    在一切都已成熟後,六十七歲的武則天於公元690年廢除李旦,自己稱帝,並改大唐國號為周,史稱武周。


    至此大唐王朝進入短暫的中斷時期。


    登基後,武則天下令將自己已經死去多年的父親尊為孝明皇帝。


    將侄子武承嗣封為魏王,武三思封為梁王,其餘武氏子弟也獲封郡王等。


    並且讓武承嗣、武三思等較為出色的武氏子弟出任宰相,執掌中樞,其餘武氏子弟也被安排擔任中央或者地方的要職,武氏親族的勢力達到了頂峰。


    然而此時反對武則天的人仍然眾多,為了穩住政權,她開始大肆重用周興、來俊臣等酷吏。


    酷吏們通過羅織罪名、濫用酷刑等方式,製造了大量的冤假錯案,幫助武則天清除了許多政治上的敵人。


    但同時也使得新的官僚集團急劇膨脹,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不過因為權力變更較為平順緩慢,帶來的內部戰爭也不太激烈,所以武周在大唐本就繁榮的基礎上,也延續了王朝的相對繁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二藝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二藝術並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最新章節